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科举-第3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八这天,天刚擦粉; 陈知府府上就热闹了起来。各处人等都在忙忙的准备着,呆会儿宾客就要上门来了呢。
  天色还很早; 陈府就热闹了起来; 上门贺喜的人络绎不绝的到了。
  一群年纪不等的妇人都聚集在陈家大花厅里。等着看团团洗三呢。
  吉时已到; 经过一系列的仪程之后,吴嬷嬷将小团子打理的白白净净。看到这白白嫩嫩,可爱的发光的小团子; 一群奶奶、姨母辈的人由衷的发出赞叹之声。
  这赞叹是发自肺腑的,不用违心的想夸奖之辞的,可是让大家省力不少。
  这边将小团子秀够了,陈宗泽也亲自过来,将小团子抱出去秀了一番。在外面的这一帮男客也是不吝溢美之辞的将小团子好一阵赞叹。
  听得众人的赞叹之声; 陈宗泽那是照单全收,得意的不行。如果有尾巴的话,估计他的尾巴都能甩上几甩了。
  还是林淑芳怕孩子小在外呆久了不好。没过多一会儿,就让嬷嬷去将小团子抱了进来,送到房里他娘那儿去了。不然的话,陈宗泽还舍不得撒手的继续炫儿子呢。
  热闹的洗三过去,陈宗泽继续投入到了公事之中。估计明年春上继任官儿就要来交接了,可是得赶紧将这边的事务安排好。
  现在陈宗泽一直跟京城通着信的,听说现在京中对于新任兴安知府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之中了。在事情未定之前,还是要做好两手准备的,万一真的被吴王的人拿下呢。
  不过,不管是被谁的人拿下,陈宗泽都是想将兴安矿产的事务理的清清楚楚,以备明年进京之时上报皇上,务必不能让人有中饱私囊的机会。这可都是国之重本,不可轻忽的。
  陈宗泽在这边忙着安顿兴安事务,京城这边现在可是忙得不得了。
  今年底有好几个重大的人事任免,端王跟吴王现在已经争的是刺刀见红了。
  先是户部左侍郎郑英起复的事儿,这吴王是势在必得的。吴王势在必得,端王也是毕不会让他如愿的,一番较量过后,端王的人夺得了这户部左侍郎之位。
  本来视为囊中之物的户部左侍郎竟然被人截胡了,吴王真是气得七窍生烟。
  不过,这还不算什么,接下来,让他更气的事情又来了。兵部尚书王以训要致仕了,在早朝之上,汪尚书直接对建文帝上书陈词,以年事已高,难以再为圣上分忧解难的理由上书请辞。
  关于致仕的消息,王以训是早就跟建文帝通过气了,君臣二人早就为此事沟通过了。今日上书请辞只不过相当于走过场而已。
  他们是走过场,可是对吴王对朝臣来说,那就是个特大消息啊。先前王以训这老匹夫可是没有透出过任何要致仕的行迹。可谓是藏的深之又深。今天早朝这一出可算是爆出了一个大新闻了。
  众人一边震惊,一边赶紧在心里谋划,想着自己的人脉等等。想升官的、想安插人手的,一时间心里活络到不行了。
  见到众人这一片骚动之样,端王却很是得意。得益于先前陈宗泽的报信,端王是早有准备的。经过多次周密的商讨,细细的推敲,可是将人选都定了下来的。
  吴王听了这消息,想着回去就立即找人商议此事。他也确实是这样做了。
  吴王一下朝,就立即命人请来了曹季道等人。听到如此重大的消息,曹季道也赶紧忙忙的出谋划策,务必要将这兵部尚书一职揽入囊中。
  就在兵部尚书竞争白热化之时,礼部尚书汪承宗提出了兴安知府将要出缺之事。
  这日早朝,只见汪承宗上前奏道:“皇上,这兴安知府陈宗泽明年春上任期即到,先前他也有上折子请调回京。我们初步商讨也是允准的。既然这陈宗泽要离任进京,那兴安知府的人选年前可得定下来才是。”
  要是平时,兴安知府出缺的事儿,大家可不得狠狠的关注一把的。不过,现在有兵部尚书致仕的消息顶在前面,大家对这个消息却是没有那么关注了。
  当然了,虽说关注的不如兵部尚书的多,但兴安知府这个肥缺竞争者也是甚众。这么多想要上的人,建文帝也不得不多关注一把了。
  其实就算他想忽略也不好忽略的,这些天,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人那是将兴安的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的跟他说。其它那些个茶啊、酒啊什么的都好说,左不过是当地民众富足,最主要的是兴安多矿啊,那些个铁啊、铜啊的不用说,那也知道对国家意味着什么的。
  因着陈宗泽的关系,建文帝本就对兴安事务颇为关注的,现在几个重臣又不停的在耳边叨叨着,想忽略都难的。
  也是,陈宗泽明年开年后,自己也是想将他调进京的,那兴安知府的继任人选是得赶紧选定,毕竟要明年春上就要赴任的。
  这个兴安知府的继任者不光是建文帝上心,吴王那也是很上心的。就连端王也想分上一杯羹的。
  还是曲佴劝了回去:“王爷,正所谓贪多嚼不烂。这兴安的矿产是多,钱也不少。可王爷现在也不缺这些个钱的,这要了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要不要的其实没多大关系的。”
  “何况这兵部尚书一职比这个兴安知府可重要的多了,我们还是要集中力量将兵部尚书一职拿下才是正经。”曲佴对端王说道。
  端王被说服了,也是,太贪了也不好,什么都想要,怕是啥也得不到的。不过,端王也没有就此不理的。
  端王对曲佴道:“虽说我们不打算去争这个兴安知府的,但老二那边也必是不能让他如愿的。”
  曲佴道:“这是当然。如果让吴王拿下兴安,那还真是后患无穷。我们必是要阻拦一二的。到时,看看除了吴王之外,谁的胜算更大,我们就鼎力支持一下。”
  对于兴安知府的继任人选,陈尚书他们那边是早跟杨阁老通过气了。杨阁老对陈家递出的这个橄榄枝也是欣然接受。
  要说杨阁老最得意的孙子就是这杨文道了。可是,因着杨阁老自己身在中枢,所以孙子只能外放了。杨阁老也早想让这孙子升上一升的,以便为日后自己致仕之后回京做准备的。
  可是一直没有趁手容易出成绩的地儿。现在有个现成的兴安知府,看着兴安府年年拔高的收入,只要好好的稳住,这成绩是十拿九稳的,现在孙子是五品官儿,这次有了这个知府的职位,那不得顺理成章的升了四品么。
  虽说陈家找上自己,自有他们的打算。毕竟看端王那虎视眈眈的样儿也知道了。不过,不管怎么说,这铁矿都是不能落到端王的手中的。因此,这兴安知府一职,于公于私都是自家拿下比较好。
  跟杨阁老商议好后,这日早朝,在吏部又说了这兴安知府继任之人的事儿过后,户部尚书陈伯恒出列举荐道:“禀皇上,臣以为,让现任扬州通判杨文道担任此职是再好不过的。”
  听得陈尚书的提议,端王一派大惊,这杨阁老也想在此事上分杯羹?要是别人,端王道也不惧,可是杨阁老的话,还是要忌惮一二的。
  不过,让端王就此认输那也是不可能的,毕竟,兴安有那样大一个诱人的铁矿在那儿呢。
  端王一系对此非常明白,也是一直都想争下来的。见状,赶紧不甘示弱的出面为自己这一系举荐的人据理力争。
  又是一番争论,建文帝也没有当朝决定的。退朝过后,回到乾清宫不久,就听得袁忠来报:“皇上,太子求见。”
  听得大儿子要来见自己,建文帝点头让进来。袁忠走到殿门口,对着太子躬身请进。
  太子进殿后,赶紧对建文帝行礼道:“父皇。”
  建文帝对这个长子一向是疼爱有加的,看着这个前世自己颇为内疚的长子,今生终于长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建文帝颇是欣慰。
  让太子坐下后,建文帝放缓表情问道:“你今日前来可是有事?”
  听得父皇动问,太子赶紧拱手答道:“回父皇,儿臣今日前来确实有事跟父皇说的。”
  建文帝闻言道:“哦,何事?说来听听。”
  太子道:“儿臣今日前来,主要是想说说那兴安知府继任人选。这兴安现在昌盛一片,这兴安知府的人选可是得早日定下才好,不然,怕到时兴安的进展滞于一时啊。”
  建文帝道:“嗯,此事,朕也认为要早日定下才好。不过,人选还有争议,朕一时也没有决断。太子可是有人选?”
  太子道:“父皇,我认为户部陈尚书提议的人选极好。杨文道进士出身,又在扬州任通判多年,出身、经历那都是够够的。”
  建文帝当然知道杨文道是谁了,不过,他也知道吴王对此事也是想要推举自己的人的。建文帝对吴王一直有一种内疚补偿的心理。
  从嫡庶来说,这个吴王是比自己更有资格问鼎的,当然了,如果这吴王先前就因这个太孙位子跟自己相争的话,建文帝当然也不会手软,更不会内疚的。可就是因为,当年吴王可是跟他没有任何争执的,那这样的话,就值得人感念了。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建文帝因为有了前世的经历,这个异母弟弟可是没享过几天王爷的尊荣,就被朱棣给杀了的。从这方面来说,建文帝更是想要补偿他们的。
  因着这个原因,建文帝自御极以来,对自己这一群兄弟、儿子那是厚待不已的。
  太子说出了支持杨文道之后,见父皇沉吟不语。当然猜到父皇在顾忌着什么,他们父子二人本就亲厚,且太子目前地位很是稳固,看他父皇也完全没有要立他人的打算。因此,太子跟建文帝说起话来,还是能交心直接一些的。
  太子见父皇不语,太子进一步说道:“这兴安知府职位虽不高,可是架不住现在那儿发现了大铁矿啊。这目前还只发现了一个,兴安那儿山多,说不准日后还能有其它发现的。这铁矿,可是必须要管制好的,因此,那必得派一个信的过的人去才行的。”
  “杨阁老对父皇那是忠心不二的,让他的孙子去那边,儿臣认为是再合适不过的。虽说二叔一向对父皇那也是恭谨有加的,可,那毕竟是铁矿啊。就算是为了二叔贤名之故,也不好让二叔的人去那边儿的。何况,二叔手上现在有个三千营。且儿臣看来,二叔对兵部尚书一职也是一副势在必得之态。这事儿太多了,也怕二叔忙不过来啊。”太子将自己的看法对建文帝一一道来。
  这些年来,建文帝对兄弟们确实宽厚,但不代表他对他们的动作毫无察觉。先前都有点隐隐不悦的建文帝,现在听完太子的分析,想想也是,这些年来,吴王的势力扩张的太快了。
  嗯,太子说的有理,兴安有铁矿,那真是不能让吴王的人再去的。
  建文帝点头捻须对太子道:“嗯,太子说的有理。”见到父皇的神情,太子知道,今日自己这一趟算是跑成了,于是也不再多话,又紧跟着跟建文帝说了几句其它的。建文帝也趁机好好教导了一番自己这个温厚的儿子。
  帝王决策一向是坚决果断的。心中计量好后的建文帝,在第二天早朝之时,直截了当的下旨,将兴安继任知府的人选定了下来。
  听得建文帝已然决定让杨文道作为继任兴安知府的人选。朝堂之上当即默了一默,待杨阁老出列谢恩之时才又回转了过来。
  这个人选一出,让吵闹争论的众人都闭了嘴,就连吴王一系,也不大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