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舰-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航行,实施攻击时,一般是将磁性雷头贴附于敌舰,定时引爆。
    然而,这种新研制的人操鱼雷在初期的多次出征中都失败了。
    为此,快艇支队的人吸取了以往的教训,不断改进入操鱼雷的性能,使人操鱼
雷更加完善。
    1941年9 月20日,意大利“斯基尔”号潜艇携带3 艘人操鱼雷进入直布罗陀港,
并将它放下,人操鱼雷果然不负众望,在英军舰锚地和基地分别炸沉了英国2444吨
的“菲昂纳歇耳”号商船、1 .0893万吨的“德汉”号商船和8000吨的“登比达尔”
油船。
    3 艘人操鱼雷的成功,大大鼓舞了热心于人操鱼雷的意大利海军军官们,他们
决定进攻他们的心头之患——亚历山大港。1941年12月8 日,经过周密准备和反复
演练的“凯旋车”人操鱼雷在“斯基尔”号潜艇的载运下抵达亚历山大港外。天黑
后,潜艇上浮,6 名武装蛙人驾驶“凯旋车”人操鱼雷脱离潜艇自航,编队向港口
灯塔接近。
    “凯旋车”人操鱼雷长6 .7 米,直径0 .53米,活动半径10海里,最大航速
2 .5 节,排水量1 .5 吨,极限潜深30米,鱼雷头装药量200 千克。当3 艘人操
鱼雷驶至港口浮动障碍防护处,只见两艘哨艇不停地来往巡逻,并时而投下深水炸
弹,防止敌潜艇接近。
    6 名操纵手正为无法人港而犯愁,突然,浮动障碍的闸口敞开了。原来有3 艘
英驱逐舰要通过防潜网。于是,3 艘人操鱼雷跟随着3 艘英驱逐舰悄无声息地驶入
港内。
    根据预定方案,3 艘人操鱼雷分别驶向1 艘大型舰船:“凯旋车”1 号绕过码
头径直潜航到英国战列舰“勇敢”号舰舰底,将可拆卸鱼雷头固定在舰底中部;
“凯旋车”2 号沿防波堤航行一段后,在距另一艘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30米
处潜航,以敌舰机器噪音为导向,机动到舰底,绑扎好鱼雷头;“凯旋车”3 号的
蛙人见附近无大的军舰,就隐蔽地接近到1 艘万吨级油船“萨冈纳”号旁,系好鱼
雷头,蛙人们调整好装有定时引爆的信管后,分别撤离,泅游上岸。不久,传来了
巨响,“勇敢”号、“伊丽莎白女王”号和“萨同纳”号周围升起团团白烟,由于
破损严重,3 舰(船)相继沉坐海底(因港内水浅,沉坐海底的舰船尚露出舰桥。
战后虽打捞出水,但已不能使用)。
    6 名武装蛙人原计划步行到尼罗河口返回“斯基尔”号,但因英军戒严和追捕,
先后被俘。
    人操鱼雷虽然吨位小、武器少、航速慢,但隐蔽性好、机动灵活、造价低廉,
适用于组织小规模偷袭,因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意大利、日本、英国等
国的青睐。然而,人操鱼雷在技术上毕竟是比较落后的,作战方式是危险的。因此,
以后并未得到发展。
            珍珠港事件中的袖珍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海军,在进攻美国驻泊在珍珠港的战舰时,不仅出动
了航空母舰编队,同时还出动了袖珍潜艇。
    在整个进攻珍珠港的特混编队中,有一支不为人注目的潜艇编队,它便是特混
编队中的第六舰队。第六舰队由3 个潜艇中队组成,这些潜艇是具有中途不需补给
而能够往返日本和美国的“伊”型潜艇。其中大部分潜艇都装备20条“长矛”型鱼
雷,而另一些潜艇则装备有极为秘密的武器——袖珍潜艇。
    这些极为秘密的袖珍潜艇排水量不足50吨,以蓄电池带动电动机作为潜艇的推
进动力。如果以每小时4 海里的速度航行的话,则可以航行25小时。这种潜艇同时
还能在短时间内以每小时24海里的速度高速航行,每艘配有两名乘员,其中一名负
责驾驶和指挥,另一名则主要负责航路观察。该类袖珍潜艇每艘带有两条18英寸的
鱼雷。在参战时,袖珍潜艇从潜艇母舰上放人海中(由于袖珍潜艇续航能力有限,
故由潜艇母舰带到作战地点附近),然后在自身动力装置的推动下,偷偷潜入敌舰
群,炸毁敌舰,完成任务后则隐蔽地潜回到潜艇母舰上。
    1941年夏天,日本袖珍潜艇指挥官伸地岩沙上尉向东京帝国总参谋部提出:如
果舰队司令允许其驾驶袖珍潜艇进入美国的舰艇锚泊地珍珠港,他就可以以6 艘袖
珍潜艇摧毁美国驻珍珠港的庞大舰队。由于此时总参谋部的实原田司令已经安排了
空袭珍珠港的计划,而且实原田司令认为:“如果袖珍潜艇在攻击机群到达珍珠港
上空之前一小时或两小时被发现,那么日本的攻击机上各种炸弹的威胁将丧失殆尽,
而使用航空兵突袭珍珠港比使用袖珍潜艇成功的可能性大得多。”
    实原因司令的看法并没有使伸地岩沙放弃让袖珍潜艇参加珍珠港海战,在以伸
地岩沙为首的袖珍潜艇艇员们的共同努力下,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终
于同意了袖珍潜艇参加进攻珍珠港的战斗。当然,山本五十六也对袖珍潜艇的艇员
们做出了如下规定:“袖珍潜艇不可贸然进入珍珠港的航道,袖珍潜艇的一切行动
不能危及航空母舰兵力的突然袭击。”
    1942年12月6 日,5 艘携带有袖珍潜艇的“伊”型潜艇悄悄地在离珍珠港10海
里远的水域潜伏着,它们在等待着日本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在珍珠港上空投下炸
弹之后,进入港内趁火打劫。7 日凌晨3 点,5 艘“伊”型潜艇全部浮出水面,袖
珍潜艇上的驾驶员和助手都在等待着进入自己的小艇。简短的出发仪式之后,袖珍
潜艇纷纷开始了自己的航程。
    7 日上午7 点50分,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向美国驻珍珠港的舰群发起了猛烈的攻
击,所有的袖珍潜艇都巧妙地通过了美军的防潜网之后,直向仍在珍珠港海面漂浮
的战舰扑去。
    在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和其他战舰向美国舰艇大肆进攻之时,袖珍潜艇也开
始了作战行动,但是由于袖珍潜艇的各种战技术性能远未能够达到实战要求,虽经
努力,袖珍潜艇未能取得一丝战果,或被击沉,或失踪,最后全部葬身于珍珠港附
近的滔滔海水之中。
            太平洋战争中的自杀潜艇
    1943年,美国海军对日本的航运进行了严密的封锁,限制了日本从东印度运进
石油,使日本的战争机器运转得越来越困难。
    为了迅速扭转这一局面,日本海军决定加紧建造大型“伊”级潜艇承担运输任
务,同时研制了一种名为“回天”鱼雷的自杀潜艇,企图利用自杀潜艇挽回太平洋
战争的败局。
    “回天”是日语“上天堂”的意思。这种自杀潜艇是日本海军黑木上尉和西纳
上尉设想出来的,实际上也是一种人操鱼雷,由大型潜艇携带至作战水域,然后靠
自己的动力驶向目标。与人操鱼雷所不同的是,人操鱼雷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由两
人操纵,到达目标后将鱼雷前面的弹头贴在敌舰体上,然后两人乘后部分返回逃生
;而自杀潜艇由一人操纵,整个潜艇是一个整体,到达目标后撞击目标,人与潜艇
同归于尽。
    “回天”自杀潜艇水下排水量约9 吨,长16米,首部装有1 .5 吨的炸药。它
的第一次攻击定在1944年11月20日,计划进攻美国锚泊在乌利西群岛的战列舰和航
空母舰群。
    11月7 日,日本潜艇部队指挥官、海军上尉重义尚神来到自杀潜艇基地,他手
执短剑向每一个第一次执行任务的自杀潜艇驾驶员敬礼,并在当天晚上为第一批执
行任务的驾驶员举行了宴会,让他们痛饮绝命酒。重义尚神对驾驶员们说:“日本
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这些勇士的身上。”
    18日上午8 时,基地所有水兵集合起来,为第一批自杀潜艇驾驶员送行,在乐
队高奏的日本国歌声中,驾驶员们走上潜艇。
    在可怖的礼仪之后,3 艘潜艇直向乌利西群岛方向开去。不久,3 艘潜艇就分
开了,“伊—36”号、“伊—d7”号潜艇进攻乌利西群岛,“伊—37”号潜艇进攻
帕劳斯。
    当“伊—37”号潜艇进入帕劳斯港口时,被一架美军飞机发现,美国两艘驱逐
舰“雷诺兹”号和“康克林”号随即前往猎杀,不久他们就击沉了“伊—37”号。
然而,他们在报告中说,不知击沉的是什么潜艇。
    18日夜晚,“伊—47”号潜艇来到乌利西群岛西约80海里的海面。然而,直到
此时,它和“伊—36”号潜艇还不知道,美国锚泊在此处的舰只已于3 天前离开这
里,前往新的海域集结,准备在莱特湾与日本海军舰队一决雌雄。
    “伊—47”号潜艇经过仔细搜寻,终于在19日日出前一小时发现了3 艘“巡洋
舰”、几艘战列舰和其他舰只。“伊—47”号潜艇艇长立即将自杀潜艇驾驶员叫到
潜望镜前,让他们观看,并决定于第二天黎明才发动进攻。
    19日晚上,“伊—47”号潜艇为自杀潜艇驾驶员举行了最后一次庆祝活动。20
日晨4 点15分,自杀潜艇的创始人之一西纳上尉(另一创始人黑木上尉早在自杀潜
艇训练时就遇难而亡)早晨4 点钟第一个登上了自杀潜艇,他头上缠着白布,手执
海军上将赐给的短剑,在与潜艇军官—一握手之后,关好舱盖,操艇下潜。紧接着,
另外3 名自杀潜艇驾驶员也相继操艇出航了。
    日本自杀潜艇的这一行动,美国人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此刻,港内一片灯
火通明,水兵们正忙着修理损坏的舰只。
    “伊—47”号潜艇艇长用无线电电话和每艘自杀潜艇驾驶员保持联系。根据计
划,早晨5 点钟,4 艘自杀潜艇应该到达目标,并实施进攻。所以,“伊—47”号
潜艇升到水面,以便从舰桥上观察自杀创造的辉煌战绩。
    突然,一道橘红色的巨大闪光之后,一声巨响带起一根冲天柱,“伊—47”号
潜艇上的水兵们等待着出现第三个、第四个火柱,然而,火柱却再也没有升起。直
到5 点50分,才又听到一声轻微的爆炸声。
    尽管4 艘自杀潜艇只有2 艘攻击成功,然而,两片大火如两座燃烧的火山,将
乌利西群岛照得通亮。
    “伊—36”号潜艇上装载的4 艘自杀潜艇也陆续准备离艇出击。然而,前两条
自杀潜艇都没有能够出去,驾驶员们被叫回了潜艇,第三条自杀潜艇下水后失踪了,
第四条自杀潜艇也未能驶向目标。总之,毫无成果。
    “伊—47”号潜艇和“伊—36”号潜艇回到东京之后,日本宣布,“伊—47”
号自杀潜艇分别击沉了航空母舰和2 艘战列舰。然而,事实却是这样的,“伊—47”
号潜艇炸沉了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油船,最后一声轻微的爆炸声是一艘自杀潜艇撞上
礁石所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回天”自杀潜艇的“回天之力”未能挽回日本帝国主
义的败局,同时,自杀潜艇这种以驾驶员性命换取战功的残酷和毫无人性,无疑为
正义者所不齿,所以,自杀潜艇也未能够在其他国家推广。至1945年8 月15日日本
投降之后,自杀潜艇也就随着它的研制者的灭亡而日渐被人遗忘。
               奇袭北方孤狼
    1942年1 月17日,英国海军情报部门得知,德国海军“梯尔皮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