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技巨头-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下午,康涛又联系上了任鸿,并且把上报的情况第一时间告诉了他,显然,这种福泽千秋的世纪工程,尽管在他看来想要以人类的力量改变地球自然环境无疑是痴心妄想,但任鸿可不是一般人,从他口中说出来的话看起来即便是再怎么不切实际,也必须得高度重视。

果然,事情上报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得到了确信息的反馈,最重要的是上面不但给予高度重视,反馈的信息非常积极,不出意外,美国人应该不会有什么机会了。

康涛再次来到矩阵科技总部的时候,带领了一大帮人过来,其中就有土地资源管理局的人,以及一大批气候专家、生物工程师学者等多个领域的科学工作者。

得知矩阵科技想要玩这么一票,简直让所有知情者目瞪口呆,对于这些国家重量级学者来说,他们最振奋也是最好奇的是想要听听任鸿怎么对33万平方公里的流动性沙漠进行改造的计划。

不过,当康涛带领一大帮学者和土地局的人来到矩阵科技时,占据人数绝对优势的一批科学家第一时间强烈要求先去看看恐龙。

任鸿欣然满足了一众学者的热切要求,他们既然知道恐龙的存在了,想来对于保密的问题没有过多疑虑,对于这批国家队学者,任鸿倒也不担心他们会泄密之类的问题。

恐龙,这个极富传奇性的名字,对于任何一位科学家不论是哪个领域的学者都充满了好奇,而来到这里的生物学家更是兴奋使然,他们简直不敢想象,矩阵科技竟然神奇的把灭绝的物种给复活了。

任鸿带着这批国家队来到了K3018号史前生物研究室。众人来到大门入口处就看到了一个“爪”形的LOGO标志,轮廓一看就是恐龙的肢体标志。一群学者知道很快就要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了,不由得紧张、兴奋集于一身。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405章:进化论的验证结果】

任鸿领着一众多个领域的科学家和康涛以及土地管理局等体制中人来到了史前生物研究室,踏入K3018研究室的场地后,首先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块非常广阔的空地,此刻正由大量的智能机械和工作人员正在有序的工作着。

“这是……”有科学家看到施工现场好奇的问道。

“三角龙的暂时栖息场地。”任鸿望着施工场地,边走边说道,此刻的工作人员正在打造外围处的围栏部分,高达15米的精钢金属耸立在施工场地上作为围栏骨架非常震撼。

众人闻言恍然大悟,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了场地所在的一栋地表只有一层楼的矮平房的入口,这里赫然便是研究所和实验室场地了,任鸿的到来,智能控制的大门很快就传来了准入许可,随着门阀横向打开,内部一道向下的斜坡走廊呈现在众人眼中。

显然,研究室的核心场地是建造在地底下的,不过并没有太过深入地底,实验室和研究所都处于地底10米范围之内。

早早收到消息的负责人永华在他们来到研究所后就正式接待了所有人。

“诸位,请随我来。”永华笑看着所有人。

一众科学家好奇的在通道走廊的主干道上四处观望,很快便来到了实验室核心地域,一众科学家很快就被植物温室培育室所吸引,通透的隔离窗让培育室内一览无余。其中一位植物学领域的研究学者看到培育室内的一株株植物,脸上瞬间布满了兴奋,因为眼前的绿色植被告诉他,绝大多数都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其中还有“百山祖冷杉”这一濒危植物,目前仅存于国内不到100株。

他还看到了一种类似于桫椤的树蕨类植物,但绝对不是目前地球上已经存在的桫椤植被。

“任先生……”这名植物学家有点不淡定了。

“都是史前植物。”任鸿笑道:“时间跨度从古生代第五纪的石炭纪到新生代的皮亚森兹阶这一时期内的植被物种。”

这名植物学家已经被那些植物所吸引了,他顿时说道:“任先生,我能过去参观一下吗?”

“当然可以,不过你得需要一位工作人员,里面有许多大量未曾记载的植被,而且极具攻击性。”任鸿非常爽快,旋即叫来一位工作人员过来。

植物研究学者一听顿时兴奋莫名,当下便离开了队伍,而任鸿随同其他人开始走向恐龙所在的研究室而去。

随着众人走进另一个空旷的隔离舱,一众新来者好奇的抬头仰望,他们惊诧的发现竟然能够看到蓝天白云。而这里的环境就如同在室外的森林区一样,脚下有土壤,还有大量的不到成年人了高的矮灌丛林,十足的一个微缩版的生态系统。

“我们不是来到了地底下吗?”康涛狐疑的说道,他指了指天空。

梁羽这位女性工作人员赫然在这里,听到康涛的话语不禁抿嘴而笑,永华一听向他解释道:“我们还是在地底下,不过穹顶是利用了混合现实全景技术模拟的天空,至于上面的‘太阳’则是一种特殊射灯,具备超高的透热。”

众人一听顿时恍然。

“至于地上的这些植被,都是史前物种,一批矮灌植被,同样处于幼苗期,构成了这个迷你版的生态系统。”永华再次解释道。

不一会儿,幼小的矮灌木丛林立刻变得骚动起来,所有人好奇的朝着同一处望去,只见两只年幼的三角龙冲出了茂密的丛林,在草坪上戏耍,清脆的叫声吸引了所有人。

“这个就是恐龙……”所有人见到小三角龙的那一刻都莫名的兴奋,同时也感到无比的最震撼,小恐龙体型尽管还没有一条成年哈士奇那么大,但鼎鼎大名的三角龙是人们最熟悉的恐龙物种之一,这些小恐龙的形态让他们一眼就判断出了种类。

很快,丛林中又冲出了三只小恐龙,它们似乎并不怎么害怕人类,任鸿看着空地草坪山的五只小恐龙,朝向矮灌丛林望去,诧异的说道:“我记得好像有六枚蛋。”

“有一只在出身的时候就死亡了,现在已经做成了动物标本。”梁羽惋惜的说道。

“它怕人吗?”大感好奇的康涛问道。

“它们只怕坏人!”梁羽笑道。

闻言,一群科学家大感兴趣,有几个人按耐不住朝着草坪处三角龙戏耍的地方走去,他最终成功的抚摸到了小恐龙的脑袋,三角龙看到是人类,并没有太过激烈的反应,因为这段时间都是梁羽在照料它们,让它们明白人类不会伤害它们。

“任先生,这一切你是怎么做到的?”有科学家问道,恐怕这是所有人心中最好奇也是最想知道答案的一个问题了。他不仅仅只是复活了恐龙,甚至复活了从古生代到新生代以来早已灭绝的物种,这种手段简直如同神迹一般的逆天之举。

“达尔文进化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任鸿缓缓说道。

达尔文进化论?众人面面相觑,显然有点不太明白,任鸿继续说道:“这是一个漫长的验证过程,我与数据较量了数个年头。达尔文进化论表明物种是由简单到丰富、由低等到高等的演变过程,根据这条理论,我们利用计算机创造出的独特算法在多个物种在数百年前已有的基因信息进行计算,最终得出的结果跟现在它们的所具备的基因信息特质一模一样。”

“这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任鸿解说道,顿时反问一句:“既然在已有基因数据能够精准计算出后面几百年的基因传承数据,那么通过当前的基因序列往后逆向计算呢?”

“这也行?”一群科学家惊诧莫名。

“为此,我们决定进行一场规模庞大的逆向推演。”任鸿说道:“在地球上已有的基因数据信息,网罗考古界所得出的一系列的各个时代不同的地理环境特征、具体年代的气候等外部环境因素,在这些条件之下,我们开启了印证达尔文进化论的道路上。”

“事实证明,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对的。”任鸿看向一众科学家,道:“我们的逆向推演就是基于进化论这一基准框架下进行,如果失败那就意味着我们将会颠覆进化论,但我们成功了。”说着,他指向了恐龙,指向了环境内的矮灌丛林。

“简直不可思议!这手段简直如同神鬼莫测般的通天行为!”

“计算机当真是无所不能啊,咦?你们说未来会不会出现能够预测未来的机器?”

“很有趣的想法。”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406章: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

从K3018号史前生物研究室出来后,众人也开始步入正题,土地管理局的人和一大帮“国家队”来到矩阵科技总部可不是来游览动物园的。

半小时后,任鸿安排所有人来到了一间会议室内开始进行讨论如何针对33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改造事宜。

会议室内,一群科学家和土地管理局以及康涛等人坐在坐席上,而任鸿在会议正前方的一块硕大的聚光荧屏前面,屏幕中显示着国家西部地区的地形图,塔里木盆地在屏幕的正中央。

“关于改造这一块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的工程。”任鸿看向每一个人,他回头看着屏幕,道:“不得不从气候方面开始,塔里木盆地是典型的大陆季风性气候,干旱!”

“想要改造,首先得从根本原因上着手。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在白垩纪时代就出现了积沙,到了新生代才演变成了今天的大沙漠。典型的原因是我国西部地区的地形构造,塔里木盆地四面环山,北有天山山脉、西有帕米尔高原,最重要的是南部地区的海拔超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双重隔离,加之东南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屹立在此,导致印度洋的水汽几乎无法进入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帕米尔高原阻隔了湿润的海洋气流,东南季风以及西南季风无法吹进塔里木盆地……”

任鸿指向地图,道:“而这处高原和山脉还阻隔了中亚地区的干热西风向北流动,这无疑是火上浇油,中亚地区干燥的西风吹到这里无法散去,塔里木盆地四面被数千米的山脉和高原包围,多个方位湿润的水汽被阻隔在外,最致命的是塔里木盆地的坐标区域还不在季风区域,中亚地区的干旱又暴躁的西风一直控制着这片土地,直接导致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

坐在前列的一位气象学家也开始发言了,他说道:“关于南部疆域的水汽输送问题,这些年来我的考察队伍进行了长期的实地勘察,经过考察和多年来的观测,我们得出了一些成果,我们认为,关于塔克拉玛干的水汽来源问题,基本上是由外循环的主流系统天气演变所形成的,而不是塔里木盆地的内循环作用,塔里木盆地四周被高山高原围绕,中低层水汽输送就很少了,甚至几乎为零。”

“一系列的研究发现,相对来讲,水汽的垂直输送非常丰富。在塔里木盆地所在的区域减少了中低层空域大气水平向的垂直输送,而当地区夏季对流云层移动缓慢,这种对流作用,使得垂直水汽输送量大大增加。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塔里木盆地地区的垂直对流作用很强,尤其是夏季尤为显著,但遗憾的是,垂直对流作用尽管强劲,但垂直上升作用同样相当强劲,而塔里木盆地地面层湿度很小,小到几乎可以达到零指数,水汽输送量间接的就减少了。”

任鸿听着默默的点头,这位气象学家继续说道:“但值得一提的是,恰恰相反,该地区的中低层水平输送量很大,往往是在外部季风影响下的水汽作用水平输出,在加以垂直对流作用,理论上来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