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荒年-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宁的日子过得很快,村委会很快就成立了,老村长王老屯暂时任着临时村长,准备等村民们投票选出年轻一代的村长和村干部。

    选村长是个新鲜事,一开始也有波折,人都有私心,都想叫自己的亲戚和熟人当村长,自己也能沾上光,村里几户大姓,很是明争暗斗了一番,然而这些小风波在见识过了大场面的村民眼里,都不算什么了。

    到最后,选出来的村干部栓柱和桐材居然都榜上有名,一个是会计,一个是村西头的队长。

    李茹私下里跟栓柱说,“你的那些算命的家伙都藏得严实了,这往后,这方面的东西大概都不让搞了,你自己注意些,免得招是非。”

    栓柱点点头,“嗯,我知道,就这一段跟许同志说话,我就能感觉得出来啦!”

    转眼又是半年过去,从县上传来了大决战胜利的消息。

    虽然说南方离着谷堆村遥远得跟做梦似的,几乎没一个人这辈子有机会能亲身去过一次,但也不妨碍大家伙欢欢喜喜如同过节。

    在破庙两间屋改成的村委会里挂起了灯笼和彩纸扎的花,村民们开了八音会,喇叭,笛子,笙,二胡,锣鼓一起奏起来,喜气洋洋,几个性子活泼的小伙和闺女扭起了秧歌,虽说服装道具都特别简陋,但还是自李茹穿越以来头一回,见到村民们放松娱乐,而不是愁眉苦脸地盘算着下一顿从哪来。而且平时哪还能想得到那不起眼的糙汉们,居然还有音乐细胞,会吹拉弹唱呢!

    县上派来的人几乎每半个月就下来一趟,把外界的消息带给封闭的村民们,在将近过年的时候,那供销点也办起来了,占了庙里一间小屋,由村里一个没儿没女的瘸腿中年汉子看着,由县里给发工资,一个月三块钱,在村里算是个美差,顿时瘸腿也吃香了,说上了个外村媳妇,虽一只眼有点毛病,但还是个二十来岁的大姑娘,可把那汉子给美坏了,逢人就说感谢新党新政府。

    村民们忙忙碌碌,嬉笑欢闹,谷堆村的变化称得上日新月异。

    住在窑洞里的几家最穷的人也都分上了屋子。

    这些屋子,都是逃荒时候,家里一个人都没剩下的那些人家的。就由村委会做主,分给了贫困户。连锁柱家空着的一院房,都被分出了两座房去。

    李茹侄子心里肯定不高兴,去找李茹和栓柱诉苦。

    栓柱劝他心放宽些,反正那些屋子都空着呢,没人住就塌了。

    李茹也知道这会在村人眼里,起一座石头房子那就是最值钱的财产了,可再过上十年二十年,这种在村里位置一般(没挨着路),样式旧结构老的房子,真值不了几个钱。

    政策是这样,没必要为了这点小财气着了自己,不但落个小气的名声,还惹了同村人。

    还不如给村人和干部们留下个好印象,将来做什么事都有好处呢。

    李茹侄子被开解了一番,倒是好了不少,不过,原先齐整的一院房,都住满了锁柱一大家人,这会儿就只剩下了他自己孤孤单单的……小光夫妻俩倒是也在这院里分了一间屋,但小光机灵,去年镇上木工厂招工,他从许同志那儿听说了就连夜跑着去了,恰好赶上最后一拨,人家看着小伙手艺挺满意就要了,这一年小光在那儿战稳了脚跟,厂里给分了一间住房,这不开了年小两口就收拾东西住到了镇上了。

    他们一走,李茹侄子越发觉得栖惶,思前想后,就来寻姑姑和二叔,说这会世道也太平了,南方也都归了新政府,听说新政府有政策,一个丈夫只能娶一个老婆,那他媳妇还在锦城的地主家当小老婆呢,大老婆本乡本地的,肯定不可能离的,他媳妇不就要被赶走了?还有他孩儿,可要怎么办?

    所以侄子就说要去锦城寻媳妇孩儿去,看能不能把人接回来。

    李茹和栓柱都挺赞成,李茹带着小兰给他打了好些干饼当干粮,又到供销点上买了个军用水壶和挎包,还有一对耐穿的胶鞋,栓柱悄悄给侄子塞了三块钱当路费,侄子也没宣扬,悄悄地就出村,一路往锦城去了。

    村里空着的屋子都被分了个光,只除了大柏树下的小院子。

    因为老张死在了里头,而且正好是南岛鬼兵进村的那天,南岛鬼兵还不知道因为甚把院门给封了,后头又不知道从哪儿传出来的故事,说是老张死的那天,怨气特别大,鬼兵们正好进院,就被怨气给缠上了,一个个的都得了肺痨病,要不怎么住了一个月,就灰溜溜地起来走了?

    后头有村里不懂事的小娃儿爬院墙想进去玩,不知道怎么就跌下来,摔了个鼻青脸肿,回去又被大人抽了一顿屁股,说那院子里闹鬼,正要抓小孩儿呢……这本来是吓唬孩儿的,没想到在小孩中间流传开来,最后说着说着,不仅小孩远远望着门就害怕,就连大人,夜里也是不敢路过那院门口的。

    想想这样的一院房,就算是分给谁家,谁也不敢去住啊?

    张桐材这会儿就想起当初堂兄跟他说过的那几句话来,这都过了好些年了,应该能进去收骨头了吧?

    他把这想法在村委会上一说,正好这贫困户还缺着屋子,张桐材他家就算一家,村民们一讨论,就答应下来,让张桐材去给老张收尸,将来这院子……

    这院子齐整的一院,让一家三口人住也的确是有点太大了,怕是其他村民们会有意见,正犹豫呢,另一个姓张的村民也站了出来,表示他愿意跟张桐材一起去收尸,那院子能不能分他一半?

    村委会上的几个人一商量,就答应下来。

    开院门的这天,虽说是两个姓张的应下了收骨头的活儿,可村里爱看热闹和管闲事的胆大人几乎都去了,围着院门叽叽喳喳议论得欢。

    李茹也在人群里头,看着院门口堆着的土方石头被清理走,腐朽的院门应声倒地,灰尘满天,院里的鸟雀一惊飞散,还真有点百年老屋的阴森恐怖,不过再一回头,望见兴致勃勃的同村人,那点子紧张又散去了。

    是啊,这个院子可是李茹姥爷和李茹亲妈的出生的地方,现代的时候,李茹也常来玩过的,有啥可担心的呢?

    张桐材他们俩人走进了院子,后头还跟着看热闹的,一伙人一进院就惊叫起来。

    这院子里就跟被一只耗子精给来过一样,东一个坑,西一个洞,除了中间有条小道走人,几乎都没处下脚了。

    “呀!南岛人肯定是听说老张家祖上有钱,这是来挖宝来啦!”

    “就是来!听说南岛人在县城里少说也卷走了几十个大户人家的财宝!”

    “嗐,我看他们是来迟了,老张家就是有银元,也早就被来花给卷跑了!”

    张桐材他们用布蒙住了鼻子和嘴,小心翼翼地推开堂屋的门……居然没有!

    当他们从小屋里抬出了个麻袋的时候,好几个远远站在那儿围观的妇女吓得捂住了眼……李茹好笑地心想,那你们是来干啥的?听现场?

 69。穿回(大结局)

    这个好几年没住过人,只住过一具白骨的院子,被清理收拾了好几天;虽说新时代不提倡过去的封建迷信了;要搬进去的两家人还是在夜里偷偷地点了香;敬了神,这才约好了一同搬进去,正好是李茹知道的格局;一家半个院子。

    搬进去没多久,两家人就都办了喜事,娶进来两位新媳妇,大红的囍字帖在院门口还有院中各处;院子角落里搭了鸡棚,喂了两窝鸡;房后又养上了猪;院子里的烟火气就多了起来。再也不是那个人人路过都要绕道走的阴森院子了。

    李茹特意去看过小椿的媳妇;这位媳妇身材高挑,圆盘的脸,做事挺利索的;大概是因为有血缘的关系;李茹看着就很亲切,屈指一算,李茹的姥爷大概也没几年就要降生了……

    初夏的后晌,从西边的山道上走来了仨人。

    男人和妇女都是三十来岁,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跟在他们身后。

    男人背着个包裹,妇女的怀里有个婴儿,拿头巾系得牢牢的,小婴儿睡得正香。

    少年却是东张西望的,又是好奇又是激动。

    妇女的脚步却是越来越慢,男人伸手扶了她一把。

    “他娘,走不动了,要不把闺女给我抱吧?”

    女人赶紧迈了一大步,摇摇头,“不用,我抱得动,你还背着那老些东西呢。”

    她望着熟悉的山,熟悉的路,也高兴激动,可更有忐忑不安。

    “我,我就是害怕。”

    “怕啥呢?”

    “怕人家笑话我。”

    好好的人,去给人家老头子当了小老婆,当了小的也就当了,这政策不一样了,又灰溜溜的回来了。

    回来也就回来,还带了个外路的孩儿……

    女人低下头看着怀里的孩儿,那家人虽然是地主,可过日子别提多仔细了,那是一针一钱一粒米都恨不得登记着用呢,养活孩儿也是,她在那家生了两个孩儿,结果她要走了,那老太太就非让她把赔钱货女孩也带走,只留下男孩儿,还说女孩养大了贴心,是看在这么多年的情份上才能让她带走呢!

    也幸好,她男人千里迢迢地来接她走,不然,要是不来接她,她带着两个孩儿,怎么有脸再回来?

    “笑话甚呢!能活着比什么不强?”

    男人叹了口气,摸了摸像小狗一样跑过来的儿子的头,十来岁的孩儿,瘦巴巴的,显小,不过不管怎么说,是活下来了。当初,要不是……没有那五斤粮食,他也回不到村里。

    见女人还是愁眉不展,男人就宽慰她,“你放心,实在不行,咱就搬去镇上住,我不是跟你说了,在回来的路上,我碰上了个河东的孩儿,叫个小光,后来认了干兄弟,小光就娶的是我二姑家的绵花,这会在镇上木工厂里当工人,我走前几天,小光还跟我说,厂子里头可能要招几个搬运工,他私底下问过了他们队长了,那队长说,尽量给留上一个名额……到时咱就住在镇上,都不认识咱,哪还有闲话呢!”

    说起来他寻回了媳妇和儿子,原本孤零零的一个又成了一家子,还有甚不知足的?

    女人心里舒了口气,脸上也放松了,“嗯,都听你的!”

    这夫妻,当然还是原配的好了……说起来,还要感谢新政策呢。

    李茹侄子一家果然遂了愿想,真的在镇上木工厂里找了工作,侄子当搬运工,侄媳妇在食堂做饭,一家子就在镇上定居了下来。

    村里好些人说起来,那真是羡慕嫉妒得直歪嘴。

    “真是好事都让他们赶上了!都是一个村的,小光的嘴倒是紧!”

    小兰和大林结婚的时候,就是新政府建立后的第二年,那会小兰十八岁,大林二十一,在村子里头都算晚婚的。

    大林的情况跟别人家不太一样,他虽然有亲娘,但显然亲娘不可能给他出聘礼,当然了,李茹也没想着要,两个人都是在一个家里长大的,聘礼陪嫁什么的都是左手倒右手,李茹就不想大办,谁知道婚宴的那天,好多来上礼的客人!

    本村人也就算了,南岭的段家,回了西王庄的刘老杈家,不坡村,东平村,甚至还是河东的村子里,几乎都有五六家来上了礼。

    为啥呢?

    经过这些年的学习实践,李茹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妇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