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桃华-第3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皇后稍稍拖长了声音,“难怪你成亲这些日子了也不着急。只是安郡王年纪已经不小了,这子嗣上的缘分难道还不到吗?依我说,你还是该上上心才好。”
    又要塞侧妃?桃华顿时警惕起来。
    “于阁老夫人到。”外头宫人低声传话,于阁老夫人身边带着个少女,从殿外走了进来。
    桃华用眼睛扫了一下那少女,一张白生生的满月脸上嵌着对水杏大眼,年纪十四五岁,穿着八成新的湖蓝长袄,身段丰满,就是眉眼间总带着点怯生生的意思,显然是头一次进宫。
    以前于阁老夫人进宫带的都是她的儿媳,这会儿却带了个未出阁的女孩儿来,这意思简直不要太明显。果然才行过礼,皇后就招手把那女孩儿叫到身边:“让我瞧瞧,这就是琳儿?”
    于阁老夫人欠了欠身道:“回娘娘的话,这就是五房的三丫头琳儿。”
    桃华是不知道于家五房是哪一房,但记得于阁老的亲兄弟没几个,这个于琳显然是旁枝的。看来上次没把崔氏塞进来,太后和皇后是心有不甘呢。
    其实这次,桃华还真是错怪了太后。这会儿,太后也在那边按着太阳穴暗暗头痛呢。她今日唤于阁老夫人进宫来是有要事,至于这个于琳,她可没有让人带进宫来,显然,这又是皇后自己的主意了。
    不过人都来了,太后也不能拆皇后的台,遂咳嗽了一声,袖手旁观。
    于琳一颗心砰砰地跳,小心翼翼地走到皇后身边,又行下礼去。于家五房住在京城附近的小县城里,也就是逢年过节去于府拜个年,还属于那种见不到于阁老夫人,只能被有头有脸的管事妈妈招待的一类,如今突然能得进宫见皇后,简直紧张得她路都不会走了。
    皇后上下将她打量了一番,点了点头,从手腕上抹下一只翡翠镯子给她戴上:“倒是生得秀气,瞧着也规矩。”说着转向桃华,不怀好意地笑了笑,“安郡王妃觉得怎样?”
    于琳随着皇后的话半转过身子,微垂着头,眼睛却悄悄看向对面的人。她被接到于府的时候就已经得过暗示,带她进宫,就是要定她的亲事了,以她的出身,做正室嫁不到什么好人家,倒不如做妾,还能进个高门。
    做妾不是什么好事,可于家五房能依附上阁老府已经喜出望外,哪还管什么正的侧的呢。于琳来的时候心里也惴惴的,然而这会儿听了皇后管对面的人叫安郡王妃,这难道——是要让她进安郡王府吗?
    安郡王府,那可是个——嗯,很复杂的地方。说起来郡王府里到现在还没个侧妃侍妾,若是能进去,少说也有个品级。然而安郡王妃听说是既妒又悍,可不好伺候呢。于琳偷偷看了看对面的人:年纪与自己相差不多,生得明艳照眼,也难怪能独宠于安郡王,只是,瞧着也不像个特别凶悍的啊。
    桃华面无表情地打量了一下于琳,忽然问:“于姑娘前几年是否在秋冬之季落过水?”
    “王妃怎么知道?”于琳惊讶地抬起头,脱口而出。
    她的确是在三年前的初冬时分落过水。那日是一个闺中密友生辰,因回来的时候天略晚了些,她便抄近道从一条小溪上的独木桥穿了过来。
    虽说是于家女,可一个小县城里的旁枝如何能跟于阁老府上比得?于琳出门也不过一个小丫鬟跟着,若是去的人家并不远,便多是步行过去,根本无车马轿子可言的。
    其实这座独木桥于琳夏天的时候还走过呢,偏偏那日心急,不知哪一下踩滑了脚,扑通就落进了溪水里。
    溪水亦不太深,只到她腰,小丫鬟连拉带拽的把人拉上岸,除了衣裳尽湿之外倒也没淹着,只不过回家少不得要挨上一顿骂,再灌一碗姜汤罢休。于琳身子还不错,竟也没有伤风发热,这事儿自然也就揭过去了,若不是桃华突然说起,连她自己也要忘记了。
    桃华淡淡道:“当时寒气入体,不曾好生用药,有些郁结了。于姑娘是否癸水之期不定?”
    于琳的脸腾地红了,嘴里讷讷了几句说不出来。她的确是经期不准,时常要拖上些日子,只是因为并无什么不适,连她母亲也没有当回事,只说将来嫁了人自然就好了。到底未出阁的小姑娘家,当面被提起这种事,自然是面红耳赤。
    于阁老夫人忙道:“女儿家这也是常有之事——”
    桃华轻嗤了一声:“经水失调,这可不是小症候。于姑娘若不赶紧调养起来,怕是日后拖得久了转成重症,子嗣上就有不便了。”
    于琳的头已经要低到怀里去了,于阁老夫人张了张嘴,只能干笑道:“郡王妃尚未诊脉,如何就……”张口就说子嗣的事儿,这分明是要堵皇后的嘴,不让于琳进郡王府啊。这安郡王妃也实在是太难缠了。
    皇后的脸色就更不好看了:“这子嗣大事,可不能乱说。”
    “正是因为子嗣大事,我才要提醒于姑娘。”桃华抬手点了点了于琳,“于姑娘面色苍白,进得殿来时常搓手,显见手脚易冷,且人略福态——不必诊脉,也可知是宫寒之症。”
    于琳的脸憋得更红了。她的确是到了冬日手脚就易冰冷,现在虽然才是仲秋,天气却也凉了。且她素日里是比家里姐妹略胖一点儿,为了好看衣裳就穿得稍单薄了些,这一路过来便更觉得寒意浸然,进得殿来忍不住悄悄搓了搓手,谁知就被安郡王妃看见了。
    这下轮到于阁老夫人尴尬了。皇后嘱咐她在于家女中挑个好生养的——按时下习俗,于琳这种面如银盆身子丰满的女孩儿,便是公认的好生养——因此她才特地带来了,没想到到了安郡王妃嘴里,这肤色白皙身材丰满,竟都成了宫寒之兆?
    这让于阁老夫人如何能承认呢?当即脸色也挂了下来:“郡王妃医术出众,可是这不诊脉就断症的事儿……自古未曾听过。”
    这就是不承认她的诊断结果了。桃华哂然一笑:“医者四诊,望闻问切。脉诊乃是最后一步,望诊却是第一步。于姑娘的病症,从面相体态上一看便知,阁老夫人不信,请太医来诊脉就是了。”
    这会儿院使等人还没走呢,才商议着开了个养血静心的方子,就又被叫了进来,给一个陌生少女诊脉。院使也是一头雾水,才诊了一只手,便听皇后问道:“郑院使,这丫头可是子嗣上有什么妨碍?”
    于琳脸上几乎要烧起来。毕竟是个未出阁的女孩儿,方才说到子嗣,好歹殿内都是女子,如今这几个太医却是男子,教她如何好意思呢?
    无奈皇后却绝不是个会照顾到别人心情之人,尤其于琳在她眼中根本不算什么,一个旁枝之女,从前连面儿都没有见过,便连点香火情都说不上,能用得着她已经是她的福气了,又怎会去理会于琳心中在想什么,只管催问院使。
    院使虽不知这少女是谁,但也知道此事须慎重,将于琳左右两手都诊过,又问经期。于琳眼泪都要挂到眼睛边上了,勉强答了几句,虽跟蚊子哼哼似的,但好歹是说清楚了。院使便收了手道:“回娘娘的话,这位姑娘有些宫寒,需好生调养一番才是。”
    皇后硬生生给噎了一下,过了片刻才道:“年纪轻轻的,怎么就会宫寒了?你可诊得准确?”
    院使也被她噎了一下,垂手道:“臣虽医术低微,宫寒之症乃常见之症,当不会诊错。这位姑娘想是曾经受寒,当时未曾将寒气驱出,结于体内,故而有经期不调、手脚发冷诸般症候,需用药调理才好。”
    这跟桃华说的又对上了。皇后恨得暗中咬牙,只是没什么可说的,勉强道:“既如此,你就开张方子吧。”顿时对于琳失去了兴趣,只觉得晦气。
    于阁老夫人心里暗暗叫苦。她一个继室,本来在皇后面前就底气不足,所以皇后交待下来的事她不敢不照办。然而塞侧妃这事儿,上回太后都没做成,这回皇后又要再搞一次,还没有太后发话,于阁老夫人又不敢太当回事儿,所以也不曾亲自去看,只凭着府里管事媳妇们的印象,将于琳挑了过来。
    本来看于琳这模样,该是诸般条件都相符的,于阁老夫人自觉能交差了。谁能想得到最后会变成这副样子呢?皇后驳不倒安郡王妃,这口气怕是要记到她身上了。
    太后也觉得尴尬,不过她今日召于阁老夫人进宫本也不是为了这种事,当即咳嗽了一声道:“我也乏了……”
    这意思就是暗示众人可以告退了。桃华当然不会多做停留,第一个起身。太医们开过方子,自然也跟着走了。太后便瞥了于琳一眼,自有宫人将她带到偏殿去歇着,这才向皇后道:“你也陪了半日,回宫去歇着吧。”
    皇后正一肚子的气恼,也不想留在寿仙宫,顺水推舟便走了,连于阁老夫人向她行礼都不曾回。太后待她走了才叹了口气,向于阁老夫人道:“皇后这些日子照料我也疲乏,礼数上难免有些疏忽。”
    虽说皇后是一国之母,可于阁老夫人也是她的继母,按国礼于阁老夫人该向她行礼,只是她至少也该有所回应,不能这般扬着头就走。不过于阁老夫人哪敢跟皇后计较,听太后说句和缓的话已经受宠若惊,连声应道:“皇后孝顺太后,可见知礼。”
    这些年来于阁老夫人在太后心中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虽然出身低了些,但胜在知情识趣,并不给于家添什么麻烦,因此说话就更和气了:“皇后也是略任性了些,那个孩子,你带回去好生安排吧。”
    于阁老夫人苦笑道:“此事都是臣妇糊涂……”不能说皇后糊涂,就只能说自己糊涂了。不过她也的确是脱不了这糊涂的罪名——叫你挑个好生养的,你竟挑了个宫寒难孕的来,不是糊涂是什么?
    太后其实心里也有这个想法。毕竟若是能往安郡王府里塞个人,总归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只是她在崔家身上打的如意算盘被砸了个粉碎,如今崔家都灰溜溜返乡去了,一时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罢了。今日皇后既召了于琳来,她倒也乐见其成。结果闹成这样,反而于家没脸,幸而皇后还没说出要把人给沈数的话来,否则就更下不来台了。
    这自然都是于阁老夫人办事不力的原因,然而这会儿也说不得了,太后只得道:“你亦不通医术,这也难怪……”她自己都看着于琳像个好生养的样儿呢,谁知道蒋氏如此眼刁。
    “罢了,此事且不提了,我这里有封信,你务必带回去。”太后一般是不写信的,有什么话都叫于阁老夫人转述,免得万一被发现就落下把柄。然而此事实在是太过重要,太后连皇后都不敢叫知道,就更不能告诉于阁老夫人了。
    说是信,不过极薄的一张纸,卷成了细细一卷,加以封印。这信太后并不敢假手于人,乃是亲自写的,因要在尽量小的纸上挤下足够多的字,所以写得十分辛苦。今日这头痛不适,一半是装的,一半也是因为写信写得太过劳累之故。
    于阁老夫人接过来,小心地藏进了衣带里:“太后放心,我回去就呈给阁老。”她进宫十余次,这也是头一回拿到信件,如此反常,定然是极重要的事了。
    “这就好。”太后叹了口气,“我也不留你了,早些回去罢。”
    于阁老夫人闻言连忙起身告退,带了于琳出去。才出了寿仙宫正殿,就见前头明黄色人影晃动,竟是皇帝过来了。
    “阁老夫人既过来,怎不多陪母后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