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科举-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宗泽听了。听闻这些消息,宗泽感激不尽,这是有钱都买不到的啊。
  两人今日说得很是高兴,直道丁全进来请吃饭,才停下来。席间,两人稍稍的喝了两杯也都不敢喝了。这几天很是关键,可不能贪杯的。饭毕,又吃过一阵茶,陈正深才告辞而去。
  宗泽送到门口,两人互相做了一揖,相约四日之后再见,互相祝愿了对方殿试高中一番。
  送走陈正深后,陈忠运也从柳树胡同回来了。宗泽见他满身酒气的样子,笑道:“爹今日在江家喝得很高兴啊。”
  陈忠运答道:“今日是多喝了几杯。那江松涛中了这次会试的一百七十八名。他爹可是高兴的不得了。拉着我不放,很是喝了好多杯。”
  宗泽昨日已经知道江松涛也中了。今年会试,秦地中式的举子就他跟江松涛二人。已经有人称他俩是金州双杰了。宗泽感慨不已,估计他俩中式的消息传回金州,风白县今次说不得要大大出回风头了。当然,此乃后话。
  世人的评说还待以后再说吧。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几日后的殿试。
  在既兴奋又忐忑的期待中,很快,殿试之日到了。


第186章 
  四月二十一日一大早; 确切说是半夜; 宗泽就起身往皇城赶去。
  紫禁城外有礼部官员等着新科贡士; 因着之前都已经告知过进宫的时间; 众人也差不多同一时间到了紫禁城外。
  经过重重检查,对牌子,宗泽终于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来到了奉天殿外等候。
  今天殿试; 皇上是会亲临奉天殿。随着袁忠的高唱一声:“皇上驾到!”建文帝来到了金銮殿上的宝座坐定。身着朝服的文武百官立即跪伏于地山呼万岁。
  叩见完毕,文武百官按次侍立于殿中。这时; 礼部尚书陈迪上前奏道:“禀皇上; 今次参见殿试的二百名贡士已经在殿外候着,请皇上宣见。”
  建文帝闻言道:“宣!”袁忠站在殿内高唱:“皇上宣今科贡士觐见!”
  随着袁忠的高声传唱,殿门处候着的司礼太监也跟着高呼:“皇上宣今科贡士觐见!”听得传唤; 站在众贡士前的礼部接引官员; 立即将宗泽等人引至奉天殿前的丹墀内。到得丹墀内,礼部引导官员又让宗泽等一众贡士东西向列队,面北而立站好。
  贡士已到,这时,建文帝开始颁赐殿试之题。听得皇上叫赐题; 袁忠立即由内侍传捧的手中接过策题放置于鸿胪寺序班高举的策案之上。鸿胪寺序班捧着策案高举过头顶; 由皇上宝座高台的左边台阶下来,将策案置于奉天殿中间的通道上。
  策题已出,赞礼官引导众贡士对着皇上行五拜三叩头礼,礼毕,宗泽等人分列序立。接着鸿胪寺官奏礼; 文武百官贺礼;然后内侍鸣鞭。紧接着皇上退朝。
  散朝后,军士开始摆放今次贡士所用之考试桌凳。考试乃是在奉天殿的丹墀内举行,就在奉天殿前的这东西两庑。
  桌凳摆放好后,礼部官员开始分发策题,宗泽等人又在礼部官员的指引下跪下受题。接到策题后,方起身走到桌凳旁准备开始做题。
  宗泽坐定后,展开策题一看,今日之策论题目乃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要求策论之题不能少于八条。这也就是要求今次贡士给皇上给朝廷不下于八条治国建议。
  八条建议好提,但要在不犯忌讳的情况下出彩就相当之难了。虽说殿试乃是皇上亲自考试,但实际阅卷也并不是皇上亲自阅所有的卷子。大多是由读卷官先行看过筛选后,最后前十会由皇上亲自阅卷的。当然,如果皇上愿意,他也可以翻看所有的试卷的。殿试取士最重决定权在皇上,这点毋庸置疑。
  殿试读卷官也非一般人。比如今年宗泽他们这一科殿试的读卷官一共有八人,八人中有六人乃是内阁辅臣。时下内阁辅臣总共就只有六位,这也相当于整个内阁倾巢出动了。除了六个内阁辅臣之外,另外两人就国子监祭酒刘砥跟礼部尚书陈迪了。这些都可谓是大明帝国的实权顶端人物,策论里但凡有涉及跟他们利益相悖的国策建议,不用想也知道,还没见到皇上的面,就会被他们刷下去的。
  虽说殿试不落榜,但要是给整到三甲,成了同进士,那也要命了,这次可是一考定终生,再无更改的。同进士无论出身还是日后的仕途都会比进士出身的差了好多,要不然,怎么会有“替如夫人洗脚,赐同进士出身”的嘲笑之语呢。
  宗泽不敢怠慢。赶紧绞尽脑汁的想起了治国之策。又要出彩,又不能犯忌讳,真是戴着镣铐跳舞呐。
  想着皇帝不是都讲究文治武功的,那就从文武两方面来说吧。今天要将思路理顺,给个大概的建议,当然也要出彩之处。不过,自己脑中那些一鸣惊人的惊世之言还是不要写了。俗话说的好,出头的椽子先烂。今次自己如果提出一些太过惊世骇俗的观点,估计自己这个椽子还没出头都会被人削掉的。
  宗泽想了许久,方才在草稿上列下自己的劝政观点。既然说是至少不能低于八条,那自己多写几条以方便加分。
  于是宗泽,就基于当今是社会现实,列了几点:请皇上要重视教育;要严格选拔及考核官吏;要加强军队建设,但是又不可穷兵黩武;要有大国之君之态,但不可因着名声而去做于民无利之事等等。
  对着不要因太过在乎名声而造就悲剧这点,宗泽可是多写了好多。想着明朝后期,那从皇帝到大臣那种中毒般的文人自尊,造成的国家悲剧。本来明明可以稍稍妥协一下的,可为了所谓的风骨,搞得腹背受敌,国家分崩离析。
  所谓风骨用在某个英雄人物上那是让人称颂的。但如果一个帝国的决策层天天想着风骨,而不想想风骨背后所要付出的代价,那就是国家民族的悲剧了。
  对着这点大书特书了一阵后。宗泽又想着在现代时看到的明代后期皇室选的皇后妃子出身过低。其中平民出身还算好的,有的妃子甚至连自己的姓名来历都不知道。
  麻雀变凤凰确实可以让无数人羡慕,让无数人有跃龙门之心。可是,这样的女子很多都是没有受过教育的。都说母亲乃是民族的未来,这句话还真不错。君不见,明朝后面的皇帝一个比一个荒唐,宦官专权,这其中很大的程度都是因为,这些本应履行母亲教养之责的女子,根本无力教养得了皇帝。母亲职责的严重缺失,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荒唐事儿。
  因此,宗泽建议,废除这条后妃必须出自民间的祖训,而是应于天下之内遴选有才德之女充为后宫。
  这点,宗泽写的特别大胆,也特别激情澎湃。这点他可是不怕大人物喷的。他的这个观点,如果皇上采纳的话,受益最多的也是这些权贵之家们。
  这一篇帝王问政,宗泽密密实实的列了十几条。初步的脉络理好后,宗泽开始打草稿了。
  策论一向是宗泽的强项,宗泽开始洋洋洒洒的写了起来。宗泽文理顺畅的写完这十几条国策建议。自己又来回读了几遍,自我感觉文章是很通顺无有淤滞之处。然后又检查了一下避讳之类的是否有留意。
  一番检查过后,宗泽开始往卷上誊抄了。宗泽知道,殿试,除了考经事治策外,书法也是极为重要的检验一关,书法有时甚至超过了文章的本身。因此,宗泽丝毫不敢有所懈怠,打起十分精神开始誊抄了起来。
  殿试要求必须用馆阁体,所谓馆阁体的方正、光圆等要求。自己所习的柳体用在这殿试上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宗泽笔悬于心的写了起来,认真的一字一句誊抄。
  今日殿试是不给烛的,天黑即交卷。宗泽看看天色,也就不紧不慢的抄着。宗泽是属于文思敏捷类的,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来认真的誊抄的。
  在坐贡士有那文思迟滞者就要命了。好不容易草稿打出来,时候却是不早,只能游龙走凤的抄起来。这样一来,卷面分立即就下去了。甚至有的可能被读卷官看都不看内容,就会列入末等的。
  天将黑,宗泽检查了几遍无误后,示意交卷。收卷官跟弥封官一起过来,当即将宗泽卷首写有个人及三代的信息弥封了。掌卷官赶紧将弥封好的试卷送往读卷官处。明日一大早就要金殿传胪的,今晚必须要将两百份儿试卷全部阅完,工作量不小,所以万事皆要快。
  所有考生全部交完卷后,礼部官员又将宗泽他们汇在一起站好,告知他们明日寅时就要来紫禁城外等候,卯时要参加传胪大典。说完这些后,这礼部官员方才又引着众人出去。
  出得紫禁城外,又步行了一段路,离开紫禁城有一段距离了,才看到等候在外的车马。今天这里也是人声灯火热闹的不得了,都是在等着接应贡士们的。
  丁全老远就看到了宗泽,赶紧急急的迎了过:“少爷,少爷。我们的车马在那边,请随我走。”
  陈忠运等在马车旁,看到宗泽来了,赶紧道:“宗泽,考完了?”本想问问怎样的,但又压住了。具体什么,反正明天也就知晓了,就不多问,给儿子造成压力了。
  回到家中,宗泽照例受到了母亲的热情关怀。这次,林淑芳可是比宗泽父子都还豁达,不管考试结果如何,宗泽的功名已经到了顶点。自此,科举之路也算是告一段落了,是好是坏都得接受。更何况,林淑芳对儿子有种莫名的信心,她相信儿子这次殿试成绩必定不错。
  待热情的招呼宗泽吃完饭,林淑芳又赶紧让人送水来,好让宗泽沐浴。明日就要面圣了,沐浴焚香这是必须的。等宗泽收拾停当后,又赶紧催宗泽去睡去。寅时到紫禁城,那丑时都要起来的,睡不了几个时辰的。
  宗泽睡去的时候了,紫禁城中的读卷官们正在紧张的阅卷中。


第187章 
  明早就要将殿试成绩公布出来; 时间非常着紧。八位读卷官; 每人一桌; 分别轮流传阅试卷。分别在试卷上划圆圈等符号; 得圆圈越多卷子越佳。最后,首辅将会将得圆圈最多的前十二份卷子进呈皇上。
  两百份卷子今晚就要全部出结果,读卷官们也没那么多时间一份份的仔细读。这时; 字的好坏的决定因素就凸显出来了。读卷官们先看卷面,一看字迹潦草、涂改过多的; 都是直接列在了末等。
  只有那等卷面干净; 字迹漂亮的读卷官们才会仔细读阅的。因此殿试基本上可以算的上是书法比赛了。考官们对殿试考生的策论水平也没有过多的期待,想也知道,考生们这么多年; 都是闭门读书; 虽是在书中读了不少经视治国理念,但毕竟缺乏实际治国之道的。
  因此,就算有什么建议估计也是比较稚嫩。就算真有那等想法出众者,那必也是小心谨慎的。必不会在殿试中多说什么的。
  可是,今天; 考官们偏偏在这堆试卷发现了一篇惊艳之作。最先阅到此卷的杨士奇; 真是眼前一亮。只见此卷,通卷干净利落,书法极为秀劲。看到这笔字,杨士奇都已经心中道好了。
  可是这还不够,待他看了策论中内容; 更是心中大声叫好。此子,论点极为实用,比如外交要讲究实际,比如后妃遴选不能只出自民间等等,好些确实是当下需改革之处。通篇看完,也足以看出此子心性,很是有冲劲儿,而又注重实际。
  看完,杨士奇当即划下了一个圆圈。这份儿试卷接着传了下去,所阅者无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