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科举-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进士道:“嗯,乡试放榜时间,一直都是小省在八月底前,大省在九月初五前。顺天府乡试一向是要等到九月初五才能放的。这些天,你要是在家等的难受。适当的出去走走也可。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整日埋头苦读也要有个度才是。”宗泽连连点头应是。
  说到等榜的事,王进士却是想起一事。他前些天也听人说起过,说圣上今年在国子监点了个解元。这人好像是宗泽。
  王进士上次问宗泽国子监跟圣上奏对时的情形,跟这传言也对的上。但是,王进士也想到那点,顺天府乡试的解元一定得是直隶人氏。所以,这个也还做不准。因此,王进士也就将这话咽了回去。心道,一切静待九月初五放榜再说吧。
  王进士想到的这个问题,现在顺天府主考官翰林院学士王景正犯愁呢。这可要如何平衡呢。他要是敢直接将那陈宗泽点为解元,估计直隶学子会撕了他。可不要小看考生的力量,洪武年间那刘三吾的前车之鉴还摆在那儿呢。
  可是他要是不点陈宗泽的话,那就是有违圣上之言了。随着放榜日的一天天临近。王景就有点越来越犯愁了。
  不过,他也不是一直为这事儿愁,这么多卷子在这儿摆着呢。还是先看完卷子再说。
  考生们的卷子由弥封所弥封后,誊录官开始带着人誊录,誊录皆用朱笔。用朱笔誊录完毕,考生的墨卷封存。
  这些誊录之人也都非普通读书人,全是外地各州县的县官誊录。这也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誊录之人舞弊的现象。毕竟没有谁舍得用自己头上的乌纱帽去故意抬举或打压某个考生。
  誊录官用朱笔誊录的卷子叫朱卷。朱卷誊录好后,将墨卷一同递到对读官面前。对读官对考生的墨卷跟誊录的朱卷做对比,看看有无差错。卷子校对无误后,墨卷还是继续封存;朱卷再呈到考试官面前。
  王景他们一群考试官夜以继日的审阅着卷子。很快,王景评阅到了几篇特别优异的四书文,此子竟然对自己的“十尺汤”这么刁钻的题目也写的头头是道,文章论理极为突出。
  王景大加赞赏,待要提笔点为第一。又顿住了,这个第一可不是好点的。直隶考生做解元的惯例跟皇上之意有冲突啊。
  再一看这卷头的“皿”字,他更不能轻易点了。“皿”字头的卷子都是在京参加乡试的国子监考生。所以,这个第一还不能点。但是,如果点为第二又有点屈才。于是,王景命人将此卷妥善先在放在一边。
  不怪王景如此小心,这个卷子虽然是糊着名的,但想起当日陈宗泽在自己面前的对答,他对这个卷子的语气论调,莫名的觉得熟悉。直觉告诉他,这个卷子极有可能是陈宗泽的。
  接着,各经同考官将列好名次的《五经》试卷也给到了王景处。同考官推荐给主考的卷子有区分为“正卷”和“备卷”。正卷即是各房考官按名次向主考官正式推荐的中式试卷;备卷则是当有正卷被主考官淘汰时备用替补的试卷。
  这些卷子的名次定得可是很郑重的。必须要同经各房同考官一致认可后,才能上报主考官裁定的。
  排在最上面的,当然是各经房考官评定的各经第一了。《五经》第一就是俗称的五经魁了。实际上五经魁也是每次乡试的头五名。因此,必须还要跟四书文相对应才能取的。
  所谓四书文定名份,五经文定座次就是这样来的。不过,文章本就是相对应,基本上《五经》文能写的惊艳的,四书文也差不了的。
  因着五经文本由各房考官评卷,而各房考官都是精通《五经》其一的高手才能担任的。因此基本上各房同考官评定的《五经》卷,除了第一名还要对一下四书文考的如何外,其它的名次主考官都会直接通过盖印的。
  王景先是看完了《尚书》的考卷。《尚书》文第一名跟他的四书文还是有差距的,当不起乡试前五的。因此被降为第二,将原来的第二调为第一。其它都是按原名次一一盖印了。
  紧接着王景又看起了《诗经》文考卷,打头的当然是《诗经》论第一了。王景看过文章后,大加赞赏。
  再看卷头座号天字十六号,跟自己先前一直决定不下的《四书》文卷子是相同座号。王景对詹同定的这个《诗经》魁首没有异议,直接加盖上了自己的大印。
  评卷一直在紧张而又有序的进行着。经过十几天紧张的评定。评定基本上都出来了。只余最后的顺天府解元的评定了。
  经过多方评定思量后,王景在贡院里上了一奏章给皇上。这次解元的评点着实让人有点为难,还是列好方案,请圣裁的好。
  现在正是大比之期间,各省乡试提调官的奏章如雪片飞来。建文帝也是非常关心的,多有亲自查看。这天,袁忠又捧了一本奏折过来。说是顺天府乡试主考官王景的奏章。
  顺天府乡试,帝国都城所在地,说是天下乡试执牛耳者也不为过。既然这顺天府乡试主考从贡院里上折子,想来是有要事了。建文帝命袁忠赶紧将折子呈上来。
  建文帝打开折子一看,原来,王景在奏折上说,顺天府乡试解元按惯例理当直隶人氏担任,奈何国子监生陈宗泽这次考试成绩尤为出色,不忍其屈居第二。
  因此,建议此次顺天府乡试设立双魁:也就是将直隶户籍的考生的卷子点为顺天府乡试第一;然后又将陈宗泽的卷子点了顺天府乡试国子监生第一。第二名空缺。
  建文帝看到王景的奏章中提到陈宗泽。想起来了,就是那个当日在国子监自己尤为看好的学生了。此子不错,乡试竟也出色,没让人失望。只望会试他也不要让人失望的好。
  不过嘛,王景的这个提议也不可。解元本就只有一个,此乃定式,怎可轻易因人而改变的?于是,建文帝就在王景的奏章上做了批注。命人即刻送往王景处。
  因着所有考试官,在没有最终放榜前,都是不能出贡院的。因此,王景仍然是在顺天府贡院内等着建文帝的批示。
  现在虽是考试成绩基本已定,但是后续的工作仍然很多。监临官在忙着将中式举子的名姓做成《题名录》,以备九月初五进呈御览。
  提调官在忙着将中式考生的朱墨两卷封号,发往顺天府衙,以备提学道查验。提学道查验过后,又要立即星夜兼程将中式举子朱、墨两卷,限期发往解部以备礼部磨勘。此乃乡试十分重要的一环,一旦未按期送达。提调官将因此被罚。
  乡试的提调官都是由一省布政使或是京城府尹担任的。也就是,如果中式举子的文章不能按期解部,这些布政使甚至巡按都会因此被罚俸的。
  罚俸是小事,最主要的是圣上会因此认为此人办事不利,这可是大大的不好了。因此,此时的提调官们对此是尤为紧张的。
  这还只是中举的考生的卷子安排。还有落第考生的卷子返还,也是必不能出错。
  此也乃提调官的大事。落第返卷,一是应落第考生的要求;二来,也是为了展示乡试卷子的评定是公平的、经的起考验的,从而而设立的制度。在这上面也是不能出差错的。
  要知道,这些落第考生本就是有情绪,一个不慎,怕是会激起哗变,到时就更麻烦了。因此,这个也是一件大事。
  因此,现在试虽然是考完了,但考官们仍然是一点也不轻松。王景这个主考官也更是忙碌的不行。这天正忙着时,有人送来了建文帝批复的奏章。
  王景也正等着建文帝的批复呢。监临官都过来问过几次了,这次乡试的第一、第二可有定下。
  王景打开建文帝的奏章一看,好了,圣裁了,赶紧将第一、第二的试卷点好了。监临官见本次顺天府乡试人员已定,也赶紧将第一、第二的名字录入到题名录里。


第174章 
  顺天府贡院在紧张的评定这次考生的考卷。宗泽这几天也是颇是焦灼的等待着。陈忠运林淑芳两人也是急的不行; 不过,因着怕儿子更着急,在宗泽面前是不敢露出痕迹的。
  因着皇上的话,王进士是笃定宗泽能中的。只不过在最终结果出来前,这个也不好跟宗泽讲。知道宗泽急,就让他急一下好了; 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反正结果是好的就行了。
  王进士是所有跟宗泽一干相关人等最为淡定的。真如就没有这么淡定了; 自从八月起她都焦灼的不行。
  真如还不像宗泽; 自己进考场,知道自己考的水准的。就是因为不知道; 就更是焦急。之前因着宗泽要考试,不好打扰的。现在宗泽休息了两天,想来是可以见面的了。
  当然了,真如急着这时候跟宗泽见面; 也不光是想问宗泽考的如何; 最主要的她是想给宗泽打打气。告诉他自己的心意,就是他考的不好,她也会一直等他的。
  这天; 真如来给祖母安定侯太夫人请安时提起,要去报恩寺上香。听得真如说要去报恩寺上香; 安定侯夫人也心动了。想着现在秋高气爽的,出去走动正好。于是,何太夫人立即让安排车马,明日她要带人去报恩寺上香去。
  真如有点傻眼了; 她是想要去见宗泽的。可是这么多人一起去,她要怎么见的。但是信已经送出去了。难道再送信去,说自己不去了?可是,等了这么久都没见到宗泽,着实有点想念了。算了,还是去吧。明日见机行事即可。
  宗泽收到曹卫传信,欣然应往。
  第二日,安定侯府车马摆了半条街,浩浩荡荡的往报恩寺进发。宗泽也是打扮停当,拿着给真如打就的礼物往报恩寺而去。
  现在秋色宜人,出外登高游玩的人不少。一路上都是游人不断的。宗泽看着这宜人的秋景,焦躁的心也平静了不少。
  真如约他还是在报恩寺的银杏园。宗泽信步来到银杏园,高大的银杏树依然如故的矗立在哪里。现在银杏树的叶子已经黄了,在阳光的照映下,斑驳青黄,煞是好看。
  宗泽一边欣赏着这美景,一边大步向前走去。来到两人上次相见的银杏树下,真如已经等候多时了。看到宗泽来了,真如激动难耐含羞招呼宗泽道:“宗泽,你来了。”
  宗泽含笑看着她:“是啊,我来了。好久不见。”
  真如面含红晕的看着宗泽,正要说话。可是,突然,她脸一下苍白了。宗泽看着他倏然变色的脸,心里咯噔一下。莫非?
  宗泽一回头,只见身后银杏树下转出了一肃然的年长贵夫人,身旁站了个老嬷嬷,还有一个年轻小姐模样的女子正看着他们。
  真如呆了一呆,神色毅然的站了起来。宗泽见一副想摊牌的神情,连忙摇头轻声道:“别着急,呆会儿我来说。”
  那老夫人冷冷的盯着真如道:“你跟我来。我有话要问你。”
  然后又对旁边老嬷嬷道:“将这小子带到旁边的厢房,呆会儿我要问他话。”见老夫人一副怒气难耐的样子,宗泽对着老夫人拱手一揖,赶紧跟着老嬷嬷往厢房而去。
  因着怕人看了起疑,真如跟宗泽是分两拨走的。真如跟着祖母还有那年轻小姐一起往厢房走的。
  那年轻小姐一脸痛快的看着真如,待真如走到身边时,得意的压低了声音道:“看你这次怎么过?”真如闻听,哪还不明白,自己今日见宗泽肯定是被这八妹发现了端倪,所以,才带着祖母在这儿等她呢。
  真如冷冷一笑:“兰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