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简单最实用的股票赢钱策略_时间的-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论认为,在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中,随机涨落有可能被放大为巨涨落,从而破坏原来的结构,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企业内企业家、机制、技术、文化四因素之间的相互非线性作用,形成企业的涨落与创新,并且通过创新扩散,不断地推进企业的成长。总之企业自组织的变革应来自企业内部,由外力推动的变革当外力消失后变革就可能自动停止。所以,好的有生命力的企业,通常面临迅速变化的环境,不仅能主动予以适应,而且还能建立起各种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来为企业的改革提供内在驱动力。{1}20年前有人说电脑能取代书,虽然今天看来它还不能取代书,但它有可能取代书店老板(我们买书已可以通过互联网);数字化时代;还有网络蔓延效应等等,当所有的价值链分崩离析的时候,伟大的公司会问——当成本消失的时候,钱会到哪里?我要如何改变?

从企业生命模型的上升趋势看,在企业创立的初期,企业家作为一种能够替代价格机制来优化配置资源的特殊资源,在企业生命模型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机制与文化在企业生命价值链条中逐渐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这可能是所有具有生命力企业的共同特性。好的企业文化能减少企业内个人的信息处理要求,补充正式的控制制度,促进合作并减少讨价还价成本,因而不仅提高了企业的代理效率、技术效率,也是企业创新和创造价值的动力源泉。因此,无论是20世纪初期发明电灯、电话的“贝尔公司”,稍后由烟草进入啤酒行业的“菲利浦·莫利斯”,还是20世纪中期将人类送上蓝天的“波音公司”,长期处于盛年期与稳定期的秘诀可能就在这里。所以,它们也就当之无愧的成为了那个时代人们投资的最好对象。

2007年8月21日

第二篇 投资札记 投资札记之三:投资最难的是什么(1)

    投资,最难的事是什么?我的阅历告诉我——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

  坚守的回报

对于充满致富渴望的无数投资人,巴菲特正是他们的精神领袖。价值投资是本·格雷厄姆和菲利浦·费雪尔的核心思想。这是缔造财富的一个流派。格雷厄姆的学生最终都变得很富有,只不过巴菲特是最杰出的。

“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这是巴菲特在其旗舰上市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里,引用的《伊索寓言》中的谚语。在从1965年开始的投资生涯中,巴菲特通过长期持有为数不多的股票,击败了华尔街的投机炒家,证明长期股权投资是一条可以走向成功的可选择之路。

早期收购伯克希尔公司、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和华盛顿邮报,巴菲特亲历亲为去拜访公司管理层。以后的收购行动则较少这样做。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巴菲特比较认同数据背后的真相。你怎样才能看到这个企业长期的竞争力,这个难度是比较大的。也就是说,定量的方法不是投资当中最关键的,定性的东西才是。

1987年10月,美国股票市场暴跌,巴菲特手中仅持有三种股票,分别是价值10亿美元的美国广播公司、7。5亿美元的GEICO以及3。23亿美元的华盛顿邮报。将20亿美元的投资全部集中在三只股票上,这在当时的机构投资者中相当少见。幸运的是,巴菲特有足够的智慧,挑选并拥有好的企业,以抗衡各种各样的危机。

“如果我们不愿意拥有一家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十分钟。”这是巴菲特选择企业的原则。对长期股权投资者来说,深入了解一家企业是最核心的问题。巴菲特所认同的正是那些个人利益与股东利益相一致的管理人员,并尽可能与之建立私人友谊。20世纪90年代逐渐风行的“关系投资”理念,巴菲特是最好的身体力行者。他认为成功的投资应该是股东、管理者、客户共赢的结果。因此,挑选优秀的管理者,与他们长期坦诚地合作,是股东当仁不让的职责。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和其他人比较,开始的时候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但是走得远了差别就出来了。作为人生来说,你在某一个时刻或者对某一个方法来说你只能选择一条路。

选择价值投资,实际上是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这种一以贯之的、深入灵魂的坚守障碍重重,是最难的。投资碰到危机的时候,最简单的解脱办法就是卖出股票,一卖了之。但这就永远达不到彼岸。也有很多人都宣称自己是价值投资者,但为什么做不到巴菲特这样突出的成绩?

拿巴菲特和索罗斯做一个比较。两个人都从事金融投资,业绩都很出色。如果我是导演,要拍一部投资大师的电影,通常都愿意拍索罗斯。因为索罗斯的投资生涯很精彩,跟英国政府斗,跟香港政府斗。整个人生经历跌宕起伏、绚烂多彩,充满了戏剧冲突。但是拍巴菲特就很不容易,要想把巴菲特这个人物很完整地表现出来,需要很高超的导演技术。比如说,在越南战争开始的时候,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苏美两个核大国处于紧张对抗的时候,巴菲特怎么处理他的长期投资?在那样一个历史关头,他的内心世界是怎么样变化的?巴菲特没有写过自传,一个导演要把这种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拍出来很难,要反映人物精神世界的变化是非常困难的。

投资中有许多非常态的事件会无时无刻伴随我们,这就是风险。对风险思考的角度不同,会带来截然相反的投资决策和悲欢结局。巴菲特的伟大不在于他70多岁的时候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他很年轻的时候明白了投资的道理,然后用一生的岁月去坚持,并善于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认真思考和做出交易抉择,这非常重要。

2007年4月25日

  投资最难的是什么?

投资,最难的事是什么?

那些在市场里蹦蹦跳跳的人会说,也许是对大盘与个股高低点的预测和把握。但谁能准确地告知我们这一切?如果有这样的人,能告诉我们明天开盘后,股市一定怎么走,他不是上帝就是在冒充上帝。

第二篇 投资札记 投资札记之三:投资最难的是什么(2)

    那些价值投资的信奉者也许会说,关键点在选择好的企业。但同样的好企业,今天可能估值市盈率(PE)30倍,下一个阶段可能PE估值15倍,再一个阶段PE又可能估值到50倍。你怎么能判断出PE50倍的企业就一定不能投资?如果超过50倍PE不能投资,那么之前低PE时,买入的股票是否又要卖出?如果超过50倍PE不能投资,而早期的头寸又因为“高估”不再坚持,我们如何在像沃尔玛、星巴克、微软、GOOGLE等等伟大企业身上赚取足够多的财富?价值投资是否也要进行“荡秋千式”的高市盈率抛出低市盈率买入的游戏?

如果认同这种“荡秋千式”游戏的话,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内心实际上是这样想的,哪怕他(她)口头上自称坚持什么,当然,这样想也没错。但如果我们真的按这种——我相信也是绝大多数人采取的游戏规则做,我们最终可能与那些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企业失之交臂,骑上“黑马”容易,但走完全程就非常困难了。

沃尔玛在1972年到2006年,三十四年的时间投资回报率达到了1343倍,从有记载的历史资料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那些伟大的企业在相当长的岁月中始终保持着高PE的特点,特别是在企业的高速成长周期的阶段,而越是好的企业,经历的这个周期越长。长长的岁月当中,总要经历经济与股票市场的繁荣与萧条,但无论怎样艰难的日子,伟大企业的竞争力总是会在恰当的时刻显示出魅力,但我们有可能在开始的某个阶段,因任何一个原因,让自己身处恐惧中,早早迷失我们的洞察力与判断力。

现实生活中,哪个国家的经济都有弱点,哪怕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企业也会有弱点,哪怕我们处于太平盛世中,也有太多的理由,自己吓自己,卖掉我们曾拥有却在未来岁月得以证明的伟大企业的股票。

长期投资的难点,其实是在对未来久远岁月不确定事件的判断上。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如果我们或一个家族用足够长的岁月来坚持做一件正确而有前途的事情,回馈是相当惊人的。

以投资为例:博格尔发现过去100年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年回报率10。4%,1000美元,100年的投资收益=1000 ×(1+0。104)的100次方=19811043美元;如果是一个家族1842年开始投资,100美元,年利率12%,今天的财富(未考虑遗产税)=100 ×(1+0。12)的165次方=13212157451美元;如果一个英国家族在1368年开始在欧洲投资(相当于我们的明朝),10英镑,年利率6%,今天的财富=10 ×(1+0。06)的639次方=148063463502813000英镑,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然,至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中,还没有这样的财富故事发生,以后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奇迹出现。不过这个数字游戏告诉我们,长期来看取得超越5%的年回报率都是相当困难的。短线交易者理论上每天、每月、每年多次交易,等于放大自己的生命,但为什么精彩的生活,没有给他们带来足够的财富?

世界100强的企业,似乎没有一个是靠投机胜出的。它们胜出的原因,是靠在一个或几个领域里持之以恒地坚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经营的结果。它们并没有在经济或企业高潮的时候卖出它们的事业,然后在等经济或企业低潮再买进。这些企业的领导者关注的是企业长期的竞争力,至于经济周期的变幻,就像正航行在海上的轮船一样,风高浪急,你也必须前行。当然,开始的时候,你可以将自己的船建造得更坚固一些,最好像诺亚方舟,但是,你一旦航行起来,你需要选择一个浩瀚的海洋作为你事业的基础,虽然不时遇到旋风和台风,但它可以给我们更广阔的市场。惊涛骇浪你也一样要坚持,而坚持本身就非常非常困难!

投资,最难的事是什么?我的阅历告诉我——它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

2007年7月17日

  穿越周期 穿越企业 穿越历史

我看到衬着蓝天的高山、春天里的一片嫩叶……我感到爱永不止息——献给两位友人。

第二篇 投资札记 投资札记之三:投资最难的是什么(3)

    2005年4月8日,我的一位友人打电话给我,希望将他留给妻子和孩子的钱交我们理财,期限是20年。感动之余,有些惊讶!不仅是因为委托时间的长久,而是这个朋友本身从事的也是投资事业,他在国外学习多年(持有美国绿卡),目前也在国内一家投资机构做投资经理,从专业上,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个人。没想到自己做投资的人,竟然也会委托别人打理其家庭财富,而且是留给自己妻子和孩子的。

我无从探究其委托我们理财的真正原由,只是他说:在国内我找不到第二个人,让我如此信赖!这让我非常非常感动!委托理财投资不就是“为了这份信任,奉献回报吗!”2005年4月23日,另一位友人,可能同样出于为孩子们的未来着想,交给了我一份更加沉甸甸的责任!接电话的时候,语言已经难以形容我的感动,泪水好像就要流淌下来……

每次,和新的合作伙伴签约开始投资的时刻,我都要说一句话:“如果投资亏损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