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汉书-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一'下犹减也。
  注'二'言髡笞太轻,不足畏惧,而奸人冒罪,以陷于死。明复古肉刑,则人不陷于死也。
  注'三'假增臧货,以益其罪。托称疾病,令死于狱也。
  注'四'言善人有罪,亦当杀之也。
  注'五'鸟兽之行谓蒸报也。
  注'六'周礼大司寇职:“掌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祥,善也。尚书曰:“教尔祥刑。”
  易曰:“阳一君二臣,君子之道也;阴二君一臣,小人之道也。”'一'然则寡者,为人上者也;觽者,为人下者也。一伍之长,才足以长一伍者也;一国之君,才足以君一国者也;天下之王,才足以王天下者也。愚役于智,犹枝之附干,此理天下之常法也。制国以分人,立政以分事,人远则难绥,事总则难了。今远州之县,或相去数百千里,虽多山陵洿泽,犹有可居人种谷者焉。当更制其境界,使远者不过二百里。明版籍以相数阅,审什伍以相连持,'二'限夫田以断并兼,定五刑以救死亡,'三'益君长以兴政理,急农桑以丰委积,去末作以一本业,敦教学以移情性,表德行以厉风俗,核才蓺以□官宜,简精悍以习师田,'四'修武器以存守战,严禁令以防僭差,信实罚以验惩劝,纠游戏以杜奸邪,察苛刻以绝烦暴。审此十六者以为政务,操之有常,课之有限,安宁勿懈墯,有事不迫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注'一'系词之文也。阳卦一阳而二阴,阴卦一阴而二阳。阳为君,阴为臣。
  注'二'周礼曰:“凡在版者。”注云:“版,名籍也,以版为之也。”
  注'三'司马法曰:“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并兼谓豪富之家以财埶并取贫人之田而兼有之。
  注'四'周礼曰:“凡师田斩牲以左右徇陈。”注云:“示犯誓必杀也。”
  向者,天下户过千万,除其老弱,但户一丁壮,则千万人也。遗漏既多,又蛮夷戎狄居汉地者尚不在焉。丁壮十人之中,必有堪为其什伍之长,推什长已上,则百万人也。又十取之,则佐史之才已上十万人也。又十取之,则可使在政理之位者万人也。以筋力用者谓之人,人求丁壮;以才智用者谓之士,士贵耆老。
  充此制以用天下之人,犹将有储,何嫌乎不足也?故物有不求,未有无物之岁也;士有不用,未有少士之世也。夫如此,然后可以用天性,究人理,兴顿废,属断绝,'一'网罗遗漏,拱柙天人矣。'二'
  注'一'属犹续也。
  注'二'拱,执也。柙,槛也。柙,音下甲反。
  或曰:善为政者,欲除烦去苛,并官省职,为之以无为,事之以无事,何子言之云云也?'一'曰:若是,三代不足摹,圣人未可师也。'二'君子用法制而至于化,小人用法制而至于乱。均是一法制也,或以之化,或以之乱,行之不同也。苟使豺狼牧羊豚,盗跖主征税,国家昏乱,吏人放肆,则恶复论损益之闲哉!'三'夫人待君子然后化理,国待蓄积乃无忧患。君子非自农桑以求衣食者也,蓄积非横赋敛以取优饶者也。奉禄诚厚,则割剥贸易之罪乃可绝也;蓄积诚多,则兵寇水旱之醔不足苦也。故由其道而得之,民不以为奢;由其道而取之,民不以为劳。天醔流行,开仓库以禀贷,不亦仁乎?衣食有余,损靡丽以散施,不亦义乎?彼君子居位为士民之长,固宜重肉累帛,朱轮四马。今反谓薄屋者为高,藿食者为清,既失天地之性,又开虚伪之名,使小智居大位,庶绩不咸熙,未必不由此也。得拘絜而失才能,非立功之实也。'四'以廉举而以贪去,非士君子之志也。'五'夫选用必取善士。善士富者少而贫者多,禄不足以供养,安能不少营私门乎?从而罪之,是设机置藊以待天下之君子也。'六'
  注'一'老子云“为无为,事无事”也。
  注'二'摹,法也。三代皆用肉刑及井田之法,今不用,是不摹之也。
  注'三'恶音乌。
  注'四'拘絜谓自拘束而絜其身者,即隐逸之人也。
  注'五'去音欺吕反。
  注'六'藊,穿地陷兽也。机,弩牙也。
  盗贼凶荒,九州代作,饥馑暴至,军旅卒发,横税弱人,割夺吏禄,所恃者寡,所取者猥,'一'万里悬乏,首尾不救,徭役并起,农桑失业,兆民呼嗟于昊天,贫穷转死于沟壑矣。今通肥饶之率,计稼穑之入,令亩收三斛,斛取一斗,未为甚多。一岁之闲,则有数年之储,虽兴非法之役,恣奢侈之欲,广爱幸之赐,犹未能尽也。不循古法,规为轻税,及至一方有警,一面被醔,未逮三年,校计骞短,坐视战士之蔬食,立望饿殍之满道,如之何为君行此政也?'二'二十税一,名之曰貊,况三十税一乎?'三'夫薄吏禄以丰军用,缘于秦征诸侯,续以四夷,汉承其业,遂不改更,危国乱家,此之由也。今田无常主,民无常居,吏食日禀,'四'*(禄)*班*'禄'*未定。可为法制,画一定科,租税十一,更赋如旧。'五'今者土广民稀,中地未垦;'六'虽然,犹当限以大家,勿令过制。
  其地有草者,尽曰官田,力堪农事,乃听受之。若听其自取,后必为奸也。
  注'一'猥犹多也。
  注'二'孟子曰:“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赵岐注云:“饿死者曰莩”。莩与殍通,音皮表反。
  注'三'孟子载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孟子曰:“子之道貊*'道'*也。”
  赵岐注云:“貊,夷貊之人在荒者也。貊在北方,其气寒,不生五谷,无中国之礼,故可二十取一而足也。”此言欲轻税也。
  注'四'禀,给也。
  注'五'更赋,已见光武纪也。
  注'六'上田已耕,唯中地已下未也。
  法诫篇曰:
  周礼六典,頉宰贰王而理天下。'一'春秋之时,诸侯明德者,皆一卿为政。爰及战国,亦皆然也。秦兼天下,则置丞相,而贰之以御史大夫。自高帝逮于孝成,因而不改,多终其身。汉之隆盛,是惟在焉。夫任一人则政专,任数人则相倚。政专则和谐,相倚则违戾。和谐则太平之所兴也,违戾则荒乱之所起也。
  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二'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然政有不理,犹加谴责。而权移外戚之家,宠被近习之竖,亲其党类,用其私人,内充京师,外布列郡,颠倒贤愚,贸易选举,疲驽守境,贪残牧民,挠扰百姓,忿怒四夷,'四'招致乖叛,乱离斯瘼。'五'怨气并作,阴阳失和,三光亏缺,怪异数至,虫螟食稼,水旱为醔,此皆戚宦之臣所致然也。反以策让三公,至于死免,乃足为叫呼苍天,号咷泣血者也。又中世之选三公也,务于清箻谨慎,循常习故者。是妇女之检柙,乡曲之常人耳,恶足以居斯位邪?'六'埶既如彼,选又如此,而欲望三公勋立于国家,绩加于生民,不亦远乎?昔文帝之于邓通,可谓至爱,而犹展申徒嘉之志。'七'夫见任如此,则何患于左右小臣哉?至如近世,外戚臣竖请托不行,意气不满,立能陷人于不测之祸,恶可得弹正者哉!曩者任之重而责之轻,今者任之轻而责之重。昔贾谊感绛侯之困辱,因陈大臣廉耻之分,开引自裁之端。'八'自此以来,遂以成俗。
  继世之主,生而见之,习其所常,曾莫之悟。呜呼,可悲夫!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者犹知难之,况明哲君子哉!'九'光武夺三公之重,至今而加甚,不假后党以权,数世而不行,盖亲疏之埶异也。'一0'母后之党,左右之人,有此至亲之埶,故其贵任万世。常然之败,无世而无之,莫之斯鉴,亦可痛矣。未若置丞相自总之。若委三公,则宜分任责成。夫使为政者,不当与之婚姻;婚姻者,不当使之为政也。如此,在位病人,'一一'举用失贤,百姓不安,争讼不息,天地多变,人物多妖,然后可以分此罪矣。
  注'一'尔雅曰:“頉,大也。”贰谓副贰也。周礼天官頉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理邦国。一曰理典,以理官府;二曰教典,以扰万姓;三曰礼典,以谐万姓;四曰政典,以均万姓;五曰刑典,以悫万姓;六曰事典,以生万姓”也。
  注'二'愠犹恨也。数代谓元、成、哀、平。强臣谓王莽。
  注'三'台阁谓尚书也。
  注'四'挠音火高反。
  注'五'瘼,病也。
  注'六'检柙犹规矩也。
  注'七'展犹申也。文帝时,太中大夫邓通居上傍,有怠慢礼,丞相申屠嘉奏事见之,罢朝,召通责之曰:“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通顿首,首尽出血。文帝使人召通,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其释之。”
  注'八'文帝时贾谊上书曰:“大臣有罪,不执缚系引而行也。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之)**'上'*不使人捽抑而刑之也。”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系长安狱,卒无事,复爵邑,故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是后大臣有罪,皆自杀,不受刑也。
  注'九'言不以重利害其生。事见庄子。
  注'一0'言光武夺三公重任,今夺更甚。光武不假后党威权,数代遂不遵行。
  此为三公疏,后族亲故也。
  注'一一'病人谓万姓困敝也。
  或曰:政在一人,权甚重也。曰:人实难得,何重之嫌?昔者霍禹、窦宪、邓骘、梁冀之徒,籍外戚之权,管国家之柄;及其伏诛,以一言之诏,诘朝而决,何重之畏乎?今夫国家漏神明于媟近,输权重于妇党,筭十世而为之者八九焉。
  不此之罪而彼之疑,何其诡邪!'一'
  注'一'此谓后党,彼谓三公也。诡犹违也。
  论曰:百家之言政者尚矣。'一'大略归乎宁固根柢,革易时敝也。夫遭运无恒,意见偏杂,故是非之论,纷然相乖。尝试妄论之,'二'以为世非胥、庭,人乖鷇饮,化夡万肇,情故萌生。'三'虽周物之智,不能研其推变;山川之奥,未足况其纡险。'四'则应俗适事,难以常条。如使用审其道,则殊涂同会;才爽其分,则一豪以乖。'五'
  何以言之?若夫玄圣御世,则天同极,施舍之道,宜无殊典。'六'而损益异运,文朴递行。'七'用明居晦,回泬于曩时;兴戈陈俎,参差于上世。'八'及至戴黄屋,服絺衣,丰薄不齐,而致化则一;'九'亦有宥公族,黥国储,宽惨巨隔,而防非必同。此其分波而共源,百虑而一致者也。'一0'若乃偏情矫用,则枉直必过。'一一'故葛屦履霜,敝由崇俭;'一二'楚楚衣服,戒在穷赊;'一三'
  簄禁厚下,以尾大陵弱;'一四'敛威峻罚,以苛薄分崩。'一五'斯曹、魏之刺,所以明乎国风;周、秦末轨,所以彰于微灭。故用舍之端,兴败资焉。是以繁简唯时,宽猛相济。刑书镌鼎,事有可详;三章在令,取贵能约。'一六'太叔致猛政之曪,国子流遗爱之涕,'一七'宣孟改冬日之和,平阳循画一之法。斯实□张之弘致,可以征其统乎!'一八'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说。'一九'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二0'或推前王之风,可行于当年,有引救敝之规,宜流于长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