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近。日军进占独山庄后,派出伪军一个排,约20人,另有日军三五人,占领了庄后的小高地,但未修筑工事。绝大部分日军在庄南面的一座大院外的树林下露宿。日军的3门炮(除两门意大利野炮外,还有一门九二步兵炮)放在院外。庄西边的小山脚下有一座独立的土墙院,时有伪军进出,像是伪军的宿营地。日伪军在炎热的气候下,经过连续作战,已经是人困马乏,疲惫不堪。他们胡乱地向梁山和庄外四周的青纱帐打了一阵枪炮,进行火力侦察后,便洗澡的洗澡,睡觉的睡觉,做饭的做饭,完全处于松懈状态。
  独立旅的3营,原是红军3军团的主力之一,班以上干部和相当数量的战士,都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8年底,该营随686团赴鲁时,曾受到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的检阅,当时,因为这个营出了很多干部,所以被朱总司令誉为“干部团”。
  3营接到作战命令后,立即确定了战斗部署:以10连为主攻,从南面向独山庄以及露宿树林下的日军实施突击,全歼这些日军,把大炮夺到手;11连(配备重机枪两挺)在迅速攻占庄北的小高地后,除以一部分兵力巩固占领的阵地外,主力由东向西配合10连向敌人实施攻击;12连在攻占庄西边的独立土墙院后,继续沿山脚配合10连向敌纵深发展;3营的指挥所随10连前进;重机枪连为营的预备队,随营指挥所行动,同时要求各连于当晚8时进入攻击阵地。
  根据陈光和罗荣桓的意图,由来光祖(师机关的参谋)指挥师特务营的2连,配合独立旅1团3营歼灭独山庄之敌;骑兵连和4连担负警戒和预备队的任务。
  天渐渐地黑下来了,115师的各作战部队利用青纱帐及其他有利的地形地物,向指定的攻击位置运动。为了出敌不意,各部队都尽可能地接近预定的作战目标。在独立旅3营这个方向上,有的战士甚至听到了敌人的说话声和睡觉的鼾声。
  到晚上8时之前,各部队都已进入预定的攻击位置。随后3发信号弹腾空而起,发起攻击的时间到了。战士们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猛虎似地扑向敌人。日伪军在遭到突然打击之下,一时懵头转向,不知所措。有的日军光着脊背,有的穿着短裤,你挤我拥,纷纷向庄南的那座院子逃窜。3营立即乘胜追击,把大院团团围住。与此同时,攻打庄西独立土墙院的3营12连和庄北小高地的11连也是旗开得胜,完成了预定的作战任务,并正在向10连的方向攻击前进。
  长田敏江迅速调整部队,并立即分成十几个战斗组,在密集的火力支援下。向外突围,妄想用四面开花的方法杀出重围。战斗进入白热化,双方部队都有较大的伤亡。战斗进行了五六个小时,敌人已被115师消灭了大部分。但是剩下的日伪军都退守到车马店,以密集的火力优势进行顽抗,八路军久攻不下。有的人担心如果日军的援军赶到,115师将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这时,师部派政治部秘书苏孝顺(现名苏静)到下边了解情况。苏孝顺和来光祖在电话中向师领导汇报了部队战斗的情况。罗荣桓听完汇报后说:“敌人是孤军深入,现在企图固守待援。但是,郓城、汶上的敌人兵力空虚,如果临时抽调,最快要明天中午才能到达。我们已派部队向汶上方向警戒。你们放心打,要集中力量,一鼓作气,争取明天上午10点以前全歼残敌。”随后,罗荣桓又在电话中鼓励部队:“有一句俗话,两军相逢勇者胜,一定要把敌人消灭掉!”
  各攻击部队迅速调整了部署。独立旅3营集中所有的轻、重机枪,以猛烈的火力作掩护,由排长李炳祥率领突击队,闪电般地冲进大院,登上房顶,抡锹挥镐,在房顶上挖开几个窟窿,将手能弹丢进屋里,炸得敌人血肉横飞。没被炸死的破门而出,突出包围,向青纱帐逃窜。师特务营的骑兵连飞马扬刀,冲上去奋力拼杀,犹如砍瓜切菜一样。独山庄的老百姓也纷纷出来,活捉四散逃跑的敌人。
  上午9时,战斗胜利结束。此战共歼灭日伪军300余人,俘虏日军13人,缴获野战炮2门、九二步兵炮1门、掷弹筒3具、轻重机枪17挺、步枪200余支,以及其它军用物资。在打扫战场时,在一个洼地里发现了长田敏江的尸体。他这个皇亲国戚也没有逃脱应得的下场。
  梁山战斗不同于消灭伪军的樊坝战斗,也不同于被动反击的陆房突围。这是一次在平原地区进行的、以日军为主要作战对象的成功的伏击战。双方兵力相当,日军火力处于优势,八路军取得了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的战果。梁山战斗提高了115师坚持平原游击战的信心和勇气。就在当月,当时负责日俘管理的独立旅秘书阎学增曾作了一首名为《梁山战斗》的诗。诗是这样写的:
    七月鲁西唱大风,梁山好汉请长缨。
  冲锋彻夜英雄胆,歼灭整营鬼子兵。
  少佐长田非命死,十三战俘得新生。
  东平湖卷千重浪,万里青纱正向荣。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115师在梁山战斗后的那种自豪和充满自信的心情。
  梁山战斗的胜利,也极大地鼓舞了鲁西人民的抗日热情,提高了八路军在当地群众中的威望。战斗结束后,周围的老百姓纷纷拉来西瓜、猪肉、鸡蛋慰问八路军。仅仅半个月的时间,梁山和东平湖之间,就有3000多名青年参加了八路军。
  梁山战斗的捷报也迅速地传遍了全国。不久,中央军委给115师发来了贺电。
  梁山战斗的结果惊动了日本天皇。因为天皇的亲戚把小命丢在中国的山东,天皇追究侵华日军总部的责任,侵华日军总部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再向下查问,到了尾高龟藏这一级,就只有背黑锅的份儿了。为此,尾高龟藏气急败坏,迅速纠集了5000余人,调动了100余辆汽车、40多辆装甲车,开进梁山地区,轮番进行“扫荡”,寻找机会与八路军主力决战。
  为了避开日军的锋芒,115师化整为零,利用青纱帐与日军周旋。缴获的两门野炮被拆开埋了起来(可惜,后来这两门被115师当作宝贝的野炮,还是被日军掳走了)。陈光和罗荣桓经常带少数人员白天进高粱地,晚上就找个村子过夜。有一天,敌人突然包围了罗荣桓正在宿营的村子,罗荣桓带领随行人员,安然从村东头脱险。
  后来,为了应付日军的“扫荡”,罗荣桓和陈光等住进东平湖里的一个小岛。这里相对平静一点,但作为领导要时刻掌握敌人的动向,因此,他们就通过各种途径密切注视着日军的行动。师部把保卫部的侦察员撒到泰安、滋阳、济宁和肥城一带,直接监视日军。鲁西的情报站不断送情报来,当地的老百姓也常常向八路军报告日军的情况,虽然两位师领导不出小岛,但对岛外的情况摸得很透。有一天,侦察员刘先其回来报告说,日军到了某一个村,罗荣桓马上说:“你讲的可能不对,快回去重新侦察。”刘又回去侦察,果然那个村没有日军。侦察员们都很惊奇,罗政委是怎么知道的呢?罗荣桓解释说:“敌人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是有来龙去脉的。一股敌人有好几百,他一出来就要拉夫,找向导,骚扰百姓,这样就暴露了他们的行动路线,刘先其说的那个村,远离敌人的行动路线,不会有敌人。但是,也可能有例外,所以需要再次去侦察。”
  在梁山战斗中,八路军曾俘虏了24名日伪军,其中有6名日军士兵也随115师下了湖,由保卫部看管。一天早晨,这6名日本兵乘看管人员不注意而逃跑,被捉回来3人,淹死1人,失踪2人。失踪者一旦跑进日军的据点,日军必将下湖进行“扫荡”,于是,115师的两位领导决定,马上撤离东平湖。
  最后,尾高龟藏的这次报复性“扫荡”,没有任何战果。9月17日,罗荣桓在致八路军前敌总指挥部的电报中指出:“鲁西从2月到现在,敌每天以汽车、坦克、步骑兵共约2000余人,轮流向我进击。梁山水泊及郓(城)、巨野、菏泽、鄄城地区始终为(八路军)控制。”115师这次反“扫荡”的胜利,为八路军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第八章 祸起萧墙
  第八章 祸起萧墙
  1938年秋,115师在经营鲁西的同时,逐渐把注意力转向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北、沂河以西、蒙山以南地区。它北靠沂蒙山区,南接徐(州)海(州)平原,是华中通向延安的交通要道,也是在徐海平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重要依托。控制它可以威胁津浦、陇海两条成十字交叉的铁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无穴来风
  1938年,日本侵略军已控制铁路,侵占了鲁南的所有县城,对鲁南山区形成了四面包围之势。在层峦叠嶂的山区中,日伪军、国民党部队和封建地主武装等犬牙交错,各霸一方。
  在鲁南也有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叫“人民抗日义勇军总队”,是郭子化、张光中和何一萍等人创建起来的。
  郭子化是中共苏鲁边区特委书记。1937年他赴延安参加党的苏区和白区会议回来后便酝酿建立抗日武装,翌年春发动武装起义。5月间,将沛县、滕县和峄县的武装调至峄县集结,从李宗仁领导的国民党政府第5战区取得“人民抗日义勇军总队”的番号,由中共苏鲁边区特委委员张光中任总队长、何一萍任政委。总队曾多次破袭临(城)枣(庄)铁路,袭击日军小分队和辎重队。后来被秦启荣、申宪武等顽军包围,于是就派人到泰莱山区向中共山东省委求援。7月间,省委率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4支队(由1938年1月1日徂徕山起义的部队组成,后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两个团到鲁南,计划建立鲁南根据地,因受地主武装包围不能立足而撤回到鲁中。9月间,孤单弱小的人民抗日义勇军总队,只好接受当时对共产党态度较好的临沂专员张里元部直辖4团的番号,困驻于枣庄东北的抱犊崮附近的车辋、大炉一带,其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1939年4月,国民党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率第51军、第57军约2万人,受蒋介石之命,由皖北进入鲁中、鲁南,驻扎于沂(山)、鲁(山)、莒(县)、日(照)、临(沂)、费(县)等重要山区。沈鸿烈为拉拢于学忠,作出了一个“防区划分”的决定。把山东纵队的防区划在泰山、徂徕山以南,津浦路以东,滕县以北,石莱(新泰县西南角)以西的狭小山地,并规定:山东纵队“除胶东、鲁西各支队仍在现地……以外,其鲁南及胶济路北各支队应向前定地区集结,限5月15日前到达。”显然,沈鸿烈搞这个决定,是企图依靠于学忠的力量来限制八路军的发展,并且借以挑拨八路军和于学忠部之间的关系。于是,八路军在鲁南的处境就更加困难了。1939年6月,日军2万人“扫荡”鲁中、鲁南。在这次“扫荡”中,秦启荣的部队和于学忠的部队都遭到重大损失,这样就为115师进入这一地区提供了机会。远在陕西的毛泽东瞧准了这一机会。6月21日,毛泽东及时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