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one·一个 文章合集_韩寒-第4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年女人问,甜甜能融入美国社会吗?



年轻女人拍小女孩,要她回答。



女孩扭来扭去,深陷于座位中,摆弄餐具玩。



年轻女人替她说,还是有差距。小孩儿,不用担心,适应得快。



中年女人对小女孩说:甜甜,你要向美国小朋友介绍咱们中国的文化。



 



两个女人给小女孩点了炸春卷,她们吃牛肉粉。我也慢慢吃我的越南牛肉粉。清汤滚热,豆芽另盛,现扔进碗烫熟,每勺汤不能舀太多,薄盖勺底儿几口气吹凉,等几口,汤就浸出薄荷叶的味道。有熟牛肉、牛腩片、牛百叶、牛筋丁。熟牛肉重,往往被河粉压住,藏在汤底。汤面上漂着的是有点松散的米色牛筋丁和白百叶,一个韧,一个黏。要等吃一会儿,汤略凉之后甜香都透尽了,展出一股淡淡的令人饱腹的油味时,深色的牛肉片和牛腩片再渐渐翻出来。



 



中年女人接电话,对面的男人想必叫彼得。她讲不顺英文,说:彼得,达令,我和妹妹吃饭,吃完饭买东西,下午见,我也爱你,彼得,再见,达令。



 



她冲对面的年轻女人和小女孩笑着。讲得慢,语法生硬,吐字格外清楚。



 



中年女人问年轻女人,钱够用吗。



年轻女人说,花销大,孩子去小朋友家里玩要带礼物。



中年女人拿出一个信封给她。



年轻女人对小女孩说,甜甜,快说谢谢。



中年女人对小女孩说,甜甜,回去了要懂事。



 



我始终没看出这个小女孩是她们二人谁的女儿。



 



去年二月,城中偏僻处开了一家据说颇地道的东北餐馆,就叫沈阳菜馆。我期待已久。除夕前那周,独自去吃饭。那时我已经习惯无法回家的春节,味蕾通常只激动了口味,而放过眼泪。



 



旁边一桌坐一对中国中年男女,点了些典型东北菜。吃饭时两个人背都弓着,下巴眼瞅着快碰到碗沿儿。话不多,漫漫讲着打工辛苦,国内亲人。



 



女人说沈阳家里老父亲病重,没法回去照顾,惦着,睡不着觉。



男人说分清主次,耐心等绿卡放下来。凡事在于心意,不在时间。



女人说累。



男人说来已经来了,别合计后悔的事。



女人问好吃吗。



男人说真香。



 



五彩大拉皮那么滑溜的菜,他们拨拉着非要用筷子帮对方弄进碗里去,芥末和麻酱拌匀的汤汁淋漓了小半个桌子。



 



快吃完,女人接了个电话。



男人说你老公到家了。



女人说你也该回去了。好好吃饭。等三十儿晚上,可得再吃回饺子。



男人说好好过年。



 



他们站起身来,我抬头。是牛肉粉店那个中年东北女人。她穿一件下摆收紧的绸面黑羽绒服,烫过的头发松散盘起来,盖住略带憔悴的脸。她取一张餐巾纸,替男人擦去袖口沾染的油渍。她是我熟悉的沈阳女人的样子,好像也未及中年。



 



女人走出一半,又回来,要了个打包盒,把剩的小半盘青椒猪肉水饺和三鲜水饺装起来。桌上和国内小餐馆那样,蓝格子台布上加垫了一层塑料布。女人把塑料布捋捋平,端起盘子,要整个倒进打包盒,大约是看到盘子上多余的汤汁,又放下,用筷子夹起饺子,一只只往盒子里搁。



 



男人从她肩上望过去。墙上的装饰画是小餐馆常挂的那种似照片翻印又似油画的廉价彩画,表面凹凸不平。绿草地上一幢两层的普通美式郊外住宅,家庭轿车停在街边,两只猎狗围邮筒嬉戏,一个孩子坐在长椅上扭头看向猎狗,举歪了手持的彩虹棒棒糖。



 



女人拉了一下男人,把剩饺子递给他。他们一前一后走出去。



 



世间团圆或有多种类型,就像世间的深情。而这些异团圆的指向大概殊途同归,就像与家人的电话里临沉默前的嘱托总是“好好吃饭”。我曾疑惑自己想念的究竟是什么,是家、是人、是国、是热闹、是语言?现在我想,我思念的是一种完整。中国人的团圆仪式总包括吃饭,幸福完满的节日无非寻常夫妻市井家庭,在除夕,坐下,吃顿团圆饭,远方人归来,吃饭中叙别情,同只盘子里夹菜,圆融了磕碰的情意和代际间往往苛刻的互相要求。我想一粥一饭共进中的无言深情,和天上明月勾起的乡愁家思,是中国由古传至今、刻在人心中不能去的两种倒影。



 



少年时我急于下道德判断,正如那时急于割开家庭牵绊,去往一个清澈自由的前方。彼时我也厌倦春节,觉得它只是个喧闹的仪式,充满无意义的规矩与口舌。要等到不能回家的春节一只手都数不过来,我才体会团圆二字的迷人,略微懂得世间那些别样的异团圆中相互谅解的温柔,正如此刻我的家人无言地宽宥我的遥远。



 



曾读到钱钟书的女儿钱瑗写给旅居海外友人的信。其中,钱瑗提到爷爷钱基博的话:“但只要你记着我爷爷的话(我爷爷曾讲:“我也不知道哪国的月亮圆,只知道没有哪个国家写过像中国那么多的月亮诗。一个有修养的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看到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早晚是会回来看看的。”



 



这一个除夕,照旧有浅的银河和弯的明月,洒向天南地北的团圆家庭和天涯海角的旅人,进热闹或畸零的盘中餐,举筷就用不能忘的家乡滋味牵出眷恋,或体会纵属心上负累也不容解救的深情。



 



在我远方的东北家乡,此时的月光将照亮大地上的芸芸众生,牵挂嫁衣的姑娘,心有怨怼的青年,在春节不情愿地为全家人背诵《减字木兰花》的女孩,无人倾谈苍老暴躁的男人,说定了分手却犹豫的伴侣,节省路费的游子回忆一年来工作中的遍体鳞伤,母亲因孩子失礼而当众动手责罚他,而噙着眼泪的孩子睡熟后,母亲又蹑手蹑脚开门,去他额头上深深印下一吻,令孩子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我经常想起东北菜馆的那对中年男女。“凡事在于心意,不在时间”的酸楚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他们可能本是夫妻,或是如今困境中相互慰藉的爱人,除夕前数日于偏僻菜馆共进家乡餐饭。中国式的团圆,是要超越填满抱怨和埋怨的日常生活,团聚起那些不得不分离的日子,它一定要全家聚齐,吃顿饭。即使对吃兴致渐淡,但仪式就在于一起包好饺子,下定汤圆。



 



世间不能团圆者多,不能大团圆者亦多,要以家乡菜馆里小方桌前酱汁与情意共淋漓的异团圆,暂时告慰缺了一半的心。五四时有位新诗人刘大白,这位绍兴人写简单晓畅的白话诗,也是复旦大学校歌“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的作词者。他有一首《是谁把》正是钱基博所言的那种“月亮诗”。对世间的异团圆,我愿以它相祝,也寄给自己:



 



是谁把心里相思,种成红豆?



待我来碾豆成尘,看还有相思,没有?



是谁把空中明月,捻得如钩?



待我来抟钩作镜,看永久团圆,能否?



 



淡豹,在读博士生。微博id:@淡豹


。 txtM



VOL。481 乖,摸摸头

。txt小。说天堂

作者大冰



 



有些姑娘像花儿,是你心心念念的红玫瑰或白玫瑰。



有些姑娘是株草,开着小花儿,不惹眼地摇曳在你身旁。



 



新的一年到了,浪荡天涯的孩子,忽晴忽雨的江湖路,祝你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我有个小建议——驻马小憩的间隙,给你身旁小草一样的姑娘发条短信如何。



比如:



乖,摸摸头。



 



(一)



 



我有一种神奇的本领,再整洁的房间不出三天一定乱成麻辣香锅。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就是乱,所有的东西都不在原来的位置,手表冷藏在冰箱里,遥控器能跑到马桶旁边去,衣服堆成几条战壕,沙发上积满了外套,扒上半天才能坐人。



我自己不能收拾,越收拾越乱,往往收拾到一半就烦了,恨不得拿个铲子一股脑儿铲到窗外去。



最烦的就是出门之前找东西,东翻西翻越忙越乱,一不小心撞翻了箱子,成摞的稿纸雪崩一地,碳素墨水“吧唧”一声扣在木地板上,跋山涉水地朝墙角那堆白衬衫蜿蜒而去……



我提着裤子站在一片狼藉中,捡起一根烟来,却怎么也找不到打火机。



委屈死我了……这种老单身汉的小委屈几乎可以和小姑娘们的大姨妈痛相媲美。



 



每当这种时候,我就特别的想念杂草敏,想得鼻子发酸。



 



杂草敏是我妹妹,异父异母的亲妹妹,短发资深平胸少女,眉清目秀的很帅气,外表上看起来性取向严重不明朗的那种帅。



 



她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不论多乱的房间,半个小时之内准能拾掇得像样板间,所有的物件都尘归尘土归土金表归当铺,连袜子都叠成一个个小方包,白的一队,黑的一队,整整齐齐地趴在抽屉里码成军团。



 



十年前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在同一个电视台上班,她喊我哥,我算她半个师傅,她定期义务来帮我做家务,一边干活一边骂我。



她有我家备用钥匙,很多个星期天的早晨我是被她给骂醒的,她一边用雨伞尖儿戳我后脊梁,一边骂:把穿完的衣服挂起来会累死你吗!?回回都堆成一座山,西服都皱成粑粑了好不好!



 



过一会儿又跳回来吼:小伙子!你缺心眼吗你少根筋吗你丢垃圾的时候是不是把垃圾桶一起丢了!?



 



小伙子?小伙子是你叫的?我把拖鞋冲她丢过去,她回赠我一鸡毛掸子。



我把她当小孩儿,她嘴上喊我哥,心里估计一直当我是个老小孩儿,



 



杂草敏是一只南方姑娘,个子小小的,干活时手脚麻利身手灵活,戴着大口罩踩着小拖鞋嗖嗖的跑来跑去,像宫崎骏动画片儿里的千寻一样。



那时候《千与千寻》还没上市,市面上大热的是《流行花园》,大s扮演的杉菜感动了整整一代无知少女,杉菜在剧中有段独白道:杉菜是一种杂草,是生命力顽强的杂草。



她看了这句话后颇为感动,跑来和我商量:哥,人家叫杉菜,我起个名字叫荠菜怎么样?荠菜也算是杂草的一种。



我说:不好不好,这个名字听起来像馄饨馅儿一样,一点都不洋气,不如叫马齿苋,消炎利尿还能治糖尿病。



她认真考虑了一下,后来改了qq签名,自称“杂草敏”,一叫就是十年。



 



(二)



 



我第一次见到杂草敏时,她还不到20岁,



那时候我主持一档节目叫《阳光快车道》,里面有个板块叫“阳光女孩”,她是其中某一期的节目嘉宾。



她那时候中师毕业,在南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