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汉书-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皓兄子瑾母,膺之姑也。瑾好学慕古,有退让风,与膺同年,俱有声名。膺祖太尉修,常言:“瑾似我家性,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复以膺妹妻之。
  瑾辟州府,未尝屈志。膺谓之曰:“孟子以为‘人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一'
  弟何期不与孟轲同邪?”瑾常以膺言白皓。皓曰:“昔国武子好昭人过,以致怨本。'二'卒保身全家,尔道为贵。”其体训所安,多此类也。
  注'一'孟子曰:“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注'二'国武子,齐大夫。齐庆克通于齐君之母,国武子知之而责庆克,夫人遂谮武子而逐之。事见左传。
  年六十九,终于家。诸儒颂之曰:“林虑懿德,非礼不处。悦此诗书,弦琴乐古。
  五就州招,九应台辅。逡巡王命,卒岁容与。”
  皓孙繇,建安中为司隶校尉。'一'
  注'一'海内先贤传曰:“繇字符常,郡主簿迪之子也。”魏志曰:“举孝廉为尚书郎,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
  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也。出于单微。自为儿童,虽在戏弄,为等类所归。少作县吏,常给事厮役,后为都亭*(刺)*佐。而有志好学,坐立诵读。县令邓邵试与语,奇之,听受业太学。后令复召为吏,乃避隐阳城山中。时有杀人者,同县杨吏以疑寔,县遂逮系,考掠无实,而后得出。及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远近闻者,咸叹服之。
  家贫,复为郡西门亭长,寻转功曹。时中常侍侯览托太守高伦用吏,伦教署为文学掾。寔知非其人,怀檄请见。'一'言曰:“此人不宜用,而侯常侍不可违。
  寔乞从外署,不足以尘明德。”伦从之。'二'于是乡论怪其非举,寔终无所言。
  伦后被征为尚书,郡中士大夫送至轮氏传舍。'三'伦谓觽人言曰:“吾前为侯常侍用吏,陈君密持教还,而于外白署。比闻议者以此少之,此咎由故人畏惮强御,陈君可谓善则称君,过则称己者也。”寔固自引愆,闻者方叹息,由是天下服其德。
  注'一'檄,板书。谓以高伦之教书之于檄而怀之者,惧泄事也。
  注'二'请从外署之举,不欲陷伦于请托也。
  注'三'轮氏,县名,属颍川郡,今故高阳县是。
  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旬月,以儙丧去官。复再迁除太丘长。'一'修德清静,百姓以安。邻县人户归附者,寔辄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司官行部。
  '二'吏虑有讼者,白欲禁之。寔曰:“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有所拘。”
  司官闻而叹息曰:“陈君所言若是,岂有怨于人乎?”亦竟无讼者。以沛相赋敛违法,及解印绶去,吏人追思之。
  注'一'太丘,县,属沛国,故城在今亳州永城县西北也。
  注'二'司官谓主司之官也。
  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觽无所恃。”
  乃请囚焉。遇赦得出。灵帝初,大将军窦武辟以为掾属。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甚耻之,寔乃独吊焉。
  乃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
  “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太尉杨赐、司徒陈耽,每拜公卿,髃僚毕贺,赐等常叹寔大位未登,愧于先之。
  及党禁始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遣人敦寔,'一'欲特表以不次之位。寔乃谢使者曰:“寔久绝人事,饰巾待终而已。”时三公每缺,议者归之,累见征命,遂不起,闭门悬车,栖彁养老。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卒于家。何进遣使吊祭,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二'
  注'一'敦,劝也。
  注'二'先贤行状曰:“将军何进遣官属吊祠为谥。”
  有六子,纪、谌最贤。
  纪字符方,亦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廱和,后进之士皆推慕其风。及遭党锢,发愤著书数万言,号曰陈子。党禁解,四府并命,无所屈就。遭父忧,每哀至,辄欧血绝气,虽衰服已除,而积毁消瘠,殆将灭性。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书,图象百城,以厉风俗。董卓入洛阳,乃使就家拜五官中郎将,不得已,到京师,迁侍中。
  出为平原相,往谒卓,时欲徙都长安。乃谓纪曰:“三辅平敞,四面险固,土地肥美,号为陆海。'一'今关东兵起,恐洛阳不可久居。长安犹有宫室,今欲西迁何如?”纪曰:“天下有道,守在四夷。'二'宜修德政,以怀不附。迁移至尊,诚计之末者。愚以公宜事委公卿,专精外任。其有违命,则威之以武。今关东兵起,民不堪命。若谦远朝政,率师讨伐,则涂炭之民,庶几可全。若欲徙万乘以自安,将有累卵之危,峥嵘之险也。”'三'卓意甚忤,而敬纪名行,无所复言。时议欲以为司徒,纪见祸乱方作,不复辨严,'四'实时之郡。玺书追拜太仆,又征为尚书令。建安初,袁绍为太尉,让于纪;纪不受,拜大鸿胪。年七十一,卒于官。
  注'一'前书曰,东方朔曰:“三辅之地,南有江、淮,北有河、渭,汧、陇以东,商、洛以西,厥壤肥饶,此所谓天府陆海之地。”
  注'二'左传曰,楚沈尹戍曰“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诸侯”也。
  注'三'累卵,解见皇后纪。峥音士耕反。
  注'四'严读曰装也。
  子髃,为魏司空。'一'天下以为公臱卿,卿臱长。
  注'一'髃字长文。魏志曰“鲁国孔融才高倨傲,年在髃、纪之闲,先与*'纪友,后与'*髃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也。
  弟谌,字季方。与纪齐德同行,父子并着高名,时号三君。每宰府辟召,常同时旌命,羔鴈成髃,'一'当世者靡不荣之。谌早终。'二'
  注'一'古者诸侯朝天子,卿执羔,大夫执鴈,士执雉。成髃言觽多也。
  注'二'先贤行状曰:“豫州百城,皆图书寔、纪、谌形像焉。”
  论曰:汉自中世以下,阉竖□恣,故俗遂以遁身矫絜放言为高。'一'士有不谈此者,则芸夫牧竖已叫呼之矣。'二'故时政弥惛,而其风愈往。唯陈先生进退之节,必可度也。据于德故物不犯,安于仁故不离髃,行成乎身而道训天下,故凶邪不能以权夺,王公不能以贵骄,所以声教废于上,而风俗清乎下也。
  注'一'放肆其言,不拘节制也。论语曰:“隐居放言。”
  注'二'叫呼,讥笑之也。芸,除草也。
  赞曰:二李师淑,陈君友皓。韩韶就吏,赢寇怀道。太丘奥广,模我彝伦。曾是渊轨,薄夫以淳。'一'庆基既启,有蔚颍滨,二方承则,八慈继尘。'二'
  注'一'曾之言则也。
  注'二'二方,元方﹑季方也。荀淑八子,皆以慈为字,见荀氏家传也。
  校勘记
  二0四九页三行颍川颍阴人*(也)*校补谓案文“也”字误衍。沉家本说同。今据删。
  二0四九页一0行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三国魏志荀彧传裴注引张Ш杭停巴簟弊鳌摆贰保白ā弊鳌啊酢薄0矗杭庖箨克担健白ā钡弊鳌啊酢薄
  二0四九页一0行时人谓*'之'*八龙据汲本补。
  二0五0页七行梼戭按:“梼”原误“捣”,径改正。
  二0五0页一一行淑兄子昱按:灵帝纪“昱”作“翌”,通鉴同。
  二0五一页一一行未尝改移“尝”原作“常”,径据汲本﹑殿本改。按:常尝古通作。
  二0五一页一五行以自备宰相而不敢踰制按:刊误谓“以自”当作“自以”。
  二0五四页一四行时*(阳)**'旸'*若据汲本﹑殿本改。
  二0五五页一0行实府藏按:殿本“藏”作“库”。
  二0五五页一四行昔晋侯有疾按:刊误谓玩文多一“昔”字。
  二0五六页一0行严*(笃)**'督'*有司据殿本改。按:王先谦谓作“督”是。
  二0五七页二行吊问丧疾按:刊误谓当作“吊丧问疾”。
  二0五八页一0行灵帝时阉官用权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闽本“官”作“宦”。
  二0五九页一0行兴农桑以养其*(性)**'生'*申鉴“性”作“生”。按:下云“是谓养生”,明“性”乃“生”之斗,今据改。
  二0五九页一二行不可劝以善按:申鉴“劝”作“观”。
  二0六0页五行必乎真定而已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申鉴“定”作“实”。
  二0六0页七行物无不切按:“切”原斗“功”,径据殿本改正。
  二0六一页二行*(正)**'政'*国政也据殿本改。
  二0六三页五行韩韶字仲黄校补引柳从辰说,谓御览二六八“仲黄”作“仲潢”。
  今按:御览乃引典略,“韩韶”作“韩攸”。
  二0六四页一一行昔国武子好昭人过按:刊误谓“昭”当作“招”。
  二0六五页二行九应台辅按:殿本“应”作“膺”。
  二0六五页六行后为都亭*(刺)*佐王先谦谓“刺”字衍,亭长下有亭佐,寔为之。今据删。
  二0六七页七行中平四年年八十四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碑云春秋八十三,中平三年卒。惠栋补注引赵明诚说同。两“四”字皆当作“三”。
  二0六九页一行先与*'纪友后与'*髃交据殿本补。
  二0六九页三行当世者靡不荣之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当世”下疑有脱字,刘攽谓多一“者”字,非也。 后一页
  后汉书卷六十三 李杜列传 第五十三
  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合之子也。合在*(数)**'方'*术传。固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一'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二'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三'司隶﹑益州并命郡举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四'
  注'一'鼎角者,顶有骨如鼎足也。匿犀,伏犀也。谓骨当额上入发际隐起也。
  足履龟文者二千石,见相书。
  注'二'谢承书曰:“固改易姓名,杖策驱驴,负笈追师三辅,学五经,积十余年。
  博览古今,明于风角﹑星筭﹑河图﹑谶纬,仰察俯占,穷神知变。每到太学,密入公府,定省父母,不令同业诸生知是合子。”
  注'三'言复继其父为公也。
  注'四'谢承书曰:“五察孝廉,益州再举茂才,不应。五府连辟,皆辞以疾。”
  阳嘉二年,有地动﹑山崩﹑火醔之异,公卿举固对策,'一'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
  固对曰:
  注'一'续汉书曰“阳嘉二年,诏公卿举敦朴之士,恚炯纸ň俟獭币病
  臣闻王者父天母地,'一'宝有山川。'二'王道得则阴阳和穆,政化乖则崩震为醔。斯皆关之天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