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伐清-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取意见只是一方面,朱永兴借此也在试探着永历的旧臣的态度。那嵩身为总督,可是手中无兵,有赵王白文选坐镇昆明,便没有什么大碍;晋王李定国要想有所行动,已收到密信的昌国公高文贵、庆阳王刘震便会见机行事;连李嗣兴那里都加强了监视,这些文官的计划尽在朱永兴掌握,岂有不败之理?

“殿下。此事若压太久,难免走漏风声。不如明发邸报,昭彰其罪,明正典刑。”叶虎知道朱永兴的心思,借机不仅要消除隐患,还要将接驾与阴谋划等号,以绝日后再提此事。更要明之于众,争取到更多的民心支持。

对于通敌卖国,老百姓是恨之入骨的,由此而进行的杀戮,必然会让他们拍手称快。却不会让朱永兴背上滥杀的恶名。

“见诸邸报?”朱永兴想了想,轻轻摇头道:“再等一等,等形势完全明了之后,方能决定见报内容。首先,那联络郑家的言语便不宜明示,以免郑家误会。至于晋王和那总督,以及其他人员,还要看他们的态度才好决定。”

叶虎开口应承,却觉得朱永兴过于妇人之仁。毕竟他的头脑中还是以传统的思路为主,觉得这种内部的清洗和整顿便应该严酷无情,只有彻底消除异己,才能最后放心。

屠刀一经举起,便再难放下。不能统一思想的,便从**上加以消灭。这样的思路和行为一旦形成,朱永兴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况且,这些失意官员是够疯狂,却不够份量。对他们尚且冷酷无情,那缅甸的永历君臣会是如何下场,便难免令人产生联想。

以朱永兴目前的权势和威望,本不必再顾及晋王李定国的想法。可现在抗清战争正进行到关键的时期,急需要稳定,特别是军队的稳定。李定国功勋卓著,又曾在朝廷中一王独大,在以大西军为主体的明军中,还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抗衡朱永兴?缴还了黄铖的晋王李定国显然没有了那样的资本,可朱永兴要进行清洗,也不得不顾及操作的成本。如果因此给别人一种算后账的印象,那包括十三家在内的抗清武装中,该有多少出身不正的人由此惶惶,难以归心。

从历史上看,同农民军联合抗清是从隆武帝开始,说明一些南明有识之士已经看到国内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一客观事实。当时的明朝官军虽多,将领和士卒却都**已极,要支撑抗清大业的唯一办法就是倚靠农民军,使之纳入己范。

但南明缺乏具有战略眼光且胸襟广阔的领导人,从隆武到永历,朝廷中的官绅大多数是把联合农民军作为权宜之计,内心里往往对农民军深怀敌意,私下甚至在某些公开场合仍斥之为“贼”。每当形势危急之时,他们把农民军推到第一线,喘息方定就以种种借口支开农民军。在粮饷和驻地上也多加刁难,有限的财力都用于培植杂牌“官军”和召募“亲兵”。

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下,就算是朝廷和皇帝最后依附的大西军,将士们也有芥蒂和担忧,就不用说被逼得北上夔东的原大顺军了。而秋后算账,却又是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统治者的传统手段。由此便难免令人对前途和结局感到忧虑,并且做预留后路等等的准备措施。

朱永兴一直在扭转这样的思想,扭转这样的氛围。所以,他才要争取仁厚的名声,并且言出必喏。绝少反复之举,以安众人之心。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历史上皇帝出尔反尔的例子太多了。

晋王李定国虽然兵马不多,且有昌国公高文贵、庆阳王刘震掣肘,世子李嗣兴更没能形成自己的小集团,要断然处置的话。朱永兴还是很有把握的。但李定国功勋盖世,依然是原大西军的旗帜人物,轻动不仅是本身军队中易出现思想动摇,连十三家是不是也认为朱永兴在卸磨杀驴?

“晋王是晓得大义,懂得道理的。”朱永兴瞟了一眼叶虎,缓缓解释道:“这些文官蠢不可及,万不该起联络郑家的心思。晋王素恶郑氏,又有孙可望挟持朝廷之前事,他一人独大时又犯过错误。岂不自省?哪里还会引狼入室,葬送兴复大业?”

“殿下英明。”叶虎无话可说,依朱永兴的身份,是不必向他作出解释的,但朱永兴这样做了,而且不是第一次,这无疑证明朱永兴把他看作心腹,更希望他能领悟提高。在官途上能更进一步。

“英明不英明的,还要大家来说。”朱永兴淡淡一笑。说道:“清廷只放出割七省议和的风声,那些文官便视之如宝,却不想我军已占的七省之外如何说?若言放弃,置闽省民众于何地,置翘首以待光复的江南民众于何地?邸报要登,便先以为题。让这些家伙成为千夫所指,百姓唾弃之卖国败类。”

“殿下睿智,此计大妙,以阳谋对阴谋,以万千悠悠之口绝无耻败类之口。”叶虎精神一振。露出几丝喜色。

“若我军未入闽省,水师未攻掠江南,孤想造声势怕也要小得许多了。”朱永兴吐出一口长气,幽幽说道:“信心,给予沦陷区民众以信心,鼓舞光复区百姓的热情,此方是重点。嗯,经此一事,反谍防奸的工作还要加强,战争正处于关键时期,内部的稳定是必须的。”

“请殿下放心,处置完那些蠢官,情报局便能腾出不少人手,以加强内部保卫的工作。”

“不能光靠你们,孤会下谕令,命各地方官员予以配合。”朱永兴停顿了一下,笑道:“有一句话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亮的’,孤会拟定章程,下发各地,给你们省些力气。”

叶虎愣怔了一下,仔细品味着这句话。

之前的反谍防奸工作也有所展开,但在新形势下,朱永兴觉得有更加完善的必要。而且他想出的办法也并不新鲜,无需多少专门的反奸技术,完全是效仿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做法。

发动群众,给予奖赏以鼓励,既快捷又方便,还少有死角。也就是注意周围人的反常举止,比如某人平常是一个穷光蛋,现在生活忽然阔起来,吃穿有明显的改善;平日不常和外界交往,现在家中常有宿客,而且大多是陌生人,有时又晚来夜走,飘忽不定;平时不大接近人,现在忽然对邻居街坊特别好起来了,见面满面春风,有时还无故请客;时常出门不在家,朝出晚归,抛弃以往的职业,在街上总好多打听军队之类的消息;在谈话时,无意中露出亲清厌明的口气;对地痞流氓不务正业的人也要加以注意,因为他们最容易被收买………

朱永兴思之得意,蓦然脑中一闪,不禁皱起了眉头。

叶虎见朱永兴脸色一变,陷入了沉思,也不敢打扰,便静静地等候。

江南士绅阶层对自己将来的改革是个障碍,但假手清廷杀个人头纷纷,血流成河,无数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难道便让自己称心如意了?

朱永兴脸色变来变去,拳头时握时松,好半晌才长叹一声,苦笑道:“毕竟是汉人,哪有见死不救的道理?以后的事情自有解决之道,坐视惨酷而不管,良心也难安哪!”

“殿下——”叶虎不解。

“命令江南情报站,全力追杀一个叫吴之荣的人,他似乎做过江南湖州的地方官,嗯,应该是湖州。”朱永兴靠在椅中,努力回忆着小说中的叙述,缓缓说道:“还有北京情报站,这个家伙没准会去京城告状,尽力找到他,干掉他。还有……”

叶虎静静地听着,不知道岷殿下为何突然提起了一个极陌生的人,还要非杀之而后快。但这样的情形曾有过,是通神役鬼也好,是梦中得仙警示也罢,反正都言有其事。

“还有修明史的江南庄家,通知他们和与修撰有关的人等避祸。”朱永兴睁开了眼睛,语气也变得沉稳,“太湖张三不是已受封归附了吗,让他们看情况,是收留庄家,还是……还是让他们见机行事,尽量保全吧!”

……………

第二百二十三章军制改革,拉拢分化

天上没有半点浮云,浓蓝的天色,受了阳光的蒸染,蒙上了一层淡紫晴霞。千里长江,映着几点青螺,同幽梦似的流奔东去。从远处望去,桅樯簇聚在一起,桅索繁密地斜曳下垂,徐徐摇动。

江陵,又名荆州,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南,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古称“七省通衢”。

“江陵曾为楚国国都,名‘郢’。”勋阳王刘体纯站在长江水师旗舰的甲板上,喜色满脸地指点着,介绍着,“其地西控巴蜀,北接襄汉,襟带江湖,指臂吴粤,乃中原沟通岭南的要冲,号为东南重镇。”

夔东十三家出兵配合长江水师西进,攻击宜都(古又名夷陵)。楚军见其军势大,不敢出城迎战,只缩在城内死守。勋阳王刘体纯亲领一部陆军,乘船东下,与长江水师会合于江陵。

江陵一战,长江水师突破了此重地的江防封锁,西进的行动便已告成功,再向西过宜都、夷陵,便进入了十三家的控制之地,可以休整之后再合力作战。

“王爷欲攻此地否?”长江水师提督陈上川心情也很好,呵呵一笑,说道:“不如暂让清军多活些时日,等我军整顿已毕,再大展拳脚。”

“攻此地却不如攻宜都,或者入汉水攻勋阳、襄阳。”刘体纯摇了摇头,说道:“宜都为三峡门户,占之可进出自如;勋阳、襄阳可为征粮筹饷之地,亦离我军甚近,是为威胁。”

“殿下已有定策,待与十三勋会聚之后,便可开封按计行事。”陈上川带着钦敬的表情向南拱了拱手。说道:“殿下英明神武,对我等期盼殷殷。事前更有交代,先整军,再作战,不可贪一时之功,更不可轻损将士之生命。”

“殿下仁厚。”刘体纯也赶忙拱手以示尊敬。说道:“我等偏处一隅,急于打开局面,心急了,心急了,还望陈提督莫在意。”

面对岷殿下派来的亲信将领,刘体纯虽然爵至郡王,却没有拿大,表现得很谦逊。

“王爷言重了。”陈上川向着刘体纯拱手施礼,客气地说道:“殿下可不认为诸勋是偏处一隅。而是定论为在敌腹心坚持抗争,忠贞可昭。”

“殿下真是,真是——”刘体纯一时不知如何表达,一个劲地向南拱手。

“王爷,咱们这便启程吧!”陈上川请示了一下,得到允准后传下旗号命令,浩浩荡荡的船队在荆州清兵的惶然注视下行驶向东,从头看不到尾。一个多时辰才在清兵的视野中消失。

长江水师两百多艘舰船,作战船只一百余。其他的都是运输船。枪枝、弹药、粮草、物资,还有三十万两银子的犒军之饷。

“殿下——”刘体纯看过清单,激动难抑,又是向南而拜。

这不仅是简单的补给,更表明了岷殿下的态度。曾几何时,以原大顺军为主体的部队有过这样的待遇。得到过这样的慷慨。

“殿下英明睿智,无人可匹敌。”陈上川双手呈上朱永兴的密信,说道:“军制改革,是为安各部之心,并示一视同仁之意。现共编陆兵七军。王爷统讨朔军,晋王统镇朔军,魏王统领灭朔军,赵王统靖朔军,叙国公统殄朔军,晋世子暂统征朔军,翼国公暂统破朔军。各军不以数字排列,以免有先后亲疏之嫌,殿下苦心,岂是旁人可知?”

各军都有番号编制,意味着抛开原来的历史,全为朝廷王师。而不以数字排列,确实也是朱永兴为避嫌所采用的办法。而“镇、灭、讨、靖、征、破、殄”这几个字,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