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桃华-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姑娘,厨房说发出来的瓷器不成套,缺了几件。”蒋柏华在屋里读书写字的时候,桔梗儿就来回地跑着传递消息,“而且外送的月饼也不大够,方才老爷叫人往外头送了几盒,咱们自己府里就缺了。”
    桃华摇了摇头。等她出嫁之后,家里的中馈就要由曹氏担起来,所以自行了及笄礼之后,她就慢慢地把家里的事一点点转给了曹氏。如今算算也有快半年了,曹氏却还没什么长进。要知道外送礼品缺少的问题在端午节就出现过,如今到了中秋节,蒋家需要送礼的人家并没有增加多少,不过是把粽子换成月饼罢了,竟然还会如出一辙地错,这只能说曹氏要么是没用心,要么就是真不长这根弦。
    无论哪一种,都不是桃华想看见的。一直以来蒋家的中馈都掌握在她手中,最初的时候是因为曹氏初来乍到,蒋锡怕女儿受委屈,才继续让女儿管着家事。后来则是因为玉雕水仙事件,曹氏更不可能再掌中馈了。
    桃华不得不承认,在这件事上她处理得不怎么样。总觉得自己还能在家里呆很久,结果现在马上就要出嫁了,才发现走了之后这一摊子事儿没人接手,只得再赶着曹氏这只鸭子上架,就难免多有不如意之处了。
    “跟白果说,把这回中秋节再出的岔子也都记下来,回头过了节,拿给太太看。比着端午节记下的那些,好生给太太讲讲。”幸而白果是个能干的,不然恐怕出的纰漏更多。
    桔梗儿答应着出去了,薄荷小心地道:“白果姐姐已经十九了……”蒋家的丫鬟,到二十岁差不多就都要放出去嫁人,白果也到了年纪了。
    桃华头痛地道:“嫁了人将来就让她进来当管事娘子。”虽然不如贴身丫鬟能时刻提醒着,但也能帮上不少忙。
    薄荷低声道:“等姑娘嫁出去了,太太可未必肯听白果姐姐的……”说到底白果不过是个丫鬟罢了。
    桃华捏着额头,不得不承认这是个问题:“这些日子二姑娘有没有帮着太太管事?”
    “没有。”薄荷摇头,“二姑娘一直忙着那个铺子的事儿。奴婢听说置办得差不多了。不过,银子花得也不少。”
    “那就难怪太太要出纰漏了。”桃华叹口气。本来置办嫁妆的钱,又花在布置铺子上,剩下的自然就少了,曹氏不为钱发愁才怪呢。
    薄荷撇了撇嘴唇,到底还是没忍住:“太太总惦记着想跟姑娘比,那怎么能不出纰漏呢……”倒不是说曹氏想要给蒋燕华一份跟桃华差不多价值的嫁妆,而是她总想着让女儿跟桃华似的什么都有点,有了铺子还想要家具首饰衣料之类,听说是古玩都要找两件,这样才算是四角俱全。
    也不想想古玩那东西是易得的么?就是桃华这里,若不是沈数送过来的东西,也是不会陪嫁什么古玩字画的,蒋家玩不起那东西。
    桃华皱皱眉,没有回答。这事儿她自然是知道的,曹氏在外头找不到什么合适的古玩,少不了又在蒋锡面前嘀咕几句,似乎巴望着桃华能从手指缝里漏点东西出来。
    桃华不是个吝啬的人,但那些东西是沈数给的,她是一件都不可能分给别人的。幸好曹氏得了玉雕水仙的教训,除了在蒋锡面前含含糊糊地说几句话之外,并不敢有什么小动作。
    “随她去吧。”桃华又用力按了按眉心,“也幸好爹爹脾气好,不嫌烦。”反正要是换了她,听人这么粘粘糊糊拐弯抹角地揪着一件事不放却又不敢明白地说,可能要烦得吐血的。
    “这么着也不是个事呀……”薄荷小声嘀咕,“这可苦了老爷。”
    是啊,这么一来蒋锡真是倒楣了。桃华把额头抵在桌上:“刘家还没来请期?”估计等蒋燕华嫁出去,曹氏才会断了这件事,也就不会再去烦蒋锡了。
    “还没呢。上回来过一次,说是姐妹有序,要等姑娘出嫁了才能轮到二姑娘。按说这如今姑娘的日子都定了,六礼都过得差不多了,那边也该有消息了。”薄荷觉得有点奇怪,“之前不是他家急着要求二姑娘吗?怎么现在倒又没动静了。”
    桃华也觉得有点奇怪,难道是觉得亲事已经定了,不怕蒋燕华跑了,所以就不积极了?但按旧礼,即使婚期都定了,只要新郎未曾亲迎,这亲事就还可以变动,并没有那么板上钉钉的不可改变。刘家那么稳当,究竟是打什么主意呢?
    主仆两个正琢磨着,就听外头有人报过来了:“刘家的媒人来请期了。”
    媒人当然还是原来那位,带来的的礼物跟纳采问名时的差不多,但开口却是:“一则中秋将至,二则前来贵家请期……”
    时下风俗,若两家定了亲事,三节五时,男家都要往女家送礼,礼物越重,越说明男家对女家看重。可是这媒人捡这时候登门,却只带了一份礼,分明是想省下一笔礼钱啊。
    “这也太不成样子了。”薄荷听了小丫鬟的形容,把人打发出去,转身就忍不住跟桃华说了一句,“刘家难道就穷成这样子?”
    媒人其实也很尴尬。昨日刘太太请她登门请期,拎出来的礼就是这样,她也觉得简薄,可也没有自己掏钱补上的道理,略提一提,刘太太就拉了一张长脸说什么礼轻情意重,教她能说什么呢?
    到了这种时候,曹氏待要发火也发不出来了。这些日子她手里渐渐掌了中馈,初时心里还暗暗喜欢,一则终于能够当家作主,二则也能借机再贴补蒋燕华一些。可没过几天她就发现,管家不是件容易的事。且如今在京城,也不是从前在陈家那样一日只管三餐的事儿,单是不多的几家人家来往,就弄得她有些乱了。揩油水的机会还没找到,倒是出了不少岔子,又还要准备蒋燕华的嫁妆,自觉已经累得连喘气的功夫都没有,看见刘家这份“薄礼”,实在是生气的力气也没有了。
    “刘家挑了什么日子?”本来是叫翰林府上的,这会儿心里一烦躁,曹氏的口气也没那么好了。
    媒人很能理解女家的恼火,一句话没敢多说,捧上挑好的两个吉日:一个是今年腊月里,一个明年二月中。曹氏看了看,心里盘算了一下,道:“这日子都有些急,依我说,还是二月吧。”年下无锡那边必要送银子过来的,将婚期定到明年二月,她也有机会贴补蒋燕华一二。
    媒人自然毫无意见,又扯了几句闲话,便起身告辞,回刘家去复命。
    刘太太在堂屋里打发了媒人,拿了择定的婚期便转去了里屋。刘之敬正在床上歪着发愣,刘太太将日子给他看了,道:“你瞧怎样?”
    刘之敬只扫了一眼就心不在焉地道:“娘做主吧。”
    刘太太将帖子收起来,看儿子没精打采的模样,忍不住道:“这是怎么了?可是这些日子累着了?”
    刘之敬摇了摇头,不想说话。过年时他自请去蓝田洛南两县调查春耕备耕之事,忙得脚打后脑勺,脚上都走出了一层水泡。原想着皇帝最重春耕,等到过了年必要问起来。蒋钧就在户部,到时候替他这个未来的堂侄女婿提一句,只要让皇帝知道他的名字,机会岂不就来了?
    谁知人算不如天算。还没出正月呢,山东就闹起红莲教来,后头此事反反复复,人人的眼睛都盯着于家去了,春耕之事除了山东那边格外得了皇帝重视之外,其余的地方都是按旧例就完了,连曾遭过疫灾的两个县也没得皇帝亲自过问,不过照着往年又加了两成,直接由户部过手即可。
    如此一来,刘之敬那一个月的奔忙就全部打了水漂。这些日子明里暗里的,翰林院也颇有几个同僚对他颇为讥讽。就连翰林院的掌院学士也暗示过他好生做学问,不要想些投机取巧的法子。
    这位掌院学士在士林之中名声颇显,他对刘之敬做出这样的评价,刘之敬的日子自然就更难过了。如今庶吉士们三年的学习之期马上就要到了,而他别说出头,甚至连自己的前程在何处都仍旧不知,怎能不教他心烦意乱?
    相比之下,一个错定了亲事的女子,如今又帮不上他什么,究竟几时嫁进来,就真不算什么要紧的事了。
    刘太太看儿子这副样子,不由得心疼起来,叹道:“都怪娘不识字,不然当初也不会错定了亲事……”
    现在说这些也无用了,何况此事也真怪不得刘太太,分明是刘之敬自己先错认了人。刘之敬只得打起精神道:“这如何怪得娘——罢了,我出去走走。蒋家哥儿这一次秋闱落第,我也去看看他。”目前他没有别的办法,还是只有去走走蒋家的门路了。
    
    ☆、第145章 婚前

  时间这种东西,无事的时候走得慢,有事的时候就走得特别快,似乎就是那么一眨眼的时间,已经从八月跳到十月,安郡王的大婚就在眼前了。
    大婚,即是六礼中的最后一礼,亲迎。整个郡王府都披红挂彩,忙得要翻天。
    “送妆的来了!”大门前的人远远就看见了一支队伍过来,顿时一个传一个地往内院递消息,同时打开了门。
    这支送妆队伍如长龙一般,一路上引来了无数围观群众,有好事者一一数过,咂舌惊叹:“一百零八抬!好家伙,蒋家可真能给姑娘陪送!”
    立刻便有人反驳道:“人家是郡王妃,嫁妆都是内务府给准备的。”
    另一个人嗤笑道:“你不懂。内务府那种地方,准备出来的东西都是外面好看里面光,真指着那个有什么面子?没听说吗,郡王爷把先帝留给他的好些东西都添进聘礼里了,还不是为着内务府准备的聘礼不好。”
    “那,这里头不会有虚抬吧?”
    虚抬,指的是外头看起来好像是一抬,其实里头的东西很少或者价值不大,说白了,就是绣花枕头式的嫁妆。有些人家嫁女儿没东西陪送又死要面子,是会干这样事的。
    刚才那个看起来颇熟悉内务府情况的人又嗤笑了一下:“你不会看看那份量?瞧抬箱子的人脚步沉重,里头怎么可能是虚抬。”
    前头说话的人不大相信:“蒋药师家可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京城里的消息传得快,蒋锡一家子是个什么情况,现在差不多人人都有个数,除非蒋家把全部身家都陪给女儿,可他家还有个儿子呢,断然没有倾家陪送的道理。
    这话把那位万事通驳倒了,吱唔了一会儿才道:“反正郡王妃出嫁,断然不可能放虚抬的。”
    这话没凭没证的,自然不能服众。可是抬箱子的杠夫脚步沉重又做不得假,更不可能是箱子里放了石头砖头来压份量。因此众人一时议论纷纷,有的说是蒋家为了女儿的脸面举倾家之力,有的说郡王府送的东西多,还有的说嫁妆里说不定都是大件因此才显得多,至于价值贵重而体积小的珠玉之类大概没有,总之众说纷纭,没个头绪。
    事实上,他们所看见的这条送妆队伍,已经是精减了的数目。
    桃华现在的嫁妆数量实在不少。这其中有一半是内务府按制准备的,另外的一半里大部分是沈数加进来的东西,包括聘礼以及他私下里送的,其余则是蒋锡给女儿准备的。
    时下风俗,厚聘丰嫁,嫁妆摆箱也惯于摆得风光好看,抬数越多越有面子。内务府当然不能免俗,如果按他们的摆箱之法,桃华的嫁妆足足的能摆出一百二十八抬去。
    郑姑姑看了却是直摇头:“减一减,最多不要超过一百零八抬。”一百二十八抬那简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