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舰-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又在用螺旋桨推进的巡洋舰“响尾蛇”号和用明轮推进的汽船“爱里克托”号之
间安排了一场有趣的比赛。动力相当的两艘船的船尾相互系牢,获得信号后就全速
前进,“响尾蛇”号的螺旋桨飞快地转动,“爱里克托”号的明轮猛打着水。结果
是前者获胜,后者被倒拖过来。
    这场引起全世界造船界注目的水上“拔河”比赛以螺旋桨的胜利告终。但是,
保守的英国海军部还是不肯在所有的军舰上装备螺旋桨。直到19世纪中叶,俄国的
大炮在克里米亚海战中把英国军舰上的明轮推进器轻易地击毁后,才使英国海军清
醒过来。从此,英国才将所有的军舰上的明轮推进器都改为螺旋桨。与此同时,其
他各国海军也吸取了英国海军的教训,纷纷采用螺旋桨。之后,商船也逐步以螺旋
桨代替明轮。
             中国现代军舰的鼻祖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推销剩余军需产品和镇压危害他们“利益”
的中国农民起义军,向清朝政府表示,愿意出售武器并帮助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腐败的清政府欣然接受了西欧列强的建议,准备向外国购买火器船炮。然而,一些
有识之士却对西欧列强的贪得无厌十分憎恨,并心怀戒心,认为应该在学习“洋人”
技术的前提下,凭自己的力量制造各类兵器。
    1861年,曾国藩着手筹建安庆内军械所。他非常重视懂得近代科学技术的专门
人才,委托江苏巡抚薛焕到民间巡访、网罗奇异人才,徐寿、华衡芳等人作为“奇
才异能”之人被招人安庆内军械所。
    徐寿和华衡芳都是江苏无锡人。徐寿幼年就感到科举制度下学到的知识不实用,
转为学习数学、重学、化学、矿石、汽机、医学、光学、电学等能够实用的知识。
徐寿不仅知识广博,而且勤于动手,试制各种仪器,甚至连著名的指南针、象限仅
他都能够仿制,且工艺水平极为高超。直到今天,英国伦敦博物馆中仍藏有徐寿仿
制的、可以乱真的墨西哥银元。华衡芳比徐寿小15岁,少年时就对数学表现出浓厚
兴趣,任知县的父亲不但不责怪他不学习儒学而学习数学,反而给他买来了《九章
算术》、《数理精蕴》等数学书籍。15岁以后,他开始接触西洋人的《几何原本》
等西方数学经典著作。1847年,徐寿和华衡芳相识,共同的志向使他俩成为知心好
友。他俩在汲取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丰富遗产的基础上,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成为清末出类拔萃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俩在上海购得《博物新编》一书后,竟带回
家中,自制各种简易实验仪器验证各条命题,探寻其中奥秘,并为验证枪弹运动轨
道共同出版了《抛物线说》一书。
    曾国藩对徐寿、华街芳“以宾师相待”,徐寿。华衡芳则以曾国藩“幕客”的
身份开始了轮船的研究。
    然而,要制造轮船,最为关键的就是制造推进用的机械。当时,蒸汽机是较为
先进的推进动力机械。为此,徐寿。华衡芳合作研制蒸汽机。尽管徐寿。华衡芳在
数。理、化、机械等方面造诣颇深,但由于当时的中国缺乏制造近代机械的实际经
验和大量的资料,且国内机械加工工具缺乏,大多数工作均由手工进行,困难重重,
挫折不断。这一切并没有难倒徐寿、华衡芳,他们迎着困难上,硬是依据当时所能
见到的一切关于蒸汽机的零星资料,用3 个月的时间,于1862年8 月试造成我国第
一台蒸汽机。这台蒸汽机与当时居世界先进水平的往复式蒸汽机相类似。曾国藩对
他们极为欣赏。
    蒸汽机的研制成功,为国产机动轮船的建造铺平了道路。
    尽管如此,由于徐寿、华衡芳等人没有见过轮船的机动设备和运转状况,没有
各种现代化的造船资料,他们只得来到安庆江边,远远地察看外国轮船的行驶情况,
利用我国古代船舶制造中的各种合理因素,根据各人所长,分工负责,由对数学有
较深造诣的华衡芳负责“绘图测算。推求动力”,由精通博物格致之学的徐寿负责
造器置机,并在吴嘉廉、龚云棠、徐建寅等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造船工
人的集体配合下,终于完成了船体结构的设计和有关数据的测算。经过不断试验,
反复改进,终于在同治二年(1864年)年底,造成一艘长二丈八九尺的小轮船。试
航时,一小时可行二十五六里。试航完毕,曾国藩高兴地说道:“要在这艘船的基
础上放大,继续造多艘同类新船。”
    在曾国藩的支持下,徐寿和华衡芳在这艘小轮船的基础上放大尺寸,改暗轮为
明轮,增设炉管,除少数钢板从外国进口外,全部使用本国材料,由本国人员建造。
    这期间,因湘军攻陷南京,安庆内军械所也随迁南京。经过造船工程技术人员
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同治四年(1866年)建造出新船。1866年4 月,新船在南京举
行有中外记者参加的首航典礼。
    这艘轮船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机械动力船舶制造的开始,是我国船舶制造业的
一大飞跃。曾国藩看了这艘轮船之后,欣然命名为“黄鹄”号。这艘被认为是我国
第一艘轮船的“黄鹄”号,载重25吨,长55尺,各舱都在主轴位置之后,机器几乎
占满了船体的前一半。“黄鹤”号建成后在长江试航,在不到14小时的时间内逆水
航行了225 华里,回程顺流仅花了8 小时。可见,“黄鹄”号与同时代西方轮船相
比,是较为先进的。
    “黄鹄”号虽不能与现代船舶相提并论,但它却导致了中国机械船舶和近代工
业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军舰当之无愧的鼻祖。从这一点上来讲,徐寿。华衡芳不愧
为我国现代轮船之父。况且,他们在这之后,又在曾国藩的支持下,参与了中国第
一个造船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办,并先后译著了我国第一代船舶基础理论
和建造理论方面的专著,培养了我国第一代轮船制造师和轮船船员。解放后,我军
第一代军舰,大多在江南机器制造局基础上兴办的江南造船厂兴建,后来,我国的
不少造船厂都是从江南机器制造厂抽调力量创办的。
               中日大海战
    自从日本于1874年从海上武装侵犯中国领土台湾之后,中日两国成为敌手。为
了屈服敌手,两国在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兴起了大规模的造舰热。
    李鸿章自1879年开始督办北洋海防事务后,在自制军舰的同时,大力主张向国
外订购大型铁甲舰。1880年,清政府派人来到德国柏林,与德国船厂签订了建造
“萨克森”级铁甲舰的合同。1881年12月22日,第一艘名为“定远”号的铁甲舰下
水;次年2 月,第二艘铁甲舰“镇远”号下水。
    这两艘同型舰排水量7335吨,船长89.4 米,宽18米,航速14.5 节(1 节=1
海里/ 小时),每天耗煤约60余吨。“镇远”舰在试航时,航速曾达到了15.4 节。
两舰若以10节航速航行,续航力可达4500海里。两舰的不同之处在装甲防护上,
“定远”号舰全用钢面装甲,而“镇远”舰水线下采用了熟铁甲。“定远”号舰装
有防护装甲1461吨,装甲防护从舰桥、中央炮台一直延伸到主炮,中央炮台长42米,
水线以上2 .3 米处是细长的装甲带,厚度为355 毫米。炮台侧壁装甲厚度也是355
毫米,主炮和舰桥的装甲厚度为304 毫米,主炮上设有厚25毫米、直径为9 米的钢
制外罩。
    两舰各装有4 门305 毫米口径的主炮,分别配置于两舷炮台内。副炮是单管150
毫米的炮塔炮,首尾各1 门。此外,还各自配备了8 门五联装37毫米旋回炮和2 门
76毫米炮。在鱼雷武器上,两舰还装有3 具固定式380 毫米单装鱼雷发射管,备有
鱼雷ZI条。同时,还各自携带2 艘鱼雷艇,每艇各配380 毫米鱼雷发射管工具。当
时,清政府花费巨资购建的这两艘军舰尽管称不上世界一流,但在远东各国海军中,
它是独一无二的。以扩充海军装备。很快,日本人建成了“严岛”、“松岛”、
“桥立”三艘排水量为4278吨的海防舰,每艘舰均安装一门可对付中国装甲舰的320
毫米巨炮。接着,日本人又建成“浪速”、“高千穗”二舰。
    在这之后,北洋海军就没有再添加一舰一炮,其造舰经费被当时的清王朝最高
统治者慈禧太后挪用,去修建颐和园了。
    1894年甲午海战前夕,北洋水师有铁甲舰2 艘,巡洋舰11艘,炮舰7 艘,鱼雷
艇17艘,练习舰2 艘,运输舰、布雷船各互艘,差舰2 艘,共43艘,总排水量4 万
多吨。而日本海军则拥有各类军舰55艘,排水量6 万多吨。双方兵力不相上下,各
有短长。
    1894年7 月25日,我北洋水师“济远”、“广乙”两舰与日本“吉野’、“秋
津洲”、“浪速”舰在丰岛相遇,日旗舰“吉野”号向中国军舰发炮,中国军舰奋
勇还击,丰岛海战由此打响。战斗中,正巧遇上中国军舰“操江”号和运兵船“高
升”号从此经过,这两艘军舰也参加了海战。
    由于这是一场日本海军有预谋的突袭战,所以,经过一场混战之后,日舰仅伤
1 艘,而北洋水师的军舰却被击沉一艘、被俘1 艘、伤1 艘。
    丰岛海战后,中日双方实际上是各有损伤,但李鸿章为保存舰队实力,采取了
消极避战的策略。而日本却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战略,随时准备寻歼北洋水师,以夺
取黄海制海权。
    9 月16日,12艘日本军舰与护送5 艘运兵船的10艘北洋舰队军舰相遇,北洋舰
队以10艘军舰迎战日本12艘军舰,数量上比敌少2 艘,总吨位上少9000余吨。在航
速上,中国军舰与日舰大体相当;在装备上,中日双方200 毫米以上口径炮是24:
11,中国占优势,但在射击速度上,日本战舰有68门120 毫米以上口径速射炮,而
中国军舰一门也没有。
    时至中午时分,日本联合舰队快速接近北洋舰队,我“定远”、“镇远”两舰
正准备主动迎敌,不料,行驶在最前面的日本第一游击队并未直取北洋舰队中坚,
而是突然加速,在中国舰队前作横向排列,从“定远”、“镇远”两舰前快速掠过,
扑向北洋舰队右翼弱舰“经远”和“来远”号。12时50分,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
刘步赡指挥“定远”舰以305 毫米主炮首先对日舰进行攻击,打响了黄海海战的第
一炮。
    “定远”舰开始炮击日舰时,我总指挥丁汝昌提督正在舰桥上指挥,由于该舰
已下水12年,年久失修,开炮产生的剧烈震动将舰桥震塌,丁汝昌从舰桥上跌落下
来,摔成重伤。更为糟糕的是,“定远”舰的旗杆只发出了一组信号便被击毁。由
于丁汝昌在战前没有明确指定在这种情况下由何人接替督战,致使刚刚开战的北洋
舰队群龙无首。失去了统一指挥的中国军舰,只得各自为战c 门时40分,双方各自
收兵,持续近5 个小时的中日黄海海战降下帷幕。在这场装甲舰队之间的大较量中,
北洋舰队5 艘军舰被击沉,其他军舰大多被击伤,牺牲官兵p 余人。而本舰队仅有
5 艘军舰遭重创,但未沉1 艘,死伤也仅27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