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芬芳六零年代-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之间要是有什么大矛盾,说不想一起过了,那就另说。如果只是小打小闹的不痛快,不如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说清楚。”
  “仲欣把自己的性子改一改,学亭也多包容一些,这样还能有什么矛盾?为了这个家,为了几个孩子,你们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为什么以前处的那么好,现在就经常出问题呢?是不是仲欣出去工作了你心里不满意,还是说有其他的原因,你们呢,自己谈谈清楚,把话都说开了才好。”
  卞颖芝今天说了不少话,以前本着“家和万事兴”的原则,她很少过问女儿女婿的感情问题,特别是很少当面个江学亭说什么。
  女婿毕竟不是儿子,不见得她说了什么女婿心里能不计较的。她也是看他们夫妻越闹越难看,这才一下子把话给说了。
  她也知道,女儿的问题挺大,可一个巴掌拍不响,夫妻间有任何问题,绝对不是说仅仅是一个人的问题。
  “妈,我知道,以后我会好好和她说的,不会再吵架了。”
  听了卞颖芝的话后,江学亭立刻表了态。他对翟仲欣的有些做法确实心里有意见,可他对翟仲欣,对这个家庭,从来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仲欣,学亭已经变态了,你是不是也该表个态?先说好,今天这事就算过去了,以后你们有任何问题,再为什么吵架,我也是不会管的,你们有了什么想法,有什么觉悟,就要说到做到,不要口是心非。”
  在心里,卞颖芝肯定是偏帮女儿,可表面上,她是要“一碗水端平”。
  “我知道了,我以后有什么事,会提前和他商量,也不和他吵架。”
  “这就对了,我先去厨房,今天买了两天新鲜的鲈鱼,你们先坐会,好好聊聊,等会就开饭了。”
  说着,卞颖芝起身离开,把空间让给了江学亭和翟仲欣。
  卞颖芝一走,剩下的两人大眼瞪小眼的看了半天,最后还是江学亭先递出了橄榄枝。
  “今天的事就过去了,你听到妈的话了吧?以后有事记得和我先通口气,我这还喘着气呢,你别不拿我当回事儿。”
  翟仲欣没崩住笑出了声,“行了,知道了,你还答应就我妈,说以后不跟我吵呢,你也要说到做到才行。”
  江学亭无奈地叹了口气,“你就神气吧,我爸妈那关可还没过呢,今天车已经回来了,还没跟家里头说,你想想看,他们知道了之后会怎么说?”
  江家到底是个大家庭,家里人多,关系也杂,翟仲欣和公公婆婆关系一般,那些妯娌和她关系就更一般了。
  以前还没什么,自从她开了影楼,赚了不少钱后,妯娌们可没少拐弯抹角的说她闲话。还有江家两老那里,他们对翟仲欣做生意也不大喜欢。
  “哎。”江学亭不提,翟仲欣还没想起来,他这么一说,翟仲欣心里也不大痛快了。
  “那我不管,那是你家,我是你媳妇,你怎么也得护着我吧?”
  “你现在想起我的好处来了?那你买车之前怎么不知道问问我的意见呢?”
  江学亭也是没话说了,都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果然是正确的,刚刚还和他吵的凶,这会儿就知道把难题丢给他了。
  半个月后,娉婷的车练好了,翟仲凌发过话后,娉婷就开着车上班了。那边翟仲欣知道了这个消息,忍不住跑过来诉苦。
  “你可好了,学的这么快,我那边江学亭都快笑死我了,一直嫌我笨,我也不明白,我怎么能学个车也学不会呢?”
  之前她一直认为自己挺聪明的,不管是上学的时候,还是后来工作,再说现在做生意,没有一件事是做不好的。可到了学车,学了半个月,还是磕磕绊绊,没什么长进,连江学亭这个教练都已经没什么耐心了,她自己也快丧失了学车的信心和兴趣。
  “他说了,就我这样,车也不敢让我开,还不如让江洋好好学,以后上大学了也能开车了,这车就当是给儿子买的。”
  翟仲欣不停的唉声叹气,要是早知道自己学个车都能学不会,当初她干什么还要买辆车回来?
  为了这个车,先是和江学亭吵了一通不说,后来在婆家又受了好些闲气,她这口气现在还憋在心里吐不出来呢。现在自己学车学不会,说不定还开不了,可不是让她郁闷的不行。
  “你先别着急,多练练就没事了。你要是自己没信心,那不就更学不好了。”
  娉婷确实见过那种怎么学也学不会开车的人,可她看翟仲欣应该不属于这一种。
  “也只能这样了,先教练看再说,实在练不会那也没办法。”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的支持~么么哒~?(?ε` )


第一百二十九章 
  1983年; □□发布《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的补充规定》。紧跟着,又发布《关于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若干政策问题的暂行规定》。
  上述文件指出了,城镇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形式之一。
  这时候,在老家已经混的风生水起的何成军打了个电话给娉婷。
  “我看到了政府下发的文件; 总想着得干点什么,不能干看着这么好的政策不下手吧。不光是我,还有咱们村的一些小年轻; 我认识的一些个朋友; 大伙儿都憋着劲的想干出个人样来。”
  何成军在老家开了个小卖部; 时间长了也成了村里的信息传递中心; 特别是家里安装了电话之后,每天光是串门的人都不少; 时间长了; 认识的朋友也就多了。
  人一旦钱包鼓了; 说话的底气也就足了。别人是不清楚何成军到底赚了多少; 可他举手投足间的那种自信是骗不了人的。
  经常一起吃饭喝酒的朋友兄弟们也常和他说; 有好几会了别忘了拉巴一下大伙。
  “知道你有个军师; 有什么好路子我们都愿意跟着你干。一辈子埋头种地也没什么大出息,得趁着我们还年轻拼一把,不能让我们子孙后代还跟着我们一起吃苦,我们得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
  被大伙儿这么一激,何成军还真把这事放在了心上。以前不大关心国家政策的他,现在也养成了天天看报纸的习惯; 市里、县里下发的公文,他也一份份看的认真。
  机会往往是不经意间出现的,他还记得当时娉婷凭着一份文件就让他开小卖部的事,这个小卖部,不说给他生活带来什么剧变,也能说是让他认识到了以前没有认识的一些事物。
  当然,这完全属于何成军的一个误会,当初娉婷只是按着以前的记忆才给了他这样的建议,只能说是歪打正着。可贵的是,如今何成军已经能自己主动去寻找机会了。
  电话那头的娉婷,在听了何成军的陈述后,也仔细回忆起了从前的一些事。她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当时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确实很火,很多工业企业都是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
  “不过办工厂肯定是很辛苦的,从设备、原料、管理,再到后来的销售、市场推广,这一整套下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辛苦是有,可好处也着实不少。“先富带动后富”,一旦成功,何成军就会成为那先富起来的一批人。
  “你是我妹子,还能不知道我?我要是怕吃苦,怕办事,那还能有我的今天?我就觉得吧,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我就拼了,干成了好,干不成,那大不了从头再来。”
  他还年轻,没什么好畏惧的。家里这些年,连同后来开小卖部赚的,也存了几万块,找几个合伙人,再去镇府贷个款,他坚信自己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那我先祝贺你,祝你事业顺利,一帆风顺。”娉婷也很高兴何成军能有这样的斗志,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何”字,何成军虽然不是她亲哥,那也是她堂哥,彼此间是有这么一份亲情关系在的。
  “哥,你那边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直接跟我说就行,我这边离得远,没办法时时刻刻关注到,有事你一定记得给我打个电话。”
  通了电话之后,何成军立刻就约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大家商议起了开工厂的事。
  “这有什么好犹豫的?干!我就不信了,还有什么是我黄三干不了的!”
  “开个工厂得花不少钱吧?这我们也没这么多资金呐。”
  “成军,咱们是兄弟,你有事能想到兄弟我,我也很高兴。就冲着这份兄弟情,我就愿意跟你一块儿干了,时好是歹得干了再说。”
  “我就是觉得,能办是不错,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吧?那要是最后赔了钱怎么整?那我家里可不会同意。”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同意的,有拒绝的,也有犹豫的。这次见面后,何成军也在心里拟好了合作的人选。
  直接拒绝的,肯定不能再合作,那些犹豫的,他也没时间再去做什么思想工作。这件事最后到底能不能成现在谁也不知道,只能说是赌一把,他何成军赌的起他干,那赌不起的人,也不能强按着他们出头吧?
  “咱们首先得确认好我们要办个什么厂,咱们自己把事情理清楚后,我就去政府找贷款,只要贷款批下来,那一切进行起来也就快了。”
  当天晚上,何成军就和另外两个合伙人们一起开了个小会。
  “贷款那我回去也问问我爸,看他那有没有什么优惠政策。”黄三是何成军的朋友,他父亲是村支部书记黄强田。”我看现在那些国营工厂都是些什么机械厂、毛巾厂、纺织厂什么的,我寻思着,咱们是不是得搞个不一样的?”
  “三儿说的对,拾人牙慧没意思,咱们得有自己的特色。”另一位合伙人马明志对黄三的话很是赞同。“我记得你有个堂妹不是在北平吗?你有没有问问看她的意见,他们在大城市生活的,肯定比我们有见识多了吧?不如你去问问看现在有什么生意好做的。”
  马明志说完后,黄三也都点点头,两人一齐看向了何成军。
  “我妹听说我想办厂倒是挺支持的,她说现在国家政策好,正适合我们自己搞创业。她还说,要是咱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找她,她可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寄过来,咱们也能从中学到一些经验什么的。另外,国家如今还在大力鼓励出口,以后咱们如果有这个需要的话,她在这方面也认识不少人,到时候就能帮上忙。”
  出口不出口的,他们暂时还没想那么多。再说他们以前也就是在镇上,在县里混一混,从来没接触过这一块,也不大懂,就把这个问题暂时放在了一边。
  几个人谈话谈到了凌晨,最后直接决定开家食品生产加工厂。
  “我们东北什么时候都不缺吃的,从山货到酸菜,整好了指定能卖钱。‘衣食住行’,人什么时候都离不了吃,我就不信这主意不好使。”
  做好了决定后,何成军第二天一早又打了个电话给了娉婷。
  “做食品是挺好的,我的想法是,食品的种类不能单一,品种尽量丰富一些。生产后首先注重质量,另外还要给你们的商品注册一个商标,形成一个品牌的概念。”
  娉婷趁着上班前,和何成军说了一些她了解的基本信息,不说能起多大的作用,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