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汉书-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中都尉、西域都护;
  中子兖州刺史;少子举孝廉,理剧东部候也。”
  注'三'谢承书曰:“为灵文乡啬夫,爱人如子。”续汉志曰:“其乡小者县署啬夫一人,主知人善恶,为役先后;知人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也。”
  注'四'太守常以春行所主县,勤人农桑,振救乏绝,见续汉志也。
  弘师同郡河东太守焦贶。楚王英谋反发觉,以疏引贶,'一'贶被收捕,疾病于道亡没,妻子闭系诏狱,掠考连年。诸生故人惧相连及,皆改变名姓,以逃其祸,弘独髡头负鈇锧,诣阙上章,为贶讼罪。显宗觉悟,即赦其家属,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由是显名。
  注'一'疏,书也。
  拜为驺令,'一'政有仁惠,民称苏息。迁淮*(阴)**'阳'*太守。'二'四迁,建初*'初'*,为尚书令。旧制,尚书郎限满补县长令史丞尉。弘奏以为台职虽尊,而酬赏甚薄,至于开选,多无乐者,'三'请使郎补千石*'令'*,令史为长。帝从其议。弘前后所陈有补益王政者,皆着之南宫,以为故事。
  注'一'驺,今兖州县也。谢承书曰“弘勤行德化,部人王逢等得路遗宝物,县于道衢,求主还之。鲁国当春大旱,五谷不丰,驺独致雨偏孰。永平十五年,蝗起泰山,流被郡国,过驺界不集。郡因以状闻,诏书以为不然,遣使案行,如言”也。
  注'二'谢承书曰:“弘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白鹿方道,侠毂而行。弘怪问主簿黄国曰:‘鹿为吉为凶?’国拜贺曰:‘闻三公车轓画作鹿,明府必为宰相。’”注'三'乐音五孝反。
  出为平原相,征拜侍中。建初八年,代郑觽为大司农。旧交址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一'泛海而至,风波艰阻,沉溺相系。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于是夷通,'二'至今遂为常路。'三'在职二年,所息省三亿万计。时岁天下遭旱,边方有警,人食不足,而帑藏殷积。'四'弘又奏宜省贡献,减徭费,以利饥人。
  帝顺其议。
  注'一'东冶,县,属会稽郡。太康地理志云汉武帝名为东冶,后改为东候官,今泉州闽县是。
  注'二'峤,岭也。夷,平也。
  注'三'今谓范晔时也。
  注'四'说文曰:“帑,金布所藏之府。”
  元和元年,代邓彪为太尉。时举将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弘曲躬而自卑。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闲,'一'由此以为故事。
  在位四年,奏尚书张林阿附侍中窦宪,而素行臧秽,又上洛阳令杨光,宪之宾客,在官贪残,并不宜处位。书奏,吏与光故旧,因以告之。光报宪,宪奏弘大臣漏泄密事。帝诘让弘,收上印绶。弘自诣廷尉,诏□出之,因乞骸骨归,未许。病笃,上书陈谢,并言窦宪之短。帝省章,遣医占弘病,比至已卒。临殁悉还赐物,□妻子褐巾布衣素棺殡殓,以还乡里。
  注'一'以云母饰屏风也。
  周章字次叔,南阳随人也。'一'初仕郡为功曹。时大将军窦宪免,封冠军侯就国。章从太守行春到冠军,太守犹欲谒之。章进谏曰:“今日公行春,岂可越仪私交。且宪椒房之亲,埶倾王室,而退就藩国,祸福难量。明府剖符大臣,千里重任,'二'举止进退,其可轻乎?”太守不听,遂便升车。章前拔佩刀绝马鞅,于是乃止。及宪被诛,公卿以下多以交关得罪,太守幸免,以此重章。举孝廉,六迁为五官中郎将。延平元年,为光禄勋。
  注'一'“叔”或作“升”。
  注'二'剖符解见杜诗传。
  永初元年,代魏霸为太常。其冬,代尹勤为司空。是时中常侍郑觽、蔡伦等皆秉埶豫政,章数进直言。初,和帝崩,邓太后以皇子胜有痼疾,'一'不可奉承宗庙,贪殇帝孩抱,养为己子,故立之,以胜为平原王。及殇帝崩,髃臣以胜疾非痼,意咸归之,太后以前既不立,恐后为怨,乃立和帝兄清河孝王子佑,是为安帝。章以觽心不附,遂密谋闭宫门,诛车骑将军邓骘兄弟及郑觽、蔡伦,劫尚书,废太后于南宫,封帝为远国王,'二'而立平原王*'胜'*。事觉,*(胜)*策免,章自杀。家无余财,诸子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注'一'痼犹废也。
  注'二'遥远之国也。
  论曰:孔子称“可与立,未可与权”。'一'权也者,反常者也。'二'将从反常之事,必资非常之会,'三'使夫举无违妄,志行名全。周章身非负图之托,'四'
  德乏万夫之望,'五'主无绝天之舋,地有既安之埶,'六'而创虑于难图,希功于理绝,不已悖乎!'七'如令君器易以下议,即斗筲必能叨天业,狂夫竖臣亦自奋矣。孟轲有言曰:“有伊尹之心则可,无伊尹之心则篡矣。”'八'于戏,方来之人戒之哉!
  注'一'论语载孔子之词也。立谓立功立事也。
  注'二'公羊传曰:“权者何?权者反乎经,然后有善也。”
  注'三'会,际也。
  注'四'武帝欲立昭帝为太子,乃画周公负成王图赐霍光。
  注'五'诗云:“颙颙昂昂,万夫之望。”
  注'六'书曰“纣自绝于天,结怨于人”也。
  注'七'悖,逆也。
  注'八'孟子曰:“公孙丑问曰:‘伊尹放太甲于桐宫,人大悦。太甲贤,又反之,人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故可放欤?’”孟子荅以此言。
  赞曰:朱定北州,激成宠尤。鲂用降帑,'一'延感归囚。郑、窦怨偶,代相为仇。'二'周章反道,小智大谋。'三'
  注'一'帑,虏也。
  注'二'左传曰:“怨偶曰仇。”
  注'三'易曰“智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也。
  校勘记
  一一三七页一0行闻*'之'*遂大怒据汲本、殿本补。
  一一三八页一0行临人亲职校补谓此与下“此犹河滨之人”,文选“人”本作“民”,宋本失未改回也。按:下“伯通与吏人语”,文选“人”亦作“民”。
  一一三八页一五行捐传世之庆祚文选“世”作“叶”。按:校补谓此宋本改回之误。
  一一三九页一二行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文选“功”下有“高”字。按:校补谓有“高”字则与上文“以为功高天下”应。
  一一三九页一三行多历年世文选“世”作“所”。按:校补谓此亦宋本改回之误。
  一一四0页二行内听骄妇之失计按:文选“骄”作“娇”。
  一一四0页三行勿以前事自误集解引惠栋说,谓“误”一作“疑”。按:文选作“疑”。
  一一四一页六行投袂而起按:“起”原斗“赴”,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一四一页一三行兵之长帅也按:“帅”原斗“师”,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一四五页七行*(世)**'卅'*六属集解引惠栋说,谓注“世”别本作“卅”,音先合反。今按:通典卷二十七引后汉督邮板状作“三十六属”,则此“世”字当作“卅”,因版刻“世”字往往作“□”,与“卅”形近而误。今据改。一一四五贡一二行长水校尉樊*(儵)**'鯈'*据樊宏传改。
  一一四七页七行圣主之*(力)**'德'*殿本“力”作“德”,与前书龚遂传合,今据改。
  一一四七页九行食菜冯城刊误谓“菜”当作“采”,音乃为菜耳。今按:菜采通,刘说泥。
  一一四八页一行死无以为报*(恩)*按:王先谦谓“恩”字当衍,今据删。
  一一四八页二行皆*'在'*贼城中按:集解引何焯说,谓“皆”下当有“在”字,今据补。
  一一四八页九行皆自髡剔按:汲本、殿本“髡”作“鬄”。
  一一四九页九行保给黙席按:殿本作“保官给黙席”。考证王会汾谓案文义当云“官给黙席”,“保”字疑衍。又按:王先谦谓今本东观记“领南宫吏士”下有“南宫复道多恶风寒老人居之且病痱若向南者多取帷帐东西完塞诸鼼望令致密”三十三字,无“保给黙席”四字。
  一一四九页一三行拜子世为黄门侍郎按:下云“卒,子代嗣”。刊误谓世本名代,前拜为郎时作“世”,后嗣立时作“代”,盖后人见其名,疑“代”以为避太宗讳所改,遂还作“世”,而忘其后尚皆作“代”也。今前后不同,遂似两人,当定从一。今按:刘氏以为世即代,甚是,然谓世本名代,则无实证,安知非代本名世邪?
  一一四九页一五行与太尉东莱刘喜参录尚书事按:安帝纪“喜”作“熹”。
  一一五0页一行子代嗣按:李慈铭谓此名代者,即上拜黄门郎之世也。章怀避太宗讳,改“世”作“代”,后之校者又改“代”作“世”,而一传之中有改有不改如此。
  一一五0页八行诏封杨邑侯按:刊误谓“诏”当作“绍”。
  一一五一页三行延率掾*(吏)**'史'*据刊误及殿本考证改。按:殿本作“延率吏掾史”,衍一“吏”字。
  一一五一页五行*'扛'*音江据汲本、殿本补。
  一一五一页九行太守富宗闻延名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宏纪作“傅宗”。
  一一五二页一二行司徒玉况殿本改“玉”为“玊”,有王会汾之考证,谓按玉篇,金玉之“玉”鱼录反,点在中画下,其音宿者点在中画上,监本作“玉”,今改从“玊”。今按:校补谓玉自有宿音,史记封禅书公玉带,玉即音肃,不必改字。
  且说文玉本无点,尤不容分玉玊为二字。又按:校补谓光武纪建武二十七年,大司徒玉况薨,诏始令二府去“大”,则在二十三年自应仍称大司徒,传脱“大”字。
  一一五三页四行永平十五年蝗虫起泰山汲本“泰”作“太”。按:范晔避其父范泰讳,“泰”皆作“太”,此后人回改也。又按:玉况卒于建武年闲,谢承书所云永平十五年云云及下章和元年云云,皆误。
  一一五三页一0行有新野功曹邓衍集解引惠栋说,谓东观记作“邓寅”。按:校补谓“寅”当即“演”之误,衍演通作。
  一一五五页二行将三子移居山阴按:“三”原斗“二”,径改正。
  一一五五页七行弘师同郡河东太守焦贶按:袁纪云“事博士焦贶”。
  一一五五页一一行迁淮*(阴)**'阳'*太守按:刊误谓案汉郡无“淮阴”,当是淮阳,此时未为陈国也。今据改。
  一一五五页一一行建初*'初'*为尚书令据王先谦说补。
  一一五五页一三行请使郎补千石*'令'*据刊误补。
  一一五六页五行出为平原相按:集解引钱大昭说,谓平原为国,在殇帝建平元年。考建初四年,封皇子全为平春王,未几,王薨国除,此“平原”或“平春”之误。
  一一五六页一三行时举将第五伦为司空“第”原作“弟”,“五”原作“伍”,径改正。按:第与弟五与伍固可通,然一书中姓名宜前后一致也。
  一一五六页一四行在位四年按:张□谓本纪元和元年八月,弘为太尉,三年四月免,不得云“四年”。
  一一五七页一一行其冬代尹勤为司空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章为司空,安纪在永初元年九月,“冬”当作“秋”。
  一一五七页一三行髃臣以胜疾非痼“痼”原作“锢”,痼锢通,然上文作“痼”,今改归一律。
  一一五八页一行清河孝王子佑刊误谓案安帝名祜,此作“佑”,字之误也。今按:
  范书“祜”皆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