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喜乐年华-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如蒿不由笑了,真没想到这么大一个北京城,竟然还会遇到熟人。“我和这位大叔已见过了,我们那天从火车上下来,坐的就是他的出租车。”

几人都觉得这事太巧了,叫了两壶茶坐下谈了起来。

杜如蒿说:“那天周大叔可把我们给镇住了,我看着他的车不像一般的出租车,车内装饰又好,还奇怪呢。问他时周大叔还说衣冠不整的他不载,看着人不好的也不载。”

周婧笑了,“他就是这样。”原来周军自己有一个小的出租车公司,偶尔他自己也会去开着载客,用他的话说这叫体验世情。

果然,任性都是被宠着的人或有钱人的专利。

因为这个事,几人间的气氛一下子融洽了起来。杜如蒿这才道:“周阿姨,那天您不是说让我毕业后去您那里上班吗?我现在正上着学,没有时间,但我甜点的配方,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

周婧眼睛一下子亮了,“你舍得卖配方?”一般配方都是传家宝,谁会舍得卖。有这样的机会,能让厂子里增加一个品种,她就要偷着笑了。

“卖您一个还是不成问题的。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配方您如果要的话,我们自家要开店,还能卖那种给了您配方的点心。”杜如蒿趁机提出了要求。

“那我要小桃酥那种的配方呢?”周婧试探地要求。

“周阿姨您可真是一点亏也不吃,说是一种甜点的配方,但加入不同的干果,其实都好几种了。”杜如蒿笑呵呵地奉承了一句,点点头,示意这种点心的配方没问题。

周婧想了想,如果杜如蒿只是开店,手工的产量是有限的,并不会影响到自家工厂的销售,也很痛快答应了杜如蒿可以把这种点心用于自家店里卖,但也要求杜如蒿要保证全程教会她厂里的工人。

陈松枝和周军看这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交锋,都没有插话。很快说到了关键的问题,即配方的价位,两人一直争执不下。杜如蒿要求不能低于45万,周婧则最多只愿出30万。

最后,周婧说:“小杜,这样吧,你再做做那种点心给我尝尝,咱们再作拍板如何?”

杜如蒿没有异议,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知道周婧这是在考验自己,不可能那天自己说了一声甜点是自己做的,她就完全信以为真。

杜如蒿转头看向张梅英,她记得李家有一个小的烤箱,她估计也够用了,但这得征得张梅英的同意。

张梅英明白杜如蒿的意思,“那今天下午在我家试尝如何?”

周婧同意了,约定下午四点去张梅英家,张梅英就把地址留给了她。

回去后,张梅英还又劝杜如蒿:“好好,如果你家买房缺钱的话,我家可以给你们凑个几十万,你还是不要卖配方了吧?你以后长大了也可以自己开个公司什么的,那些点心配方都用得上,真卖掉可就太可惜了。”

家里李晓路也这样劝杜如蒿,“好好,你一向都挺明白的,这次不是把下金蛋的鸡给宰了吗?”

杜如蒿感谢张梅英的好意,亲热地依着她坐下,“干妈,谢谢您给我们操心了。这时候与在老家的时候不一样,在老家地方就那么大,每天买点心的人是有限的,所以不能卖配方。我没那么大志向能把点心给发扬光大,也没时间管理,现在又不影响我们家自己开店,方子卖就卖了吧。”

见劝不动杜如蒿,张梅英母女也只能同意。

☆、第86章

下午周婧和周军来之后,杜如蒿开始在厨房里做点心,张梅英陪着他们在客厅说话,时间设定好之后杜如蒿也出去陪着他们,说话中发现周军果然活得比较自我。按他所说就是人要生活,而不是为生活所奴役。

设定的时间到了之后,杜如蒿把烤箱的门一打开,几个人忍不住抽了抽鼻子,那股甜香气实在是太浓郁了。

等小酥饼被杜如蒿放在盘子里,李晓路叫道:“好好,好久没吃你亲手做的点心了,还是这么让人忍不住就想尝。”说着就想伸手去拿。

杜如蒿瞪她一眼,“好了,专门给你留的有,这是给客人的。”说着端着盘子出去了。

周婧和周军去洗了手,各自拿起一个放在嘴里品尝。杜如蒿笑吟吟地看着他们。

周军先赞道:“甜、香、酥、脆四个字占全了,姐,让我说你就依人家价格算了,反正这么好吃的点心,你只要推广开了赚得更多。”然后又拿起一个,没多长时间,一盘点心被他吃得只余小半盘。

周婧看着这个个性十足的弟弟,无奈摇摇头,他知不知道哪边才是自己人?却也认可了弟弟的话,价位就按杜如蒿说的45万成交。决定之后还说:“点心还是热的更好,比那天在火车上吃着味道更胜一筹。”

既然认可了,双方就去签了合同。合同上也写明,杜如蒿家开的店依旧可以卖这种点心,就是这样的店在一线城市中,一个城市内不能超过三个,二线城市的一个城市内不能超过两个,在二线以下城市内开的店,一个城市内不能超过一个。这也是为了避免将来店多了会冲击周婧厂子的销量。

签过合同,大家离开后,周婧看着这个一定要跟自己来试吃点心的弟弟,脸一沉,“周军,如果不是知道你不可能有私生女,我都想那个女孩是否与你有关系,你还知道你胳膊朝哪家拐吗?”

周军却不以为意,“好了姐,反正你也不差那个钱,钱多了又怎么样?你看你钱比我多,但哪有我活得快乐?但对那个女孩却不一样,她那么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手艺,听你说她会做的点心又不只这一种,说不定你以后还要和她打交道,这次就只当交好于她。还有,让我说事情都过去了,你也不要再坐着火车怀念过去了好不好?”

周婧叹了口气,“你说得也不错。”自己就是没有弟弟活得肆意,却没回答弟弟后一个问题。

不说周氏姐弟的对话,他们走后,张梅英说:“好好,你爸妈来了之后也不知道会不会埋怨我,你的点心配方就这么卖出去了。”

“我爸妈都知道的,方子是人创造出来的,既然创造出一种,就能创造出更多。”

“你这孩子,懂事得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张梅英摸摸杜如蒿的头,就像自己的大女儿,这样的孩子总让人心疼,还是像小女儿那样才会更快乐。

杜石林夫妇很快就来了,李志军和人有一个饭局回不来,杜如蒿和李晓路上学去了,这次是张梅英去接的。

杜石林听女儿说过不少城里的人都不乐意别人住自己家的事,就和张梅英说他们两人准备住外面,张梅英佯装生气地说:“以咱们两家的关系,家在这里,你们要住外面,这不是让别人戳我脊梁骨嘛。”

杜石林和陈松枝这才罢休,住进了李晓虹的房间,按张梅英的话说就是大女儿天天都忙,反正一个月也回不来几天,只管住没问题。

杜如蒿当时和周婧签过合同有钱了之后就去房主那里交了订金,免得夜长梦多。杜石林和陈松枝一来,看过房觉得也挺满意,双方就准备去办过户手续,杜石林要走了杜如蒿的身份证,说是要把房子过户在她的名下。

这真是个让杜如蒿意外的消息,她是想着能给家人好的生活,却不是爸妈辛苦挣了钱,自己再去占有,自然不同意。

杜石林却难得说了一长溜话,他说:“好好,交房的这些钱中,你挣来的占了一大部分,这怎么不能写你的名字了?我们都慢慢老了,住哪里的房子不是住?这帝都的房子,还就是给你们买的。”

陈松枝也劝她,“你户口都签过来了,以后就是帝都人,不能没有一个自己的房子,你是女孩子,总得出嫁的,这就算是你的嫁妆吧。”

“不,不,爸,妈,这房子还是写你们的名字,将来哥哥结婚了,你们住着也硬气。”杜如蒿哪里肯要,她有自己的技术,现在不过是在上学,将来挣钱并不难。

“你哥可是专门给我们说了,这户子一定得是你的。说你为家里付出了这么多,他一个男子汉,不能为妹妹谋利益不说,哪能占自己妹妹的便宜。”陈松枝也觉得自家儿女真好。这么一大笔财产,放在别人家很多兄妹都反目了,就自家孩子,还在这方面谦让。”

“听话,你再不要,这房我们也就不买了。”看杜如蒿仍不同意,杜石林使出了铩手锏。

杜如蒿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她一直觉得父母更偏向哥哥,也理解他们的心情。没想到家人此生会这么掏心掏力地对她。

她用手擦了擦眼,“爸,妈,还是把这个房子写你们的名字吧,我们可以以这个房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再买一套房子,反正房价一个劲地涨,现在买了一点也不亏,再买的房子再写我的名字吧。”

陈松枝看向杜石林,原来坚定的心有些犹豫,觉得女儿这个办法也不错,“峰他爸,你说呢?”

杜石林却坚持原来想法,“这个房当然要先给好好,不是好好,咱们的生活哪有现在的改变?再买的再说吧。”

陈松枝没再说话,表示同意杜石林的意见。她之所以觉得自己女儿的话有理,是因为儿子年纪大些,觉得先给儿子也不错。不过这钱的大头是自家男人和女儿的,并且儿子也说了他不会要,要给妹妹,她也不会自己去做恶人。

听到杜家人的话,张梅英也在一边对杜石林啧啧称赞,“石林,松枝,看好好和如峰你们谦让这个劲,都让人羡慕你们有这么一双好儿女啊。”

“你家晓虹晓路遇上这事估计也是一样。”陈松枝虽然高兴,也不忘了也夸李家的两个女儿。

张梅英笑了起来,“我们不用对着夸了,让我说,好好,你就当这个户主吧。你们家的情况我也都看在眼里,你确实为家里付出了许多,真再买一个房的话,再写其他人的名字。”她真心喜欢杜如蒿,自然要为她考虑。

话都说到这份上,杜如蒿也只有答应了。令人没想到的是,去过户的时候,房主听说了这件事,说这种行为太难得了,竟然把房价又降了两万元。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了。

房主夫妻急着走,办完了过户手续,他们很快就搬走了,不过,他们把大部分家具、家电都留了下来,这也是杜如蒿觉得多花一点钱也值得的地方,自己家只要人过来了,马上就能入住。

因为老家现在只有杜如峰在,他又快要高考了,陈松枝两口根本不放心他一人在家。说不管怎么样她得回去把后勤给儿子保证好,搬家的事等杜如峰高考成绩下来再说。这事是杜家目前最大的事,两人就匆忙回去了。

他们回去前,李晓路拎了一大包东西过来,说是他们这段时间都只顾忙正事,就没出去玩过,这是些帝都特产,让他们带回去吃。

陈松枝回去一看,都是袋装的伏苓饼、糖葫芦等帝都特产,当然还有有名的烤鸭。不由感叹李家人真厚道,这去了不但有住的,跟着他们帮忙,这走了还有拿的。

陈松枝两口子走了不提。杜如蒿觉得家里买了房,房子却过户到了自己名下,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安,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严格知。

严格知劝她道:“乖,你觉得父母把房子落户到你名下觉得不安,却没想到你父母就你和如峰两个,做父母的也想着子女能过得好呢,而如峰现在没出力,他又心高气傲,怎么也不可能要这个房子,就只有给你了。你想弥补,我们以后加倍孝顺他们就是了。”

不过严格知是这么劝杜如蒿,那是因为杜石林夫妇真是那种只要子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