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汉书-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戮薅蚓羯凸夂醯笔溃γ杏诓恍啵刹幻阍眨 鼻谟г季≈遥懦迫沃啊
  注'一'朱浮为大司空,坐卖弄国恩免,又为陵轹同列,帝衔之,惜其功,不忍加罪。
  注'二'訾,量也。言无量可比之,贵重之极也。訾与资同。
  勤母年八十,每会见,诏□勿拜,令御者扶上殿,顾谓诸王主曰:“使勤贵宠者,此母也。”其见亲重如此。
  中元元年,薨,'一'帝悼惜之,使者吊祠,赐东园秘器,赗赠有加。
  注'一'东观记曰:“中元元年,车驾西幸长安,祠园陵还,勤燕见前殿尽日,归府,因病喘逆,上使太医疗视,赏赐钱帛,遂薨。”
  勤七子。长子宗嗣,至张掖属国都尉。中子顺,尚平阳长公主,终于大鸿胪。'一'
  建初八年,以顺中子奋袭主爵为平阳侯,薨,无子。永元七年,诏书复封奋兄羽林右监劲为平阳侯,奉公主之祀。奋弟由,黄门侍郎,尚平安公主。'二'劲薨,子卯嗣。卯延光中为侍中,薨,子留嗣。
  注'一'平阳主,明帝女。
  注'二'章帝女也。臣贤案:东观记亦云安平,皇后纪云由尚平邑公主,纪传不同,未知孰是。
  赵□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仇皆卧自搏。'一'
  后病愈,悉自缚诣□,□不与相见,后竟杀之。
  注'一'自搏犹叩头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年未二十,既引见,更始笑曰:“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一'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因进入颍川,击诸不下者,历汝南界,还宛。更始大悦,谓□曰:“卿名家驹,努力勉之。”'二'会王莽遣王寻、王邑将兵出关,更始乃拜□为五威偏将军,使助诸将拒寻、邑于昆阳。光武破寻、邑,□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注'一'犊角如茧栗,言小也。礼纬曰:“天地之牲角茧栗。”
  注'二'武帝谓刘德为千里之驹,故以□比之。
  更始败,□为赤眉兵所围,迫急,乃踰屋亡走,与所友善韩仲伯等数十人,携小弱,越山阻,径出武关。仲伯以妇色美,虑有强暴者,而己受其害,欲弃之于道。□责怒不听,因以泥涂仲伯妇面,载以鹿车,身自推之。'一'每道逢贼,或欲逼略,□辄言其病状,以此得免。既入丹水,'二'遇更始亲属,皆祼跣涂炭,饥困不能前。'三'□见之悲感,所装缣帛资粮,悉以与之,将护归乡里。
  注'一'风俗通曰:“俗说鹿车窄小,裁容一鹿。”
  注'二'丹水,县名,属南阳郡,故城在今邓州内乡县西南,临丹水。
  注'三'涂炭者,若陷泥坠火,喻穷困之极也。
  时邓奉反于南阳,□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书,乃惊曰:“赵□真长者也。”即征□,引见,赐赜马,待诏公车。时江南未宾,道路不通,以□守简阳侯相。□不肯受兵,'一'单车驰之简阳。吏民不欲内□,□乃告譬,呼城中大人,示以国家威信,其帅即开门面缚自归,由是诸营壁悉降。荆州牧奏□才任理剧,诏以为平林侯相。攻击髃贼,安集已降者,县邑平定。
  注'一'东观记曰:“□□从骑都尉储融受兵二百人,通利道路。□白上,不愿受融兵,单车驰往,度其形况。上许之。”
  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既薨,帝追感赵王,乃贳出子春。
  其年,迁□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上言“恶恶止其身,'一'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注'一'公羊传曰:“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
  二十六年,帝延集内戚燕会,欢甚,诸夫人各各前言“赵□笃义多恩,往遭赤眉出长安,皆为□所济活”。帝甚嘉之。后征□入为太仆,引见谓曰:“卿非但为英雄所保也,妇人亦怀卿之恩。”厚加赏赐。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典边事,思为久长规。'一'□上复缘边诸郡,幽并二州由是而定。'二'
  注'一'规,谋也。
  注'二'复音伏。谓建武六年徙云中、五原人于常山、居庸闲,至二十六年复令还云中、五原。东观记曰:“草创苟合,未有还人,盖□至此,请徙之令尽也。”
  三十年,□上言宜封禅,正三雍之礼。中元元年,从封泰山。及帝崩,□受遗诏,典丧礼。是时藩王皆在京师,自王莽篡乱,旧典不存,皇太子与东海王等杂止同席,宪章无序。
  □乃正色,横□殿阶,扶下诸王,以明尊卑。时藩国官属出入宫省,与百僚无别,□乃表奏谒者将护,分止它县,诸王并令就邸,唯朝晡入临。整礼仪,严门恚В谕馑嗳弧
  永平元年,封节乡侯。三年春,坐考中山相薛修事不实免。'一'其冬,代窦融为恚尽0四辏菅有刑臼拢痈缯妗:笤饽赣牵鲜杵蛏硇猩ダ瘢宰诓恍恚彩拐呶头痛投鞒枭蹁住!跄诘渌揄',外干宰职,正身立朝,未尝懈惰。及帝崩,复典丧事,再奉大行,礼事修举。肃宗即位,进为太傅,录尚书事。擢诸子为郎吏者七人。长子代,给事黄门。
  注'一'修,光武子中山王焉相也。
  建初五年,□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子代嗣,官至越骑校尉。永元中,副行征西将军刘尚征羌,坐事下狱,疾病物故。和帝怜之,赐秘器钱布。赠越骑校尉、节乡侯印绶。子直嗣,官至步兵校尉。直卒,子淑嗣,无子,国除。
  牟融字子优,北海安丘人也。少博学,以大夏侯尚书教授,'一'门徒数百人,名称州里。以司徒茂才为丰令,'二'视事三年,县无狱讼,为州郡最。
  注'一'大夏侯名胜,宣帝时人也。
  注'二'司徒举为茂才也。丰,今徐州县也。
  司徒范迁荐融忠正公方,经行纯备,宜在本朝,并上其理状。'一'永平五年,入代鲍昱为司隶校尉,多所举正,百僚敬惮之。八年,代包咸为大鸿胪。十一年,代鲑阳鸿为大司农。'二'
  注'一'汉官仪曰:“范迁字子庐,沛人也。”
  注'二'鲑阳,姓也,音胡佳反。
  是时显宗方勤万机,公卿数朝会,每辄延谋政事,判折狱讼。融经明才高,善论议,朝廷皆服其能;帝数嗟叹,以为才堪宰相。明年,代伏恭为司空,'一'
  举动方重,甚得大臣节。肃宗即位,以融先朝名臣,代赵□为太尉,与□参录尚书事。
  注'一'恭字叔齐,伏湛同产兄子也。见东观记。
  建初四年薨,车驾亲临其丧。时融长子麟归乡里,帝以其余子幼弱,□太尉掾史教其威仪进止,赠赗恩宠笃密焉。又赐頉茔地于显节陵下,除麟为郎。
  韦彪字孟达,扶风平陵人也。高祖贤,宣帝时为丞相。祖赏,哀帝时为大司马。
  彪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寑。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好学洽闻,雅称儒宗。建武末,举孝廉,除郎中,以病免,复归教授。
  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显宗闻彪名,永平六年,召拜谒者,赐以车马衣服,三迁魏郡太守。肃宗即位,以病免。征为左中郎将、长乐恚荆抡酰抗榭砗瘛1壬鲜杵蚝」牵菸畛刀嘉荆戎卸痛投鞒瑁坝谇灼荨
  建初七年,车驾西巡狩,以彪行太常从,数召入,问以三辅旧事,礼仪风俗。
  彪因建言:“今西巡旧都,宜追录高祖、中宗功臣,'一'曪显先勋,纪其子孙。”
  帝纳之。行至长安,乃制诏京兆尹、右扶风求萧何、霍光后。时光无苗裔,唯封何末孙熊为酇侯。建初二年已封曹参后曹湛为平阳侯,故不复及焉。乃厚赐彪钱珍羞食物,使归平陵上頉。还,拜大鸿胪。
  注'一'中宗,宣帝。
  是时陈事者,多言郡国贡举率非功次,故守职益懈而吏事□疏,咎在州郡。有诏下公卿朝臣议。彪上议曰:“伏惟明诏,忧劳百姓,垂恩选举,务得其人。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一'
  夫人才行少能相兼,是以孟公绰优于赵、魏老,不可以为滕、薛大夫。'二'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三'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者,在其所以磨之故也。'四'士宜以才行为先,不可纯以阀阅。'五'然其要归,在于选二千石。二千石贤,则贡举皆得其人矣。”帝深纳之。
  注'一'孝经纬之文也。
  注'二'论语孔子之言也。公绰,鲁大夫。赵、魏皆晋卿之邑也。家臣称老。公绰性寡欲,赵、魏老优闲无事;滕、薛小国,大夫职烦,故不可为也。
  注'三'苍颉篇曰:“锻,椎也。”锻炼犹成孰也。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犹工冶陶铸锻炼,使之成孰也。前汉路温舒上疏曰“锻炼而周内之”。
  注'四'论语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之)**'也'*。”彪引之者,言古之用贤皆磨砺选练,然后用之。
  注'五'史记曰:“明其等曰阀,积功曰阅。”
  彪以世承二帝吏化之后,多以苛刻为能,'一'又置官选职,不必以才,因盛夏多寒,上疏谏曰:“臣闻政化之本,必顺阴阳。伏见立夏以来,当暑而寒,殆以刑罚刻急,郡国不奉时令之所致也。农人急于务而苛吏夺其时,赋发充常调而贪吏割其财,此其巨患也。夫欲急人所务,当先除其所患。天下枢要,在于尚书,'二'尚书之选,岂可不重?而闲者多从郎官超升此位,虽晓习文法,长于应对,然察察小慧,类无大能。宜简尝历州宰素有名者,唯进退舒彁,时有不逮,然端心向公,奉职周密。宜鉴啬夫捷急之对,'三'
  深思绛侯木讷之功也。'四'往时楚狱大起,故置令史以助郎职,而类多小人,好为奸利。今者务简,可皆停省。又谏议之职,应用公直之士,通才謇正,有补益于朝者。今或从征试辈为大夫。'五'又御史外迁,动据州郡。并宜清选其任,责以言绩。其二千石视事虽久,而为吏民所便安者,宜增秩重赏,勿妄迁徙。惟留圣心。”书奏,帝纳之。
  注'一'二帝,光武、明帝也。
  注'二'百官志曰“尚书,主知公卿二千石吏人上书、外国夷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