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桃华-第3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夜宴上,沈数和桃华果然没带旭哥儿,就那么夫妻两个坦荡荡地去了。太后才问起,桃华便歉意地笑:“……昨儿晚上不知哪里放爆竹吓着了,不曾睡好,今日谁要抱他就哭——实在是不懂事,怕带进宫来吵到母后……”
    皇帝在座位上听到这话,立刻道:“才多大的孩子,指望他懂什么事,横竖以后有的是日子进宫请安,不必急在一时。”
    皇后坐在一边,盯着桃华狠狠看了一眼,眼里都能冒出火来。赵充仪挨了板子,不好叫太医看伤处,皇帝自然是又把桃华召进宫替她看诊。如今虽然还不能下床,但听说伤已经好了大半,不过是怕扯动伤处留下疤痕,才依旧卧床罢了。
    不过,既然说是怕留下疤痕,也就是说倘若好生养着,是不会留下疤痕的。可恨打了一顿宫杖,最后不但不伤筋骨,竟连个疤都没留下,简直是白忙一场!这事不消说,又是蒋氏出的力!
    到底该用个什么法子才能整治蒋氏呢?皇后近来为了此事也是冥思苦想了。然而人在宫外鞭长莫及,想来想去,还得先把人弄到宫里来才有办法。
    可是蒋氏乃是郡王妃,就算弄到宫里来,也不像那些嫔妃们一般,天然就该由她管辖,想怎么摆布就怎么摆布。
    倘若蒋氏当初入宫就好了……皇后第一次生出了后悔的心思。原以为把蒋氏嫁给了安郡王,就能让皇帝将她也当成敌手,谁知皇帝一边对付着安郡王,一边仍旧不断施恩给蒋氏。若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让她进宫,依她的出身,也就做个宝林才人之类的低位嫔妃,那时候人在宫里,想办法弄死她也容易些。何至于到现在还拿她毫无办法!
    当初真是不该啊……若是这时候蒋氏顶替了蒋杏华……
    皇后越想越觉得悔不当初,可惜现在再也不可能让蒋氏入宫了,若是有什么法子,她一定……
    入宫?皇后心里忽然灵光一闪——其实,也不是全无方法的。嫁了人又怎样,当初明皇玉环,难道不是相逢于已嫁之时吗?杨玉环那还是寿王妃,明皇的儿媳呢!还不是去庙里转了一圈,回来就成了宠冠六宫的贵妃?只要皇帝动了念头,谁又能挡得住呢?
    不过,皇帝应该是不肯这么做的。在他心里把蒋氏当成夏氏,定然不肯让她背此恶名的。若指望着皇帝自己动手,怕是永远也不成。但倘若有人能让生米煮成熟饭,那蒋氏除了入宫,就再没第二条路可走了。
    皇后自己也知道,这是个极疯狂的想法,可是这念头一升起来,就无论如何都抑制不住了。想想蒋氏若是因此入宫,那势必只能改名换姓,绝不敢仍以蒋氏桃华的名义入宫,到时候连蒋家这个靠山她也不能再倚靠,那时候不就任她摆布了吗?
    皇后越想,就越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她似乎已经看见了蒋氏穿着宝林甚至彩女的服饰在自己面前叩拜的样子了。只是,要如何才能下手呢?
    这种主意当然不是马上能想出来的,事实上现在桃华也很少进宫了,只是每逢初一十五来向太后请安,在宫里也坐不到半个时辰就会离开。所以皇后虽然生了这个念头,可是一时毫无办法,这么一拖就到了三月春闱。
    春闱发榜之日,恰好在旭哥儿的生辰之前。
    旭哥儿这是周岁生日,按习俗是要抓周的。这是重要的事儿,郡王府自然是要大办,就连蒋锡也要带着柏哥儿过来。早几天起,薄荷就在私下里跟郑嬷嬷嘀咕了:“但愿二少爷中了,若是落了榜,那边过来怕是脸上要带出来。”
    那边,指的当然是蒋钧一家子。若是蒋松华落榜,万一小于氏在抓周时带了不悦过来,那可是丧气的事儿。这抓周一辈子可就一次,薄荷可不想被人给搅了。
    这种事,郑嬷嬷也没甚办法。既不能保证蒋松华一定得中,也不能把小于氏拦在外头,只有也盼望蒋松华好运了。
    或者真是天也肯遂人愿,发榜这日,一早桃华就把三七派了出去,大约到了近午之时,才见他跑了回来,那一脸的喜气,薄荷不用问就知道了:“可是中了?”
    三七把头点得跟鸡啄米似的:“中了中了,中在三榜头名!”
    “三榜头名啊……”桃华略有些遗憾。三榜就是同进士,虽然都是中了,可是比起头榜不说,就是比二榜的赐进士出身也差了些,将来无论是在授官或是升迁上,都不免要受些局限。因此有些世代都是科举出身的人家,视中同进士为耻,宁愿不中也不愿中三榜的。
    不过这比那些落榜举子终究是好得太多了。须知每次来参加春闱的举子成千累万,最后也不过只录取三百人,能中就是极好的。桃华只略遗憾了一下,就道:“快把贺礼送了去。”只是不知道,中个同进士,蒋钧有没有心情庆祝。
    蒋钧现在确实在矛盾之中。原只想让蒋松华下场试试手,他都做好了儿子落榜的准备,谁知竟然就中了。想当初蒋松华连个秀才都考了好几年才得中,这次连着秋闱春闱竟然一路中下来,简直与从前有天壤之别,这自然是大喜事。
    可他偏偏中了个同进士。这个名次——蒋钧就是想庆祝,也觉得有些拿不出手。毕竟他如今的同僚们差不多都是进士出身,这个同进士真是有点尴尬,若为此大摆宴席,倒显着他轻浮了似的。
    小于氏原先高兴不已,已经在筹备大摆宴席了,现在听丈夫这么一说,那份高兴也被打消了一半:“这,这该如何是好?”
    蒋钧沉吟半晌还是道:“罢了。一个同进士,若真大张旗鼓地宴起宾客来,莫说外人轻看了我,就是于松哥儿,将来也并无好处,少不得有人觉得他轻浮。倒不如不要庆祝了,倒还落个稳当的好处。”
    小于氏泄了气,半晌才道:“这也好。说起来榆哥儿心里正不痛快,也不好戳了他的眼——只是,未免委屈了松哥儿。”
    “一个同进士,也没有什么委屈的。”蒋钧断然道,“再说不是要赶着给他提亲?等过起六礼来,他怕也不记得什么委屈了。”
    他原本是不很满意这门亲事的,然而这会儿说到此处,想起自己当年娶小于氏行六礼时那股子急切劲儿,再想到儿子声言非山长之女不娶,说起来跟自己当年也颇有相似之处,一时之间倒有些儿知音之感,话说到最后,竟露出一点笑意来:“只是他这才中个三榜,不知道人家看不看得上。”
    小于氏却不爱听:“三榜也是中了,那落榜的不说,有多少人一辈子也就是个举人,咱们松哥儿已经比那些人强得强了!”
    夫妻两个正说着,外头丫鬟就来报,说安郡王府的贺礼到了。
    上回蒋松华秋闱得中,桃华就送了一匣子珍珠,这次的贺礼自然又厚了些,蒋钧看了极为满意:“桃姐儿到底还是惦记着亲戚的。梅姐儿那里,你多劝着些,千万不要再找什么麻烦了。”
    小于氏看着礼单,也不得不说桃华对蒋松华实在算得不错。然而提到蒋梅华,心里不免又不自在起来,强辩道:“柏哥儿将来少不得也要应举,二房那边又没有什么人出仕,将来柏哥儿难道不要靠松哥儿帮忙的?这会子厚待松哥儿,还不是为了将来。若不然,平日里也不见走动,若不是松哥儿中了,怕是还想不起来呢。”
    蒋钧本无意与她多争执,但听到最后几句不由得皱眉道:“这说的都是什么话!”
    小于氏将头一扭道:“难道我说错了不成?母亲身子一直不适,也没见她来看望过伯祖母。”
    其实桃华四时八节的礼都是不少的,但蒋家长房的门,她确实少登。尤其是自生产之后,更是几乎绝迹了。这事儿不提倒也没什么,一提起来便露痕迹,蒋钧也只能道:“她如今是王妃,如何计较得这些……”
    小于氏原也不是为了跟蒋钧争吵的,见他软了,便也趁机下了台阶:“我倒不是计较……过几日旭哥儿抓周,我这礼早都备好了……”
    夫妻两个这就算言归于好,转头商量给蒋松华提亲的事去了。
    到了旭哥儿抓周那日,安郡王府比满月那日还要热闹些,毕竟这会儿旭哥儿大了,身子也结实许多,桃华也才放心让他多跟外人接触一下。
    抓周是中国人颇为看重的一件事儿,虽然在桃华看来,这没啥大意义,因为一岁大的小孩子总是会被最鲜艳最显眼的东西吸引,至于这东西究竟是个什么,他才不知道哩。
    然而整个郡王府里却都把这事儿看得极重,提前一个月,郑嬷嬷就叫乳娘和丫鬟们拿着官印或书本甚至小木刀木剑之类的东西在旭哥儿眼前晃,勾着他去抓。可惜那官印是暗铜色的,书本又是寡淡的蓝色,旭哥儿统统不感兴趣,无论郑嬷嬷怎么努力,他都只是瞧瞧,顶多伸出小胖手摸一下,之后就扭头自己玩去了。倒是那木刀木剑他还肯抓在手里玩玩,但郑嬷嬷又怕他伤到自己,不敢让他多玩,于是几次之后,旭哥儿知道这东西反正是要被拿走的,索性也不去动了。
    郑嬷嬷颇为着急,觉得若是抓周之时当着一众宾客的面没抓到好东西,只怕被人传出去成了笑柄,只得来找桃华商量:“王妃,这可如何是好?”
    桃华直想笑:“嬷嬷这样的教旭哥儿,还叫抓周么?”
    郑嬷嬷不以为然:“王妃不知道,宫里头也好,外头那些人家也好,抓周都是这样子的。哪有真的不教,到时候只管叫哥儿姐儿自己去抓的呢?”都是抓给别人看的。
    桃华笑了笑:“若是这样,嬷嬷不用担心,咱们家不用讲究这个。”
    郑嬷嬷看她胸有成竹的样子,也不知道该不该放心,唯恐小两口不知道轻重:“王妃,若光是咱们自己家里人自然没什么,就怕有那坏心的,从小把名声传了出去,对哥儿不好。”
    桃华点点头:“我明白嬷嬷的意思。不过,依我说,像咱们府里现在这样,名声平庸些也没什么不好。”
    郑嬷嬷默然了。沈数现在不就是因为有个掌兵的舅父,自己也立过战功,所以才被太后忌惮吗?若是没有定北侯府,或许至今先贤妃还活着也说不定。但反过来说,若是没有殷家做靠山,先帝死后他或许也就跟着去了。这种事,谁又说得准呢。
    总之不管郑嬷嬷如何担心,旭哥儿的周岁生辰还是到了。按照惯例,偌大的前厅里摆上一张大桌子,上头林林总总的摆了二三十样东西,就等着旭哥儿去挑呢。
    天气已经又渐渐热起来,旭哥儿换掉了笨重的棉衣,穿上了轻便的夹衣,顿时觉得浑身都自在了,竟不要人抱,拉着桃华的手,自己一步步走进了前厅。
    这小子的腿脚确实比一般孩子都结实些,这会儿虽然走起来跟小鸭子似的,但居然挺稳当。一只小手攥着桃华两根手指,小胖脸上全是严肃和紧张,跟在她裙子旁边,才进前厅就赢得了一片彩声。
    蒋锡乐得合不拢嘴,连忙跑过去向外孙伸出手:“旭哥儿,外祖父抱?”
    旭哥儿还是认得蒋锡的。蒋锡时常来郡王府看他,且每次都带点好玩的东西来。虽然他还不会叫外祖父,但也知道这个人是亲近的,于是板着小脸想了一会儿,终于放开桃华的手指,朝蒋锡伸出了两只小胳膊。
    这下蒋锡的嘴更是咧到耳朵根了,一把抱起外孙掂了掂:“又结实了。来来来,看看这些东西,我们旭哥儿喜欢哪一样?”
    桌子上摆的东西有郡王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