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世同堂-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呢!回到院中,他的心怎样也安不下去。又慢慢的走出来,看着一号的门,他才想清楚,他是要看看那两个日本妇人怎样捧回来骨灰。他恨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这分明是要满足自己没出息的一点愿望——我不去动手打仗,敌人也会存亡!

一会儿,他想他必须把心放大一些,不能象苍蝇似的看到同类的死亡而毫不动心。人总是人,日本人也是人,一号的男人的死亡也是该伤心的。一会儿,他又想到,假若被侵略的不去抵抗,不去打死侵略者,岂不就证明弱肉强食的道理是可以畅行无阻,而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正义可言了么?

他想不出一个中心的道理,可以使他抓着它不放,从而减削了他的矛盾与徘徊。他只能出来进去,进去出来,象个热锅上的蚂蚁。

刚到正午,他看见了。他的眼亮起来,心也跳得快了些。紧跟着,他改了主意,要转身走开。可是,他的腿没有动。

两个日本孩子,手中举着小太阳旗,规规矩矩的立在门外,等着老太婆来开门。他们已不象平日那么淘气,而象是有什么一些重大的责任与使命,放在他们的小小的身躯上。他们已不是天真的儿童,而是负着一种什么历史的使命的小老人;他们似乎深深的了解家门的“光荣”,那把自己的肢体烧成灰,装入小瓶里的光荣。

极快的他想到:假若他自己死了,小顺儿和妞子应当怎样呢?他们,哼,必定扯着妈妈的衣襟,出来进去的啼哭,一定!中国人会哭,毫不掩饰的哭!日本人,连小孩子,都知道怎么把泪存在心里!可是,难道为伤心而啼哭,不是更自然,更近乎人情吗?难道忍心去杀人与自杀不更野蛮吗?还没能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回答,他听见了一号的门开了,两扇门都开了。他的心,随着那开门的响声,跳得更快了些。他觉得,不论怎样,他也应当同情那位老太婆——她不完全是日本人,她是看过全世界的,而日本,在她心中,不过是世界的一小部分;因此,她的心是超过了种族,国籍,与宗教等等的成见的。他想走开,恐怕老太婆看见他;可是,他依然没动。

老太婆走出来。她也换上了礼服——一件黑地儿,肩头与背后有印花的“纹付”①。走出来,她马上把手扶在膝部,深深的鞠躬,敬候着骨灰来到。

两个妇人来了,两人捧着一个用洁白的白布包着的小四方盒。她们也都穿着“纹付”。老婆婆的腰屈得更深了些。两个妇人象捧着圣旨,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就那么机械的,庄严的,无情的,走进门去。门又关上。瑞宣的眼中还有那黑地的花衣,雪白的白布,与三个傀儡似的妇人,呆呆的立着。他的耳倾听着,希望听见一声啼叫。没有,没有任何响动。日本妇人不会放声的哭。一阵风把槐叶吹落几片,一个干枝子轻响了一声。

他想起父亲的死,孟石的死,小文夫妇与小崔的死。哪一回死亡,大家不是哭得天昏地暗呢?为什么中国人那么怕死,爱哭呢?是中国的文化已经过熟呢,还是别人的文化还没熟到爱惜生命与不吝惜热泪呢?

他回答不出。更使他难堪的是他发现了自己的眼已经湿了。他知道他不应当替他的敌人伤心,他的敌人已杀害了千千万万中国人,包括着他的父亲与弟弟。可是,他也知道,为死亡而难过,也不算什么过错;敌人也是人。

他的心中乱成了一窝蜂。生与死,爱与恨,笑与泪,爱国与战争,都象一对对的双生的婴儿,他认不清哪个是哪个,和到底哪个好,哪个坏!他呆呆的坐在门坎上,看着槐叶随风摆动。

第二天见了富善先生,瑞宣很想把这些问题全提出来,跟老先生畅谈一番。可是,一看老人的神色,他闭住了嘴。这一程子了,富善先生简直的不高兴和任何人闲谈。日本人的积极打通粤汉线,赶走了天津的英美人,和在暹逻缅甸安南与印度的暗中活动,都使他看清楚,迟早日本会突击香港与新加坡。他虽自居为东方人,但是在他的心里,他却吃不消大英帝国的将要失败与解体。他并不喜欢侵略与战争,可是作为一个英国的公民来说,他几乎不能不迷信大英帝国应当占领着香港与马来亚。不过,日本若是真进攻香港与南洋,英国是不是守得住那些地方呢?又这么一想,他的脖子就伸得长长的而还觉得透不过气来。

有时候,他想到中国近百年来的外患,都是英国给招来的;英国是用战舰政策,打开中国的门户的祸首。这么一想,他不由的说出来:日本应当与中国立在一块儿,把白人都打出去;中日的战争是自相残杀,替白人造成压迫东方人的机会。

可是,这样说完以后,他马上后了悔。不,不,中日不能携手!英国与日本联盟过,今天英日还应恢复旧好,一东一西,遥遥相映的控制着全世界!他爱中国人,他真愿英国与中国成为朋友。可是,由大英帝国的立场来看,他就觉得那可恨的日本人,似乎比中国人更好一些,更够个朋友。

他的心中这样忽此忽彼的乱折腾,所以不愿再和瑞宣闲谈;他已不知道自己的立场到底是什么,应当是什么。

把这些大事撇开,假若日本人真的要对英国作战,他个人怎样呢?他有胆气,不怕死,可是假若被日本人捉去,关在集中营里,那可就……他简直不敢再想下去。他不愿教人看见他的手发颤!为解除这些忧虑,他想赶快把那本《北平》写完,好使他有个传之久远的纪念品。他看,他掀弄,几十年来收集的图画与照片;可是,一个字也写不出。瑞宣几乎不敢再正眼看他的老友。老人的长脸尖鼻子,与灰蓝色的眼珠,还都照旧,可是他已失去那点倔强而良善的笑容。战争改变了一切人的样子。

这样,一个良善的中国人,和一个高傲的英国人,就那么相对无言,教战争的鬼影信意的捉弄着他们的感情与思想,使他们沉默,苦痛。战争不管谁好谁歹,谁是谁非,遇见它的都须毁灭。 

  

80

一晃儿又到了中秋节。月饼很少很贵。水果很多,而且相当的便宜。兔儿爷几乎绝了迹。不管它们多吧少吧,贵吧贱吧,它们在吃共和面的人们心中,已不占重要的地位。他们更注意那凉飕飕的西风。他们知道,肚子空虚,再加上寒冷,他们就由饥寒交迫而走上死亡。

只有汉奸们兴高采烈的去买东西,送礼:小官们送礼给大官,大官们送给日本人。这是巴结上司的好机会。同时,在他们为上司拣选肥大的螃蟹,马牙葡萄,与玫瑰露酒的时候,他们也感到一些骄傲——别人已快饿死,而他们还能照常过节。

瑞宣看见汉奸们的忙于过节送礼,只好惨笑。他空有一些爱国心,而没法阻止汉奸们的纳贡称臣。他只能消极的不去考虑,怎样给祖父贺寿,怎样过过节,好使一家老幼都喜欢一下。这个消极的办法,他觉得,并不怎样妥当,但是至少可以使他表示出他自己还未忘国耻。

韵梅可不那么想。真的,为她自己,她绝对不想过节。可是,在祁家,过中秋节既是包括着给祖父贺寿,她就不敢轻易把它忽略过去。真的,祁家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可是唯其如此,她才更应当设法讨老人家的欢喜;她须用她“一以当十”的热诚与活跃减少老人的伤心。

“咱们怎样过节啊?”她问瑞宣。

瑞宣不知怎样回答她好。

她,因为缺乏营养,因为三天两头的须去站队领面,因为困难与愁苦,已经瘦了很多,黑了很多。因为瘦,所以她的大眼睛显着更大了;有时候,大得可怕。在瑞宣心不在焉的时节,猛然看见她,他仿佛不大认识她了;直到她说了话,或一笑,他才相信那的确还是她。她还时常发笑,不是因为有什么可笑的事,而是习惯或自然的为讨别人的喜欢。在这种地方,瑞宣看出她的本质上的良善来。她不只是个平庸的主妇,而是象已活了二三千年,把什么惊险困难都用她的经验与忍耐接受过来,然后微笑着去想应付的方策。因此,瑞宣已不再注意她的外表,而老老实实的拿她当作一个最不可缺少的,妻,主妇,媳妇,母亲。是的,尽管她没有骑着快马,荷着洋枪,象那些东北的女英雄们,在森林或旷野,与敌人血战;也没象乡间的妇女那样因男人去从军,而担任起筑路,耕田,抢救伤兵的工作;可是她也没象胖菊子那样因贪图富贵而逼迫着丈夫去作汉奸,或冠招弟那样用身体去换取美好的吃穿;她老微笑着去操作,不抱怨吃的苦,穿的破,她也是一种战士!

从前瑞宣所认为是她的缺欠的,象举止不大文雅,服装不大摩登,思想不出乎家长里短,现在都变成了她的长处。唯其她不大文雅,她才不怕去站队领粮,以至于挨了皮鞭,仍不退缩。唯其因为她不摩登,所以她才不会为没去看电影,或没钱去烫头发,而便撅嘴不高兴。唯其因为她心中装满了家长里短,她才死心蹋地的为一家大小操劳,把操持家务视成无可卸脱的责任。这样,在国难中,她才帮助他保持住一家的清白。这,在他看,也就是抗敌,尽管是消极的。她不只是她,而是中国历史上好的女性的化身——在国破家亡的时候,肯随着男人受苦,以至于随着丈夫去死节殉难!真的,她不会自动的成为勇敢的,陷阵杀敌的女豪杰,象一些受过教育,觉醒了的女性那样;可是就事论事,瑞宣没法不承认她在今天的价值。而且,有些男人,因为女子的逼迫才作了汉奸,也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你看怎么办呢?”瑞宣想不出一定的办法。

“老太爷的生日,无论怎样也得有点举动!可是,咱们没有粮食。咱们大概不能通知拜寿来的亲友们,自己带来吃食吧?”

“不能!他们可也不见得来,谁不知道家家没有粮食?”“你就不知道,咱们北平人多么好凑热闹!”

“那也好办,来了人清茶恭候!不要说一袋子,就是一斤白面,教我上哪儿去弄来呢?就是大家不计较吃共和面,咱们也没有那么多呀!”

“真的,清茶恭候?”韵梅清脆的笑了两声,——她想哭,不过把哭变成了笑。

韵梅去和婆母商议:“我们俩都没有主意,你老人家……”

天佑太太把一根镀金的簪子拔下来:“卖了这个,弄两斤白面来吧!”

“不必,妈!有钱不是也没地方去买到面吗?”握着那根簪子,天佑太太楞起来。

祁老爷的小眼睛与韵梅的大眼睛好象玩着捉迷藏的游戏,都要从对方的眼睛中看出点意思来,又都不敢正视对方。最后,老人实在忍不住了:“小顺儿的妈,甭为我的生日为难!我快八十岁了,什么没吃过,没喝过?何必单争这一天!想法子呀,给孩子们弄点什么东西吃!看,小妞子都瘦成了一把骨头啦!”

韵梅回答不出什么来,尽管她是那么会说话的人。她知道老人在这几天不定盘算了千次万次,怎么过生日,可是故意的说不要贺生。这不仅是为减少她的为难,也是表示出老人对一切的绝望——连生日都不愿过了!她也知道,老人在这几天中不定想念天佑,瑞丰,瑞全,多少多少次,而不肯说出来。那么,假若她不设法在生日那天热闹一下,老人也许会痛哭一场的。可是,无论她有多大的本事,她也弄不来白面!粮食是在日本人手里呢!

到了十一的晚间,丁约翰象外交官似的走了进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