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登天的感觉-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使我想起了早年在国内看过的一部名为《爱德华大夫》的美国译制片,其中爱德华大夫的“未完成情结”使他一看到横条性的东西就感觉紧张。这种心结是无法靠劝说来加以摆脱的,惟有将其解析清楚,才能使他最终获得解脱。 
同样,在对佳期莎的咨询上,我不将她对室友之死过分悲哀的潜在动机搞清楚,也就无法“对症下药”。 
更重要的是,我通过一步步的发问和提示,帮助佳莎调整了其认识中的极端和偏差。由此,她终于获得了心灵上的彻底平静,甩掉心理包袱,轻松前行。 

这就是我帮助佳莎解开其 
“未完成情结”的方法。 

心理咨询 
为什么要帮助人清除掉心底的“垃圾”? 
通过这次咨询经历,我认识到,做心理咨询一定要善于多提问题,多做联想,为的是帮助人清除掉埋藏在心底的“垃圾”。因为来询者常常是当局者迷,如果咨询者不能帮助他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也势必会跟他迷到一块去了。 
'这就是我最初为佳莎咨询时的体验。 
其结果,我自己也一度陷进了佳莎的“迷魂阵”中,不能帮助她有效地摆脱其精神痛苦。后来,当我意识到佳莎的瓜是非同寻常时,才慢慢跳出她的为局,发现其问题的核心所在,最终帮助好也跳了出来。 
此外,帮助佳莎康复情绪,不仅要有不良情绪的宣泄,还要有具体的行动配合,如换房子、延缓交作业时间心脏帮她总结经验教训等。因为宣泄只能使佳莎改变原有的认识方法,而具体行动才能进一步巩固她的情绪转变。 
这也是我从此次咨询中获得的经验。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的是,把心底的“垃圾”藏到地毯底下的做法,可能会很有害于来询者的心理健康。对于人的某些精神痛苦,如失恋之苦、丧亲之悲、落选之憾、输赛之恼、败考之愤等,是不能简单地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策略的。与此相反,疳这些精神痛苦彻底地谈出来,说明白,才会真正解除“未完成情结”对来询者的精神折磨,使他获得内心的平衡,看开眼前的一切。 
在这里,摆平心理的矛盾,看开不顺心的经历获得这一层次上的认识,便是成熟,更是成长。 
这也是我在前面民谈到的心理咨询要达到的两个目标,即成长与解开“心结”,这两者是承上启下、相辅相成的。 
不然,一块心病压在心头,天长日久,必然会越积越深、越压越重,最终形成人心灵中一个巨大的“黑洞”,给他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带来干扰。 

这即是清除心底的“垃圾” 
对维护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人之心理健康可从中医之“通者不痛,痛者通” 
的原理中获得什么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会为一时之情感打击而情绪抑郁,甚至精神失常?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些人蒙受情感的打击(如失恋、落榜等)已是痛苦万分,面雪上加霜的是,他们左右的亲人或朋友不知道怎样做才能真正的安慰他们,只知道一味地劝说他们尽量想开一些,忘掉过去,展望未来。 
殊不知,这可能是最不入耳的话,而且可能在帮受害者的倒忙。因为安慰一个人,不一定非要他忘记过去,而应该帮助他学怎样正确地面对过去。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创伤没有得到及时的宣泄和舒解,可能会留下许多后患,精神抑郁就是其表现之一。 
总之,人蒙受了某和精神刺激,一中气吐不出来,反而咽回肚子里去不但会使他对往事耿耿于怀,还会慢慢地侵蚀他的精神健康。这一现象,正应了中医之“通者不痛,痛者不通”的辩证原理。可惜许多人不明白这一点,眼看着悲剧在发生,知所措。 
本案中,佳莎之所以能康复情绪,本质上就是因为她得到了心灵上的彻底解脱。不然,什么熟人一出事,她就可能会自责一番,你信不信?这本质上就是因为她的心理“痛结”没有被疏通。其实,如果当初佳莎的表姐和室友的“痛结”也能有机会得到疏通的话(无论是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还是不堪学习的压力),相信她们都会活下来的。 
所以,我们有必要经常想一想: 

通者不痛,痛者不通。 
★心理咨询小知识: 
弗洛伊德是怎样创立“精神分析”学说的? 
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说可说是历史的偶然。 
弗洛伊德年轻时在维在纳大学医学院读书,曾一度对脑神经科发生过浓厚的兴趣。他当年的梦想是成为一个脑神经学家,专搞科学研究。可惜他要分担家里的经济负担,再加上他身为犹太人,很难打入知识界的上层社会,所以他不得不放弃这一梦想。 
由此,他完成了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的学业,成为一名开业医生。后来,他与一名叫布洛伊尔(J。Breuer;1842~1925)的奥地利医生合作,研究“催眠暗示”对歇斯底里患者康复的作肜,才逐渐创立了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在其正式命名之前,弗洛伊德曾将这种特殊的疗法称作“谈话疗法”(talking cure)。 
人们都知道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说的开山鼻祖,但人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弗洛伊德在投入“谈话疗法”的研究之前,曾发表了10余篇有关脑神经的学术论文;而且弗洛伊德一生除了做精神分析之外,还要靠行医和写文章来补充家庭收入。 











咨询手记7 

咨询手记7 
心理咨询在于帮助人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而对下地来询者的自我思考和探索,心理咨询人员应该采取什么立场?作什么努力?这是每个心理咨询人员面临的挑战。在下面介绍的个案中,我试图为一个同性恋者咨询他所谓的“性取向”问题。在此当中,我不仅深入了解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也战胜了我对无知的畏惧。 
——题记 
我是同性恋吗? 
姆是哈佛大学一年级的学生。 
他得高大魁梧,满脸胡须,一副西片中牛仔的样子。他来找我咨询他的“性取问”问题,也就是说,他这一辈子是做一个同性恋好不审做一个异怀恋好。 
“你有过同性恋的经历吗?”汤姆上来就问我。 
“没有,”我回答说,“不过让我试着为你咨询咨询,如果你感觉不好,你可以随时提出来换人。” 
就这样,我开始了为汤姆的咨询。 
没想到,此次咨询是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以来,遇到的难度最大也是收获最大的一个个案。 
男人们在一起也是很有味的 
汤姆告诉我,他不是一个天生的同性恋,也就是说分对同性本没有生理上的兴趣与需求。但两年前,他开始介入同性恋,本来只想做个秘密的同性恋者。但近来他的“女友”麦克,突然提出要公开他们的关系,否则将与他断绝来往。 
汤姆对此深感为难。他虽然有了这样一个固定的“女友,”却仍与女孩子们交往,现在要他公开同性恋关系,势必会使他失去那些女孩子。所以,汤姆感到十分犹豫,说他从来没有感到自己就一定要成为一个同性恋者。 
汤姆生长在一个军人家庭,是个独生子。 
他的父母眼下正驻扎在欧洲某地。从小到大,父亲一直希望汤姆能像自己那样上西点军校,将来成为一个职业军人。为安排姆上西点,父亲早就请家乡的两位联邦议员给汤姆写好了推荐信。但汤姆不喜欢军旅生活,更不喜欢他父亲的家教方式,所以坚决反对。 
由于他的坚持,也加上母亲的暗中支持,汤姆终于没有服从父亲的意志。汤姆强调说,在他的记忆中,他很少能抗拒父命,这回是一次少见的例外。 
我闻到了他们父子间的火药味。 
汤姆生长在军人家庭,去过美国及世界上许多地方。这一方面使他阅历很广,见过不少世面;另一方面,也使他缺乏知心朋友,通常是刚结交了几个好朋友,就又要随父母开拔去其他地方。每次收拾行装时,他父母都很兴奋,可小汤姆却大多是一脸忧伤。因为这意味着他又要去适应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他不喜欢这种动荡不安的生活。 
上中学以后,他主要留在美国,不再随父母远走他乡。由于他广泛的社会阅历及特殊的家庭背景,汤姆在校内颇受女孩子们的青睐,也交堵塞不少女友。但令汤姆奇怪的是,竟也有一些男孩子对他感兴趣。 
一天,一个男同学忽然劝告他,不要一天到晚跟女孩子泡在一起,男人们在一起也是很有味的。他还不断约汤姆体验一下男人们在一起的乐趣。出于好奇,汤姆真的跟那几个男孩约会了几次,并有了身体上的接触。汤姆说不出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但那个男孩告诉汤姆,当今的年轻人应该同性恋、异性恋都尝试才好,这样才能确定一个人的“性取向”。 
就这样,汤姆开始了他的同性恋活动。他始终说不清自己的“性取向”到底属于哪一边?他只知道同性恋与异性恋的体验都不错。 
上子哈佛大学之后,汤姆又结交了几个新的同性恋朋友,但都未能持久下去。直到认识了现在的“女友”麦克,才获得了一定的满足。这主要是因为麦克对他十分顺从,对他的话言听计从。但近来麦克发现他居然还与女孩子有染,甚表不解,提出来要与他分手,除非他愿意公开他们的关系。 
这使汤姆陷入了空前的苦恼当中,他下不了决心,不愿意舍弃麦克。令汤姆更加紧张的是,麦克近来似乎在与另一个同性恋者交往,所以汤姆要尽快作出抉择。 
面对汤姆“性取向”的抉择,我也感到很困惑。因为在我的生活经历中,男女有别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从来没有想过什么“性取向”的问题,我不明白为什么当今美国的一些青少年,会把对同性恋的尝试当作自我确认的一项任务来完成。难道一个人的“性取向”还是他成长道路中的一个谜吗?我无法理解汤姆讲的许多事情。 
带着这些疑虑,我去请教督导,并提出是否换人为汤姆咨询更为合适。想不到督导对我说:“你对自己都没有信心,还怎么能给别人做咨询呢?” 
“这不是一个信心的问题,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我反驳道,“因为我确实对同性恋一无所知,缺乏与来询者产生思想共鸣的基础。怎么能够很好地理解同性恋者的内心世界呢?” 
“你以为每一个给同性恋者做心理咨询的人必须要有同性恋的经历吗?”他反问我。 
“那当然不必了,但我担心,我会对同性恋者有什么自觉不自觉的反移情意识。”我回答说。 
“那你为什么不可以体验一下同性恋者的内心世界呢?你不觉得这次咨询对你来说,正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吗?看一看你究竟有没有能力去为那些你不了解的人做咨询。” 
督导眨了眨左眼,笑着说:“怎么样?” 
我无奈地点点头,心想这回可真要“赶鸭子上架”了。 
督导建议我我去主动接触一些同性恋人士,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并把它当做此次心理咨询的特殊作业来完成。 
我说:“那我就去试一下吧,但是……。” 
不料督导打断了我的话说:“别说但是了,你会成功的。” 
同性恋是我个人的选择, 
谁也管不了。 
遵照督导的建议,我在给汤母咨询的同时,也接触了我门哈佛大学的同性恋协会的人士,提出想参观他们的一次聚会。说来都是同学,他们很痛快的答应了我,请我去参加他们下一周的聚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