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生活面面观-第4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陈氏一边吩咐女儿赶紧去请太姨娘出来,一边忙着张罗茶水,道:“啊?四小姐捎了话过来,道是下午晚些时候与陈妈一道过来的。”
    她刚想沏茶,突然又醒悟到自己手刚整完绒毛,不干净,忙着去净手。走进来又走出去,却没见她忙出个甚么事来,只撂得李氏干坐在那里。她这般,李氏便觉这种粗婆子,也只文箐还让她干屋里活。细瞧范陈氏身上,好些灰麻麻的细毛,粘了一身,她立时就觉得脏得很,若是范陈氏泡出来的茶,她哪还喝得下,于是皱着眉头,对余氏道:“你去沏壶茶来吧。”
    范陈氏本要端茶壶的手立进缩了回去,有几分惶惶不安地道:“我,我……我这就让我家闺女来服侍三奶奶。”
    幸好,方氏与关氏也进了屋,关氏拉了范陈氏到一旁,小声说了两句话,着她赶紧出去忙粗活,自己来侍候。关氏陪着笑,一边沏茶一边道:“三奶奶,我这厢重新沏了。她就是个粗婆子,不会这些事,也做得不好,您多担待。”
    李氏如今因为周珑的缘故,不得不高看方氏几分,方氏在一旁与她打了招各站,她自然得给方氏留足了面子,给方氏请了安,落了座,道:“我来是想着到中秋节了,瞧瞧箐儿这儿还缺哪样,秋粮送来的话,谷仓可装得下?或是来得不是时候,扰了姨娘午歇了?”
    方氏客气地道:“三嫂见外了。甚么打扰不打扰,我这一天也没甚么事,不过是做些针线活,困了就歇,不碍事。”
    二人客气地聊得几句,李氏却道这一路马车坐得腰酸背痛,想走动走动。她自话自说,已径直出了门。“姨娘好生歇着,我好久不来自适居,且走且瞧。”
    方氏怕的就是她且走且瞧:“不忙,我亦陪着三嫂走走。”
    李氏突然造访自适居,所有人都有些措手不及,方氏更是讶异李氏所来何事。可是方才所谈,一切并无不妥。现下宅中正忙着洗晒绒毛,蒸绒毛,缝制绒衣呢。李氏来了,这绒毛都来不及清理……
    李氏在院中转了转,出门往湖边那座书楼走,沿着廊她数了一数这里房间约有四间,一直通向书楼,旁边栽种了一排银杏树,道:“这是甚么时候种的?”
    关氏一步一趋地跟在旁边,赶紧道:“今春清明时分从旁边山上移过来的。那寺院的地头,半坡全是这树。”
    到书楼里,李氏瞧得只有桌椅书架,架上空空如也,暗笑文箐这是学周同,可惜这样子货在,却是没书放。
    余氏打量了四周,望向湖面,问道:“这楼下那片地都是简少爷的吧?”
    这一句,提醒了李氏,登高望远,上得顶楼,临湖迎风一吹,身上微凉。可是,楼上风光却是十分的好,近湖处,有些荷叶已败落,想来泥下藕还不曾挖出来;更远处,有一丛丛菰草,李氏想到了文箐有时送到宅中的菰米。“那处菰米与藕都是文箐种的?”
    方氏迎着风,看了一眼,知这事想瞒也瞒不住,点个头,道:“阳澄湖这边良田少,不是山地便是湖田,湖水一旦上涨,圩田便无用。也幸亏文箐心思活,倒是想到了让佃户多种菰,好过颗粒无收。”她心中暗想,甚好,这处没法瞧着那片养鸭场。
    李氏只觉方氏这话中有话,可也不好绷着脸。但就这样的地,文箐能想出法子来说明她能干,这可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场面,却又不情愿摆出一副高兴的样子,于是面上不太自然地道:“她着急搬出来,原来是这片好山好水,能让她大施手脚啊。既是打理得不亏,也好,省得我那边得往这边填粮。”
    说实在话,她是心里不甘。因为,此时,在她眼中,自适居又是一番新景象——
    青山绿树掩映,门前小溪潺潺,坡上马鸣牛哞狗儿叫,宅外菜园阡陌相连,院内花草覆假山,秋千玲珑蹴鞠场,楼上观湖景,亭中赏银杏,耳听山寺钟鸣,室闻兰芳花沁,半点儿无秋日萧瑟之感,好一派人畜兴旺之气。
    眼见得,细思量,果真如进门之影壁所题:耕读人家。
    方氏装作喝了一口风呛了嗓子,咳了几下,手握成笼放在嘴边防风,道:“此处临湖,风光虽好,却也有坏处,因临湖即面北,风较别处大得多,这一开窗,满室风声。咱们还是下楼去吧。”
    李氏本也脚步要往楼下走,却突然瞧到了远处一片地,似是搭的草棚子,还挺大挺长的几畦,便指着那方向问道:“那又是做得甚么?”
    方氏松了一口气道:“文简说冬日菜少,文箐心疼弟弟,从杭州郑家处问得做暖棚的法子,试着盖了两畦,也不晓得能不能成。”
    李氏不以为然地道:“姨娘,您为长辈,也不管管她?郑家搭暖棚,那是养花,雇的人自然是有累年经验的。文箐这边也跟着瞎摆弄,不是浪费钱与地吗?”
    “这季节,除了能种萝菔,甜菜与白菘,地里也长不出来甚么了。文箐这性子三嫂也晓得,既有心思了那必是要做的,再者她是为着弟弟的身子骨,不花钱,不费时,最多是让范弯出份力罢了。且让她试试吧。成与不成,让她做了便得个清静。”方氏故意得说文箐这般不听话,是个有主见的。好似在开脱自己的责任,说出了自己的为难之处。
    落在李氏耳里,倒也不好嘲笑方氏。李氏不好再说甚么不好。文箐主意向来大得很,自己都劝阻不了,更何况是身边这个软面条一般的方氏,只怕要拦也拦不住,因为这地本来就是文简的。
    “听说牛有五头了?马儿还在坡上养着?”李氏开始事无俱细地问起来,连几只鸡几只鸭都一一问到。
    方氏越听,越是生怕说漏了嘴。李氏来这一趟,显然有意为之,只怕是想知晓文箐在这里经营得如何。要说太差了,只怕李氏要干涉,会让文箐再回到周宅,说太好了,又怕她眼红。方氏有些为难。
    李氏边走边问,走到旧宅处,见得到处都是鸭毛鹅毛,那厢,范陈氏与香儿正手忙脚乱地赶紧往屋里收,可毕竟李氏来得突然,终究还是有些落在了李氏眼里。迎风一吹,绒毛吹到了李氏鼻孔里,李氏骂道:“你们!你们这是做的甚么事?文箐让你们住在这,怎么也不管管,这到处是鸡鸭毛的,也太污秽了!”
    范陈氏顾不得回话,只点头哈腰,赶紧将那些半干的鸭绒端进屋去。
    可是李氏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道:“说来我这一年里倒是吃了文箐不少的青果……嗯,对了,你们一年腌得多少枚青果?不是仅养得几只鸡鸭吗?家中怎的会有这么多鸭毛来?”

正文299 要挟与训斥
    当李氏问出家中鸭少而青果却是做得多,院中为何如此多的鸭毛时,方氏一直担心的事,便好似被对方突然揭穿了,自是吓子一大跳,脑中一片空白。她素来知晓李氏厉害,也过惯了谨小慎微的生活,如今见李氏脸色乍变,便不知如何应对。
    正在这时,却听得范家小子叫道:“四小姐归家了!”大门处,已传来了文简的叫声:“太姨娘,我们回来了!”还有文箐在问:“家中诸事皆顺遂否?来客人了……”
    文箐这一回来,方氏吓出来的一身汗差点儿凉透了背,却借此避过了李氏的问话。
    关氏也装作赶紧迎接的样子,已迈开大步快速跑到门口去了。很快,文简已经跑了过来,见得李氏,赶紧又整了衫子,给李氏行礼,欢快地问道:“三婶来了。笈哥哥呢?”
    李氏看着文简活泼欢乐的样儿,一出口关心的就是自家儿子,亦和气地道:“他在家练字。怎么,在你舅舅家不好玩吗?这么急着找他?”
    那厢,关氏已偷偷拣重要的事项与文箐说得几句,十分担心地道:“三奶奶此来非善。”
    文箐听了“来者非善”,心道自适居的人倒也真听自己的话,防三婶如防贼一般。既有些失笑,同时对李氏的到来也略有些吃惊,不过她也早想过会有这么一天。此时便也没慌手脚,反倒是比关氏镇静得多。只陈妈听得李氏在,便紧张地道:“小姐,若不然,我先避一避。”
    文箐一把抓住她的手道:“怕她作甚。她要寻你的事儿,现下没个由头。要找事肯定还是找绒毛一事上来,褚管事上月底带着绒衣去南京,在码头处遇到了三叔,这事儿早就兜不住了。反正我也有意要与三婶摊开来说这事。”
    关氏第一次听得周腾晓得这事,立时越发起紧张,有些慌乱地道:“四小姐,三爷晓得这事了?方才三奶奶问鸭毛,吓死我与姨娘了。这么说来,三奶奶也晓得了?”她忖度着,李氏现下心中必然在暗骂自己与姨娘,没吐实言。
    文箐小声安慰道:“莫慌。她知晓了,也不能将我如何。”
    说完这两句,文箐便笑呵呵亦去给李氏与方氏请安。“箐儿姐弟又让三婶挂念了。本想上午就打算去城里,只是有些事耽搁了。”
    她的一点子事,自是要等陈妈,陈妈原定的是昨日该到苏州的,晚了一两天。此时陈妈也过来请安,李氏一想到以前的事,只冷着脸点了个头,对文箐说话时亦有点夹枪带棒。“还以为你要在娘舅家过中秋呢,在文箐眼里,是不是娘舅比三婶还亲?”
    文箐笑道:“三婶,这是说哪里话。我现下姓周,弟弟姓周,自是周家人,要亲也是与文筜较表姐亲。若晓得您今日要过来,我昨儿个就从舅姆那处赶回来了候着。”
    李氏见她笑语嫣然,真个以一种主人的方式在与自己说话,自己这便是“宾”了,不免又起了小心思。“三婶可不敢扰了你陪你表姐,毕竟那日后是你夫家。”
    这话说得便有几分不满之意,文箐仍作听不懂,依然一脸热情地道:“太姨娘,三婶,这外头也起风了,不如进屋里去聊。”
    方氏得了这话,自然赶紧往前院正屋方向走,李氏还想四处看看,便道:“你也太娇养了,现下八月中秋前夕,正是好天气好风光。这宅子四处可是好风景,你三婶我还没看两眼呢。”
    文箐上前,扶着她臂膀,李氏嫌她虚伪作态,作势迈了一步,与文箐的手错过。文箐见方氏抬了一下手,便朝她瞧过去,发现她一脸紧张地看着自己,又转向了正在收最后一点鸭绒的范陈氏,自是明白李氏或许是在院中看了甚么来了,只怕要发难。“好啊,三婶有这个雅兴,箐儿自是一旁陪着。”
    未等李氏接话,却又问道:“三婶,方才归家时,碰到邓家舅姆了,我差点儿就直接回城里宅中去了,幸好想着要拿过节的节礼又赶自适居,要不真与三婶错过去了。”
    “邓家舅姆?”李氏愣了一下,立时明白她是指邓张氏。“她说甚了?”
    文箐笑道:“哦,就是打了声招呼,说四婶从长沙归家来。我赶紧来拿节礼想进城,并给四婶请安。”
    “你还真是会做人情。”李氏讽了一句。
    “这不都是三婶教的仪礼吗?既是长辈归家了,我这也得赶紧过去问候才是。晚了只怕四婶那边怪罪我对长辈有所轻慢……三婶,您今日是在我这处用饭吗?”文箐问得殷勤有礼。
    “你既赶着给她请安,还有心给我备饭?算了,都回去吃吧。”李氏在空院中转了一小圈,没发现旁的,只有旁边灶房处好似烟火不断,刚想走过去,却被文箐拉住问道:“三婶,中秋节的饼子,我正让他们做呢,可要带一些到家中去?”
    “你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