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设(a)=ed=1,ew=1;或(b)ed=1,ew=0;eee′o=0;或(c)ed=1,e′o=0;则e=1。很明显,除此以外,还有许多特例使e=1。但是一般说来,e 不等于1;我们很可以放心下一个概括断语:不论根据任何假定,只要不离现实世界太远,又不讨论“通货逃避”(flight from the currency)情况(若有通货逃避情况,则ed 及ew 变大),则e 大概总小于1。
  Ⅶ以上就短时期立论,主要是讨论在短时期以内,货币数量之改变对于物价之影响。在长时期中,关系是否要简单些呢?
  这个问题,最好让历史下断语,不要用纯理论讨论。设在长时期中,灵活偏好状态相当有规则,则就悲观时期与乐观时期之平均值而论,在国民所得与货币数量之间,大致总有某种关系存在。例如,人们愿意以国民所得之几分之几用货币保持,这个比例数在长时期中也许相当稳定;故在长时期中,如果利率大于某种心理上的最低限度,人们便不会把超过此比例数以上的国民所得用货币形式保持,闲搁不用;故设除积极流动所需者以外,货币数量在国民所得中所占比例尚超过此比例数,则迟早总有一个趋势,使利率降低至此最低限度左右。利率降低,若其他情形不变,则有效需求增加;有效需求增加,则会达到一个或一个以上之半分界点,于是工资单位亦作不连续的上涨,物价亦因之受影响。若剩余货币数量在国民所得中所占比例数太低,则相反趋势发生。故在一段时期中,利率变动之净结果乃在确立一平均值,以适合于国民所得与货币数量之间之稳定比数;此稳定比数既基于群众心理,故迟早总会规复。
  此种趋势为向上时,比之为向下时,所遇阻力大致较小。但设货币数量不足甚多,历时已久,则打开困难之法,普通总是改变货币本位或货币制度,以提高货币数量,而不是压低工资单位,以致增加债务负担。故就极长时期而论,物价总是向上:因为货币比较丰裕时,工资单位上涨,而货币比较稀少时“总有办法增加货币之有效数量。
  19 世纪以内,就每10 年之平均数字而论,人口之增加、发明之迭起、新区域之开发、公众之信任心、以及战事之频仍,这种种因素,再加上消费倾向,似乎已足建立一个资本之边际效率表,一方面使得就业之平均水准可以相当令人满意,他方面利率也高到一种程度,财富持有人在心理上认为可以接受。由记载中,我们知道大概有150 年这么长一段时间,各主要金融中心之典型长期利率,总在年息5 厘左右,金边债券(gilt…edged securities)之利率,亦在年息3 厘与3。5 厘之间;然而这种利率,在当时还不觉得太高,在此利率下之投资量,还能使平均就业量并不低得太不象样。有时工资单位调整,但是调整得更多的乃是货币本位或货币制度,其中尤以银行货币之运用最为显着。调整以后,货币数量(用工资单位计算)足够满足正常的灵活偏好,而利率又不太比上举标准利率低很多。工资单位之趋势,和平常一样,大体上是一直向上,但劳力之效率亦在增加。各种力量势均力敌,故物价相当稳定:依据索贝克(Sauerbeck)物价指数,在1820 年至1914 年之间,若取5 年平均数,则最高者亦只比最低者大50%。这个决非偶然,论者归功于势均力敌,确是的论,盖在此时期中,各雇主集团之力量强大,故工资单位之上涨不太超过生产效率之增加速度;同时金融体系既很活泼,又很保守,其所提供之平均货币数量(用工资单位计算),使得平均利率水准恰等于财富持有人在其灵活偏好势力之下,所愿意接受的最低利率。当然,平均就业量要比充分就业低很多,但也没有低到今人不能忍受,以致引起革命。
  今日(未来大致亦复如此)情形则不同,资本之边际效率表,因为种种理由,要比19 世纪低许多。若平均利率低得可以使平均就业量相当合理,则又低得使财富持有人认为不能接受;因此我们不容易仅仅从操纵货币数量着手,使利率降至该水准。当代问题之尖锐性与特殊性,都由此而起。如果只要货币供给量(用工资单位计算)充分,20…30 年以内之平均就业量即可相当过得去,若问题只是如此,则19 世纪便可以找出一条出路;若这是现在仅有的问题,换句话说,假使我们所需要的,只是适度的通货贬值,则我们今日一定可以找出一条出路。
  。但在当代经济体系中,到现在为止(恐怕未来亦复如此)。最稳定、最不容易变更的因素,乃是一般财富持有人所肯接受的最低利率。②如果要就业量还过得去,利率必须比19 世纪之平均利率低许多,则这种利率是否仅仅操纵货币数量,即可达到,颇成绝大疑问。资本之边际效率,乃潜款者可以预期取得之收益,但从此收益中,还须减去(1)拉拢借贷二方之费用,(2)所得税及附加税,及(3)补偿贷款者所负风险,减剩之数,才是净收益,才可作为财富持有人牺牲其周转灵活性之代价。假使平均就业量还过得去,但此净报酬则微小不足道,则由来已久的方法也许无效。
  回到我们眼前的题目:在长时期以内,国民所得与货币数量之关系定于灵活偏好;而物价之稳定与否,须看工资单位(或说得更精确些,成本单位)之上涨,比之生产效率之增加,其速度孰快孰慢而定。
  ② 关于此方面之进一步讨论,参阅拙着《货币论》第四编。
  第六编 通论引起的几篇短论第二十二章 略论商业循环以上各章,旨在探索在任何一时决定就业量之种种因素,设此理论而不谬,则应当可以解释商业循环现象。
  设以任何一商业循环实例详加考察,则必发现其异常复杂。欲完全解释之,则以上分析中之每个因素都有用处;其尤着者,当推消费倾向、灵活偏好状态、以及资本之边际效率。此三者之变动,在商业循环中各有作用。但我认为商业循环之所以可以称为循环,尤其是在时间先后上及期限长短上之所以有规则性,主要是从资本之边际效率之变动上产生的。虽然当资本之边际效率改变时,经济体系中之其他重要短期因素亦随之而变,因之情况更趋复杂,更趋严重,但我认为商业循环之主要原因,还是资本之边际效率之循环性变动。要阐述这个论点,须把事实详加考察,篇幅须占一书,决非一章所能胜任。以下短短几节,只在根据以前理论,指出一条研究路线而已。
  Ⅰ所谓循环运动(cyclical movement)者,是指当经济体系向上前进时,使其向上前进之力初则逐渐扩大,相互加强,继则逐渐不支,到某一点时,向下力乃代之而起,后者也是初则逐渐扩大,互相加强,达到最高发展;然后逐渐衰退,最后也让位于相反力量(即向上力)。但是我们所谓循环运动,并不只指:向上或向下趋势一经开始以后,不会在同一方向一直继续下去,最后物极必反;我们还指:向上与向下运动在时间先后及期限长短二点,都有相当明显的规则性。
  要充分解释商业循环,则还有一个特征,不容忽略这就是恐慌(crisis)现象。换言之,我们要解释:为什么从向上趋势变为向下趋势时,转变得非常骤然,剧烈;但从向下趋势变为向上趋势时,却一般说来,并无尖锐转捩点。
  设投资量变动,而消费倾向不变,则就业量必起变动。但决定投资量之因素,异常复杂,故硬说投资本身之一切变动,或资本之边际效率之一切变动,都有循环性,亦太不近情。变动特例之一,即由农业变动所引起的商业循环,将于本章以下另一节中分开讨论。虽然如此,我还认为在19 世纪环境之中,就工业上典型的商业循环而论,我们的确有理由相信,资本之边际效率之变动确有循环性。理由本身并不生疏,也常被人用来解释商业循环。此处只是把这些理由和以上理论联系起来。
  Ⅱ我所要说的,最好从经济繁荣(boom)之后期,“恐慌”之来临说起。
  上面说过,资本之边际效率,①不仅系乎现有资本品之多寡及其当前生产成本之大小,亦须看现在人们对于资本品之未来收益作何预期而定。故若为① 参阅前第十六章。
  持久性资产,则在决定新投资之多寡时,人们对于未来之预期如何,影响颇大,亦自在意中。但预期之基础,非常脆弱,其物证亦变幻不可靠,故预期常有骤然而剧烈的变化。
  向来对于“恐慌”之解释,都侧重在利率上涨方面;利率之所以上涨,则因商业及投机二方面对于货币之需求增加。这个因素,固然有时可使事态严重化,偶而也引起恐慌,但是我认为,一个典型的(常常是最普通的)恐慌,其起因往往不是利率上涨,而是资本之边际效率突然崩溃。
  繁荣后期之特征,乃一般人对资本品之未来收益作乐观的预期,故即使资本品逐渐增多,其生产成本逐渐加大,或利率上涨,俱不足阻遏投资增加。
  但在有组织的投资市场上,大部分购买各都茫然不知所购为何物,投机者所注意者,亦不在对资本资产之未来收益作合理的估计,而在推测市场情绪在最近未来将有什么变动,故在乐观过度,购买过多之市场,当失望来临时,来势骤而奇烈。①不仅如此,资本之边际效率宣告崩溃时,人们对于未来之看法,亦随之而变为黯淡,不放心,于是灵活偏好大增,利率乃上涨。资本之边际效率崩溃时,常连带着利率上涨,这一点可以使得投资量减退得非常厉害;但是事态之重心,仍在资本之边际效率之崩溃,尤其是以前被人非常垂青的资本品。至于灵活偏好,则除了由于业务增加或投机增加所引起者以外,须在资本之边际效率崩溃以后方才增加。
  因为如此,所以经济衰退(slump)非常难对付。以后,减低利率对于经济复苏(recovery)会大有帮助,而且也许是后者之必要条件;但在目前,资本之边际效率可能崩溃到一种程度,以致在实际可行范围以内,利率无论如何减低,都不足使经济复苏。假使仅仅减低利率,已是有效补救办法,则不必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便能复苏,而且复苏之道,多少已在金融当局直接控制之下。然而事实往往并不如此。要使资本之边际效率复苏,并不容易,而且决定资本之边际效率者,乃是不受控制、无法管理的市场心理。用平常话来说,在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信任心最难操纵,最不容易恢复。银行家与工商界一向重视经济衰退之这一面,实在是对的;而经济学家倒反而不重视,因为后者过分相信“纯货币的”补救办法。
  这就到了我的论点。要解释商业循环中之时间因素,要解释为什么一定要经过某种长短的一段时间以后,才会开始复苏,必先追索在何种势力之下,资本之边际效率才会复苏。有两重理由(其一是从持久性资产之寿命,以及某时代中人口之增加速度这二者之关系产生的,其二是从过剩存货之保藏费产生的),使得向下运动之期限,有某种长短,不是这次是1 年,下次是10 年而是颇呈规则性,总在3 年至5 年之间变动。
  现在再回到恐慌时情形。只要经济繁荣还继续着,则许多新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