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生活实录-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拙录际酰晕乙哉庵址绞嚼锤行荒闶峭耆Ω玫模还谖依此迪衷谝仓荒苡谜庵职焓嚼锤行槐ù鹉懔耍憔徒邮芰宋业恼獾阈囊獍桑 彼顾透乙槐颈始潜荆谏厦嫘醋拧耙渫翎酷伤暝拢唇癯逊帜牙搿J职咽秩梦页刹牛ù鸢残姆邸!闭馐保蚁肫鹆斯湃怂档囊痪浠埃骸爸侄沟枚梗止系霉稀!薄岸裼卸癖ǎ朴猩票ǎ徊皇遣槐ǎ背轿吹健!

1月19日上午11点,当我跨出我曾工作、学习、生活、住宿过的房间门槛时,不由自主回过头去,用亲切地目光看了又看我那曾经睡了5年的床板。此刻感慨万千。上了汽车坐在车上又最后环顾了一眼军营四周,看到用我们青春谱写的那一块块、一排排、一颗颗美丽的树木和花草丛,那一条条平展宽敞的军营区道路,这时心中有一种由衷地愉快感。这就是我惟一留存在部队脚印。

部队现在就像曾经欢迎我们新兵时的那样的场面一样来热烈、欢快的欢送我们这些老兵。他们是我们一起摸爬滚打过的战友,他们挥泪送战友,一个个流露出浓浓离别之情,我们老兵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挥手告别军营和朝夕相处过的首长和战友们,踏上了返乡的路程。

啊!军营,我们永别了。我摸爬滚打,整整战斗了1840个日日夜夜的第二故乡——军营,再见吧!

近五年的打拼历程,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其中的酸甜苦辣,要不是亲身经历的确很难体验到里面的个中三味。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青年,逐渐成长成熟起来应该感谢部队。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在部队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而领取了“本科”毕业证书。

五年的心路历程,可谓一言难尽,而对期间受到首长的指教,老班长和老兵的传、帮、带,还有家人的鼓励,我始终怀着一份对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现在想起来许多细节仍然记忆犹新,常常让我忍不住会心的一笑。要说在部队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是张炳林班长他对我严格的训练,使我很快掌握了过硬的无线电军事技术,同时一并提高了我的文化知识水平;二是在库车县榨油厂担当军代表“支左”,期间很好的锻炼了自己,增长了才干,同时增长了不少社会活动的能力。

五年的当兵生活让我深切体会: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除客观上别人给你的帮助之外,其主观上不断的努力的提升自己最最重要,内因是最关键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谓“强人”的精髓也就在在于此。俗话说求人不如求自己,只有自强自立,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和社会的承认。毅力是一个人学习进步,事业有成不可缺少的品质。一个人学习、做事、都要有始有终,遇到失败和挫折不要灰心,不要气馁,坚持不懈,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此外,一个人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要有包容心,世事纷繁复杂,世人良莠不齐,如果没有包容的心态,则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有容乃大”的修养,更是走向成功的心理基础。我虽然因岳父的历史问题而没有被部队提升为军官,但是,我认为我还是一个成功者,我一定有机会会成为一名有才干的地方干部的。

我会永远记住给我人生注入智慧和打牢了人生成长进步根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我现在好比就像是要准备去建筑一座“大厦”,而现在部队已经给我解决了质量非常好的钢筋水泥等一切所需的建筑材料,那就要看我这个设计师兼工程师的怎样的去设计和建筑这座“大厦”。这里请部队相信我,经过你的洗礼我有了军人的魂魄,我已蜕变成一个有用的人材,所以不会令部队失望,定会把这座“大厦”高质量高水平设计建筑起来的。

应该说今生今世,我最骄傲的事情,那就是我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毕竟我在军营中穿着绿色的军装,度过了一生只有一回的青春岁月。一件东西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会感觉到它的珍贵。我今天离开部队时,我才真正感觉到了这一点。

1月21日我们老兵到达吐鲁番火车站。

22日临上火车时与“红二司”的红小兵们发生了以砖块、石子为武器和叫骂声的激烈“战争”,幸免双方无一重伤和死亡。但火车站候车室大厅的玻璃却无一块幸存。“战争”让老兵总算出了一口这几年被“红二司”小将们欺辱的气。

1月23日到达狭长带状的城市——甘肃省省会兰州市。

1月25日下午到达榆中县县城。此时我把个人劳累置之度外,连夜步行二十多里地去看望了近80岁高龄的我老外公贾忠皋老人家。送给老人家一双从部队带来的白布袜子和在县上买的一些食品。外公见到刚从部队回来就来看他的外孙子高兴极了,用他那颤抖伸不直的一只手在不断轻轻地从上到下抚摸着我的头和全身,一双湿润的眼睛一直在看着我,好像怕我马上离开他似的,一会儿他眼睛里泪水汪汪一滴一滴往下流。这时我在心里分析他的心里面,一定是想起了早已离开人间的他女儿我的母亲。

当年的当时,我是根本体会不到老外公那种激动的感激心情。今天我也老了,才深深体会到,见了隔辈格外亲的那种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感觉。

1月26日,榆中县民政局组织我们召开大会,县上领导讲话说:“我们知道也能理解你们现在地心情。你们最关心的就是工作安置问题。我要告诉大家,根据上级部门有关文件精神,今年复转退伍军人全部给予工作安置。所以说你们现在可以放心地回家去了,在家耐心的等待通知吧!”说心里话在我们没有亲眼看到“红头”文件时,对领导的讲话心里总还会有些半信半疑。但大家无奈,只能是离开县城回离别多年的老家。

1970年1月27日那天我是最早起床的一个,背着一床军用被子拎着两个大提包匆匆赶到县公共汽车站,坐上榆中县发往定西县的长途公共汽车,到中途的高家渠下了车。然后沿着山梁徒步在尘土飞扬,半尺多厚的蹚土路上艰难跋涉了120多华里路。赶到武家窑白马山湾我的家时,已经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天色黑乎乎。

我轻轻推开围墙大门,院子里静悄悄无一人走动,但几个屋子里都亮着煤油灯。我面带笑容,轻轻地推开我的小窑洞门,妻子一下子面对突如其来的我,又惊又喜,顿时热泪盈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从她的眼神里我完全可以看得出她的心思来:“终于盼来了日日夜夜思念的亲人,盼来了精神支柱,盼来了希望,现在终于有人呵护自己了。”这有可能就是她此时此刻的心思吧。

寸阴若岁,牛郎织女终于团圆生活在一起了。

第八章 解甲归田

第八章解甲归田

从公元20世纪1970年1月27日这一天起,就是我解甲归田布衣还乡,又一次开始了名副其实农民生活的日子,不过在心里还是想着上面能给安排工作。这次当农民和当年家里不让我上学而当农民的那一次情形是完全不同的,这次当农民大家给了我一个在农民中又居于“退伍军人农民”这样的一个特别好听称号,这就充分说明了和家里不让我上学而当农民的那一次有质的不同。

在家休息一个星期之后,夫妻双双就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下到农田劳作的农民生活。我们小两口年轻,所以干起活来气势恢宏,力大无穷。尤其是我军人的那种心态很快就调整到了农民的心态上来,干活不怕苦、累、脏。但是在军队5年时间里养成的军人那种气质还是保持着,那种军人的气质就好像触入到我血液里一样,一直在我的血管中流淌着。比如起的早、勤快、干活雷厉风行、说话直爽办事干脆利落、讲究卫生、文明礼貌等等。

当我从部队一回到农村之后,感觉到农村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平平静静,平静的好像是无风的一潭水一样,和部队生活完全是两个世界。虽然这时无产阶级特殊时期还在全国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可是在我们这里的农村里似乎显得暗淡无色,无人问津。对此我开始还有些不那么理解,过了些日子也就慢慢地理解了,再到后来就完全的理解了。因为我们这里毕竟是偏僻的山区农村,地处交通不便,通讯落后,信息非常闭塞,与外界接触不畅通不广泛,而且生活也比较贫困。这样的一个固定生活环境局限和约束的环境中,就必然的造成人们生活阅历浅薄,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思路狭窄的现实。这种情况必然的就阻碍、影响和制约了每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同时影响和制约了我们这个地区的发展。对这样的地方国家也是重视不到,社会通达不到,所以说这里的人们漠不关心国家大事是比较正常的现象。

我虽然在部队那种政治活泼的状态五年,可我是这里生长大的,所以一到了家乡,在家乡这种客观环境影响下,思想也很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此就连我自己也都感到有些惊叹。一时间自己对自己说,是否变得有些太快了呢?那么为什么会变得这样快呢?追其原因我琢磨来琢磨去,这完全是客观生活环境对一个人影响的缘故,客观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太重要了。

回过头来,再看看当今社会上一些现象,我就觉得完全可以理解我为什么变得这样的快。当今社会上就有那么些高级官员,至于那些一般的干部在此就不必说了。有足够的事实可以证明这些高级官员他们不也是受了生活环境地影响,思想水平在一夜之间就可以从“珠穆朗玛峰”一下子降到“吐鲁番”盆地了吗?要说他们这些人,一站在台上的时候是正人君子,马列主义讲的“窑里的瓷器一套一套”,但是他们一旦一头扎进星级宾馆,那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行为就会马上来个180度大转弯。这时候他们就会变成另外一种人而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就开始大吃大喝山珍海味美酒,大摇大摆风流倜傥搂抱小姐上床。再者,如果他们一下到企事业单位,会演同样的“把戏”来为自己谋取私利。他们这些人“嘴上的腐败”就是用公款吃喝。据甘肃省《西部商报》2005年11月16日一文报道,“全国一年有3000亿以上的财政大单被‘官嘴’啖掉”。这数目字令国人无不摇头叹息。他们这些人“性上的腐败”就是用公款玩乐。一个人可以包养几个“二奶”供自己享乐。这现象让国人无不愤慨。这样的事例的确是在当今社会上比较普遍,也确实客观而存在的事实,可以说举不胜举。

在这里我不是为我昨天是军人就应该思想觉悟高,而今天成了一位农民就应该思想觉悟低,一下子又变化得这样快而开脱自己。我在这里揭露出来的当今社会上这些阴暗的一面,它的的确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丝毫没有夸张。

我回到家乡之后,和兄长一家的六口人,再加上我们夫妻俩共八口人共同劳动生活在一起。生活过得很愉快,不觉意一个多月就过去了。兄弟俩还没来得及另立锅灶时,我的情况发生了变化。

1970年3月7日这天,我们夫妻双双在准备就要春播的地里劳动,挥舞着木榔头打着土块。忽然,隐隐约约听见山顶的大路上有人喊我的名子,我抬头应声说“你是谁呀?有啥事吗?”那人高八度的噪声淹没一切说:“我是王彦福(一块退伍的战友),公社领导今天通知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