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汉书-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不言天而曰上帝,帝是天神之极,举帝则天神斯尽,日月星辰从可知也。“禋于六宗”,是实祭地。地不言地而曰六宗,*'六'*是地数之中,举中是以该数,社稷等祀从可知也。天称神上,地表数中,仰观俯察,所以为异。宗者,崇尊之称,斯亦尽敬之谓也。禋也者,埋祭之言也,实瘗埋之异称,非周烟之祭也。
  夫置字涉神,必以今之示,今之示即古之神,所以社稷诸字,莫不以神为体。
  虞书不同,祀名斯隔。周礼改烟,音形两异。虞书改土,正元祭义。此焉非疑,以为可了,岂六置宗更为傍祭乎?风俗通曰:“周礼以为槱燎,祀司*(命)**'中'*、司命,文昌上六星也。槱者,积薪燔柴也。今民犹祠司命耳,刻木长尺二寸为人像,行者署箧中,居者别作小居。齐地大尊重之,汝南诸郡亦多有者,皆祀以猪,率以春秋之月。”
  延光三年,上东巡狩,至泰山,柴祭,及祠汶上明堂,如元和*(三)**'二'*年故事。顺帝即位,修奉常祀。
  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僊事。延熹八年,初使中常侍之陈国苦县祠老子。九年,亲祠老子于濯龙。文罽为坛,饰淳金扣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也。
  校勘记
  三一七八页七行天子得灵台之*'礼'*据汉学堂辑本礼含文嘉补。
  三一七八页九行于*(之)**'上'*班教曰明堂据殿本改。按:文选注作“谓于其上班教令曰灵台。”
  三一七八页一二行其正中*(焉)*皆曰太庙据卢校删。
  三一七八页一三行以*'明'*制度据卢校删。
  三一七八页一四行*'政'*教之所由生*(专)*据殿本补删。
  三一七八页一五行*(受作)**'变化'*之所*(自)**'由'*来据卢校改。
  三一七八页一六行取其尊崇*(矣)*则曰太室据殿本删,与卢校合。
  三一七八页一六行取其*(堂)**'向明'*则曰明堂据殿本改,与卢校合。
  三一七九页三行所以*(大)*明*'大'*教也据卢校乙。
  三一七九页三行以周清庙论*(曰)**'之'*据殿本改。
  三一七九页六行命鲁公世*(曰)**'世'*禘祀周公于太庙据汲本、殿本改。
  三一七九页六行所以异鲁于天下*'也'*据殿本补。按:礼明堂位“异”作“广”。
  三一七九页七行明*(堂)*鲁之*'太'*庙犹周清庙也据殿本改。按:殿本考证谓“明”下衍“堂”字,“之”下脱“太”字,俱依宋本改。
  三一七九页八行天子旦入东学按:汲本、殿本“天”作“太”。
  三一七九页一一行见九侯门子按:殿本作“见九侯反问于相”。
  三一七九页一一行视帝节犹按:今本蔡邕集无“节”字,“犹”作“猷”。文选王融曲水诗序注引蔡邕月令论作“视帝猷”。
  三一七九页一二行*'东'*南*(门)*称门西*(门)**'北'*称闱据卢校改。
  三一七九页一五行遂设三老*'五更之席'*位焉*'言教学始之于养老由东方岁始也又'*春夏学干戈据殿本补。
  三一八0页一行礼记昭穆篇按:卢校改“昭”为“政”。
  三一八0页四行*'礼记盛德篇曰明堂九室以茅盖屋上圆下方此水'*名曰辟雍据殿本补。
  三一八0页五行*(为)**'荐'*俘馘于京太室据殿本改。
  三一八0页九行事通*'文'*合之义也据殿本补。
  三一八0页一0行阴阳九六之变*(且)**'也'*据殿本改。
  三一八0页一0行*(六)*九*'六'*之道也据卢校乙。按:殿本考证谓“六九”何焯校本改“九六”。
  三一八0页一一行以四户*(九)**'八'*牖乘九室之数也据卢校改。
  三一八0页一三行*(亦)**'以'*应三统据卢校改。
  三一八一页六行张*(珰)**'В*记云据殿本改。
  三一八二页四行南郊七里汲本、殿本“南郊”作“去邑”。按:下“祭黄帝后土”注云“去邑五里”,汲本、殿本“去邑”作“南郊”。
  三一八二页五行车旗服饰皆黄歌朱明卢校从礼仪志改“朱明”为“帝临”。按:
  黄山谓武帝乐歌本别有帝临一篇,祀中央黄帝。王莽始作五郊迎气之祭,中兆迎气祭黄帝,不歌帝临而歌朱明,盖别有用意,明帝不察,妄仍之耳。说详集解。
  三一八二页九行歌西皓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明帝纪注引此文云歌白藏,以上下文青阳、朱明、玄冥例之,则作“白藏”为是。按:黄山谓青阳、朱明、西颢、玄冥本武帝所造郊祀乐歌,全载前书礼乐志。王莽援尔雅“秋为白藏”之文,改称西颢为白藏,后汉仍之,此特依班志用其原名耳。说详集解。
  三一八二页一六行堂阶*(三)**'八'*等据卢校改。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尚书大传作“八等”。
  三一八三页二行堂阶*(二)**'七'*等据卢校改。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尚书大传作“七等”。
  三一八三页二行赤税七乘按:“七”原斗“十”,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三一八三页六行元和二年正月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章帝纪作“二月”。
  三一八三页九行*'以'*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据汲本、殿本补。
  三一八三页一0行于是乎禜之按:“禜”原斗“荣”,径改正,下同。
  三一八四页一行如雒阳明堂*(祀)**'礼'*据卢校改。按:通典、通志并作“礼”。
  三一八四页一四行议不*(可)*当祭据卢校删。
  三一八六页三行禋于六宗*(礼)**'祀'*祖考所尊者六也据殿本改。按:张森楷校勘记谓下文亦云“祀祖考”,则“礼”字非也,当改。又按:“禋”原斗“礼”,径改正。
  三一八六页五行巡狩一岁以周按:“一”原斗“万”,径改正。
  三一八六页八行去时不*(吉)**'告'*据汲本、殿本改。
  三一八七页六行推校经句按:汲本、殿本“校”作“案”。
  三一八七页六行觽释互起按:“互”原斗“玄”,径改正。
  三一八七页六行亦难偏折按:殿本“偏”作“篃”。
  三一八七页一0行*'六'*是地数之中据卢校补。
  三一八七页一0行举中是以该数按:殿本“是”作“足”。
  三一八七页一一行非周烟之祭也汲本“烟”作“禋”。
  三一八七页一四行司*(命)**'中'*司命据汲本、殿本改。
  三一八七页一四行行者署箧中按:殿本“署”作“置”。
  三一八七页一六行如元和*(三)**'二'*年故事“三”当作“二”,各本皆未正,今从卢校改。 后一页
  后汉书志第九 祭祀下 宗庙社稷灵星先农迎春
  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立高庙于雒阳。'一'四时祫祀,高帝为太祖,文帝为太宗,武帝为世宗,如旧。余帝四时春以正月,夏以四月,秋以七月,冬以十月及腊,一岁五祀。三年正月,立亲庙雒阳,祀父南顿君以上至舂陵节侯。时寇贼未夷,方务征伐,祀仪未设。至十九年,盗贼讨除,戎事差息,于是五官中郎将张纯与太仆朱浮奏议:“礼,为人子事大宗,降其私亲。礼之设施,不授之与自得之异意。当除今亲庙四。孝宣皇帝以孙后祖,为父立庙于奉明,曰皇考庙,独髃臣侍祠。愿下有司议先帝四庙当代亲庙者及皇考庙事。”下公卿、博士、议郎。大司徒涉等议:“宜奉所代,立平帝、哀帝、成帝、元帝庙,代今亲庙。兄弟以下,使有司祠。宜为南顿君立皇考庙,祭上至舂陵节侯,髃臣奉祠。”
  时议有异,不着。上可涉等议,诏曰:“以宗庙处所未定,且祫祭高庙。其成、哀、平且祠祭长安故高庙。其南阳舂陵岁时各且因故园庙祭祀。'二'园庙去太守治所远者,在所令长行太守事侍祠。'三'
  惟孝宣帝有功德,其上尊号曰中宗。”于是雒阳高庙四时加祭孝宣、孝元,凡五帝。其西庙成、哀、平三帝主,四时祭于故高庙。东庙京兆尹侍祠,冠衣车服如太常祠陵庙之礼。南顿君以上至节侯,皆就园庙。南顿君称皇考庙,钜鹿都尉称皇祖考庙,郁林太守称皇曾祖考庙,节侯称皇高祖考庙,在所郡县侍祠。
  注'一'汉旧仪曰:“故孝武庙。”古今注曰:“于雒阳校官立之。”
  注'二'古今注曰:“建武十八年七月,使中郎将耿遵治皇祖庙旧庐稻田。”
  注'三'如淳曰:“宗庙在章陵,南阳太守称使者往祭。不使侯王祭者,诸侯不得祖天子,凡临祭宗庙,皆为侍祠。”
  二十六年,有诏问张纯,禘祫之礼不施行几年。纯奏:“礼,三年一祫,五年一禘。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太祖;五年再殷祭。旧制,三年一祫,毁庙主合食高庙,存庙主未尝合。元始五年,始行禘礼。父为昭,南向;子为穆,北向。父子不并坐,而孙从王父。'一'禘之为言谛。谛諟昭穆,尊卑之义。以夏四月阳气在上,阴气在下,故正尊卑之义。祫以冬十月,五谷成熟,故骨肉合饮食。祖宗庙未定,且合祭。今宜以时定。”语在纯传。上难复立庙,遂以合祭高庙为常。后以三年冬祫五年夏禘之时,但就陈祭毁庙主而已,谓之殷。太祖东面,惠、文、武、元帝为昭,景、宣帝为穆。惠、景、昭三帝非殷祭时不祭。'二'光武皇帝崩,明帝即位,以光武帝拨乱中兴,更为起庙,尊号曰世祖庙。'三'以元帝于光武为穆,故虽非宗,不毁也。后遂为常。
  注'一'决疑要注曰:“凡昭穆,父南面,故曰昭。昭,明也。子北面,故曰穆。
  穆,顺也。始祖特于北,其后以次夹始祖而南,昭在西,穆在东,相对。”
  注'二'汉旧仪曰:“宗庙三年大祫祭,子孙诸帝以昭穆坐于高庙,诸隳庙神皆合食,设左右坐。高祖南面,幄绣帐,望堂上西北隅。帐中坐长一丈,广六尺,绣絪厚一尺,着之以絮四百斤。曲几,黄金扣器。高后右坐,亦幄帐,漤六寸。
  白银扣器。每牢中分之,左辨上帝,右辨上后。俎余委肉积于前数千斤,名曰*(惟)**'堆'*俎。子为昭,孙为穆。昭西面,曲屏风,穆东面,皆曲几,如高祖。馔陈其右,各配其左,坐如祖妣之法。太常导皇帝入北门。髃臣陪者,皆举手班辟抑首伏。大鸿胪、大行令、九傧传曰:‘起。’复位。*(而)*皇帝上堂盥,侍中以巾奉觯酒从。帝进拜谒。赞飨曰:‘嗣曾孙皇帝敬再拜。’前上酒。
  漤行,至昭穆之坐次上酒。子为昭,孙为穆,各父子相对也。毕,漤西面坐,坐如乘舆坐。赞飨奉高祖赐寿,皇帝起再拜,即席以太牢之左辨赐皇帝,如祠。
  其夜半入行礼,平明上九潖,毕,髃臣皆拜,因赐胙。皇帝出,即更衣*(中)**'巾'*,诏罢,当从者奉承。”丁孚汉仪有桓帝祠恭怀皇后祝文曰:“孝曾孙皇帝志,使有司臣太常抚,夙兴夜处,小心畏忌,不堕其身,一不宁。敢用絜牲一元大武,柔毛刚鬣,商祭明视,芗萁嘉荐,普淖咸鹾,丰本明粢,醪用荐酎,事于恭怀皇后。尚飨。”嘏辞赐皇帝福:“恭怀皇后命工祝承致多福无疆于尔孝曾孙皇帝,使尔受禄于天,宜稼于田,眉寿万年。介尔景福,俾守尔民,勿替引之。”太常再拜,太牢左辨以致皇帝。
  注'三'蔡邕表志曰:“孝明立世祖庙,以明再受命祖有功之义,后嗣遵俭,不复改立,皆藏主其中。圣明所制,一王之法也。自执事之吏,下至学士,莫能知其所以两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