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舰-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73年,人类造船史上最早将风帆从舰桅去掉的纯粹的蒸汽机动力战列舰“蹂
躏”号在英国诞生了,它标志着机器动力的最后胜利,标志着船舶史上新技术革命
的来临。这艘战列舰首尾各装有一座双联装305 毫米的火炮。1892年,英国又建造
了世界上第一艘钢质战列舰“君主”号,这艘战列舰满载排水量1 .5585万吨,航
速达到创记录的18节。该舰舷高,前后甲板各装有一座双联装343 毫米炮塔炮,两
舷还装有副炮。该舰一建成,立即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很快就成为各国战列舰设
计的样板,并被公认为近代战列舰的模本。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名叫马汉的美国海军军官于1890年撰写了《制海权对
历史的影响》一书,轰动了各海军强国。马汉在书中宣扬了这样一个观点:谁取得
了制海权,谁就能夺得世界霸权,而谁要取得制海权,就要拥有强大的海上武力,
就要建造装有大口径火炮的重型战舰。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各海军强国开始了一
场建造重型战舰的狂热竞赛。
    1904年—1905年发生的俄日战争,通过战列舰大编队交锋,证明了舰炮在远距
离上的效力,也证明了增加主炮数量的重要性。根据这场战争提供的经验,当时的
工业强国率先研制新一代的战列舰。只用了一年时问,英国的“无畏”号战列舰于
1906年匆匆下水。该舰排水量1。79万吨,速度21节。该舰采取了战列舰一律用重炮
武装的原则,使战列舰发展出现了转折点。装备的火炮只有两种口径:10门口径为
305 毫米的舰炮构成主炮,配置在5 个双管炮塔中,其中3 个在战舰的纵向,2 个
在两头。由于火力、速度和活动半径的增加以及良好的装甲防护力,使“无畏”号
战列舰胜过以往所有的战列舰,成为标准型战列舰,世界各国海军都模仿这种舰型。
当时,人们将按“无畏”号的战列舰建造的战列舰称为“无畏舰”。
    面对英国的无畏战舰,德国人不甘示弱,建造了排水量更大、装甲更厚、舰炮
口径更大的战列舰。英国海军面对德国人的挑战,公开宣称:你造一艘,我就造两
艘,以此同德海军抗衡。在这同时,日、美及其他一些海军强国,也紧紧跟上这场
军备竞赛。这期间新建的战列舰都增加了火炮的数量,提高了防护能力,主炮口径
已达380 毫米,主炮数量已由4 门增加到10门一12门,蒸汽往复机也为蒸汽涡轮机
所代替,航速已达23节一26.5 节,排水量增大到2 万吨左右,最大则达2 .25万
吨,“大舰巨炮主义”由此正式步人海战舞台。
    狂热的军备竞赛,使战列舰获得迅速发展。到1914年,英国已有战列舰和战列
巡洋舰73艘,最大的排水量3 .3 万吨;而德国也有52艘;法国拥有22艘;意大利
12艘;奥地利15艘;俄国10艘;美国和日本分别拥有25艘和13艘。
            “大舰巨炮主义”的灭亡
    1937年11月和1938年3 月,日本分别开始了两艘大型战列舰——“大和”号和
“武藏”号的建造工作。这两艘战列舰发展史上最大的战列舰的设计建造工作是在
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下进行的。
    在挑选建造人员时,军界首先对参加者的家庭情况。宗教信仰等进行了一系列
的审查,并强迫所有工作人员对天皇宣誓;在所有的图纸上将尺寸数据进行缩小,
以蒙骗其他军事强国;同时,还在船台周围用薄铁皮、棕榈绳网遮蔽建造场地。在
所有这一切都完成之后,才开始了巨舰的建造工作。
    1941年12月16日和1942年8 月5 日,“大和”号和“武藏”号两舰分别竣工,
两舰是用同一张图纸建成的,其满载排水量为7 .3 万吨,舰长263 米,舰宽38.
9 米,吃水10.4 米,甲板以上的上层建筑高达13层,并设有电梯,拥有1000多个
舱室,2500多名官兵。舰上共有12台蒸汽锅炉,由蒸汽轮机驱动4 个直径达6 米的
大推进器,总功率达15万马力,航速每小时27海里,这对当时的战列舰而言,是最
为先进的水平了。
    在“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上,装有世界上最大口径的主炮,三联装460
毫米主炮共有3 座,前面2 座,后面1 座,每座炮塔重2200吨,一发炮弹重达1 .
5 吨,最大射程达41千米。除了主炮外,它们还装有几种口径的副炮和机枪,最初
每艘是56座,后又改装为147 座,同时还增设了当时日本刚刚研制成功的雷达探测
设备。为了侦察敌情和观测、修改主炮射击的弹着点,舰上还装有6 架水上飞机,
由舰上的两座弹射器弹射起飞。
    为了防御鱼雷、水雷和炸弹的攻击,“大和”号和“武藏”号都有装甲防护。
舷部有5 层钢板的防护,最大厚度410 毫米,创造了当时战列舰装甲厚度的最高纪
录。底部也有3 层钢板防护。全舰装甲总重竟达2100多吨。舰体水下部分若中一枚
鱼雷,不会影响战斗力;同一舷若中两枚鱼雷,由进水造成的倾斜不会超过5 度,
仍能坚持战斗。
    日本军国主义花费巨资而苦心营造了这两艘大型战舰,以为凭其坚甲巨炮便可
叱咤风云于太平洋,抗衡英美于“大东亚”的防线以外。他们自誉这两艘军舰为日
本国防的“中流抵柱”,故在几次重要的水面舰艇会战中,日军都没有舍得亮出这
两张“王牌”。
    1944年10月,美军进行夺取菲律宾的登陆战时,选择了菲律宾群岛中部的莱特
岛作为登陆点,因而触痛了日本人。因为,菲律宾是日本人内侧防线的最大基地。
日本人认为这是海上决战的最后时刻,必须使用全部海军和所有可用的陆军和空军
兵力,这样,才动用了这两张“王牌”。
    194410月22日,“大和”号和“武藏”号两舰从婆罗乃湾锚地出发,准备在25
日凌晨到达莱特湾,用优势的炮火出其不意地压制美国的登陆部队。然而,它们在
奔袭途中,就被美国航空母舰上的侦察机发现了。24日上午10时至下午 2时,从特
混舰队起飞的 250架美国飞机分5 个波次连续攻击日舰队。尽管日本海军舰队的1000
余门火炮猛烈进攻,仍无法扼制美军飞机的密集轰炸,结果“武藏”号被20枚鱼雷、
17颗炸弹击中,不到5 小时就沉没了,舰上2399人中有1023人丧生。“大和”号等
舰在这次战斗中虽幸免于难,但也带伤逃窜回日本本土。
    1945年4 月1 日,美国在冲绳岛登陆,战火直逼日本家门。为了挽回败局,日
军妄想采用引敌围歼的“菊水作战”方针。由“大和”号战列舰、1 艘巡洋舰和8 
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在第二舰队司令伊藤整一中将率领下于4 月6 日下午4 时从
獭户起航,企图在4 月9 日赶到冲绳岛海面的美海军军舰集结地,对美舰发起攻击。
然而,舰队刚刚出港,就被在附近潜伏的美潜舰“线鳍鱼”号发现并跟踪。7 日凌
晨,日舰编队刚刚越过大隅海峡,就进入了美航空母舰侦察机的巡逻警戒圈。12时
4O分,日本编队遭到美舰载飞机的3 波次攻击。这次,美军共出动1000架次舰载飞
机,“大和”号被12枚鱼雷和7 枚炸弹击中,大量海水涌人舰体,后来弹药舱又发
生爆炸,致使舰体迅速倾倒。下午2 时23分,世界上最后一艘最大的战列舰在出航
后不到一天的时间内,便夹着众多的血肉,一同沉于海底,舰上2767名舰员中仅有
269 人生还。
    超级巨舰“大和”号和“武藏”号的沉没,标志着“大舰巨炮主义”的灭亡,
也宣告了战列舰时代的结束,它告诉人们一个全新的海战观念:没有制空权就没有
舰艇行动的自由权。此后,集海、陆、空于一体的航空母舰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壮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60艘战列舰参战,其中约有1 /3 被击沉或击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导弹、核武器的出现和广泛装备,国际上出现了“大型军
舰已经过时”、“大型军舰在导弹、核武器面前不堪一击”的议论。在美国内部,
“航空母舰派”和“战列舰派”相互攻击。结果,“战列舰派”败北,“航空母舰
派”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各战列舰拥有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纷
纷将战列舰退役,其中,一部分报废而拆卸钢板,另一部分先是转为后备役,后被
逐步封存。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战列舰基本从海上消失了。
    20世纪60年代的侵越战争和其后的中东战争期间,美国海军曾两次重新启用已
被封存的战列舰“新泽西”号。这艘老牌战舰在战斗中也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
一直未能拯救战列舰的命运,使用了不长的时间后,又被重新封存。
             一度东山再起的战列舰
    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初,全世界都惊奇地看到一个引人注目的军事动向:美
国海军将4 艘“依阿华”级战列舰重新启封,对它们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
并决定将改装后的这4 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全部重新列人现役,加入舰队的行列。
    这种“依阿华”级战列舰是1943年—1944年间建成的,是战列舰发展史上的最
后一代战列舰,共4 艘。它的舱面上密密麻麻地布置有上百门炮,其中口径最大的
是三联装406 毫米火炮,最厚处装甲厚达4D3 毫米,舰长270 .4 米,宽 33 米,
吃水 11 石米,标准排水量 4.5 万吨,满载排水量5 .8 万吨。“依阿华”级战
列舰建成后,曾参加过支援太平洋诸岛的登陆战,不过,在战争中其均处于辅助地
位。美国入侵朝鲜的战争爆发后,该级战列舰曾对朝鲜沿海进行过炮击。然而,当
时间走到1954年,这4 艘战列舰都相继退役,被封存起来。
    “依阿华”级战列舰的改装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主要拆除4 座双联装127
毫米副炮,腾出地方装设4 座八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装置、4 座四联装“捕
鲸叉”反舰导弹发射器、4 座密集阵六管20炮、3 架直升机,并更换新型号的雷达
探测设备,改用现代化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增设电子战系统。4 艘“依阿华”
级战列舰分别于1982年、1984年、1986年、1989年完成第一阶段改装并重新加入现
役。第二阶段改装将结合大修进行,主要是拆除全部或部分主炮,撤去全部127 毫
米副炮,以便设置导弹发射系统,并在后甲板加装一层飞行甲板,下设机库,携带
12架垂直/短矩起降飞机或直升机。美国海军计划,一旦第二阶段改装全部完成,
美国海军将以这4 艘战列舰为主体组建“水面突击群”,用以协同航母编队或独立
进行作战,并可用作指挥舰。据介绍,改装后的战列舰编制军官人数达65人,编制
士兵人数达1445人,共计1510人。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昔日的战列舰曾因“大舰巨炮主义”
的失败而退出海战场,仅仅过了几十年,它何以重新崛起,并成为全美国海军如此
青睐的作战军舰?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中东战争说起。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正战犹酣,一个突发的新闻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埃
及海军的导弹艇使用苏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