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居一品-第8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梳理下思路,沈默终于说话了:“三位都是海内名士,当年之所以能入幕胡府,应该是因为抗倭为国,人人有责吧?”王寅和沈明臣点点头,后者道:“不错。”余寅却摇头道:“学生可没
    入得了胡公的法眼。”
    沈默笑笑道:“那是他的损失。”便回到主题道:“三位当初愿意辅佐在下,恐怕多半是担心江南的大好局面,又毁于一旦吧?
    三人笑笑,没有承认,但也没否认。
    “我想知道的是,”沈默轻声道:“东南已经平定,我进京后注定
    要赋闲很长时间,你们为何还愿意与我同舟呢?”
    三人交换下眼神,还是由沈明臣做代表道:“因为我们想辅佐大人,做一番大事业。”
    “呵呵……”不经意间沈默又反客为主了,恢复那种一切尽在掌
    握的淡定微笑,问沈明臣道:“我一个文官能做什么大事业?”
    “大人却别想拿住我。”沈明臣笑道:“当初在徽州时,王老哥便说过,接下来的几十年,对文官来说,将是千年未有之良机,若英明筹谋、苦心经营,加之皇天保佑,或可创千年未有之局面,也未可知。
    沈默缓缓颔首,当初王寅精妙的分析还历历在目一一大明朝已然病入膏肓,大变草已是众望所归,此乃做一番事业的前提。再从国家的权力构成看,始终是皇帝与百官的博弈,皇帝势单力孤、百官人多势众,所以才有了宦官的加入,帮着皇帝一起制衡臣权。当然本朝嘉靖皇帝实在强悍,曾经根本不需要太监帮忙,就能把大臣整得屁都不敢放,所以他根本不需要那些奴才掌权,加之正德朝殷鉴未远,他对中官十分不信任,结果使大明宦官的势力,陷入前所谓的低潮期。
    但这样做的前提,是皇帝必须一直保持强势,而未来的皇帝、裕王殿下则性格柔弱懈怠,实乃庸才之主……更为难得的是,因为一直以来处境维艰,全靠文官们不遗余力的保护,裕王对文官的感情十分厚重,更是无比信任。
    所以王寅自信的预测,下一朝‘臣强君弱’已成定局,只要一直对宦官不遗余力的压制,就有望将这种趋势一直保持下去。而他们之所以对沈默寄予厚望,一是他与裕王的亲密关系、二是他傲人的履历和资格,三是他更惊人的年龄……总之未来执掌大权,经天纬地的可能性十分之大。
    为来为导向,看待现在的局势,最合理的选择,当然还是那十六字真言号…一一只有保存自己,度过嘉靖末年,以及新朝政权交接的动荡期,才能坚持到春暖花开的时候。
    所以几人分外不理解,沈默为何在这时候选择冒险,若只是意气用事,绝非明主,除非他有能说服大家的理由。
    轻轻啜一口微凉的茶,镇定一下躁动的胸口,沈默缓缓道:“我一直在思考十岳公的话,每每思量均热血澎湃,但之后,却难免忧心忡忡。
    “怎么,大人怕了吗?”王寅面带微笑道。
    “不是一一一一一一”沈默摇头道:“只是要请教老哥,怎么解决人亡致
    息的千古难题。”
    “大人年轻,裕王也年轻,”王寅闻言面色一滞道:“在位三四
    十年不成问题,难道还不够大人做事的吗?”
    “既然开诚布公,十岳公就别嫌我说话刺耳!把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人的平庸上。”沈默的语调变得尖锐起来道:“与寄希望于明君贤主一样的……幼稚!”
    这时概哪还顾上那么多,王寅沉声道:“大人似乎比在下看的远多了……”
    “不敢当……”沈默摇摇头,轻声道:〃唐朝高僧寒山和尚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你们可以笑我想得太多,但我确实是这样认为……”他的声音不大,但十分坚决道:“若不能把大明的病根去了,任何改革都于国家无益!”
    这个说法着实惊人,三人瞪大眼道:“无益?”
    “不去治本,结局难改,最多只能多延几十年的气数,终究还是脱不了九州变色,宫阙成土的结局,于国家有何用处?”沈默长长叹口气道:“还不如让国家烂得透点,如朽木般一推就倒,这样老百姓还能少遭点呢。”
    虽然沈默还是那副轻言细语的样子,但在三人看来,他第一次显露出那种经天纬地的霸气,不由暗暗心折道:‘确实没跟错人,运人外表温吞吞,其实比谁都浇烈。’王寅沉声问道:“大人的见解果然与众不同,在下便要问了一一我大明百病缠身,富户、朋党、卫所、赋税、用人……许许多多的方面,都病得不轻,那您认为病根在哪里呢?”
    “归根结底!”这次沈默没有兜圈子,干带滚滚惊雷道:“我大明的病根在上,就是那高居九重之人大权独握,视国为家、予取予夺,无人制衡!结果神州大地、亿万苍生的命运,全都系于一人之身。
    江山社稷的安危,所有人的福祉,全都要靠上天赐一位英明的君主。可民间有句俗谚,‘家贫出孝子
    、豪门多败儿’,那至尊的皇室就是天下最大的豪门,出一两个明君,便要有七八个昏君打底,如此怎会败不光祖宗家业,百姓又怎可能超脱苦海呢?!”
    大饮一口茶,沈默擦擦嘀,声调低沉道:“:诗经》有云‘时日曷丧?吾与汝俱亡!’说得是民不聊生,天下百姓都有了与夏桀同归于尽的决心。这样王朝怎会不亡?商草夏命,前数百年的君王还算称职,但到了纣王,简直视百姓如草芥,才有了周草商命;周朝贤王最多,但历王幽王,足以亡国!继续数下去,以始皇之雄才伟略,二世一人可亡秦;以文景武宣之仁爱、英武,灵帝桓帝足以绝汉!这种循环往复,自从家天下之后,便始终不绝,无一例外,而且只要家天下不变,就将永远继续下去!”
    听着沈默的话,余寅三个已是血往上涌,沈明臣更是满脸通红的击节叫好道:“说的太好了,继续、继续啊!”其实这都是人人皆知,却又人人不敢言的道理而已,但沈默敢于讲出来,仅这份勇气,就值得赞许了。
    但三人心中同样十分忧虑,这种想法简直是大逆不道,实在太危险了……
    “我不想要草谁的命!”沈默知道这三人终究是儒家子弟,纵使再狂放不羁,也不可能跟着他莘皇帝的命,好在他也从未有那样的想法。话锋一转,变得柔和起来道:“我只是想做些改变。天生孔子,教仁者爱人。继生孟子,道出了‘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万古不变之至理。秦朝不尊孔孟,三世而亡。汉朝明白这个道理,躬行俭约,以民为本、君臣共治,才有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我华夏百姓也第一次活得像人;唐太宗体悟最深,所以才说‘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才与贤臣共治天下,又有了‘贞观之治…;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都明白这道理,所以都力行君臣共治……纵观五千年改朝换代,凡是君臣共治、以民为本便天下太平!凡一君独治,置百官如虚设,弃天下苍生于不顾的便难逃灭亡,无一例外!”
    “再说咱们大明朝,我太祖高皇帝乃是千古难见的大帝,做了许多好事,却也做了许多坏事。最坏的一件,便是将孟子牌位扯出孔庙「这代表他不认同孟子的治国理念,不愿听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天地至理。又把宰相裁撤,厉行一君独治,视百官如仆人、同仇寇,打杀辱骂毫不客气。”沈默第一次得意一吐心中多年块垒,自然痛快无比,越发浇扬道:“至于后面的皇帝,没学到太祖成祖之轻徭爱民,却将其独裁学了个十成十,投权柄于宦官,以家奴治天下「将大明两京一十三省视同朱姓一家之私产,历代皇帝皆有此病,更以当今皇帝为甚!如果不加以改变,还是那句话,变法有何用?还不如独善其身、安享一生,也让国家百姓早入轮回!”
    一番惊天动地的演讲之后,沈默感到有些累了,便停下喝水休
    息。
    沈明臣三个则在震撼中久久回不过神来,书房中一时奂静极了,却分明又有风雷声在盘旋激荡,令人血脉贲张,令人激动难耐。
    过号…许久,还是王寅久经风雨,最先回过神来,舔舔嘴唇问道:“真有可能结束家天下吗!”
    “在可见的未来,几乎不可能……”沈默说出句泄气的话道;“我甚至不相信有生之年能做到。”但他马上激扬起来,说出了自己所作所为的真意,道:“但必须要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步一步的来,第一步就是先动摇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所以必须要有人上疏,痛斥一人独治、谏言君臣共治「痛斥吸民膏脂,谏言以民为本!纵不能让皇帝幡然悔悟,也要让仁人志士幡然心惊,知道我大明朝如再不改变一君独裁的情形,则亡国有日、灭族可期了!”
    “这件事必须马上做,如果等皇帝驾崩再行清算,那就只是针对嘉靖一人,却伤不着端坐龙椅上的新皇帝,对消弱君权的效果寥寥。”沈默坦然道:“所以海瑞上书,我是支撑的。不然凭他自己,是敲不响登闻鼓的……”顿一顿,他看看三人道:〃我现在已经把底交了,何去何从你们自决,是陪着我是一遭不归路,还是弃我而去,忌听尊便。
    ∥/文字站:③〓Z〓中〓文∥|网∥首∥/发∥
    三人互相对视,才发现对方的脸上全是汗,捏捏手心也全是水,
    沈明臣拿袖子擦擦汗,一脸苦笑道:“这事儿可大了……
    沈默也道:“大到没边了。”
    余寅什么都没说,只是坦然的望着沈默。
    “怎么样?”其实沈默手心也全是汗,舔舔干裂的嘴唇道:“做决
    定吧。
    发晚了,见谅见谅……
第七五八章 治安疏(下)
    沈明臣和王寅盯着沈默看了半晌,见他如此紧张,沈明臣突然扑哧笑起来道:“大人呐,您真是关心则乱,我们若不想把这条命卖给你,又怎会追问的这么细呢?”王寅也笑着点头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这个转变有点快,沈默闻言竟口吃道:“你……你们早……早就知情?”
    “跟您朝夕相处,若还看不出点端倪来,”沈明臣洋洋得意道:“我们还有…何脸面冒充智囊?”
    “呵呵……”沈默确实有些意外,自问事情都坐在暗处,并未有何
    端倪,若这都被看出来,那不是他们太神,就是自己太蠢了。
    王寅知道沈明臣的说法,并不能让精明的主公心服,便道:“有件事一直瞒着大人,还请您恕罪。
    “我不怪罪,”沈默心中一动,有些明白了,但还是微笑道:“只
    管说出来就是。”
    王寅便揭开谜底道:“郑开阳把大人给的:大宪章》,抄了一本
    给我。
    “原来如此……”沈默恍然大悟。问余寅和沈明臣道:“这么说。
    你俩也都看过了?”
    沈明臣笑着点点头,氽寅也不好意思道:“不是有意瞒着大人的……”
    “没关系,”沈默大度的摇头笑道:“既然都看过了,你们对那
    东西信心几何?”
    “恕我直言,难于上青天!”王寅道:“细溯:大宪章》之源头,发现那不列颠国君约翰夺位不正、饱受非议;国家连败于宿敌,皇室威信尽丧;而且泰西宗教大胜,其教皇之权似大于君王,彼时教廷与约翰国王交恶,竟迫使后者屈服。”顿一顿道:“而且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