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儒道至圣-第15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敖青岳苦笑道:“您也太看得起我们了。不要说东海龙宫只有一尊半圣,就算有大圣,也没办法把整座龙城收为己用。那里已知的圣祖遗念就超过二十道,大圣与半圣简直多如牛毛。毕竟,龙城不止发生过一次大战,那里的龙魂战场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甚至形成界中界。那里的古魂之强,同样远超想象,甚至有些古魂比生前都强大,我们若是强行收摄,等于自寻死路。”
  方运问:“我有没有机会用征伐之门收摄一部分龙城的龙魂战场?”
  “您要是不怕死,可以试试,反正我们东海龙宫商议很久,彻底放弃在龙城使用征伐之门的念头。再者说,我们毕竟是龙族,收摄其他龙魂战场已经是对先祖不敬,若是连龙城祖地的古魂都不放过,说不准会造天谴。”敖青岳道。
  方运又问:“龙城宝物众多,这些我都知道,不过,仅仅是如此,这些年龙族不会拼命寻找。龙城是不是藏有让你们龙族复兴的秘密?”
  敖青岳道:“其实我也不清楚,但大家都是那么猜的,龙城的真正价值不是那些宝物,不是那些古魂,而是龙城之主的玉玺。只要掌握那龙城玉玺,便能掌握整座龙城。龙城听着像是一座城市,但实际是一颗完全被水覆盖的星球。据说,整座龙城,其实就是龙族的至宝。”
  “这个传闻我也听说过,据说整座龙城是跟斩龙台和百圣战车并列的强大至宝,不过,当年与古妖大战,并没有完全激发,只是发挥了极少的威力。即使这样,也长时间挡住古妖众祖。”方运道。
  敖青岳叹气道:“具体原因我们也不知晓,根据后人推测,若要发挥龙城的全部力量,需要极为复杂的条件。当年的最后一战,便是不知道缺少什么,没有彻底激发龙城,从而导致战败。即便是今天,我们也可能无法发挥龙城全部的力量,但只要发挥一部分,就足以得万载无忧。毕竟,称祖大人物们久不现世,若无称祖,龙城不灭。”
  方运点点头,道:“所以,你们东海龙宫的目标,就是重启龙城,以龙城为根据地,收拢所有水族,积蓄力量,重归万界之主?”
  “当然,这也是所有龙族为之努力的目标。”敖青岳道。
  “龙城乃是万古第一堡垒,一旦现世,必然会引发异象,万界万族都会前往,到了那时,便由不得你们了。”方运道。
  “我们自然知道。所以,我们要做的便是赶在其余各族抵达龙城之前,抢先获得龙城的控制权。”敖青岳道。
  方运道:“那我预祝东海龙宫成功掌握龙城。只要掌握龙城,你们龙族便能横行星空,遨游星海,没必要窝在圣元大陆的周边。”
  “唉,希望如此吧。”
  这时候,东海龙王走了过来,他也不多话,右手一推,一个浅绿色的琉璃杯飞出。杯中水波荡漾,水里面有一座黑色的门框,极为精致,如同出自顶尖的雕刻大师。
  方运一看这熟悉的风格,相信自己的黑龙之门与这征伐之门乃是同源之物。
  方运收起琉璃杯与征伐之门,道:“此物对我有大用,谢过列位。”
  东海龙王道:“您客气了,这都是应该的。”
  方运又道:“我此来还有最后一个目的。你们对人族的机关有没有什么兴趣?或者说,你们是否愿意让人族帮你们加工制作一些物品?我发现一件事,水族富有四海,但在很多方面似乎比当年的远古龙族还落后。比如那些华美的住所,比如各种精美的用具。”
  在场的龙族露出尴尬的笑容。
  东海龙王无奈道:“陛下,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当年龙族成为万界之主后,没有外部的威胁,富甲万界,自然变得奢靡,于是各族想尽办法满足。历经如此多的岁月,那些不知道多少万年才培养起来的能工巧匠族群都已经消失在万界,我们就算有需要,也毫无办法。”
  方运道:“我阅读过众多龙族石刻,对当年的龙族有还算有所了解。其中很多物品现在已经绝迹,但我们人族的工家或许可以将其重现。到时候,我们景国会在云海城建立一些工坊,主要打造龙族和水族所需之物,你们若是有什么需要,可以提供一份清单。我们也可以根据远古龙族的物品打造一些仿品,你们若是喜欢,可以批量选购。”
  “如此甚好。若是景国工坊真能做出我们中意的物品,我们水族自当支持景国发展。”东海龙王礼貌地笑道。
  在场的龙族都看出来,方运这是在推销景国产品,不过龙族向来富庶,哪怕对人族的物品没兴趣,也会出一些钱买下,给方运一个面子。
  方运看出他们的用意,但并不点破,因为在初期,景国工坊或许无法满足龙族的需要,可随着人族的技术和审美不断提升,必然会制造出吸引龙族的产品。
  方运用官印看了一眼时间,起身道:“你们也知道我最近忙于景国革新,所以就不久留了。三天之后,我们在圣院汇合,我会拿出一份有关水殿的详细方案,到时候再讨论细节。之后,水殿和天下水网就交给龙族诸位了。”


第2455章 铎铃
  方运辞别东海众龙,借助海眼离开,然后去最近的玉海城,利用圣庙直接挪移回京城。
  方运再一次埋头案牍之中,处理政务。
  和普通的革新不同,有关司法的革新最为关键,说是一国的基石毫不为过。
  所以,内阁诸部官员开始了最枯燥的生活,讨论一条又一条法令,有些律法内容变革太大,往往一整天都讨论不出结果,最终只能暂停施行。
  刑殿不愧是人族执行力仅次于战殿的圣院机构,仅仅过了十天,景国所有有固定营寨的匪盗都被一网打尽,剩下的那些流窜犯将被列入长期的打击目标,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
  严打匪盗对景国的各种不法之人形成了极为有效的震慑,连那些窃贼小偷都停止作案,全国的恶性事件急剧减少,甚至有一天全国数百府县竟然无一人报案。
  景国各地官员本以为接下来刑殿会展开庆功,但哪知刑殿只是轻飘飘说了一句诸君勤勉再接再厉,便宣布严打进入第三阶段。
  法归国家,打击私刑私牢。
  和上一次全民称快不同,第三阶段的严打,在论榜上引发了反对之声。
  因为人族目前还保留宗法制,很多事,百姓不会去找官府衙门,通常都会找族里德高望重的族长解决,这就使得族长获得相当大的权力。
  景国或者说十国的官府基层组织如同纸糊的一样,一捅就破,但之所以能勉强维持稳定,主要是因为宗法制的存在,用血脉维系的宗族能够保持较强的凝聚力。
  保证基层的凝聚力,又减少了皇权治理基层的成本,而且除却法家,以儒家为首的各家思想都支持这种保守的基层形态,所以宗法制一直久盛不衰。
  如果说国家是君君臣臣的体现,那宗法便是父父子子的延伸,两者有时候泾渭分明,有时候却相互勾连。
  皇权不下乡,在生产力达不到一定程度之前,是最佳的选择。
  没有皇权的基层,是宗法制最肥沃的土壤。
  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总会做出适应自身的选择,在一段时期这是完全正确的,无论后世人如何批判,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谁也无法找出更有效替代之法。
  不过,一旦这种选择根深蒂固,带来的后果便是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稍有不慎,便会给族群带来灭顶之灾。
  随着文曲星力的增强,圣院对人族的控制力空前加强,加强基层统治已经不存在技术问题,若是任由宗法制发展,割裂基层与上层,阻断村镇之间的交流,甚至对抗圣院的规划,基层人民的生产力无法被释放,那便是人族危机到来之时。
  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先行解决。
  所以,当方运把宗法制的优劣一条条摆出来后,农殿、工殿与法殿阁老全部支持,完全不在乎将来礼殿的反应。
  这不仅仅是家法与国法的问题,如果说内阁自决、大理部归圣院是削弱皇权,是加强‘法’,那打击死刑私牢,本质上是在削弱族权,在针对“礼”。
  在圣元大陆,一些有权有势的大家族自设刑堂私牢很常见,比例甚至超过七成。
  若是失去私刑私牢,许多家族的权力与威慑力会大大削弱。
  所以,一些敏锐的读书人觉察到了这一点,为了维护自家在本地的权力,开始在论榜发文反对。
  方运早就预料到会这样,所以一直关注论榜,并总结了那些人反对的理由。
  最简单的理由便是历史遗留问题,他们希望刑殿不要太过于激进,就算革新,也要慢慢来,不能一刀切,毕竟可能会伤及无辜。
  还有措辞更为激烈的,他们认为刑殿这么做在逆人伦,是在摧毁宗法,将来必然酿成大祸。
  更有恶毒的人指出,景国财政问题严重,难以维持国家运转,便利用这种方式从百姓手中抢财富,景国与圣院应该藏富于民,不与民争利。
  在刑殿宣布打击私刑私牢的第二天,正好是水殿成立的日子,由东圣阁主导,十国孔城与四海龙族联合成立水殿,方运任水殿殿主,龙族出四个大龙王阁老,人族出五个大儒阁老,负责天下水网的建设与管理。
  在方运与水殿阁老商议水殿的基本规章制度的时候,刑殿迎来不速之客。
  礼殿所有阁老抵达刑殿,与刑殿谈判,要求刑殿暂缓打击私刑私牢,并要求刑殿禁止干涉人族宗法。
  于是,两殿阁老在刑殿展开激烈的辩论,甚至引发种种异象,圣院上空风云变幻,最后东圣阁不得不调动力量压下异象,并且参与调解。
  但是,刑殿很清楚这次行动的重要性,如果打击私刑私牢失败,不仅与方运的计划全盘受挫,以后刑殿准备主推的律法下乡也会夭折。
  所以,刑殿用早就预谋好的手段解决。
  拖,拖到生米煮成熟饭,到时候礼殿自然会放弃干涉。
  方运早就料想到会是这个结果,所以并不惊慌。
  第二日,《民报》出版,并拿出整整一半的版面来报道有关私刑私牢的消息。
  第一部分主要是举出详细的案例,比如某个族长休妻不成借口妻子不守妇道,活活将其打死;比如同族之人为了夺财产把亲兄弟致残;比如一些人看一个女子不顺眼,污蔑其通奸最后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浸猪笼害人性命等等。
  第二部分则是刊载一些普法内容以及私刑私牢的害处。
  最后一部分则是一篇长文,作者深刻剖析私刑私牢带来的坏处,并直言这是人族发展的障碍,但笔法十分巧妙,只字不提宗法,只字不提礼教,让所有人看后都本能地认为这是法家的事,与其他各家无关。
  这篇长文的作者以笔名的形式出现,不署真名。
  铎铃。
  新的《民报》一出,引发天下争阅,许多有志之士奔走相告,因为民间的私刑私牢早就积累了浓重的民怨,再加上《民报》上的各种案例,让许多正义之人义愤填膺,全力支持废除戕害人的私刑私牢。
  论榜之上的论战升级,更加火热。
  最后,争论的焦点变成了家法与国法之争,礼与法之争。
  但是,还是有有心人发现了那篇社论的作者笔名,猜测到底是谁执笔,是谁敢起如此大胆的名号。
  因为这个笔名的出处太明显,明显是出自《论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