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伐清-第4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岁,该用膳了。”

听到侍女的声音,朱永兴才从沉思中清醒过来,随意地摆了摆手,说道:“公主呢,怎地如此消停?”

“两位公主早上登岸,现在亦未归。”

朱永兴皱了皱眉,觉得不甚饥饿,便说道:“那便等等,朕也上岸看看。”

本来只是坐船简单看看黄淮泛区的景象,没想到却惹起了不快的心思。朱永兴出船登岸,那幅苍茫凄凉的景象已经远去,他只是在岸上随意走着,变化的巨大反差让他还有些不适。

建设比破坏更难,政治比军事更重要。满清退到关外,便意味着国家的重心工作要转到医治战争创伤,恢复重建上。但千头万绪,既要改革政治结构,又要筹措大笔钱粮,还要治河修路,种种繁难的工作让朱永兴恨不得有通天彻地的本事,一下子便能完成。可惜这只是幻想,他也得耐下性子,一个一个去解决。

一个中兴明君的名头是跑不了的,但这可不是朱永兴所能满足的。因循守旧,倒也能搞个盛世啥的,凭着自己的积累,兴许还能把封建王朝再延续个几百年,但以后呢?

历史大潮在奔流向前,世界正在变革中飞速变化,工业革命已经拉开了序幕,一个老大的帝国如果不变革,即便复起一时,也不过是回光返照,早晚要成为落后的、被欺侮的对象。

随潮流而动,在变革中真正振兴,以雄霸之姿屹立于世界之巅,这才是朱永兴要达到的最终目的。看吧,西夷正在强大,正在日益凶狠地露出强盗嘴脸,美洲、非洲,亚洲也正在被他们渗透!看吧,蕴含着黑黄金的中亚、西伯利亚,由不堪一击的土酋所盘踞的婆罗洲,只有少量土著的澳大利亚,屠杀华人的西班牙人统治的吕宋,海上交通的孔道马六甲……

这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只要国家的实力允许,大明的旗帜应该插在更广袤、更富饶的土地上,而不是陶醉于旧有的领土,陶醉于山呼海啸的“万岁”声中。

一年至两年,北地能自给自足,那就再无钱粮之虞了。有江南,有湄、河等地,粮食是尽够的;有海贸,再扶助工商,财政的宽松也是可以预期的。三年到五年,消灭鞑虏,便转重心于西北,与葛尔丹决一雌雄……

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朱永兴收回纷飞的思绪,又注目到现实的场景中。或许这凋弊很快便会不见吧,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求安心切,现在能焕发出更加倍的热情和努力吧?

远处,几辆车逶迤而来,又有骑士护卫两旁。朱永兴摇了摇头,苦笑不已。这两个孩子呀,本想带着她们,看看沿途风物,体察一下民情,别做个深宫中啥也不懂的小姐。这可好,当着游玩了。(想知道《逆流伐清》更多精彩动态吗?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选择添加朋友中添加公众号,搜索“zhongwenwang”,关注公众号,再也不会错过每次更新!)

第一百二十五章吏治,公学

高高在上的皇帝并非高枕无忧,在他们的潜意识中通常都会有一种危机感,生怕臣子不忠,生怕佞臣篡权,对每一点星星之火都要防微杜渐,随时扑灭,以免失去控制,形成燎原之势。

正因如此,历朝历代的特务机关便在这种情形下产生。最有名的自然当推明代的“厂卫”,其荼毒臣民的残酷和恐怖令人谈虎色变。所以,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公开的任用特务,不得人心,且目标太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皇帝对下情不能不周知,耳目不能没有。

“人君深居九重,与外界隔阂,政事则委诸大臣。但又恐所托非人,为非作歹,贻误苍生。”膝上坐着嘉儿,旁边偎着柔儿,朱永兴正拿着密折给女儿们讲解着,“这密折制度便是父皇的耳目之一,以周知庶务,通达下情。”

“父皇,这上面也没说什么大事呀?”柔儿有些无聊地翘着小脚丫,说道:“这不耽误您休息嘛?”

“治大国如烹小鲜,由小见大,要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朱永兴指着密折上的文字详细解释道:“上面说贫人陈怀金拾得江南客王盛银二十四两八钱,全数送还,力辞酬谢。这是什么,小民慕义,风俗休美之明征,国家实在之祥瑞也。若是父皇亲口面谕或朱批,会对臣工万民起到莫大的启发、鼓舞、教育作用。”说着,朱永兴拿起朱笔。批道:细民美行叠见滇省,诚所谓瑞事也,朕心甚悦。另旨谕部。赏米、布匹,并给匾额,以施良淑。

何等官职才有资格密奏,谁也说不清。与其说依品级,不如说视与皇帝的关系而定。有密折专奏权的不一定是大员,有高官显贵,也有微末、芥子之官。星星点点遍布全国,分不清谁拥有这种权力。谁要是卖弄或暴露自己拥有密折权,密折权很快就会被朱永兴剥夺掉。

这样一来。有密奏折是皇帝的信重,能得到朱批中称赞和鼓励,更是一种荣幸和荣耀。

“卿之足疾如何了,尚饮酒乎。若饮可戒之。当惜自身。”朱永兴又在一份密折上写下了慰勉之语,然后笑着摸摸两个女儿的小脑袋。

一段关怀、鼓励和赞语,在封建时代,由皇帝向臣工表达,人臣能不对皇帝忠心耿耿,更加鞭策自己职守敬业、努力上进?

“说起来,这个密折也就是一种比较严密的信访制度。”朱永兴不厌其烦地女儿讲解着,“就和监察部刚刚实行的接受举报制度差不多。目的就是广开言路,加强监督。即便是一方大员,也不能擅权,更无法封堵下面的检举控告。”

“武则天好象有类似的——”柔儿歪着小脑袋想了想,一拍小手,笑道:“对了,叫密匦。可父皇的比她更厉害,是吧?”

“你问我哪?臭丫头。”朱永兴笑得开心,把女儿把怀里搂了搂。

嘉儿还小,听不大懂,耐着性子半天,终于忍不住打了个呵欠,有些无聊地斜睨着旁边桌上的“哆啦a梦”。

“好了,该去睡了。”朱永兴笑着摸摸这个,捏捏那个,都是自己的“小棉袄”啊!

车驾已过黄河,进入了山东境内,这里的境况看起来要好一些。毕竟是明军先光复的,鞑虏未来得及大肆劫掠破坏。对此,朱永兴稍感欣慰。

可还有一件事情令朱永兴不太爽快,那便是群臣建议的去曲阜拜孔庙。尽管朱永兴认为儒家学说有可取之处,拜孔庙也是收天下文士之心的政治举动,但却始终没有痛快地答应。原因很简单,他可以尊敬孔子这个大教育家,但却对孔家后人鄙夷得很。

不管是华夏,还是夷狄,孔圣后人都迎奉如常,一个衍圣公的名号从宋朝,历经元、明、清,能够一直保持,凭的就是这种“超然”的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也甘心地为各朝统治者歌功颂德,成为统治者笼络人心的一个宣传工具。

孔子的学说历经各朝各代,已经被曲解或篡改得脱离了本来质朴的本质;孔家的后人也是如此,他们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脊梁。没有国家、民族大义,没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呆在那一亩三分地上,享受着为封建帝王提供恭顺思想而得到的优厚待遇。这样的孔庙,这样的孔家后人,值得朱永兴去拜吗?

秦松是千古罪人,其曾孙秦矩却是抗金名将,全家七口尽死于蕲州;岳飞是抗金名将,其子孙岳升龙及儿子岳钟琪却是康熙、雍正时的清军将领,严格意义上的汉奸兼奴才。岳钟琪更是卑鄙无耻,出卖了劝他学乃祖岳飞起兵为明复仇的曾静,引发了吕留良案。

朱永兴不信血统论,更不以某某的先人来判断善恶忠奸。所以,他不去曲阜,起码不在孔府拜孔子。而且,在时机成熟时,他要剥夺衍圣公这个特殊公爵,使其不能再得益于先祖孔子的荣耀。

说实话,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庄子等等,所创出的理论都是宝贵的思想财富。尽管也是各有缺陷,但暇不掩瑜,深入研究分析,取精华去糟粕,便可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巅的精神支柱。而且,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转型,也就没有存于万世而不变的理论,总要进步,总要改变,以适应时代和社会。

朱永兴希望有一个百家争鸣的理论环境,而不是把人们的思想束缚在某种统治者所需要的理论范围内。要促进生产力发展,要跟上时代大潮,解放思想是必须的。

烛光通明,夜色已深,朱永兴依旧在处理政务。柔儿说得也不错,这是他自己找的累。本来是逐渐放权到各部的节奏,但这密奏制度却给朱永兴增添了大量的工作。但从实质上讲,朱永兴此举在于体察民情,在于使官员互相监督,却并不是集权。

不管设计多好的制度,制定多完善的法律,吏治依然是能否实现目的的基础和保证。官员贪腐渎职,好政策也会变成苛政。所谓的法治,最终还是要依靠人来执行,而人的因素,则更加关键。

“……成法晓谕臣民极好,朕心甚慰。若为官者知圣人之道,法不纵贪。吏民皆知守法忠君,公忠无私。则天下大治矣。”

批完最后一份密折,朱永兴才长出了一口气,靠在椅中揉捏着额头和太阳穴。一阵叮当细响,侍女们又换上了热茶。

这密折与举报制度,都是监督官员的,都是关系吏治的,但朱永兴却还是觉得不够。后世的手段和措施他也知道不少,财产申报已经正式实施,廉政公署则正在商议筹措之中。

至于监察部,朱永兴认为其作用是比较宽泛的,不仅限于廉洁方面,还有执法是否规范、官员绩效等方面的考核和监督。而廉政公署在朱永兴的设想中,则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也就是要从体制及运行上切断了与可能形成掣肘的各部门的联系,从而令反贪肃贪的“一查到底”成为可能。而这种独立性,具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机构独立、人事独立、财政独立和办案独立。

当然,此时非彼时。现在的大明还不是一个三权分立、法治、民主监督的社会,解决的办法便只能是依靠朱永兴的决心,使廉政公署直接听命于皇,独立于其他机构之外。

尽管所谓的廉政公署有“国情”般的改动,但朱永兴认为还是相当必要,且能够起到很大作用的。

“万岁,要安歇了,是否少喝些茶?”一个柔柔的声音唤醒了朱永兴的沉思。

烛光照耀下,新晋女官何淑兰正关切地探询于他。何淑兰的容貌并不十分出色,前额似乎略高了点,一双弯月眉眉心微蹙,眼睛也不甚大,但配着这样的眉,什么样的眼也会瞧得怦然心动。她的嘴角微微翘起,嘴角旁一对笑靥衬在端正清丽的面孔上。

“嗯,换碗油茶。”朱永兴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下,说道:“今天两位公主在县城可还安分?没惹什么事儿吧?”

“回万岁,两位公主很懂事儿,嘉儿公主还把她心爱的布娃娃送给了一个穷家女孩。”何淑兰笑着回答道:“还告诉人家,有时间到北京找她玩儿呢!”

朱永兴微微一笑,说道:“宫里也没有和嘉儿年纪相仿的玩伴儿,她可能也很寂寞。等到了北京,朕就让人办个学校,让各家大臣,嗯,平民百姓也可,选适龄的孩童来读书。那样的话,孩子们既长知识,又不孤僻。”

“万岁——”何淑兰犹豫了一下,说道:“臣工家的当然可以,平民百姓家的怕是不妥吧?再说,就是万岁开恩,他们也不敢送来吧?”

朱永兴思索着点了点头,缓缓说道:“是朕想得简单了。若是开办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