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居一品-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是为什么没来呢?——
    ---——-分割-——---——-——-
    第三章,大声疾呼求票票,明天也是三章啊!!!!
第二五九章 鹿鸣宴后
    官居一品第二五九章鹿鸣宴后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
    吹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本届的前五名魁首跳完预祝会试夺魁的魁星舞后。两个多时辰的宴会便到了尾声。按照规矩。由沈默的领唱。身披红的新科举子们齐声高唱同一首歌。束了嘉靖三四年的浙江鹿鸣宴。会后还有省里准备的纪念品…人一套做工精美的“金银花杯盘”盘底刻着铭文。标着举子的荣誉。作为此次跳魁星舞的五位。还有一个银质墨盒相赠。样精美无比;对于领唱的解元郎。又有一个和田玉的笔筒赠送。
    抱着一大堆会后纪念品。沈默不暗自感叹:“可见古今皆是一样。”但别的举子可没有他那么不在乎。一个个小心翼翼捧着。都说:“终于给家里添了样传家宝。”东西贵贱倒在其次。重要的是这玩意承载的意义。实在是太光荣了。
    拜别了主考与位房师。沈默跟着人群往外便看见一个身着布衣。须发皆白的老者。从众举子面前过。无人认识他。也就没人搭理他。
    但沈默认识。将西搁到陶虞臣的怀里。尾随那老者。往后院走去。
    府中卫兵认识他。也不阻拦。便任由其跟着那老者进了月门洞。沈默这才出声道:“衡山公。请留步。”把那老者吓了一跳回头一看。笑骂一声:“解元‘。你要吓死老朽啊?”
    沈默恭敬行一礼。笑:“您老安好方才见着也不知您愿不愿意暴露身份。便没有贸然请安。还请衡山公见谅。”
    那衡山公眯着眼睛。些郁道:“我方才出去。就是想看看有没有认识我的。”说着两手一摊道:“果谁也认识我。”
    “天下谁人不识君?”笑道:“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明。可是海宇钦慕的人物。您要当场自报家门保准引起围观。”这衡山公便是文明。五十年前就与唐伯虎等人并称名扬宇内了。只是科不顺。一直未能取功名。五十四岁时。才因为书画盛名。被招到北京。授职翰林院待诏。
    他仅是秀才出身却有着远超诸位进的才华与名声自然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与排挤。心中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连年提交辞呈。终于在五十七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遣。声誉更加卓著。购求他的书画者破门坎。号称“文笔遍天下”。
    胡宗宪到任后。几次三番延请。之以情动之以理。终于把这位老先生搬来。成为府上的幕宾。负责巡抚衙门一应公文往来。
    ~~~~~…~~…~~…~~…~~…~~…~~…~~~…~~…~~~…~~~~
    两人早在府中结识。文明对这位才华横溢且十分尊老的后辈很是欣赏。与他相处的十分融洽。所沈默便直接问道:“这两日可出了什么大事?”虽然全力备战科举。但他还是对朝局。尤其是浙江的局势。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尤其是一些不寻常的现象。更是究根问底。比如说。胡宗宪突然缺席鹿鸣宴一事。看似寻常。细想却可能蕴藏着极大的变故。所以他要打听清楚。
    “大事?能有什么大事?”文明摇头笑道。
    “那方才为何不见胡中丞?”沈默轻声问道。
    “哦。”文明笑道:“不小股倭寇出现在北新关一带。因着距离省城太近。胡中丞谨慎。便亲率部队过去清剿罢了。”
    “小股倭寇吗?”沈默轻声道:“多少人?”
    “据说百余名。最多不超过二百。”文明不以为意的笑道。
    沈默缓缓点头。便也不放在。说完正事。老生突然笑道:“听说。你要与我那殷家侄孙女成亲了?”
    沈默干笑一声道:“您老的消息真灵通。”突然想起数年前。沈京讲过的那个。文明赞殷小姐乃是绍兴第一美女的故。不由开怀笑道:“过两日便回去‘婚。等把日子订好了。还请您老到时赏光。”
    文明呵呵笑道:“若是忘了我的喜酒。头子不骂死你那老岳父。”
    沈默眼前兀然浮现。老——手双刀的模样。赶紧保证道:“回去就把您写在宾客录的第一位。一准儿忘不了。”
    文明笑道:“那还差不多。”拉着他进去喝酒。但那六个还在外面等着。沈默也只能婉拒。
    ~~~~~…~~~…~~…~~…~~…~~…~~…~~…~~…~
    ~~
    出来后。沈默便问六位道:“怎么样。最后有多少人答应?”
    “五十六个。咱们兴府的举子。有八成都来。”吴兑微笑答道。此次参加鹿鸣宴。还有个很重要任务。那就是邀请同年的举子。能一同参加琼林社的授活动。
    琼林社毕竟已经打响了牌子。七人在宴会前后分别一招揽。便有多半愿意参加的。剩下小半不来的。也十分歉意。都说自己有不的已的原因才缺席。还保证下次机会一定参。
    等回去后。便有士们的代表过来。说已经在灵隐一代找好的方。请琼林社次日前去指导。
    沈默问那几个代表:“不知大伙有什么要求没有?”
    几位代表恭敬:“没有别的请求。只待聆听解元公青藤先生。和诸位大才登台讲授了。”
    起先七位还不以意。还颇有些不以为意。心就讲吧。毕竟四书五经朱子语类都已经烂熟在胸;到那讲坛上。估计也能讲出些义理来。
    可待那些表走了。我们的复兴子便开始直冒冷汗了。
    他们突然意识到。自个书读了不少。可从来都是坐在台下听别人讲。却从没在众目睽睽之下。给别人授业解惑。更遑论是面对上千落第举子了——别忘了。能参加乡试的都是千里挑一的读书人。
    想象一下吧。在那阔大恢宏场面上。本届士子济济一堂。而他们这些“经魁”立在众人面前。本应是侃侃而谈;但不幸的是。在上千名青年才俊的灼灼注视下。却心慌意乱。“足将移而趔趄。口将语而”。张口结舌。手足措。只好等着在所有人面前大出其丑。
    光想象一下。到时有上千双审视的眼着自己。便吓的几位腿脚发软了。
    ~~…~~…~~…~~…~~…~~…~~…~~…~~…
    见大伙都打起退堂。虽然沈默也麻爪。但还是鼓励道:“我们今日先演练好了。到明日只当台下是一棵大白菜既可。”说着沉声道:“这可是我们琼林社面临的第一次考验。能不能一炮走红。就看这一场了。是知难而进。还是知难而退。全看诸位了。”
    众人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各自回房准备讲课稿。晚上又把别墅里的卫兵书童管家厨子丫鬟一干人等。集中到院子里。权且充作听众。开始轮流站在桌子上讲课。
    沈默第一个上去。这才发现当老师不是那么简单。即使对着眼前这几十号人。看着他们满是笑意的目光。他还是一阵阵发晕。腹中早已反复斟酌好的说辞。却不知该怎么表达出来。完全没了平时谈话时的舌灿莲花。
    “果然大有演练必要。”沈默暗暗道。看着台下张望着自己的六位。他给自己打气道:“全是白菜。好。正式演练。”
    深深吸了口气。安下心神。清了清嗓子。院子便鸦雀无声。沈默终于开始讲演起他先思量好的课程来。那些亲仆役们。都目不转瞬的望着沈默。的十分的认真。
    上课啊。读书人的事。多么神圣啊。平时想听也不着呢。虽然比社戏枯燥多了。虽然什么都听不懂。但胜在稀罕啊。这到了多少年以后。跟孙子提起来。爷爷我当年听过解元公讲课哩。多么荣耀。多么自*。
    起初与这些崇拜的目光相。默还颇为不自然。讲演也经常出现绊。不过好在这些听众不挑。任他胡说八道。在这种宽松的环境过一阵子。他便摸到一些窍门。还很管用哩。
    于是后来的讲演便越来越顺畅。渐渐进入旁若无人的境的;虽不至于天花乱坠。但胸中学终于如流水一般。毫无阻的宣讲出来。
    当他讲完。徐渭六个没口子叫。把他猛夸一阵。后问道:“快讲讲诀窍何在。”显然已经认可了他的讲课水平。
    沈默擦擦额头的汗水。虚脱道:“尽量往上看。不看他们的眼睛。你就不紧张了。”
    “往上看?”众人纷体验道:“那不成了目中无人了吗?”
    “哦。目光尽量不要脱离他们的脑袋。”沈默自我总结道:“着他们的额头以上。便可两全其美。”
第二六零章 解元回家
    沈默摸索出来的‘看头顶’,众人演练了一夜,顶着一双兔子眼,会同五十余位同年,浩浩荡荡赶去灵隐,受到了士子们的热烈欢迎。
    那讲场便在灵隐寺旁,群峰密林清泉间的一面背阴的山坡之中。简单的寒暄之后,几个带头的士子请解元郎登台讲授,沈默推让不过,只好上去临时搭起来的木台。
    上去往正对面一看,好家伙,整整一面山坡,乌压压坐满了听讲之人,连两侧余光不及的地方,也全都是人。起码得两千来人吧?沈默便觉着一阵头晕目眩,把已经烂熟于胸的授课内容,忘得一干二净,好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
    下面传来嗡嗡之声,士子们不知道解元郎出了什么状况,好在这时,在后台的徐渭几个,一齐提醒道:“看头顶!”
    沈默登时把目光调高一寸,盯着一片乌黑的脑壳,让他想起了土他们家的瓜田,心情便大为舒缓。故作潇洒的擦擦汗道:“那我们就开始吧。”
    台下众人齐声道:“请解元赐教。”声音之大,吓得沈默一哆嗦。
    但不管怎样,他光照千古的讲学生涯,便从此开始。虽然此时仅就经义和时文,进行剖析讲解,并没有什么体现他思想的东西,但也正是他精妙透彻的诠经解义,深入浅出的细致讲解,使受益匪浅的士子们,对他真心实意地钦佩,这才有了后来的一切……
    沈默讲完之后,琼林社的社友们轮流上台,讲演各有千秋,却也都得到热烈的捧场。其中徐渭妙趣横生、旁征博引的讲解,更是引起一阵阵开怀大笑,但又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无异大大提升了琼林社的整体形象。
    全部讲解完毕后,考生们起立致谢,然后围上来请教写作八股文。
    七人便按照商量的法子,与那些应邀而来的举子一道,分散到人群中,跟士子们展开交流。
    其中还是琼林社地七位最受欢迎。士子们将他们团团围住。提出各种各样地问题请求解答。好在沈默他们本就天资好。又有真才学。今夏在西溪别墅地集训。互相之间什么问题没提出来过?应付来却比登台讲课还要轻松。
    那些新科举人本来还有些自傲。但听听人家琼林社地讲解。只能暗暗感叹:都是一科地举人。怎么差距就这么大捏?便纷纷收起了因中举而滋生出地傲慢。很认真地倾听几人地解答。还时不时提出一些很有价值地问题。
    整整半天时间。沈默七个都在耐心细致地进行着交流。让这些考生都能满意而归。累得他们几个却嗓子冒烟。头晕眼花。身子较弱地诸大绶说着说着便晕了过去。当时就把许多人感激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便纷纷道:“不能再问了。累坏先生了。”果然就不再问。而是一起朝沈默几个深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