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技巨头-第3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重力科技,这种几乎如同作弊一般的先进技术,那些常规传统的企业又怎可能有竞争力。

就在众人感慨之余,细心的人忽然看到了混合现实投影中的一串小数据,浮空高铁是在300米左右的高空。

细心的人很快就想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问题,这么低的高度,1250公里的时速,浮空高铁该如何解决鸟类撞击的问题?

………

…(未完待续。)

【第640章:惯性动能驱动】

………………

航空领域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鸟击”,也就是飞鸟撞击空中飞行的人类飞行器的意思。

飞鸟对于空中飞行器而言是致命般的威胁,是个人都知道的常识。飞鸟一般体型小,质量也轻,而“鸟击”主要的破坏不是来自飞鸟本身,而是来自人造飞行器自身超高的速度。

比如一架飞行器以128米/秒的速度在空中飞行,若是这架飞机和一只500克的飞鸟相撞,根据动能定理,就会产生约莫4000焦耳的能量,而这些能量几乎在一瞬间被飞机所吸收,在与机体接触的部位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往往意味着机毁人亡的灾难。

而浮空高铁的速度达到了惊人的1200多公里以上的“亚音速”级别,其中的破坏力更是不可想象的,鸟类撞击飞行器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浮空高铁的轨道设置在几百米的低空高度面上,鸟类撞击的危害就不得不考虑在其中了,要知道即便是在海洋上,也是有大量的海鸟存在的。

发现小细节的人的确很惊讶,但也没有表现出太过吃惊的神色,这种低级问题显然是在对方考虑的范畴之内,只需要等待揭晓答案即可。

不过众人也有所猜测了,根据现在了解的这些信息碎片也能大致猜出。

不出意外,应该是真空管道了!

只见台上的任鸿一边调节混合现实投影,同时又说道:“反重力科技固然是浮空高铁的核心科技,而其他相应的配套技术也是关键,一个新的运输体系的诞生是需要经过漫长而多领域的技术积淀。”

“美国的科技公司ET3针对真空管道运输原理制定了‘胶囊列车’计划,而我的合作伙伴之一埃隆。马斯克先生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丰富,并提出了‘超级高铁’的理念,贡献了更多的技术和设计方面的细节。”

“浮空高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实际上就是‘超级高铁’的豪华升级版,在超级高铁身上应用到的许多关键技术都会应用到浮空高铁上,但已有的成熟技术,应用在浮空高铁上仍旧会加以进一步的升级,这才符合实际要求。”

“相比较目前在迪拜运行的单管道的真空运输管道,浮空高铁采用的是复合型蜂窝状真空运输管道。”

混合现实影像随即投影出了一个蜂窝状的管道横截面,呈现等六边形,这条复合型的运输管道总共有七个运输口组成,大小全等。相互之间又间隔10米以上,用桁架固定。

这不难理解,若是紧贴的太密集,万一因为其中一条管道出了故障而波及到原本完好无损的其他管道就亏大发了。

好家伙!

在场的人看到这份数据莫不惊讶,尤其是各国派来的代表负责人,这条复合型运输管道竟然有七个全等规模的运输口,换句话来说,也就是能够让七条浮空列车同时运作,一列50000吨的运载能力,乘以个七,那就是整整30万吨的运输能力,一艘大型远洋运输邮轮的也不过如此了。

而这家伙的速度可以是比空中运输都快啊。

不少人心中也有疑惑,蜂窝状复合型真空运输管道,听上去有点高大上,但也就那样,不过是多添加了几条运输管道而已嘛,这成本问题肯定会高的令人发指吧?

任鸿似乎看出了众人心中的疑惑:“值得注意的是,浮空高铁和超级高铁看起来近似,但却完全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超级高铁的核心技术仍旧是电磁悬浮技术,而浮空高铁的核心科技是反重力。”

“同样是以悬浮为核心理念,都是为了减少接触摩擦和空气摩擦而设置特殊的同行环境。而其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点:一,若是换算成电能做一个对比,那么浮空高铁每度电的运输能力是超级高铁的150倍;二,浮空高铁对于硬件的依赖比高级高铁要小太多,我们打造一个七运输口的蜂窝状真空运输管道,只是为了一个真空环境,仅此而已,所以实际上的投资成本刚好跟打造一条胶囊真空运输管道是相当的。”

任鸿说道这里,场下又是一阵低声的讨论声,显然有点不太相信,笑了笑,解释道:“浮空列车是以反重力科技为核心,保持悬浮状态的不是利用电磁悬浮系统,所以我们的蜂窝状复合型真空管道只需要考虑一点即:那就是保持真空环境,并安全可靠。”

“这意味着成本大规模的削减,埃隆。马斯克的技术团队已经能够做到把真空管道的极限压强降低至1000帕以内,一个大气压等于101325帕,这相当于抽掉了蜂窝管道密封舱中99%以上的空气。”

“反重力同样是耗能大户,那么浮空列车上的反重力装置该如何获得动力?”任鸿自问自答:“核动力,我这里有一份大致的数据,浮空列车一次核燃料添注可以维持15年的基本运作,除却不可抗拒的因素为前提下,可以保证满足15年的需求,15年后才会进行核燃料补给。”

核子能源毫无疑问是当今世界最高效的清洁能源,简直就是为这些能源消耗大户连身配置的,像大型的动力设备,如航母等等,无不是核动力驱动。

“那么问题来了,浮空列车不具备电磁悬浮系统,那么是什么动力驱动数万吨级的核动力浮空列车前进的?”任鸿面向全场的观众又一次抛出了问题。

“当然,我们可以借助反重力驱动,理论上是可行的。”任鸿如此说道,但又很快的补充了一句:“成本太高了,高到什么程度?用反重力驱动列车行驶将意味着平均每18个月我们就要进行一次核燃料加注补给,注意,即便是核动力,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反重力装置的最大目的是让车子悬浮起来就可以了,用这项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实在伤不起,除非把票价定在800美元,不过我想客户们会很乐意的说出拒绝。”

一阵哄笑声响彻。

“动能!”收敛微笑的任鸿言简意赅的说出了这个词汇,继而补充道:“浮空列车和胶囊列车都是在镜像环境中行驶,都是在真空管道中,主要依靠惯性动能驱动前进。但如何为列车提供动能来源两者是有区别的,胶囊列车利用直线电机将运载的舱体进行加速,最终在依靠惯性于真空管道中磁悬浮前行。”

“而浮空列车的初始动能来源则是电磁弹射器。”任鸿回答道。电磁弹射技术,美国无疑是在这个领域的佼佼者,而中国在电磁弹射领域后起步的局面下,而今在这个领域也有着与美国人争雄的能力。

这项技术,中国人和美国人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任鸿笑道:“说到电磁弹射技术,我想在座的与会者可能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航空母舰上用于舰载机起飞的电磁弹射器,电磁弹射技术可以说是航空母舰的关键技术。”

“本公司CMSX空间基地就有一座弧形空天轨道发射塔,现在还要造几座,用的也是电磁弹射技术。毫无疑问,中国和美国是在电磁弹射领域中是掌握技术最成熟的国家。”

“但这里所要说的电磁弹射技器,可不是驱动一架十几吨或几十吨的舰载机或空天运输机,要驱动的设备是数万吨级的超大体量!”

任鸿笑眯眯的说道:“如果说航空母舰上的电磁弹射器或蒸汽弹射器是驱动飞机,那么我现在要说的是能够直接驱动一个体量堪比中型航母这样的大家伙并让它的速度达到亚音速。”

………

…(未完待续。)

【第641章:空客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

此话一出,一道道咋舌的目光投向展台上的任鸿,而正在观看直播的网友更是目瞪口呆。

“几万吨,不是几十吨啊,能够做到吗?这就是科技强国的雄心吗?”印度的网友惊叹的看着视频,他很想质疑但任鸿那自信的神色显然不是口说无凭。

这就是科技的魅力,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惊叹者有,但更多的是羡慕,别人就是敢这么说。

任鸿微笑的继续道:“听起来很夸张,但这并非是多么了不起的黑科技,我们掌握了成熟的电磁弹射技术,需要注意的是,驱动浮空列车的电磁弹射器和航空母舰上的电磁弹射器有着一个很明显的差别。”

“机动性。”任鸿说道:“驱动舰载机加速的电磁弹射器是要装备在航母上的,意味着不能太大,同样也就有制约了。但我们不需要考虑这些因素,我们的电磁弹射装置可以不用顾忌体量、也不需要移动,我们只需要考虑能够驱动多大吨位。”

“功率不够,那就增加,直到符合要求即可。”

“所以我们要打造的是一套超级庞大的、不可移动的巨型电磁弹射装置,一套足以驱动数万吨级浮空列车达到亚音速级别的装置。”

“为了获取足够的动能,可以想象的是,驱动数万吨级的浮空列车达到亚音速所需要耗费的能源几乎是个天文数字。”

“的确!”任鸿摊了摊双手:“这是不可避免的,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

“能源从何而来?”任鸿反问道。微微一笑,补充道:“核子能源屡试不爽,除了核子能源之外实在想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微舔了下略显干涸的嘴,继而说道:“有一点必须要分享,假如浮空列车通过超级电磁弹射装置获得动能,达到了亚音速在真空管道中惯性前行穿梭,列车到站需要减速时,我们利用直线电机仍旧可以把列车身上的动能以电能形式进行能量回收再利用,能量的回收率为70%左右。”

“所以,核动力虽好,但常规动力显然也是可以做到,既然如此也就没有必要在附近建造一座核工厂了。”

“那么关于蜂窝状的复合型浮空管道的问题。”任鸿说着替换出了一段新的混合现实影像,身在影像之中的他看着身边的模型,说道:“同样是以反重力科技为核心,一座座浮空墩悬浮在数百米高度的轨道面上,就像桥梁的桥墩一样,浮空墩将承受蜂窝状浮空管道的全部重力。”

“有精确的导航系统和内部装配有计算能力巨大的量子计算机的相互协调,能够保证浮空墩在既定坐标点做到保持相对近乎绝对值。”

“浮空墩装配着反重力科技,而其中的耗能则是来自蜂窝状的真空管道系统上的太阳能,我们将会在所有的真空管道外装载太阳能电池板自行补充能量,不但做到满足浮空墩的反重力耗能需求,获取的能量还将超过消耗所需,有15%左右的剩余量,所以,我们在这条浮空高铁上还将装配Asi出品的蓄电池设施用于应对突发状况,我们的目标是在不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的情况下仍旧能够让浮空墩保持10天时间的耗能。”

全场唯有一个人的声音,任鸿在展台上来回踱步而走,一手插腰,片刻继续说道:“我们仍旧在安全保障上投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生命的可贵要求我们必须要这么做,在全线的客运真空管道上,我们在沿线处每隔一定距离都设立有额外的逃生舱,当列车发生故障停止、或者是真空管道出现失压的时候,乘客即刻从逃生舱逃离,从而躲避可能到来的危险。”

说到这里,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