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铜葵花-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铜和葵花听到了,但一时还是不敢走出来。后来,是青铜先觉得可以往外走了,但葵花却拉着他的手不肯动步。那样子,生怕有人在外面等着要将她抢走似的。青铜告诉她,已经没事了,肯定没有事了,拉着她的手,才将她带出了芦苇丛。
  见到了妈妈,葵花飞跑过去,扑到妈妈怀里,眼泪哗哗地哭起来。
  妈妈拍着她的背:“没有事,没有事。”
  这只是虚惊一场,那艘白轮船是县上的。县长乘坐它下乡视察,路过大麦地,见是一个很大的村庄,四周又都是芦苇,说了一声“上去看看”,船就在大麦地的码头上停下了。
  风声渐渐地淡了下去。
  但秋风却是一天凉似一天。树上的叶子干焦焦的,已纷纷坠落。最后的一列雁阵飞过大麦地冷清的天空之后,大麦地已变成一片没有光泽的褐色。风一大,四下里是一片枯枝败叶相碰后发出的沙沙声。
  青铜一家人,绷紧的心弦,也慢慢松弛下来。
  日子像不在风雨时的大河,阳光下、月光下,一样地向东,一样地流淌着。
  大约过了一个月,秋天走完了它的全部行程,冬天到了。
  在一个看上去很正常的日子里,五个城里人,突然来到了大麦地。他们是由上头人陪着来的。到了大麦地,他们没有去葵花家,而是直奔村委会。
  村长在。
  他们对村长说明了来意。
  村长说:“难呢。”
  上头的人说:“难也得办。”
  城里人也不知道怎么啦,把他们的一个小女孩放在大麦地养了好几年,好像忘了一般,这一会儿,突然惦记起来,并且还把接葵花回去当成了一件头等大事。市长都说话了:一定要把孩子接回来!
  市长是原来的市长,下台好多年,并且去了一个偏远的地方,在那里劳动。现在又回到了这座城市,并且再次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再度成为市长。他在视察自己的城市时,又见到了城市广场上的青铜葵花。当时,阳光明媚,那青铜葵花熠熠生辉,一派神圣,一派朝气蓬勃。这青铜葵花,是他当年在任时就矗立这里的。触景生情,他便问:“作者在哪儿?”随行的人员告诉他:已经去世了——去干校劳动,淹死于大麦地村。市长听罢,望着默然无语的青铜葵花,一时竟悲上心头,眼里有了泪花。仅仅几年时间,这天底下发生了多少件天翻地覆的事情!他感叹不已。
  后来,市长无意中得知作者的女儿还寄养在大麦地村,便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会议上提出来,并责成有关部门,抓紧时间将小女孩从大麦地村领回。有人表示为难,说:“当时情况特殊,到底是寄养在当地老乡家的还是让当地老乡领养的,比较含糊。”市长说:“不论是寄养,还是领养,都得给我带回来。”他望着地图上的大麦地,“孩子她太委屈了。我们怎么对得起她父亲!”
  在市长的亲自关照下,拨出一笔数目不小的款项,专门为葵花设立了一个成长基金,对葵花回到城市之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她的未来,都进行了十分周到的安排。
  城市在进行这一切时,大麦地村一如往常,在鸡鸣狗吠声中,过着平淡而朴素的日子,而青铜家的葵花,与所有大麦地的女孩一样,简简单单、活活泼泼地生活着,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麦地的女孩。
  城市真的要让葵花回去了。
  城里人对村长说:“无论提什么条件,我们都可以答应。他们把孩子养这么大,不容易。”
  村长说:“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把孩子拉扯这么大的吗?”他眼圈红了,“我可以说去,但成不成,我可说不好。”
  上头把村长拉到一边说:“没有别的办法,这事说什么也得做成。他们家舍不得让孩子走,大家都能理解。养条狗,还有感情呢,就别说是人了。去商量商量吧。把人家城里人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都告诉他们家。有一点,要特别强调:这是为孩子好!”
  “好好好,我去说我去说。”村长就去了青铜家。
  “人家人来了。”村长说。
  爸爸妈妈一听,立即让青铜去找正在外面玩耍的葵花,并让他带着葵花赶紧躲起来。
  村长说:“不必躲起来。人家是来与你们商量的,怎能抢人呢?再说了,这里是什么地方?是大麦地!大麦地人能看着人家把我们的一个孩子抢去?”他对青铜说:“去,和葵花一起玩去吧,没有事的。”
  村长坐下来,与青铜的爸爸妈妈说了一大通话:“看这情况,难留住呢!”
  青铜的妈妈就哭了起来。
  正赶上葵花回来。她往妈妈怀里一钻:“妈妈,我不走!”
  不少人来观望,见此情状,不少人掉泪了。
  妈妈说:“谁也不能把她带走!”
  村长叹息了一声,走出青铜家。一路上,他逢人就张扬:“他们要带葵花走呢!人在村委会呢!”
  不一会儿,全村人就都知道了。知道了,就都往村委会跑,不大一会儿工夫,人群就里三层外三层地将村委会围了个水泄不通。
  上头的人推窗向外一望,问村长:“这是怎么回事?”
  村长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多人呢?”
  人群先是沉默着,不一会儿,就开始说的说,嚷的嚷:
  “想带走就带走?天下也有这种道理!”
  “这闺女是我们大麦地的!”
  “他们知道这闺女是怎么养大的吗?夏天,她家就一顶蚊帐,全家人点几根蒲棒子熏蚊子,把蚊帐留给这闺女。”
  “她奶奶在世的时候,到了夏天,哪一夜不是用蒲扇给这闺女扇风,直到把她的汗扇干了,自己才睡?”
  “这闺女,打那一天进他们家门,我们就觉得她就是他们家的闺女。”
  “日子过得苦死了,可是再苦,也没有苦了这闺女。”
  “这闺女也懂事。没有见过这么懂事的闺女。”
  “这一家人,过得那个亲!才是一家子人呢!”
  ……
  有几个人走进了村委会。
  村长说:“出去出去!”
  那几个人站着不动,冷冷地望着城里人。
  城里人,看到外面黑压压站了这么多人,很受震动。他们对村长说:“我们不是来抢孩子的。”
  村长说:“知道知道。”
  其中一个挤进门里的汉子终于大声说:“你们不能带走孩子!”
  外面的人一起大声喊着:“你们不能带走孩子!”
  村长走到门口:“叫唤什么叫唤什么?人家不是来商量的吗?你看,人家都没有直接去青铜家,让我先去说说看。”
  还是那个汉子,冲着城里人说:“你们趁早回去吧。”
  村长说:“怎么说话呢?一点儿礼貌都没有。”
  村长走进里屋,咂着嘴:“你们都看见了,带走孩子,难,难哪!”
  城里人看着这番局面,还能说什么?对陪同他们来的上头的人说:“要么,我们就走吧。回到城里,我们向领导汇报了再说吧。”
  上头的人看了一眼外面的人群,说:“今天也就只能这样了。”掉头对村长小声说了一句:“这事没有完,我可告诉你!”
  村长点了点头。
  上头的人说:“请大伙儿散了吧。”
  村长走出来:“散了散了!人家要走了,人家不接葵花了!”
  村长带着一行人走出屋时,大麦地的人很客气地让出了一条路。
  过了年,天刚转暖,风声又紧张了起来。
  村长被叫到了上面。
  上面说:“这事,再也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上面让村长回去做工作,三天三夜说不下来,就十天半个月,反正人家等着。这事,是一层一级压下来的,是不可以不办的。
  市长把这事当成了大事,当成了他的城市还有没有良知、还有没有责任感的大事。他要全市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情:一个被遗忘在穷乡僻壤的女孩,终于又回到了她的城市。但市长反复叮嘱,要好好做工作,要对孩子现在的父母说清楚,孩子还是他们的孩子,只是为孩子的前途着想,才让她回城的。这样做,也是对她的亲生父亲的一个交代。他相信孩子现在的父母会通情达理的。他还亲自给村长写了一封信,代表整个城市,向大麦地人、向孩子现在的父母致敬。
  村长又来到了青铜家,当面向青铜的爸爸、妈妈念了那封信。
  爸爸不说话,妈妈就一个劲地哭。
  村长问:“你们说这怎么办?”
  村长说:“人家有道理。确实是为了葵花好。你们想,这孩子如果留在我们大麦地会怎么样?她去了城里又会怎么样?两种命呢!谁还不知道,这闺女走了,你们心里会有多难受吗?知道,都知道,人家也知道。这些年,又是灾来又是难,这闺女幸亏在你们家。要不然……哎!大麦地,哪一个也没有瞎了眼,都看得清清楚楚。你们一家子,把心扒了出来,给了这个死丫头!她奶奶在世的时候……”村长开始抹眼泪,“拿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恨不能天天把她顶在头顶上……”
  村长就坐在凳子上,没完没了地说着。
  爸爸始终不说话。
  妈妈始终就是落泪。
  青铜和葵花一直没有出现。
  村长问:“两个孩子呢?”
  妈妈说:“也不知去哪儿了。”
  村长说:“躲起来也好。”
  青铜和葵花真的躲起来了,是葵花执意要躲起来的。
  他们这回没有躲到芦苇荡。妈妈说:“芦苇荡里有毒蛇,不能久呆。”
  他们藏到了一只带篷子的大船上,然后就让这只大船漂流在大河上。
  知道他们藏在这只大船上的,就只有一个人:嘎鱼。
  嘎鱼是撑着放鸭的小船,路过大船时发现青铜和葵花的。嘎鱼说:“你们放心,我不会说的。”
  青铜和葵花都相信。
  嘎鱼问:“要不要告诉一下你们爸爸妈妈?”
  青铜点点头。
  葵花说:“告诉他们我们藏起来了,但不要告诉他们我们藏在什么地方。”
  “知道了。”嘎鱼撑着他的小船,赶着他的鸭群走了。
  嘎鱼悄悄地告诉了青铜的妈妈,见青铜的妈妈一副担忧的样子,他说:“你们放心,有我呢!”
  大麦地人,从老到小,一个个都变得很义气。
  这之后,嘎鱼就在离大船不远不近的地方放着他的鸭。他告诉青铜和葵花:“你妈叫你们藏着别出来。”这不是青铜的妈妈的意思,而是他嘎鱼自己的意思。
  到了吃饭的时间,嘎鱼就会将青铜的妈妈烧好的饭菜,用一个篮子拎着,悄悄地放到他放鸭的船上,再悄悄地送到大船上。
  城里人又来了,这回是坐县上那只白轮船来的,有五六个人。一层一级的,陪着他们来的,又是五六个人。这回来的人当中,有两个人,大麦地人都认识,就是那年将葵花带到老槐树下的阿姨。她们老了许多,也胖了许多。见了村长,她们俩,紧紧抓住村长的手,想说什么的,但声音却一下哽咽住了,泪水也将眼睛模糊了。
  村长将她们带到大河那边的干校看了看,两个人站在萋萋荒草间,不知为什么,哭了起来。
  终于又谈起葵花回城的事。
  村长说:“正说着呢。孩子她爸爸妈妈,好像有点儿被我说动了。再慢慢说。你们一起来帮我说。就是感情太深了!”
  两个阿姨想见见葵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