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科举-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时来接我。”
  听宗泽这样说,席讲书脸色才放缓了下来:“原来如此,这确实应该要提前告知于你。按往年来例,我们一般是腊月十六放年假的。你可以将这个日子说给你爹。”
  宗泽得到答案,谢过老师,返身来到书院门口,将腊月十六放假的事给他爹讲了。
  陈忠运知道放假的日子后,又叮嘱了宗泽几句,催宗泽进了书院,就走了开去。
  陈忠运走后,宗泽又投入了日常的紧张学习中了。
  时间过的很快,马上又到了冬月月考了。有了前几次月考的经验,宗泽已是从容多了,制艺已是能写的有模有样了,试帖诗虽仍然不大出彩,但是,通顺对仗的写完十二句,还是没有问题的。
  冬月月考,宗泽正式摘掉了自己头上第二名的名头,超过孙桂,夺得了头名。孙桂暗恨不,暗下决心,今年的岁考一定要超过了陈宗泽去。


第33章 
  公示完月考成绩后; 书院又公布了个让大家既紧张又兴奋的消息:今年书院的岁考,胡县令胡光右将亲自出题; 亲来书院考核; 要大家做好准备; 务必考个好成绩; 给父母官看看。
  宗泽听了; 心道; 无论如何,自己这次也得拔下头筹。在胡知县面前留个好映像,加大日后过县试的几率。虽然自己有实力; 但是,考场中的事,谁说的准; 万一有那既有实力而又关系过硬的人,自己的中试几率不就小了好多。所以; 这次岁考;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临近岁考,讲书席珍跟讲书李关轮番上阵,天天帖经墨义不断,每天帖经题不下于一百道; 墨义也是五十道左右。而制艺、经论等; 也是每天必要布置的。简直就是题海战术; 考前突击; 务必让书院的学生亮出好成绩,让父母官看看,公库里的钱没白花。
  席讲书他们制定的题海战术,只把大家操练的苦不堪言。就连宗泽也觉得每天的时间不够用,不过经历了现代的高考战术,宗泽对这个还是很快适应了下来。
  城关书院众人在紧张的备考中,风白县城的父母官胡光右也在想着出题的事。
  明年又是一年童试,风白县乃产粮三万担以下的小县。禀生经常出缺,增生附生名额也才五个左右。
  今年这城关书院的岁考一定得好好考考,说不定明年能有几个出彩的,也好给自己这个父母官加加政绩。自己来风白县城已经十来年了,得想办法挪挪窝才是。
  因此,到时自己必得亲自到场,好好的出几道题考考那些学子才是。
  腊月十二,岁考开始。考虑到外舍学子对于《五经》可能还不是很熟,所以,外舍学子不考五经题,只考《四书》文里的帖经、墨义、制艺、试帖诗、律赋等。总共考两天。
  试卷发下来了,先是六十道帖经跟三十道墨义题,这对宗泽来说,简直是送分题。
  再看制艺题目是“女与回也孰愈”,这个是《论语》第五篇“公冶长”中的。看到这个题目,宗泽一喜,这个是之前练习时都有写过的。看来今天运气不错,只要好好的发挥一下,再润色一番,此次制艺必定不差。
  不过,宗泽没有先做制艺,而是按照先易后难的做题顺序,先做了帖经与墨义。
  做完帖经与墨义,宗泽才开始写制艺。
  制艺首要的就是破题,这个破题是非常有讲究的,不能直说,否则就是骂题了。
  宗泽想了想,用“以孰愈问贤者,欲其自省也”破题,接下来承题、起讲、入手,这几部分做的较快,最花时间的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些宗泽就花了一个多时辰。不过,总体,宗泽感觉不错,很顺畅的写完。
  试帖诗,宗泽现在写来还是老样子,能写完整,但是,不大出彩。这也无法,宗泽总觉得这个诗词啊,还真得看天赋。他在这上面明显的天赋有限,真不能强求。
  考完第一天,优秀学生的卷子很快到了胡县令胡光右的手上。最先看的是上舍的六名学子的,这也是最有可能明年县试拿下县试的人。胡县令当然得认真阅卷,点评。
  待胡县令将上舍六人的文章点评完毕后,许山长又将中舍前三的文章拿给胡县令点评,胡县令也是按例指点一二。继而到了外舍前三的文章。
  宗泽、孙桂毫不意外名列其中。
  胡县令看到宗泽的文章,眼前一亮,只点头道:“此子制艺不错,从破题到束比都是很有功底,立意也不错。如只观此子制艺,明年或可下场一试了。”这个评价是相当之高的。
  说完,又拿过宗泽的试帖诗。因有了期许,再看诗词平平,胡县令有点失望,不过此子的制艺确然不错。
  许山长在旁笑道:“此子是今年八月才进书院的,之前于制艺一道从未学过,不过短短半年,竟能让大人觉得可以下场一试了。看来,此子确如我们所料一般,天赋过人。”
  胡县令听得宗泽才进半年,又听胡县令说,这个陈宗泽今年竟然只有十岁,诧异无比。
  当即命人将宗泽叫进来,他要亲自见见。


第34章 
  听得县令大人召唤; 宗泽连忙整理了下仪容进到书院客堂。
  宗泽一进门,胡县令就看到了,一袭蓝布衣衫的小小少年虽然身姿不高; 但气质隐现;再看他面容,真是如芝似玉一般。
  美的事物大家都是喜欢的,尤其是学习好; 人又好看的学子; 那更是让人好感大增。
  宗泽进得门来,对着胡县令弯腰作揖。
  书院的学子都是没有功名的; 见了父母官,本是要下跪的;但是; 本着看中学子; 胡县令早就对书院说过; 书院所有人等; 见了他寻常行礼即可; 无需下跪。于是,宗泽也只是作揖。
  胡县令不遑见到如此芝兰玉树的少年; 心中顿时留意。于是,拉开架势准备考校一下宗泽。
  宗泽知道胡县令乃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见他要考校,真是严阵以待。
  胡县令已知宗泽是熟读了《四书》的; 很是出了些《四书》题现场考他。待他考完; 很是满意; 如单论《四书》; 此子真可下场一试了。
  考完《四书》,胡县令又道:“《四书》实乃读书人的要务,《孝经》却也是读书人必要记的,须知忠君爱民,此乃我们读书人的己任。”说完这些,又接着考宗泽的《孝经》。结果当然没有让胡县令意外。自此对宗泽更是留意了起来。
  头天的考试乃是重中之重,第二天相对来说重要性要小很多,学子们的思想也放松了好多。
  第二天考完,仍然是将上舍全部六人以及中舍、外舍前三人的文章放到胡县令面前。
  看到宗泽不出意外的又是外舍第一。胡县令很是满意,看来,此子各科都是名利前茅的,这样以来,在考试中更能有所斩获了。
  当得知宗泽家在榨溪乡里,家境贫寒,上学极为不易,胡县令连连说道:“不容易,不容易,寒门出贵子啊,观此子文章,小小年纪已是胸有沟壑,山长你好好栽培,说不得,书院也会有天下闻名之时啊。”
  许山长连连答道:“借大人吉言了。”
  这次书院岁试,发现了宗泽这颗苗子,真乃意外之喜欢。胡县令一高兴,将此次上舍六人,及中舍、外舍头名叫来,亲自勉励了一番。
  末了,又从公库中拿了十多两银子,以作奖励之用。上舍头名晋江跟内舍头名吴来,以及外舍头名宗泽每人各得二两;其他在场的上舍五名学子也是见者有份,一人给了一两。
  想不到这次岁考竟能得到如此丰厚的奖励,宗泽高兴的不得了。这二两银子真乃一笔巨款啊。
  马上就要回家了,可能好好的买点东西给家里人了。
  知道宗泽得了胡县令的嘉奖,同舍之人反应不一,马建搂着宗泽的肩膀要他请客,当宗泽答应请客后,结果又是他自己结的账,此乃后话。
  孙桂看到宗泽受到胡县令的两次亲自接见,又得了二两赏银,真是心头滴血。暗自下决心,下次一定得将宗泽比下去。
  腊月十五,上完早课,书院集合所有学生,宣布放假。并将明年,内舍升上舍,外舍升内舍的人员名单公布。外舍宗泽、孙桂明年要继续同窗内舍了。
  宗泽不意外,所以感觉不大。孙桂倒是有恨又喜,恨还要跟宗泽同窗;喜,自己明年有机会将宗泽踩到脚底下了。
  许山长说完这些,有特意叮嘱上舍的六名弟子以及明年想下场一试的内舍弟子,来年就是县试了,务必好好发挥。还有,就是务必将履历、互结、具结安排好。万不可因此耽误了考试。
  宗泽听到山长说报履历,是啊,考试是要报上祖宗三代的姓名,这其中包括了母亲的姓名的。
  可从之前,他爹娘之间的对话来看,他娘林淑芳的来历成疑啊。宗泽的心有点沉了。看来,今年回家,必须要跟爹娘好好说说这事儿了。不然,还考什么科举呢。
  书院散学后,书院寄宿的学子,大都离去了,寝馆里也只余了一两个跟宗泽一样,路途遥远的学子。
  宗泽知道,算算时间,他爹也得黄昏时分才能来县城的。
  宗泽得了二两银子的赏银,又加上之前家里给的余下的还有两贯多钱。现在算来,宗泽也算是个手头有钱的小富翁了。
  爹还没来,时间还早,宗泽有时间去逛逛了。他跑到小河口,逛了一圈,原本,他是想买点胭脂水粉的,一想,还是算了,这不是城里,乡下少有人用的。就算买了,估计娘跟姐姐们也不敢用的。
  想想,宗泽又去首饰铺子看了看,先前是给大姐买的嫁妆之用,那自己再给三个姐姐买点平日里用的吧。
  宗泽精心的挑了起来,挑来选去,宗泽看中了一支兰花银钗,这个银钗送给她娘刚好。问了价儿,足要二两银子,宗泽原想着一咬牙买了;可转念一想,还是算了,这钗子估计就算自己买了,娘也是不敢戴的。别说几个伯母会酸死,他奶也会看不顺眼的。
  踌躇了好一阵儿,宗泽倒底没有买。然后又转到了别处。
  宗泽转了半天,买了十来丈青布,准备回家送给爷奶各两丈,让他们做身新衣服;余下的给他爹好了;又买了半匹花布,让他娘、姐姐她们也做身新衣裳穿。
  然后又跑去点心铺子,一狠心,买了十来封点心,又去杂货铺子买了两斤白糖,五斤红糖;准备拿回去让家里人好好吃吃。这年头,糖是奢侈品,估计,如果他不买,家里除了买来送礼,肯定是舍不得买来吃的。
  买完这些东西,七七八八一算,花了宗泽一两多银子。
  宗泽买的时候很痛快,买完才发现,他买得太多了,拿不回去。最后,只得将东西寄在点心铺子,跑回书院,问斋夫蒋叔接了个挎篮,跑了两趟才将东西背回去。
  将东西背回书院后,宗泽没再出去,知道爹今天傍晚回来,宗泽就边书边等着。
  现在天黑的早,天都黑尽了,陈忠运才来,他匆匆对宗泽说道:“我刚到县城不久,因着背了好些山货给晋秀才,就直接将东西背过去了。原本我是要找个客栈住的,但晋娘子只是不许。我怕你等急了,就先过来跟你说一声。说完我就要走的,怕宵禁。”
  宗泽也连连催他:“爹,我知道了,你快走吧。”
  陈忠运走前又叮嘱:“你将东西收拾好,明天一大早我就过来的。”宗泽连连点头。
  第二天,天还没亮,父子两人就往家赶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