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one·一个 文章合集_韩寒-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马上皱起眉头,这种事未免掉人品,恐有报应,搞不好会碰上一个变态教授,或者出门丢钱包。如果再不幸点,所有的课上都碰不到一个美少年,那我就要哭了。



 



我左思右想,神情恍惚。出门吃午饭,没走两步,便险些撞上电线杆。



 



报应来得太快了。我抓起那本书,一路小跑杀回学校书店。



 



“真对不起,我刚刚在这里遇到熟人,聊着天忘了手里还有书,结果没付钱就走出去了。我不是故意的,书还给你们。”



 



柜台前,收银员接过书,连声道谢,谢得我脸红得都想逃了。末了她又说一句,“请等一下”,转身与同事交头接耳起来。



 



不一会儿,她们一齐回到我面前,手里多了一张卡片。



 



“昨晚来了个老奶奶,丈夫刚刚去世,也是华大毕业生。这张赛百味代金卡是老人生前没用完的,她希望我们把它送给一个善良的人。我们达成共识,你完全配得上这份礼物。”



 



她们用了“deserve”一词:值得,配得上。



 



我接过卡片,不新,但被保存得很完好。卡上附有一张黄色小纸条,我对英文手写连体字还没有辨识能力,琢磨了几遍,勉强读出最后一句话:thank you for your random action of kindness。



 



我眼前飘过kate spade小手包,红色款橙色款黄色款还有格外别致的宝石绿款,一阵脸红手抖心虚。



 



而店员还在意犹未尽窃窃私语:“谁说中国人素质低爱贪小便宜,真是信口开河。”这一句入耳,已经起步走人的我脚下一顿,心头有什么东西动了一动。



 



二、



 



开学几个月后,脑袋里学校甚至城市的地图渐渐清晰起来,我开始习惯每天排队乘公车,习惯学校里的大麻味,习惯平日常把“谢谢”挂在嘴边,在每周四的晚上,也会裹上小片裙和同学们一块儿走进酒气缭绕乐声震天的派对,还在校日报社做起了记者。



 



有一天去市中心跟访本校教授的公共演讲,活动结束时天色已暗。眼看快到黑人流浪汉出没的时间了,我加快脚步,却还是被一个黑熊一般巨大的黑人乞丐挡住了去路。



 



我吓得脸色惨白。他伸出手:“我肚子很饿,你能给我点零钱买东西吃吗?”



 



我摇头。我确实没带现金,只好不好意思地冲他笑一笑。



 



“well thanks for your brilliant smile。”



 



“那谢谢你明亮的笑容。”他说罢,侧身让路。



 



“不用谢。”我说完,小跑几步加紧离开。忽然想起卡包里那张赛百味代金卡——我禁不住又停下来,转头看向那位巨型黑叔。他的黑衣服和黑脸在半黑的街头化作一团不太明显的黑影,一种寂寞与无助的存在。



 



我从包里翻出代金卡,跑回去递给了他。



 



他连声道谢,并在我转身离去时叫住我:“young lady; it’s not safe out here。 are you taking bus? i walk you to the stop; okay?”



 



“年轻的女士,这里不安全。你去搭公车吗?我和你一起走到车站如何?”



 



我们拐过路口,一小群黑人映入眼帘,围绕在公车站附近,大声说着语调夸张的英语,看着我从他们面前走过。



 



那之后一段时间,我还经常想起那张代金卡,然后猜测它的余额。



 



是的,我并不知道它值多少美金。它属于我时,我要么把它遗忘在卡包里,要么在拿出的一刻忽然舍不得使用。



 



我祈祷不要太少,否则对不起黑叔陪我走路的好心;也不要太多,否则我就亏大发了。



 



那么,我的回身递卡,和他的“i walk you to the bus stop,okay?”,又分别值多少钱呢?



 



又过了一阵,因为参加公益活动的缘故,我每个星期四上午都会前往西雅图的苏丹流民区。



 



他们是战乱时代逃难前来的流民,群居在偏远小镇上,与世隔绝一般生活着。



 



政府鼓励高中生和大学生们趁课余时间来帮助这里的小孩子,我报了名,教他们简单的英语与算术。



 



事实是,没有多少孩子买这份善举的账,纵使我们提供零食饮料,听课的人数还是在新鲜感淡去之后一天一天地减少。



 



我以在聊篮球的间隙讲算术的方式,留住了两个男孩一个女孩,三兄妹,学期结束时,他们的母亲邀请我共进家庭晚餐。



 



我在餐桌前拆开来自这位苏丹母亲的礼物,然后足足愣了五秒钟。



 



一张一模一样的,赛百味代金卡。



 



我试着想象这张卡在离开我后所经历的旅程:被巨型黑叔转送给苏丹孩子,孩子交给妈妈?或者,它们原本就不是同一张卡。



 



三、



 



“少年,我所讲述的卡片,就是这张了。



 



它躺在我的卡包里,随我来到地球另一边,和我一起在这座小村庄里遇见你。”



 



大三的时候,我办理了一年休学并回国。在国内,我跟访一个东莞工厂的女工,随她一起来到了她的家乡。路过这片田地时,遇见了你。少年,那时候你正在四处漏光的树荫下读书,用树枝在土地上做算术。我跟着你,看你因为热爱读书被同伴嘲笑,被父母责罚,而这一切都没能阻止你对知识的渴望。



 



你告诉我,你要考进镇上的初中,城里的高中,然后上大学去。我忍不住坐在你身边,和你一起摆弄树枝,给你讲外面的世界。



 



你疑惑的眼神告诉我,你并没听懂这张代金卡究竟是什么,你或许认为它很值钱,又或许觉得它不过和你用废卡纸折成的玩具一样没什么用。但我依然把它送给你。



 



生活一成不变也瞬息万变,我看到这对小小的眼睛里,那个充满希望的你,就仿佛看到一个青年的你,拐进美国街头的赛百味店铺,用娴熟的英语匆匆买下三明治,然后回到人流里继续前进。



 



怎么会突然想起那个村庄和少年呢?已经过去两三年了。此刻我正开车行驶在去往芝加哥的夜色里。不过,我好像开错路了。



 



这次我是来芝加哥做暑期实习。机场到酒店路途遥远,我开着华人中文电台,以防精神不济。



 



节目主题似乎是“你所收过的特别的礼物”。主持人与嘉宾们在一通接一通的电话里调笑不止。我听见有男声说赛百味代金卡,心头一动。



 



“我曾参加‘美丽中国’去山区支教,离开时有个学生送了我一张美国地区的赛百味代金卡,我不知道这张卡是通过什么神奇际遇辗转到了那里,但那个小学生显然很珍惜这张卡,他用布把它层层包裹了起来,轻拿轻放,后来说什么也要送给我,我很感动。”



 



男生的声音很好听,只是大约不善言辞,故事被他讲得干巴巴的,调频冷场了两三秒,大概连主持人也不知用什么语气接话才好。



 



而我已经刹了车,翻找起电台号码,我有相似的故事要讲。



 



高速上夜色深沉,来往的车辆也很少。我坐在车里, 许多往事自记忆深处倾涌而出。等我找到号码,调频里早已开始了另一则故事。芝加哥的夜冷而干燥,车内昏暗暗暖洋洋的。我静坐在车里,心想,就让这张代金卡继续它自己的旅行吧,我原本就是一个传递者,而非拥有者。



 



我放回手机,轻踩油门,转动方向盘,重新上了路。



 



另维,90后写作者,大三学生,nba节目主播。微博id:@另维_


。;



VOL。345 没有返程的旅行

t…xt…小;说……天。堂

作者张嘉佳



 



驻足一些无法参加的葬礼,听见一些时间背后的哭泣。



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从我的世界路过。都不可能是全世界,只有一些落灰的因果。柔软的光阴铺陈,将所有的影子淹没,留在水面漂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把每个日子刻在舢板,已经记不清楚那些刀痕为什么如此深,深到一切波浪都无法抹平。



青春就是匆匆披挂上阵,末了战死沙场。你为谁冲锋陷阵,谁为你捡拾骸骨。



 



2003年,临近冬天,男生半夜接到个电话,打车赶到鼓楼附近的一家酒吧。



酒吧的木门陈旧,屋檐挂着风铃,旁边墙壁的海报上边,还残留着半张“非典”警告。刚毕业的男生轻轻推开门,立刻就从罅隙里涌出歌声。



那年满世界在放周杰伦的《叶惠美》,这里却回荡十年前王菲的《棋子》。当男生循着桌位,往里走,歌曲换成了陈升的《风筝》。



风筝说,我知道你是个容易担心的小孩子,所以飞翔的时候,也不敢飞得太远。



男生来到酒吧,师姐一杯酒也没喝,定定看着他,说,我可以提一个问题吗?



 



我们喜欢说,我喜欢你。



古老的太阳,年轻的脸庞,明亮的笑容,动人的歌曲,火车的窗外有胶片般的风景。



你站在草丛,站在花旁,站在缀满露珠的树下,站在我正漂泊的甲板上。等到小船开过码头,我可以回头看见,自己和你一直在远处守着水平面。



我们喜欢说,我喜欢你,好像我一定会喜欢你一样,好像我出生后就为了等你一样,好像我无论牵挂谁,思念都将坠落在你身边一样。



而在人生中,因为我一定会喜欢你,所以真的有些道路是要跪着走完的,就为了坚持说,我喜欢你。



师姐离开后,男生在酒吧泡了半年,每天酩酊大醉。



许巍日夜歌唱,他说有完美生活,他说莲花要盛开,他说从这里开始旅行。我们在少年时不明白,有些乐章一旦开始,唱的就是曲终人散。



半年后男生辞职,收拾了简单行李,和师姐直奔北京。他们在郊区租了个公寓,房间里东西越来越多,合影越来越多,对话越来越多。如果房间也有灵魂,它应该艰难而喜悦,每日不知所措,却希望满满。



接着房间里东西日益减少,照片不知所踪,电视机反复从广告放到新闻放到连续剧放到晚安,从晚安后的空白无声孤独整夜,到凌晨突然闪烁,出现健身节目。



2004年北京大雪。男生在医院门口拿着自己的病历,拒绝了手术的建议,面无表情,徒步走了二十几公里。雪花慌乱地逃窜,每个人打着伞脚步匆忙,车子迟缓前行,全世界冷得像一片恶毒的冰刀。



男生坐在十多楼的窗台,雪停后的第三天。电话一直响,没人接,到自动关机。下午公寓的门被人不停敲,过了半小时,有人撬开了锁。



发呆的男生转过头,是从里昂飞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