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武大郎-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耶律延禧到达燕京的时候竟然只剩下15万。

耶律延禧并没有察觉到军队的变化,他只是感觉军队还是那样多,所以心里面仍旧十分的高兴,对于和女真人的战争一片憧憬。

在燕京城外,耶律大石、耶律淳等人早已经跪下来迎接。

耶律延禧看着这些人,心里也很欢喜,他自认为这些都是他的亲信,现在好久不见,也有一种和亲信重逢的喜悦在内。

“都起来吧!你们做得很好,我听说你们这段时间带兵和女真人打仗,虽然不是女真人对手,但是好歹也有勇气,比起其他人强得多了!”耶律延禧笑道。

“陛下,我等惭愧,损兵折将!”耶律大石急忙道。

“哈哈,这一次我带了几十万大军,肯定能够全歼女真人,活捉完颜阿骨打,你们也跟着我一起出兵吧!”耶律延禧道。

耶律大石皱了皱眉,他想要说话,但是耶律延禧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此刻耶律延禧正在和萧奉先窃窃私语,萧奉先说燕京城一切正常,没有丝毫反叛的迹象,所以耶律延禧才放下心来。几年前,他率领大军征讨完颜阿骨打,结果碰到了国内反叛,所以对于反叛非常的忌讳。而萧奉先则是事先已经得到了耶律淳百万两黄金的贿赂,所以对于耶律淳的事情提都没有提一下。

当天深夜,耶律延禧住在了燕京的皇宫之中,他叫了几十个美女供他一起淫乐。到了第二天早晨,他根本就起不了床,第二天中午,他头晕眼花的起床,外面的侍卫禀报耶律大石求见。

耶律延禧心中十分不喜,不过终究还是让耶律大石进入了宫殿中。

“爱卿,你有什么事情?”耶律延禧一边打着哈欠,一边问道。

“陛下,前段时间我刚刚和女真人达成协议,他们已经决定归还中京城了!”耶律大石道。

他思考了数天,仍旧觉得需要和女真人合作。其实现在的状况就和原来历史上大宋朝的状况差不多,契丹人不能因为女真人是他们的敌人所以就要和他们一直打下去,那样只能便宜了梁山汉人。反倒是梁山汉人的威胁太大,所以即使女真人是敌人,耶律大石仍旧觉得需要和女真人合作。

“哦?竟有此事?女真人竟然答应归还中京?”耶律延禧倒是吃了一惊,他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件事。

“陛下,女真人已经不是以前的女真人了。去年冬天,梁山的汉人偷袭了女真人的会宁府,把数十万女真人烧死。现在女真人对于汉人恨之入骨,他们想要和我们合作,一起对付梁山的汉人,所以他们答应归还中京。”耶律大石道。

“原来如此!不过现在我有几十万大军在手,根本不用他们归还中京,我带着大军直接打过去就可以了!到时候中京也是我们的!”耶律延禧想了想,道。

“可是,陛下,女真人现在仍旧有20万兵力,我们和他们死拼,最后肯定死伤惨重,得到实惠的就是梁山汉人了啊!”耶律大石焦急的道。

“梁山的汉人?一群草寇,不足道哉!哼,等我灭了女真人,如果他们想要臣服我,那最好不过,如果他们不愿意臣服,那就顺手也灭了他们!”耶律延禧冷笑道。

“陛下,三思啊!梁山汉人的实力也非同小可!”耶律大石劝诫道。

“行了,行了,我会好好想的。”耶律延禧不耐烦的道。

耶律大石感觉不妙,回去之后急忙给完颜阿骨打写信,告知现在的情形,并且向完颜阿骨打讨教,看有什么好的合作方法。完颜阿骨打那是盖世豪杰,政治眼光远远超过他,或许只有完颜阿骨打才能继续达成双方合作的事宜。

辽阳城中,花荣已经送走了李纲,他很快得到辽国的情报,知道辽国又组建了数十万的联军,他心里面很惊讶。只是耶律大石没有任何的情报传来,他只得让人密切注意那边的情形。

李纲此刻正在一路朝着高丽而去,不久之后从千里长城穿过,进入了高丽境内。

第二百六十二章农业大丰收

和辽东的荒凉不同,刚刚进入高丽,眼前就是一派丰收景象。

这个时代高丽主要种植的是小麦,一直到了后世清朝中期朝鲜人才引进水稻。现在小麦已经收割,地里面到处都是麦茬。在各个村庄中央的平地上,无数的农民都在碾麦,有的已经碾好的麦子被农民抬到了车子里,准备运回家中。

所有的农民都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有人手里抓着小麦,嘴里则是在傻傻的笑着。

“看样子今年的收成很好啊?”李纲路过一个村庄,不由得笑着道。

“何止是好,简直是太好了!今年的粮食产量几乎是往年的两倍!”旁边陪同李纲一起到来的高丽盐川县的县长道。

“两倍?这么多?怎么可能?”李纲吃了一惊,眼中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来。

他也知道现在高丽农民的地位很高,许多种粮好的人已经成了劳动模范,在全国开始推广这些人的事迹。但是即使这样,也不可能让粮食的产量达到以前的两倍啊?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于是李纲转过头,有些怀疑的看向了盐川县的县长。

“李大人,我真不是骗你,你可以去问问这里的农民!”盐川县县长道。

“好!”李纲点了点头,当下就朝着几个农民走去,询问今年的收成。按照那些农民的说法,今年的收成确实远远超过以前,大部分家庭的收成都接近或者超过以前的两倍,有的家庭甚至达到了以前的三倍。

李纲眉头紧皱,他心里面仍旧很怀疑,他觉得这里的村民可能是受到了盐川县令的威胁,或者是被盐川县令收买,故意在他这个军机处大臣面前说这样的话!当下他沉默不语离开了这个村庄,朝着下一个村庄而去,到了这里之后,他也不表明自己的身份,而是立刻开始询问这里的收成如何,结果这里和上一个村庄一样,收成也极好,远远超过了往年。

李纲不信邪,又接连走了十几个村庄,调查各个村庄的庄稼收成,最后许多农民都把他带到家里看自己今年的收获,看到那些黄灿灿的粮食,李纲终于还是相信了。

“难道是因为今年的气候比往年好的缘故?”晚上他们在一个小镇中休息,李纲已经吃过饭,坐在院子里,有些困惑的问道。

“李大人,今年的气候和往年也没有什么差别,基本上还是这个样子。”盐川县令摇头道。

“是不是只有你们盐川县的收成好呢?其他的地方呢?”李纲又道。

“据我所知,整个高丽,今年的收成都远远好过往年。几乎所有的农民都获得了大丰收。”延川县领导。

李纲心里面十分的惊诧,其实去年高丽就有了粮食大丰收的迹象,但是还没有像今年这么明显。今年的粮食产量竟然是往年的两倍,实在是匪夷所思了,要知道,土地还是那些土地,农民还是那些农民,为何粮食产量会突然增长了这么多。虽然今年确立了许多农业劳模,很多劳模的种植经验也开始传播开来,但是毕竟时间太短,那些优秀种植经验传播的范围很有限,不可能让整个高丽农业突飞猛进。

“想不通啊!实在是想不通啊!”李纲摇头道。

就在这个时候,招待他们一伙人的那家主人走进了房间,他也听到了李纲和盐川县令的谈话,当下咧嘴笑道:“两位大人,其实主要还是土地是俺们自己的了,所以干起活来特别来劲!浑身上下都有用不完的力气,起早贪黑的干农活,今年的收成自然远远超过往年了!”

李纲摇了摇头,觉得还是不可信,土地、人员、种植方法都没有改变,所以收成不可能会有这么大的提高!

众人都已经睡下,李纲仍旧在思索这个问题,久久难以入眠。

其实,如果仔细的研究后世的许多现象,肯定能够轻易的想通现在的这个问题一切都是制度的缘故,就好比后世的中国农村,突然从农村公社变成包产到户,土地还是那样的土地,农民还是那群农民,种植技术仍旧是以前的种植技术,但是突然间收成就大大的提高了!在包产到户之前,中国绝大多数人吃不饱饭,那个艰苦的年代里,饿死的人比比皆是,有人说饿死了几百万人,甚至有人说饿死了上千万人,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而实行包产到户之后,仅仅一年的时间就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到了第二年、第三年农民手里就有了余粮,又过了几年,农民开始有余力去做一些副业,许多农民都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现在高丽的变革和后世的中国农村一样,因为制度的改变,农业生产力突然有了一个突飞猛跃式的发展,农业收成变成以前的两倍,可以预计,这样的制度一直实行下去,农业问题将会彻底的解决,并且会有很多人口从农业中解脱出来,投身到工业或者商业之中去。

说起来,现在高丽的农业亩产量是远远不如后世的,在后世,小麦的亩产量可以达到六七百斤,高的甚至可以达到八九百斤,而现在只有一二百斤。但是和后世不同的是,这个时代人均土地面积要远远大于后世了。在后世,南北朝鲜的总人口加起来超过7000万,而现在的高丽只有500万人口。至于东北地区,人口就更加的少了,现在只有百余万,在后世这里可是有一亿人口的!所以现在的人均土地面积是后世的十几倍,如果东北开发出来,那东北的人均土地面积将是后世的几十倍甚至更多。

第二天清晨,李纲带着侍从离开了盐川县,他心中仍旧有些蒙蒙隆隆的,隐约觉得是制度的缘故,但是也不敢肯定,他仍旧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一路从盐川往南而去,所过之处所有的乡镇、村庄都是丰收景象,农民们都异常的兴奋。除了将小麦运回粮仓之外,许多农民已经开始准备种植秋粮了。只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后世的玉米、番茄等作物,现在只能种植一些高粱、秋荞麦,或者种植一些白菜、萝卜等等用于冬天食用。

“老百姓的收成虽然远远超过往年,但是官府得到的粮食未必会超过以前!以前的高丽,农税超过三成,现在大都督只收一成!我看,今年的粮税顶多和往年相同罢了!”在李纲一行人中有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这青年长的和李纲有些相似,此刻撇嘴道。

此人乃是李纲的侄子,名字叫做王杉,原本在中原老家,后来也被李纲接到高丽,现在也跟着李纲干一些公事。

听到侄子的这话后,李纲摇了摇头,道:“你错了,绝不是这样的!今年高丽的农税收入也会远远超过以前的!你忘了,无论是大宋或者是以前的高丽,有很多人是不交农税的!”

“这……”王杉一愣,然后很快反应过来。

在大宋还有以前的高丽,普通的贫苦农民当然要交税,但是一个人如果有了功名,则不用交税!一般的地主家庭,因为家里有钱,所以子女都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因此子女中常常有人能够考中秀才,甚至有人中举。一旦考中秀才,农税便是普通百姓的一半,而如果中举,则免除所有的农税。

大宋、高丽一大半的土地都掌握在地主、士大夫的手里,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不用交税,官府自然得到的农税很有限。也因此,无论是大宋还是以前的高丽都很难支持很多的兵力。大宋还好一些,商业比较发达,因此有商税作为补充,至于以前的高丽,商业也很落后,因此500万人口,10万兵力就让他们很难支撑。最后要不是面临灭国之战,根本不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