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桃华-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燕华默然无语。曹氏根本没听出来,桃华说蒋锡要教导蒋柏华,意思就是让曹氏不要插手蒋柏华的事,只要照顾父子俩的日常生活就够了。也就是曹氏这样的,根本听不明白意思,就乐颠颠地先答应下来了。
    然而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蒋燕华扫了一眼刚搬进屋里的回门礼,心中酸苦——单是这回门礼,就快比得上刘家的聘礼了。原以为自己定了刘家的亲事,将来会比桃华身份更贵重,曹氏在蒋家也就更能挺直了腰杆,谁知道桃华竟一跃飞上枝头变了凤凰,倒将她比得更低了。
    女子在家靠父兄,出嫁靠夫婿,桃华嫁了这样一个高贵的夫婿,挟郡王府之威回头来管蒋家的事,谁又敢说什么呢?曹氏就算是给蒋家生了儿子,也是比不得的。
    蒋燕华心中哀叹,看桃华已经开始分发带回来的礼物,而曹氏兴兴头头地收礼,顿时觉得自己的一片苦心都白废了,曹氏就这么过日子吧,也指望不了什么了。
    这回门礼都是沈数叫人精心准备的,送给曹氏和蒋燕华的就是新式的衣料首饰,给蒋锡的是邬正不知打哪儿弄到的一本专门记载西北土产草药的册子,其作者出身西北,记录得颇为翔实。虽然只是手抄本,装订笨拙,看起来还有点破烂,蒋锡却是如获至宝,拿在手里连声夸赞——他于南边一带走得多,西北却是从未涉足,正需要这么一本资料。
    至于送给蒋柏华的,却是木头雕的几把刀剑,长度比着正经的刀剑只有一半,但对蒋柏华这个小胖子来说已经是极长的了,拎在手里也颇有份量。
    蒋家是没有此类玩具的,就是桃华都没想到过给弟弟弄小刀小剑这种东西。盖因她上辈子说到底自己并没有养过孩子,就是家里头的堂兄弟们,小时候也被爷爷拎着耳朵学医,从来没有拿着塑料刀枪追打玩耍的时光,所以桃华竟然没有想过男孩子会喜欢这些个东西。至于曹氏,更不会给儿子玩这种“危险”的东西。所以蒋柏华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看见这样的玩具,顿时抱着就不撒手了。
    这会儿他已经彻底忘记了沈数是拐走他姐姐的坏蛋,也忘记了今天他还是要把姐姐拐走的,立刻提着木剑就跑出去了,慌得他的小厮连忙在后头紧跟着,唯恐小祖宗摔了磕了。
    曹氏见了刀剑,心更是提到了喉咙口,虽然发现那是木头的,仍旧提心吊胆,跟着脚追到门口,急着叫丫鬟:“都跟上去,仔细别叫哥儿拿那剑戳了脸!”王爷送什么不好,怎送这些东西来,若是伤着了可怎么办?
    沈数笑着起身:“我去陪他玩。”
    蒋锡不以为意地道:“男孩子磕磕绊绊算不得什么,倒是叫他不许拿这东西对着人就是了。”
    桃华笑道:“爹放心,那剑刃刀刃都是磨圆了的,王爷极细心的。”老实说这一点她都没想到,那刀剑的刃摸上去都是圆滑的,只要不对着要害之处戳过去,都是无事的。再说蒋柏华身边又不是没有人,哪里那么容易就让他伤着了自己。
    蒋锡发了话,曹氏再着急也没用,眼看沈数起身出去,拿了木刀跟蒋柏华对打起来,简直急得自己都想跑出去了,嘴里忍不住道:“这,这也太吓人了些……”
    桃华摇了摇头:“王爷弓马娴熟,不会让柏哥儿伤着的。”果然不能让曹氏插手蒋柏华的教育,似她这般模样,好好一个男孩子也要被她孵成抱窝鸡了。
    蒋锡也道:“征明自有分寸,你休要如此。吩咐厨下备饭才是正经,天黑之前他们就要回去的。”按回门的规矩,小夫妻双双而来,称为双回门,必要在天黑之前回转夫家才好。虽然现在郡王府里并无长辈,但规矩还是要守的,桃华已经太过引人注目,无谓在这种地方再授人以柄。
    曹氏无奈,只得带了蒋燕华往厨下去。蒋家没料到今日姑奶奶和姑爷就上门,要想及时整顿出一席像样的饭菜来,还真得抓紧时间。
    “你爹爹也太放心了。”曹氏一边走一边还惦记着儿子,忍不住抱怨,“柏哥儿才几岁,就给他玩那些刀枪剑戟的,若伤了脸如何是好!再说,柏哥儿将来是要读书应举的,舞刀弄剑的做什么?”说到这里就忘记了沈数送的衣料首饰是多么合她心意了,抱怨道,“王爷真不会送东西。”
    蒋燕华心里正烦着,被她念叨得不耐,脱口道:“若不喜欢,娘就把王爷送的东西都还回去就是。”只会在她面前念叨,其实什么都不敢做。
    曹氏被她噎得说不出话来,半晌才嘟哝道:“这未免有些失礼……等他们走了,我就把那些东西都收起来,不让柏哥儿拿着。”
    蒋燕华在心里冷笑了一声——曹氏也就说说罢了,蒋柏华的事儿,她早就插不上手了。不过她也不愿把这话说破,就让曹氏自我安慰去吧,她现在比较关心的是西北疫情。
    上次桃华治平了蓝田和洛南两县的疫情,当时跟着她出力的人可都得了好处,就连在宫里什么都没干的蒋梅华也沾了光。这次西北发疫她又要去,那这次跟着她出力的,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蒋燕华这些日子并没有闲着。刘家在订婚前后的态度相差得实在有点远,她现在手下也有了能在外头跑的人,便叫人去外头仔细打听了一番,别的没打听出来,倒是知道了刘之敬现在翰林院处境不佳,年前那一趟差事也是白跑了。
    依蒋燕华想来,刘家之所以如今这样不积极,大约就是因为刘之敬正在困境之中,自然没有心思来考虑成亲的事了。她不大清楚翰林院的庶吉士要做什么才有前途,但既然刘之敬年前能去洛南蓝田两县备耕,那跟着去西北治疫应该也行的吧?倘若这次桃华再治平了疫情,那刘之敬岂不也能落个功劳?
    这么一想,蒋燕华顿时觉得在厨房里都有些站不住脚了:“娘,我有点事回房一趟。饭菜定要弄得好些,毕竟有王爷在呢。”
    “哎——”曹氏叫了一声,见她脚不沾地般地走了,只得叹了口气,自己去指点厨下备饭。
    刘之敬从翰林院出来,顶着冷风往家里走去。这个时候翰林院其实还没到走人的时候,但他已经真的不想再呆下去了。与他同一年进翰林院的庶吉士当中,略有些办法的都找好了出路,剩下的那几个当年在进士榜上名次远不如他,如今跟他们一起剩在翰林院,他实在是不服气。
    “敬儿——”刘太太一见儿子一脸疲惫的样子,顿时心疼起来,“快来先喝碗热茶。”
    “娘今日可好?”刘之敬灌了一杯茶,只觉得嘴里苦得发涩——本来就是些茶叶梗子,刘太太又不懂什么水老水嫩的,烧开了热水一泡就是半日,茶香早散了,却把那股子苦味全泡了出来。
    “娘好着呢。”刘太太忽然想起一件事,连忙从屋里拿出一封信来,“今日蒋家来了个丫头,说是替她家姑娘送信,让你一回来就要看。”说起来她接了这封信的时候心里是有些不快的,未婚夫妻也该忌讳着些,哪有私相传递的道理?也幸而这封信是送到家里来的,若是送到翰林院去,可就更不像样了。
    刘之敬也皱了皱眉。蒋家教导女儿看来委实是差了些,前头一个蒋桃华去承恩府给人治那种病,后头这一个又私下里送了信来,真是不成体统。
    “等她进了门,娘好好教导她就是了。到底年纪小,又是医家出身,这些规矩不知道也是有的——”刘之敬一边说,一边将信拆开,一眼扫了几行,就忽然没了声音。
    刘太太吓了一跳:“怎么,可是出什么事了?”
    刘之敬握着信,喃喃地道:“西北发疫了。”
    “哟——”刘太太感叹,“这两年是怎么了?京城发疫,山东造反,这会儿西北又发疫,这是天下又要不太平了?”
    刘之敬没心思回答,只含糊地敷衍了两句,看着手中信出神。蒋燕华这信写得很短,虽然已经尽力委婉,但刘之敬在翰林院里见多了那些拐弯抹角指桑骂槐的文章,蒋燕华这点儿功夫在他眼里根本就是毫无遮掩,几乎是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意思。
    “娘,我得去西北。”蒋燕华这信虽写得拙劣,内容却是要紧的,这次西北大疫,可能就是他的机会。
    “什么?”刘太太骇了一跳,“这,这可不成!”
    “娘,这是个机会。”刘之敬耐心地道,“虽说是苦些,但等疫情平了,这份功劳不小。”
    “这可是疫病!”刘太太大急,“这样的功劳,咱们不要!”想年前刘之敬去蓝田和洛南的时候,她还不知道那里就是曾经发过疫病的地方,后来知道了,还后怕不止。现在刘之敬要去正在发疫的西北,这是要叫她担心死么?
    “娘,郡王妃要去治疫。”刘之敬只能把信里的内容说了出来,“之前她治好了两县的疟疫,这次去西北,怕是又要立功了。”
    刘太太瞪着眼道:“她立功,与我们何干?”现在人都出嫁了,就算有什么功劳也封赏不到蒋家头上,更对刘家没好处了。
    “我若跟着去,平疫的功劳就有我一份。”刘之敬说了实话,“以她的医术,这次平疫想也不成问题。”蒋燕华信里就是这个意思,虽然他看的时候觉得有些刺心,仿佛他必得要靠一个女子才能立功,然而这唾手可得的功劳就摆在眼前,他又舍不得不取。
    刘太太倒没想那么多:“她能治了西北的疫病?”
    “蓝田和洛南两县的疫情都是她平定的,如今那两县都给她建了生祠。”刘之敬沉吟着,“西北是远了些,但冬日寒冷,疫情不易爆发,其实比夏日里要安全得多……”
    刘太太眼巴巴看着儿子:“可你是翰林院的人,这治病什么的……”
    刘之敬将信折起来在手里转了几圈,迅速下定了决心:“翰林院里已经没有我的前程了,倒不如拼这一把。我与郡王爷是连襟之谊,便是去了西北也总能得些照顾。”到时候功劳也绝对不会再被人抢了去。
    “那,现在怎么办?”刘太太素来以儿子马首是瞻,心里虽是十二分地舍不得,也不再阻拦。
    “我立刻去打听一下,自请去西北。”刘之敬说着就要起身。
    刘太太心疼地道:“总要吃了饭再出去,这天儿眼瞧着就冷了,空肚子灌了冷风,回来又要闹病了。”
    “这种事迟不得,未必没有别人看上这次机会。何况娘刚才也说了,我是翰林,平疫这事儿本来就与我无干,也不是说去就能去的。”刘之敬越说,越觉得这次机会一定要抓住,本来看了蒋燕华的信还觉得有些刺心,现在却是有些急不可待了。
    刘太太迟疑道:“既如此,何不直接去与安郡王说?你和他是连襟,求他说句话也不打紧。”
    刘之敬站在那里,踌躇起来。若是换了从前,他是不肯做得如此明显的,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若是沈数替他说了话,将来难免被人知道,必要说一声他是沾了妻家的光,这就是日后的污点。
    然而如今他已经没那么从容了,屡次的失误——自然也包括提亲都提错了人,让他对自己的处境渐渐有些焦躁起来,如今一个大好的机会摆在面前,实在不容他不动心。
    “母亲说得对。既然安郡王携王妃今日回门,明日就要前往西北,或许明年我成亲之时他们也未必会回来,我也该去见一面才是。只是这程仪是要备一份的。虽说不必太多,到底是个心意。”
    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