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芬芳六零年代-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他们也这么大岁数,能享的福不多了,也是该好好享享儿孙福的时候了。”
  田桂芳最后一锤定音,家里没人提出异议。虽然赚了钱,可他们一直保持低调的作风,做买卖也讲究个实诚,偶尔还给一些条件差的乡邻一些优惠,没人眼红不说,还获得了很不错的口碑。
  娉婷把老家的事和许桂兰一说,许桂兰也高兴的很。
  “你大伯一家对我们多好。平常总帮我们忙,现在能回报他们一二,我心里也能放下一半的心了。”
  不管谁对许桂兰好,她心里都是记着的。何跃廷一家,还有自己的亲姐姐许桂芳,都是对她帮助最大的人。以前她的条件相比而言较差一些,她就是想回报也无处回报,现在女儿能帮着报答他们,许桂兰自然高兴。
  “这件事你做的好,就是你爸不在了,我们也不能丢了气节,丢了厚道。你爸要是知道你这么知书达理的,肯定也会为你感到骄傲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刚好是中秋节,提到亡夫,许桂兰心里还是忍不住的酸楚,可她还是忍住了自己的情绪,没有让眼泪掉下来。
  “大哥还说,半个月前哥打电话给他了,除了说家里那几块地的事,他也问了你的情况。大哥也没瞒他,告诉哥你来了这,哥知道了也没说什么。”
  这件事娉婷也没打算隐瞒许桂兰,她不想重复之前的错误,该做什么决定还是要许桂兰自己做主才行。
  “行,我知道了。只要你哥你侄子侄女过的好就行,其他的我也没什么好在意的。”
  “子不教,父之过”。可惜丈夫已经去世了,她也没这个心情再去和儿子计较个什么。可他就是犯再大的错,也总归是她的儿子。
  晚上,照例在院里赏月。今年几个孩子还给大家表演了几个节目,让大人们很是欣慰。
  “也只有看着孩子们越想越大,才发现自己越来越老了。”
  孩子和长辈是彼此的参照物,时间流逝不易察觉,可只要看到对方,彼此就会发现生活到底给予了彼此什么。
  “就是老了,看着他们心里头也高兴,多好的孩子,有这样的子孙,这辈子没什么遗憾了。”
  没有人不惧怕衰老,不惧怕死亡,可总归是要接受现实,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从容优雅的老去,而不是战战兢兢,担心受怕。
  “我们都是有福气的,现在的好日子可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这么好的日子,合该高高兴兴的过才是。”
  卞颖芝怕许桂兰觉着孤单,陪着许桂兰说了好一会儿话。
  吃过饭后一家人吃着月饼赏月,翟仲凌开车送许桂兰回小院,娉婷本来想跟着一起去,许桂兰没让。
  “就这么一点路,不用你们俩一起送了。要不是天晚了,我自己坐上公交就能回去了。”
  来北平后许桂兰也学了不少东西,像是怎么坐公交,怎么看路线她就硬是花了好些时间学会的。
  之前来来去去总要麻烦翟仲凌,要不就是要打车,她总觉得不大方便,这才花心思学会了自己搭车。
  “妈,那你回去早点休息,我就不跟着去了。仲凌,路上开慢点,别着急啊。”
  到家后,许桂兰拿出以前的全家福,对着照片怔怔出神。
  “跃强,你放心,现在我过的挺好的。今年没办法去给你上坟了,我跟着闺女到了北平享福,你不用担心我。”
  照片上何跃强英伟又坚毅,儿子笑容满面,还是少年模样,女儿还是个十来岁的娇娇女。
  这张照片是有一次何跃强探亲回家的时候,一家人在县城拍的。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已经物是人非。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总是要长长久久在一起才好。”
  窗外的月光映着斑驳的树影,许桂兰在月光下静静地坐了许久许久。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的支持~?(?ε` )么么哒~


第一百二十五章 
  娉婷在外交部的工作经常是忙忙碌碌; 国庆前雷放结婚,翟家除了翟景升和翟仲凌外,都去参加了雷放和陈青青的婚礼。作为媒人的卞颖芝; 也收到了男女双方给的谢媒礼。
  除了礼节上该有的礼品外,两家人不知道是不是私下里商量好了; 红包包的足足的,礼品也是往厚里送。
  “妈,就他们送来的这些肉; 我们家得吃挺久才能吃完吧?”
  谢媒礼里就有猪肉这一礼; 看着餐厅桌上那两大扇猪肉; 娉婷已经在思考这些肉该如何存放了。
  “别担心; 等会让你姐过来割些带回家,剩下的带骨头的就炖汤喝; 或者给你做糖醋肉也行。还有那半肥半瘦的好肉; 切下来剁了炸成丸子; 放冰箱也能吃个几顿。”
  “现在要是冬天就好了; 还能做成腊肉呢。”
  以前小时候; 家里就经常蒸腊肉吃; 上锅前先加好料酒、糖、生姜等,再撒上一把香葱,出锅时那香气扑鼻,娉婷这会想起来都能流口水。
  这本来就是一道不大值钱的菜,还不费什么力气,可她愣是好多好多年没有再吃到了。
  “你想吃腊肉啊?那今年冬天我们家也买些肉回来风干; 等过年那阵子你就能吃到了。”卞颖芝一听娉婷提到腊肉,还当她是真的想吃了。
  娉婷在一旁笑了笑,一个地方的菜有一个地方的味道,就是这会有了腊肉,做出来的味道也不会是记忆里的味道。
  十一月份,托福考试抵达北平,我国第一次托福考试开始。这次的考试程序全部按照美国要求进行,光准备就达半年之久。考试答题所用铅笔、橡皮、转笔刀都是美国货,因为担心中国铅笔质量不达标,影响机器判卷。
  作为中国人,娉婷心中难免有些不是滋味,觉得美国太过大惊小怪,可这并没有影响无数有着美国梦的年轻人追逐他们的美国梦,娉婷身边竟然也有不少人参加了这一次的托福考试。
  “美国就这么好?就这大院里,就有不少小年轻去参加什么托福考试的。我就搞不懂了,老话都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自己国家还没转过来呢,怎么老想着往外跑。”
  坐在自家院子里晒太阳的时候,卞颖芝对很多年轻人趋之若鹜地想去美国的行为,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娉婷想了想,觉得卞颖芝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可也有些以偏概全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其中有一部分人确实是抱着出国深造求学的心态,而另一部分人,只是出于跟风,或者迷信“国外的月亮比较圆”而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在娉婷穿来前那会,很多人为了混文凭,去国外上个什么“野鸡大学”,毕业后回国连个工作都找不着。不过这会能出国的话,有了文凭回来含金量还是挺好的,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退一万步说,就是没学到什么东西,总能说几句外语吧?这也算是一种学习了。
  很快,中国银行在纽约开设分行,外交部也为此加班加点地工作着。
  连续加了几天班后,娉婷正喝着咖啡提神,有位同事端着杯子摇曳生姿地走了过来,娉婷以为她也是要倒水的,正准备给她让地方,没想到人家就是冲着她过来的。
  “娉婷,真是可惜了,部里有好几个出国公干的名额,因为你是刚来的,这次也就没轮的上。没关系,你也别气馁,以后还会有机会的。”
  她莫名其妙的过来,莫名其妙的说了一通,然后又莫名其妙的走了,娉婷整个人都有些发懵。
  “你不知道?!这次出国的名额本来是有你的,你年轻、漂亮、英文又好,带出去有面子不说,还能给我们国家的形象加加分。可是啊,最后不知道怎么的,公布名单的时候就成了她了。”
  在其他同事的解释之下,娉婷这才了解了整件事情的经过。娉婷知道后有些斯巴达,她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而且她本人也并没有在意这个名额,对出国公干也不是很感兴趣。
  因为翟仲凌是军人的关系,不可以出国旅行,既然丈夫不能出国,娉婷自己一个人出去玩又有什么意思。何况这次是出去工作,也不是游山玩水,更别说美国她以前就去过。
  “你别理她,在我们处,出国的机会还是挺多的。她要是乐意,一直待在国外都行,就怕她到时候哭着喊着要回来。”
  外交部有很多驻外的职位,像欧美这些国家自然是香饽饽,但也有一些根本没人乐意去的国家。
  “没事,我没在意,要不是她提起这件事,我压根一点也不知道。”
  “嗨,这都是上层领导的决策,我们这些普通员工怎么可能知道呢?”
  说着,彼此间还交换了一个大家都懂的眼神,娉婷也不知道自己会错意了没有。她早就过了喜欢八卦的年龄,同样知道在职场中没必要掺和太多,心里虽然有猜测,到她还是没有向别人去求证什么,反正结果也不外乎是那么几个。
  很快就要大学毕业,娉婷的论文早就已经准备完毕,易教授还特意抽空帮她修改了论文。
  “你的论文总体是不错的,立意新颖,有理有据,当中有些小错误我已经帮你标注好了。你这个论文用来答辩肯定是没问题的,我这也是先给你吃了一颗定心丸。”易教授笑着半开着玩笑。
  这种待遇显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有的,有了易教授的话,娉婷也放下心来,不需要再为了论文而辗转反侧,睡不着觉了。
  “最近在外交部的工作情况怎么样?你现在还是个新人,还是以学习为主,先把基础打牢,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你解决起来都能游刃有余。”
  看好论文后,易教授也关心起了娉婷的工作情况。他连续带了两届学生,娉婷确实算得上是他的得意门生。
  在文化圈,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常常是一体的。就像娉婷,以后不管在哪里工作,她身上永远都打着“北平大学”和“易北疆”的标签。
  转眼在外交部工作了也已经三个多月了,娉婷的工作关系至今还在总政话剧团。
  “关于工作的问题,你自己要考虑清楚。每两个月你就要毕业了,毕业后你的工作关系就要确定下来,而且一旦确定,以后就不能再随意调动。”
  对于娉婷以后的工作,翟仲凌并没有多加干涉的意思,只是提醒娉婷自己做好选择。
  按现在的发展,娉婷进外交部是八九不离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她心里对话剧团的工作还是很有感情的。
  当初就是进文工团的机会,她才能离开老家改变命运。也因为文工团的工作,她才有机会遇到翟仲凌,才有机会碰到那些文工团的朋友们。
  “我心里还挺舍不得的,以前在文工团老出去表演,不管地方多偏僻,天气多恶劣,我们都是风雨无阻。那时候就想着,要是能坐在办公室就好了,天天出去心里也有些厌烦。”
  “可现在想想,就是厌烦的时候,我过的也挺高兴的,主要是身边都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南海北的聊着那些有的没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刚进文工团的时候,我也才十七八岁,青春无敌,相信自己的未来是充满希望,可以有一百种一千种可能性。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要是以后没机会再登台了,想一想我也挺难受的呢。”
  就像上学的孩子总盼着长大,可一旦出了学校的大门,又突然领悟到了上学的好处。
  可世界上的事,哪有什么称心如意,面对选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