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科举-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忠将折子呈上了建文帝的案头。建文帝接过就笑了:“这陈宗泽给我的折子从来都没短过,今儿看来,又是封万言书。待朕看看他写了些什么。”
  建文帝打开折子看了起来; 看完; 心中暗道; 这陈宗泽还真没他失望过; 给他的都是惊喜啊。这折子中的提到的养廉银子可真是石破天惊呐。
  跟陈尚书一样; 建文帝将折子看了好几遍,又计量了好一阵子。同时他也看出了宗泽在这信中透露出的急迫之意。万事开头难; 他在兴安这么大的动作,遇到的阻力肯定是不小的。看来,是得早点给他答复才好。
  建文帝对袁忠道:“去将吏部尚书汪承宗,还有杨阁老、金阁老他们叫过来。朕有事商量。”袁忠答应着正要去; 建文帝又叫住他道:“去将陈伯恒也叫过来。让他们即刻进宫。”
  袁忠答应一声自去吩咐人去请人进宫。陈尚书这个点儿接到进宫的旨意,很是奇怪。赶紧递了大荷包给前来传旨的太监。传旨太监爽快的接了荷包; 透出话儿道:“陈尚书请放心,今儿个不光是陈尚书府上,另外杨阁老、金阁老府上也去人了。哦,还有汪尚书府上皇上也叫人去传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陈尚书放心了。想着又叫了汪承宗进宫了,看来,说不定是宗泽的折子递到了御前了。
  陈尚书赶紧随着传旨太监进宫; 刚好在路上又遇到了汪承宗的车轿子。两人都知道对方也是跟自己一样被皇上召进宫的。
  汪承宗不像陈尚书一样胸有成竹的。于是问陈尚书道:“亭甫,你可是知道今日圣上突然召我等进宫所为何事?”
  陈尚书也正想着给汪承宗漏口风呢,见他主动问了起来,于是道:“这个具体所为何事我却也不知。不过,我听说兴安州知州陈宗泽今日送了个折子进京。指不定跟这折子有关?”
  汪尚书这人精哪听不出陈尚书的话头来,看来陈宗泽又有消息递进京了。知道陈宗泽跟陈尚书一直来往紧密,这陈宗泽有什么消息一定会告诉陈伯恒的。且陈伯恒今天既然是能主动透出陈宗泽上折子的事,看来,他也是想将这消息透给自己的。
  于是,汪尚书问道:“亭甫可有什么消息没有?”
  听得汪承宗这样问,陈尚书于是斟酌的说了说宗泽上折子的大意。这样透给汪承宗,也是想让他有个心理准备,皇上问起来时也好回答,当然最好是能向着宗泽的意思说服皇上。
  听了陈伯恒透给自己的消息,汪承宗心头也暗暗掂量了起来,陈宗泽这提议极其大胆,但要真是施行好了,对吏治那是大有好处的。不过,这也是把双刃剑,必须要在细节上把握好,不然,搞不好也是会滋生腐败的。
  一路思量中进宫。内侍将他们引进乾清宫。二人进得殿内,只见皇上、杨阁老、金阁老三人已经在坐了。陈尚书两人赶紧行礼问安。
  建文帝一挥手:“免礼,袁忠,给二位尚书赐坐。”陈尚书、汪尚书谢过坐下后。建文帝果然说起了陈宗泽上折子说养廉银子的事儿,大概的说了一下后,建文帝对他们问道:“这陈宗泽的意思,朕是觉得可行。诸位认为如何?”
  还没待人回答,建文帝又将折子递给了杨阁老:“这是陈宗泽的折子,卿可细看一下。”杨阁老正有此意,闻言,起身接过了折子,坐那儿细看了起来。
  杨阁老在看折子,这场可不好冷的,皇上的问话也是要答的。陈尚书知道,在坐的几个老狐狸在没看宗泽的折子前肯定是不会发表意见的。还是自己先来吧。
  遂,陈尚书对着建文帝拱了拱手道:“皇上。臣以为陈知州所说之事,如果施行得当,确实对吏治大有裨益,臣以为此事是可行的。”
  建文帝闻言,颇是兴味的问了起来,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问题。陈尚书赶紧就自己理解的一一答来。听完陈尚书的话,建文帝满意的同时,也不经意的说道:“看来,卿对此事是很有准备的啊。”
  闻言,陈尚书赶紧站起来请罪道:“皇上请恕罪。不瞒皇上,今日臣也接到了陈宗泽的请安书信。他在信中也是对养廉银子的事儿稍有提及,且也是心有忐忑的。他给我说这事,主要是想让我帮忙看看可是妥当与否。嘿嘿,这小子可是在信中说了,如有不妥之处,让我帮着求情呢。”
  建文帝闻言笑着让陈尚书坐下:“哈哈,朕不过是这么一说。卿不必介怀。看来,陈尚书你这信也是接的烫手啊。”
  见皇上好像是没介怀的样子,陈尚书也松了下来,笑答道:“唉,都是自家子弟。年轻人在外多有忐忑之处,是要时时提点才好。让他们谨慎做事,也好更能为君上分忧啊。”
  建文帝跟陈尚书对答只见,这时,宗泽的折子大家也差不多传看完毕了。见状,建文帝又问了起来:“诸位爱卿以为陈宗泽这个提议如何?”
  想了一下,杨阁老答道:“禀皇上,臣以为陈知州这想法极是大胆,但如果真能施行下去,却也是十分有效的。不过,眼前没有先例,这具体施为起来恐怕是颇有难度的。到时会不会出大的纰漏却也未知。”
  听了杨阁老这万金油般的回答,建文帝又转头问起了金阁老。金阁老对这个却是非常看好的,听得皇上的问话,很是夸赞了一阵后答道:“禀皇上,臣以为这个养廉银子的提议极好。至于怕施行过程有纰漏,刚好可以在兴安进行试点,一州之地,就算有了纰漏那也可以及时修正的。如果兴安施行好了,我大明其它地方也可以同样效之。这兴安先前的纰漏补救措施刚好也可作为经验来施行的。”
  一番话说的建文帝连连点头,要知道,建文帝就是很满意陈宗泽的这个提议,怕他们这几个大佬多有阻碍才提前将自己的意思亮了出来,先就说了“朕认为可行”。现见金阁老如此上道的支持,建文帝很是满意。
  接着建文帝又问起了汪尚书:“卿以为如何?”汪承宗做了多年的吏部尚书,对吏治一道那是很有见地,他心中也十分认可陈宗泽的这个提议。不过,正是因为熟悉吏治,他也提出了很多具体施行起来的注意事项。
  对今天的谈话,总体建文帝是满意的。大家对陈宗泽这个养廉银子的提议的大方向都没有意见,那就是可以施行了。具体的施行方案,礼部给出方案,陈宗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众人商议完天色也不早了,建文帝挥手让众人退下后,心情颇好。他一直想有所改革的,现在遇到这陈宗泽,可真是对他胃口。脑瓜子灵活,想的多,也有魄力去做。这样的年轻人,建文帝是很想好好培养起来,成为国之栋梁的。
  心情不错的建文帝在人走后,还兴致勃勃的当着袁忠狠夸了两句宗泽:“这陈宗泽不错。真不愧是朕的门生,看看他才去地方上多久,就做了这许多事了。朕还真是想好好看看,几年后他将兴安给朕治理成一个小江南的。”
  袁忠笑着附和着建文帝,跟着夸起了陈状元。心中更是对陈宗泽这个年轻的状元郎受帝宠的程度有了新的认识,心中暗暗咋舌不已。
  且不说袁忠是如何咋舌的。陈尚书跟几位大人出得宫门,各自告辞归家。汪尚书跟陈尚书的宅邸却是相隔不太远的,很是能同一段路的。汪尚书在路上对着陈尚书夸道:“你们陈家可真是出人才啊,看来又要出个前程无量的状元郎了。陈尚书可真是有眼光啊。”
  陈尚书哈哈笑着谦虚道:“汪尚书过奖了,过奖了。小孩子家的偶有雕虫小技而已,当不得大人如此夸赞啊。”
  汪尚书看着陈尚书这遮都遮不住的得意,心中嗤道:让你装,你早早的就将陈宗泽笼络过来了,不就看好他么。于是,汪尚书很是鄙夷了陈尚书几句。陈尚书哈哈笑着不以为意。
  两人插科打诨的说了几句后,也就各自回府了。陈尚书回到府中,稍事歇息了下,就开始写起了信来。
  待信写好后,就让人去将何卫他们叫了过来。
  听得陈尚书传唤他们二人,何卫、郭平赶紧跟着人来到了陈尚书书房。
  见到他们,陈尚书道:“你们明日就回去一个人给陈知州送信去吧。告诉他,京城一切顺利,让他按照自己的计划谨慎去做就行了。这封书信妥善拿好,务必尽快送到陈知州手中。”


第236章 
  何卫郭平接过书信退下后; 来到客房; 何卫对郭平道:“你明日就带着这书信赶回兴安去吧。将陈尚书的话也要仔细的说给爷听。”
  郭平点头答应着; 又问道:“那何大哥是要等着京城这边具体消息出来了再回去么?”
  何卫道:“嗯,是的。我明日还要去王进士府上送信呢。送完信明日我就回双桂街去住了。”
  郭平道:“嗯,是的; 这双桂街才是我们主家的地儿了; 这儿确实不能久住。不过; 何大哥; 你要是去了双桂街; 那陈尚书要是有事儿找你可怎么好?”
  听得郭平这样说,何卫道:“你说的也有道理。这样吧; 明日我探探管家的口气,看看陈尚书是个什么章程,再决定是不是去双桂街吧。”
  二人议定,第二日天还未亮; 郭平就往兴安赶去了。何卫也找到管家说道:“我家爷还有信要让我们送到王进士府上的。待会我就去给王进士送信。顺便也就告辞了。”
  那管家一听何卫想走,赶紧对他道:“王进士的信要紧; 你自送去就好了。不过,晚上你还是回我们府上来吧。恐我家老爷有事吩咐。”
  听得管家之言,何卫知道,这想来也是陈尚书的意思了,赶紧点头应是。在尚书府住就住吧,反正白天自己出去办事儿也不会有人阻拦的,也无碍于自己打探京中之事。
  何卫匆匆赶到王进士府上; 递上帖子。见是陈状元家来人了,门房立即将何卫带了进去。听得是宗泽使人来了,王进士当即让人将何卫带进来。
  何卫进来对王进士施礼问安后,就立即奉上了书信。王进士接过书信将信放到一边,就开始问起何卫,关于宗泽在兴安的事来。何卫就将能说的都说了,王进士听完,很是满意的捻须点头。看来,宗泽果然是有抱负的,想是要在兴安大干一场了。
  问完兴安的事儿后,王进士又问何卫:“你现在是住在哪里?还是双桂街那边吗?”
  何卫答道:“回老大人,在下没有住在双桂街,我现在住在陈尚书府上。”
  王进士点头表示知了,又特别对何卫提点道:“你何时回兴安,想来日子还未定的。你一定要记得在走之前来老夫这儿一趟。”
  何卫赶紧躬身应是,王进士说完话,顺手递了个红封给何卫后,又让人进来带何卫下去用饭。
  何卫在王进士府上用完饭后,也没立即回陈尚书府上,而是跑了趟双桂街,问了问京城的陈家的产业情况,免得回兴安了,爷要是问起来,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不好了。
  京城这边何卫在尽心尽力的打听着。兴安这边等着消息的宗泽,这时也终于迎来了江南的第一批船队来了。
  本着先近后远的道理,宗泽立即让人先将桑种什么的分配给兴安城边上的人。对宗泽这个决定,兴安城的大族金包两姓,那是铆足了劲儿的求表现。
  看着金包两族这么踊跃的表现,宗泽很是满意。看来自己新春见了金家族长的事儿起了作用了。
  这段时间宗泽忙得不可开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