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汉书-第4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臧霸传考之,盖禽吕布后所置,魏氏春秋以为初平三年分者,误。 后一页
  后汉书志第二十二 郡国四 济南平原乐安北海东莱齐国右青州南阳南郡江夏
    零陵
  桂阳武陵长沙右荆州九江丹阳庐江会稽吴郡豫章右扬州 Ua**济南国***
  故齐,文帝分。雒阳东千八百里。*十城,户七万八千五百四十四,口四十五万三千三百八。 Ub**东平陵**有铁。有谭城。'一'有天山。**着***
  *于陵**'二'**台***
  *菅**有赖亭。'三'
  l**土鼓***
  *梁邹***
  *邹平***
  *东朝阳**'四'**历城**有铁。有巨里聚。'五'
  注'一'故谭国。
  注'二'杜预曰县西北有于亭。陈桓子以封齐公子周。
  注'三'左传哀六年公如赖。
  注'四'杜预曰县西有崔城。
  注'五'耿弇破费敢处。皇览曰:“太甲有頉,在历山上。”
  Ua**平原郡***
  高帝置。雒阳北一千三百里。*九城,户十五万五千五百八十八,口百万二千六百五十八。 Ub**平原**'一'**高唐**湿水出。**般***
  *鬲**侯国。
  夏时有鬲君,灭浞立少康。'二'**祝阿**春秋时曰祝柯。'三'有野井亭。'四'**乐陵***
  *湿阴***
  *安德**侯国。**厌次**本富平,明帝更名。
  注'一'地道记曰有笃马河。
  注'二'魏都赋注曰县有盖节渊。三齐记曰:“城南有蒲台,高八十尺,秦始皇所顿处。在台下萦蒲系马,今蒲犹萦者。”
  注'三'左传哀十年“取儣及辕”,杜预曰县西有辕城。故县,省。
  注'四'左传昭二十五年“齐侯唁公于野井”,杜预曰在县东。
  Ua**乐安国***
  高帝西平昌置,为千乘,永元七年更名。雒阳东千五百二十里。
  *九城,户七万四千四百,口四十二万四千七十五。 Ub**临济**本狄,安帝更名。'一'**千乘***
  *高菀***
  *乐安***
  *博昌**有薄姑城。'二'有贝中聚。'三'有时水。'四'**蓼城**侯国。
  '五'**利**故属齐。**益**侯国,故属北海。 l**寿光**故属北海。有灌亭。'六'
  注'一'地道记曰:“狄伐恚к补!
  注'二'古薄姑氏,杜预曰薄姑地。
  注'三'左传齐侯田于贝丘,杜预曰县南有地名贝*(中)**'丘'*。
  注'四'左传庄九年“战于干时”,杜预曰时水在县界,岐流,旱则竭涸,故曰干时。
  注'五'杜预曰县东北有摄城。
  注'六'古灌国。
  Ua**北海国***
  景帝置。建武十三年*(有)**'省'*菑川﹑高密﹑胶东三国,以其县属。*十八城,户十五万八千六百四十一,口八十五万三千六百四。 Ub**剧**有纪亭,古纪国。**营陵***
  *平寿**有斟城。'一'有寒亭,古寒国,浞封此。**都昌**'二'**安丘**有渠丘亭。'三'**淳于**永元九年复。有密乡。'四'**平昌**侯国,故属琅邪。有蒌乡。'五'**朱虚**侯国,故属琅邪,永初元年属。
  '六'**东安平**故属鰑川。六国时曰安平。有酅亭。'七'**高密**侯国。**昌安**侯国,安帝复。**夷安**侯国,安帝复。**胶东**侯国。**即墨**侯国。有棠乡。'八'**壮武**安帝复。'九' l**下密**安帝复。*(拒)***
  *'挺'***
  '一0'**观阳**注'一'杜预曰有斟亭。古斟国,故县,后省。
  注'二'左传庄元年齐迁纪之鄑城。地道记曰鄑城在县西。
  注'三'地道记曰有渠丘城。
  注'四'左传隐二年纪莒盟密。故密乡,在县东北,后省。
  注'五'左传昭五年“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杜预曰县西南有防亭。
  注'六'左传庄元年齐迁纪郚,杜预曰朱虚县东南有郚城。郑志曰:“有小泰山,公玉带曰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即此山也。”
  注'七'故兆。左传庄三年“纪季以酅入于齐”。地道纪有羌头山。
  注'八'左传襄六年围棠,杜预曰棠国也。
  注'九'故夷国。左传隐元年纪伐夷。
  注'一0'地道记曰:“*'奚'*养泽在西,幽州薮。有莱山,莱王祠。”
  Ua**东莱郡***
  高帝置。雒阳三千一百二十八里。*十三城,户十万四千二百九十七,口四十八万四千三百九十三。
  Ub**黄**'一'**牟平***
  *惤**侯国。'二'**曲成**侯国。'三'**掖**侯国。有过乡。'四'**当利**侯国。**东牟**侯国。**昌阳***
  *卢乡***
  *长广**故属琅邪。**黔陬**侯国,故属琅邪。有介亭。'五'**葛卢**有尤涉亭。**不***
  (期)***
  *'其'***
  侯国,故属琅邪。'六'
  注'一'地道记曰:“县东二百三十里至海中,连岑有土道,秦始皇登此山,列二碑,东二百三十里有始皇﹑汉武帝二碑。”
  注'二'地道记曰有百枝莱君祠。三齐记曰:“南有蹲犬山,山似犬蹲,有神,刘宠出西都,经此山,山犬吠之,宠曰‘山神谓我人也’。”
  注'三'前书祷万里沙,在县。
  注'四'故过国。
  注'五'左传襄二十四年“伐莒,侵介根”,杜预曰县东北计基城。号介国。
  注'六'三齐记曰:“郑玄教授不*(期)**'其'*山,山下生草大如□,叶长一尺余,坚刃异常,土人名曰康成书带。”
  Ua**齐国***
  秦置。雒阳东千八百里。*六城,户六万四千四百一十五,口四十九万一千七百六十五。 Ub**临鰑**本齐,刺史治。'一'**西安**有棘里亭。'二'
  有蘧丘里,古渠丘。**昌国***
  *临朐**有三亭,古郱邑。'三'**广***
  *般阳**故属济南。
  注'一'尔雅十薮,齐有海隅,郭璞曰海滨广斥。左传齐戍葵丘,杜预曰在县西。
  皇览曰:“吕尚頉在县城南,去县十余里,在齐桓公頉南。菑水南桓公頉西北有晏婴頉。”孟子注曰:“南小山,曰牛山。”博物记曰县西有袁娄。
  注'二'杜预曰在县东。陈桓子封子山。
  注'三'左传庄元年齐所徙,杜预曰在县东南。应劭曰伯氏邑也。地道记曰有石高山。
  校勘记
  三四七二页四行左传哀六年公如赖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案左传云“使胡姬以安孺子如赖”,此云“公”,误也。
  三四七二页五行县西有崔城按:襄二十七年杜注云“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
  三四七二页七行平原郡九城按:钱大昕谓“九”当作“十”。说见下。
  三四七二页九行湿水出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前志及水经注“湿”作“漯”,说文从水□声。
  三四七二页一0行湿阴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前志亦作“漯阴”,说见上。杜预注左传,又作“隰”也。
  三四七二页一四行杜预曰县西有辕城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案地理志辕县属平原,水经作“援”,郦元引杜预释地,云辕即援也,济南祝阿县有援城。
  三四七二页一六行高帝西平昌置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案文当云“高帝置”,不应有“西平昌”三字,其为衍字无疑。后读宦者传,彭恺为西平昌侯,注云西平昌县属平原郡,乃悟此三字当属上文平原郡,而平原郡九城当为十城,因此三字错入乐安注中,校书者遂改“十”为“九”,以合见成之数耳。又按:张森楷谓钱说致确,但前志平原有平昌县,当即此西平昌,漏未引及。
  三四七三页二行高菀殿本“菀”作“苑”。按:前志作“宛”,菀、苑、宛三字古通作。
  三四七三页二行有薄姑城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尚书大传作“蒲姑”。
  三四七三页六行古薄姑氏按:汲本作“左传姑氏”。惠栋谓当作“古薄姑氏”,“蒲姑”诸本皆讹作“薄姑”,或脱“蒲”字。
  三四七三页七行县南有地名贝*(中)**'丘'*据殿本改,与杜注合。
  三四七三页九行杜预曰县东北有摄城按:集解引洪颐鹚担阶笳讯甏傲摹⑸阋远保抛ⅰ傲摹⑸悖胛鹘缫玻皆某窍囟庇猩愠恰薄^こ欠橇某牵⑽笾ぁ
  三四七三页一一行景帝置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案前志为北海郡,故注云“景帝置”,此国为世祖所立,不得依用其文,当云“景帝置郡”,下接“建武”云云,乃为可通。
  三四七三页一一行*(有)**'省'*菑川高密胶东三国按:校补谓“有”乃“省”之斗,各本皆未正。今据改。
  三四七四页三行*(拒)**'挺'*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拒”当作“挺”。宋书州郡志注挺令,前汉属胶东,后汉属北海。或以琅邪之柜当之,琅邪之柜从木不从手,志不言故属琅邪,字形偏旁亦异,故知非也。王先谦谓钱说是,今据改。
  三四七四页一一行故兆按:集解引陈景云说,谓注“故兆”未详,疑“故纪邑”之讹。
  三四七四页一二行杜预曰棠国也按:殿本考证齐召南谓案左传注原文“棠,莱邑也。北海即墨县有棠乡”。此作“棠国也”,非是。
  三四七四页一四行地道记曰*'奚'*养泽在西据集解引钱大昕说补。按:钱氏谓注所引地道记,即前志琅邪长广注文,“养泽”上当有“奚”字。后汉长广改属东莱,刘氏不注于东莱之长广,而注于北海之拒,未详其故。
  三四七四页一五行雒阳东三千一百二十八里按:汲本、殿本“一”作“二”。
  三四七五页一行惤侯国张森楷校勘记谓案说文,从心之“惤”是河南密县亭,从巾之“□”是东莱县,则此当从巾而从心,误也。今按:张说是。前志作“□”,王先谦谓说文“□布出东莱,从巾弦声”,是作“□”为正,县盖以布得名也。
  三四七五页一行掖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前志作“夜”,夜音亦,又音掖。
  三四七五页三行不*(期)**'其'*按:前志作“不其”,惠栋、齐召南皆谓作“不期”误,今据改。注同。
  三四七五页五行列二碑按:汲本、殿本“列”作“刻”。
  三四七五页一二行秦置按:张森楷校勘记谓齐古建国,非秦置,秦置齐郡耳。
  前志亦是齐郡。此当详其沿革之由,第云“秦置”,殊疏。或“置”下有“郡”字,误夺去。
  三四七五页一三行临鰑按:前志作“临淄”。
  三四七五页一四行有三亭古郱邑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三”字误,或是“郱”字。
  三四七六页七行有长山曰方城按:前志作“有长城号曰方城”。惠栋补注引水经注、晋志及盛宏之荆州记,证“长山”当作“长城”。
  三四七六页一二行涅阳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安帝妹涅阳公主食邑,当有“邑”字。
  三四七六页一四行有和成聚按:汲本、殿本“成”作“城”。
  三四七七页一行有章密乡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前志及水经丹水注皆作“密阳乡”。
  三四七七页七行杜预曰方城山在县南屈完曰楚国方城以为城按:殿本考证谓推寻文义,当云“左传屈完曰‘楚国方城以为城’,杜预曰方城山在县南”。今此文误倒。
  三四七七页一一行吴汉破秦丰地按:“地”原斗“也”。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三四七八页一行博物记曰滍水出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此引博物记疑当在“鲁阳”下。说文滍水出南阳鲁阳尧山,东北入汝。沣水出南阳雉衡山,东入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