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伐清-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遏必隆会心地点点头:“这种事可一不可再。”口里说着,眼睛却望着前面苏克萨哈的背影。

鳌拜看了一眼苏克萨哈,冷笑一声点了点头。

就目前四大辅政的关系来看,因为苏克萨哈原依附于多尔衮,后来反戈一击而获高官,为人所不齿。鳌拜功多,意气凌轹,人多惮之。虽然与苏克萨哈有姻连,而论事辄龃龉,寖以成隙。资格最老的索尼平素也厌恶苏克萨哈,见鳌拜日益骄恣,与苏克萨哈不容,又年迈多病,对鳌拜所为向不阻止。遏必隆与鳌拜同旗结党,凡事皆附和。于是,在四辅臣的讧斗中,鲜明地形成两黄旗对一白旗,三比一的局面。

说到底,辅政的关系不好,也是各旗中矛盾的体现,且是由来已久的问题。

努尔哈赤死后,八旗的旗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皇太极做了一次重要的改旗,将自己领的两白旗同多尔衮三兄弟所属的两黄旗对换,亲领两黄旗,从此埋下八旗之间的矛盾根源。多尔衮摄政,强化自将的正白旗,成为满洲八旗的精锐之师。福临治其罪后,又收缴正白旗,连同两黄旗构成了八旗的核心、体制最高贵的“上三旗”,成为国家军事力量的柱石。而“下五旗”则渐成诸王、贝勒的宗藩封地,逐步脱离了国家的军政和行政。

鳌拜与苏克萨哈之间长期争斗不已的实质,决非个人之间恩怨,而是长期以来满洲八旗之间的抗争在新的形势下的暴露。诸种矛盾与冲突促使鳌拜执意圈换旗地,从而压抑苏克萨哈,打击正白旗,抬高两黄旗的地位。

在政见上,四大辅政也有分歧。索尼和苏克萨哈认为在形势变化之下,应该调整统治政策。稳定秩序。这些调整包括:在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更名田(即被清廷免价给予佃户耕种的明代藩王庄田),发展生产;在政治上,注意整顿吏治,放缓打击江南汉族地主阶级的步骤,放慢攻打南明势力的进程以存实力。这样。先使清朝的统治巩固下来,再图其他。

鳌拜则认为索尼等人之议不切实际,说得比唱得好听,却根本无法实施。轻徭薄赋,拿什么供应军饷,维持军队?放慢攻打南明势力,岂不是任其坐大,再难相制?放缓打击江南汉族地主阶级,岂不是留下祸根。由着他们与明军勾结,到时候好里应外合?

明军光复广东,又在福建击败满蒙八旗,战局偏转之下,人心浮动。新皇登极,大赦天下,开科选士,这是几朝传下来的惯例。可明军连胜的消息不断传来。前来应试的江南举子便起了别样的心思,深恐背上污名。很多人弃考而去,这更给鳌拜增加了不能信任汉人的理由。

鳌拜回到府邸,大轿一落,家人便上前禀报:“班布尔善大人在东花厅暖阁候着您老呢!”

嗯了一声,鳌拜嘴里却没说什么,一甩手径向后头东花厅走去。他顺着抄手游廊。踱着方步,一路走着,一路沉思,转过家庙,便进了后头的水榭房暖阁。

班布尔善见鳌拜进来。赶忙起身施礼,口中说道:“给中堂大人请安。”

这个班布尔善本是大清皇帝的宗室,辅国公塔拜的儿子,论辈分还是康熙未出四服的本家哥哥,因塔拜死时,奉旨辅国公世职传给了老二,他反而只封了个三等奉国将军,一大家子人就靠每岁祭祖到光禄寺领那几百两世俸银子过日子,心中有些不痛快。鳌拜见他过得寒酸,倒常周济他。他因此对鳌拜十分感激,加上他有很多鬼心眼,便成了鳌拜的智囊,素来有“小伯温”之称。

鳌拜点了点头,扶着椅子坐下,轻抚额头思索了半晌,沉声说道:“南面战事不顺,连带着京城也人心不安。那些弃考的举子,哼哼,这个时候偏要给人添堵。”

“尚空谈,轻实务,文风浮泛,士品日下,既无安民之志,又无治国之才,图虚名、求俸禄者日多。弃考便弃考,要之也无用。”班布尔善鄙夷地说道:“人走了,这家世、籍贯等资料可都留着呢,收拾他们还不是举手之劳。当然,现在并不合适,中堂大人却也不必放在心上。”

“我是担心这背后的大事啊!”鳌拜轻轻吐出一口长气,说道:“虽然已给江浙、赣省下了严旨,要他们派兵赶赴福建,然兵力并不足备。江西集兵于粤赣,江浙又要防范各海口,若等大军南下,恐时势已变。若敌窜入赣省、江浙,为祸更烈啊!”

“难道此番竟比当年海逆入犯江南更加严重?”班布尔善觉得现在相比于当年郑军入长江,镇江失守、江宁(南京)危急、京师大震的情形还是不如,听得鳌拜语气沉重,不由得有些诧异。

鳌拜轻轻摇头,说道:“当年海逆入寇,形势虽急,却因其直指江宁重地,且朝廷准备不足。郑逆固然可胜,但若败则不可收拾。今番敌军海陆齐备,稳步推进,已踞有滇、桂、粤数省之地,纵有小败,却非短期可剿灭。三藩已失其一,吴三桂又丧斗志,耿藩若再败,江南局面便要崩坏了。”

“郑氏内乱,无心攻掠,闽省战局或有变数。”班布尔善擅长的是阴谋诡计,这军事却非其所长,随口安慰,也只能是聊胜于无。

“江浙财赋之源,漕运之重,不可不倾力与战。”鳌拜端起茶碗喝了口水,自顾自地说道:“禁旅八旗若大举南下,京师又显空虚,且八旗固然英勇善战,南方却非是驰骋之地。敌军或许还希望八旗大兵南下,以便在江南消耗我清**力。真是,令人左右为难哪!”

班布尔善沉默片刻,眉毛一挑,说道:“中堂大人,如果明军与郑军起了冲突,形势或可扭转,反败为胜也大有希望。”

“哦!”鳌拜猛地盯着班布尔善,追问道:“如何使其冲突?”

“与郑军和谈。”班布尔善摸着胡子,边思索边说道:“条件不妨宽松一些,权宜之计耳。可告之郑经,照朝鲜例,不剃发,仅称臣纳贡而已。或者可将漳、潮、惠、泉划给郑经,以为郑军粮饷之地。”

鳌拜眼睛一眯,笑道:“漳、潮、惠、泉四州已为明军所占,许给郑家倒是合适。嗯,此计可行,但尚需仔细商议。”

“呵呵,这计呢尚有其二、其三。”班布尔善坏笑道:“还可派一使者前去见那伪宗室,再提当年弃湘、粤、桂、赣、川、滇、黔七省与其媾和之议。一来可转移其注意力,二来可起骄敌之效,三来或能使明军与吴三桂打上一场。”

当年晋王李定国两蹶名王,纵横湖南之时,清廷曾有过弃西南七省的和议想法,但并未付诸实施。相比于西南数省,江南这个财赋之地显然更为重要。班布尔善的建议,鳌拜听明白了,这不过是耍耍花枪,争取一些缓冲的准备时间。当然,如果明军真的要拿下黔省,与吴三桂厮杀作战,对清廷也是很有利的事情。

“其三呢?”鳌拜的兴致起来了,笑着问道。

“派细作放谣言,收买南明的官员推波助澜。”班布尔善阴险地一笑,说道:“伪帝永历在缅甸,伪宗室却绝口不提接驾之事,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咱们给他添些堵,让他分心分神再分军。”

“伪宗室已经统一事权,此计或许收效不大。”鳌拜话风一转,又赞赏道:“不过大可一试,你这脑袋,不愧是小伯温。”

“中堂大人过奖了。”班布尔善躬身表示谦逊,又说道:“伪宗室确有些才能,也因无人与其争权掣肘,方能如意发挥。说到底,他不过是远系旁支,大权在手,难免有人不满。只可惜,除了伪鲁王,确也无人与之抗衡。”

鳌拜苦笑了一下,这确实没有办法,为了遏制抗清斗争,清廷不顾自己许下“给以恩养”的诺言,把明朝的藩王全部处斩,以除后患。现在,即便是想给朱永兴制造一个争位的对手,也是不可能了。

……………

第二百一十四章家和万事兴

福建固然重要,但在清廷眼中,最担心的还是明军攻入江西、浙江,动摇江南的统治。除了一些拿不上台面的阴谋诡计外,清廷也作出了紧急的应对。“平南将军”都统贝子赖塔赴浙江、“定南将军”希尔根赴江西,另以杭州、镇江水师分防海口,贝子傅喇塔为“宁海将军”,赴福建,共同防剿明军。

明军的攻势并未因为郑军的退出而有所放缓,水陆并进,直指福州。招降纳叛,新兵补充,明军的兵力非但没有因为占地多而减少,反而有所扩充。特别是水师,吸收了降清的原郑家兵将,吸收了大量的沿海渔民,又缴获了很多的船只,实力增长更为显著。

早已组建的长江水师终于可以按计划行动。两百余艘中小型舰船,装载着两千水手,三千海军陆战队官兵,五千枝燧发火枪及弹药,数百门大小火炮,由广州出发,沿岸而行,直驶长江入海口。

而海军则兵分两路,一路由总指挥邓耀率领,进逼福州海面;一路由杨彦迪率领,前往杭州、镇江海口袭扰,牵制浙江清军。

整个战略布局此时才算完全展开,充分发挥水师的作用,更进一步地联合其余的抗清力量,成为这一战略的宗旨。郑军暂时息鼓,而十三家,得到长江水师相助后,必将展示出更强的战力,牵制住更多的清军。占据大小梅岭的李嗣兴所部,在得到兵员和武器的补充后,也将对江西清军展开新的攻势。

也就是说,当清廷专注于闽省战局时,明军却在其他地方也酝酿着猛烈的攻势。清廷错估了形势,错估了南明政府聚敛钱财的能力。错估了明军扩充及装备的速度,错估了南明治下民众的热情,错估了暴政下百姓蕴含的反抗情绪。

甘陕出精兵,当经营商洛,以取天下。江南固然粮多财赋多,然长江宽阔。沿江布防则兵力受制,难以再动用大军攻掠他处。

晋王李定国的来信说的便是如此内容,虽然委婉,但还是表达出了对目前明军主攻方向的不同意见。

或许是因为专力于东征,武器装备和人员兵丁向四川补充的速度缓慢的原因,才招致了李定国的些许不满吧?朱永兴揣测良久,方才提笔书写回信。

李定国的担心并不是没有根据,朱永兴便知道后世太平天国的败亡之事。但其中的原因绝不是占领南京那么简单,而成功的例子也有。朱元璋就是其一。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很多,**、内讧、用人不当等等,而占领南京后忘乎所以,在没有建立巩固的江南根据地时,便匆忙分兵北伐、西征,更是一个重要因素。

说到底,晋王李定国还是没有意识到水师的举足轻重。有了强大的水师,沿江布防的无奈和苦恼。应该是清军才对。若以南京为中心,上取武汉、九江、安庆。下取上海、苏、杭,稳固之后再挥师北伐,建立刘邦、朱元璋那样的功业,便是大有希望的。

朱永兴详细地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并列举了一些数据,表示东征的时机很好。民众的热情极高,军队得到了很大的扩充和加强。当然,他也再次陈述了四川的重要性,以及将来出兵甘陕的决心,并且对以后的人员、武器、物资继续大力支持四川。作了承诺。

其实对于四川的支持,朱永兴一直没放松。武器装备的供应虽然放缓,但茶马互市所得到的好马,几乎都调拔给了四川驻军,迄今为止已经不下三四千匹。而且,朱永兴还给予了政策支持,土地票在湄公、河仙只是两倍兑换,却给了四川五倍的倾斜,以吸引移民前往。

思索了片刻,朱永兴又陈述了调遣长江水师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