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杜月笙传-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擎倘灰恍Γ磺薪患视Χ裕加衫咸雒娲

杜月笙跟沈月英的结合,是两情欢好,相互看中了意,后来又经过黄金荣的担任大媒,讨陈氏夫人和孙氏夫人,那时候她们年纪还小,家中羡慕杜月笙的财势,请人去撮合,一说便定。这三次婚姻,全是水到渠成,顺顺当当,杜月笙半辈子不曾碰过恋爱的苦杯,没有尝过相思的滋味,唯独每晚都在台下,沉迷于她投手举足,一曲绕梁的姚玉兰,「剪不断,理还乱」,尝尽了「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的魂牵梦萦之苦。

实在难以忍耐了,有一天,被他想出了一条门路

黄老板声明退休以后,几片戏,大都由他精明干练的大媳妇,黄李志清掌管。黄李志清身为老板,又是女流,跟小兰英三母女,由于业务的接触,结成闺中的密友。──这些是杜月笙老早已经打听清楚了的。

何不去求计于「妹妹」呢?妹妹,是黄杜张三大亨,对黄李志清这个小辈的昵称。

抽一点空闲,驱车钧培里,见过金荣哥,聊了些时闲天,杜月笙找到了黄李志清,向她招招手说:

「妹妹,你来,我有事情问妳。」

「啥事体?」

「我问妳,小兰英阿是跟妳蛮要好?」

「蛮要好格。」

顿了顿,杜月笙自己先笑,然后,他还是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了:他极喜欢姚玉兰,他托黄李志清代为试探一下,假如他想娶姚玉兰为妻,是否有此可能?

黄李志清格格的笑,最后还是答应了。她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将杜月笙的心事一说小兰英三母女都有点出乎意外。

以杜月笙的声望、财势、以及他对姚玉兰的一片诚心,小兰英未尝不愿有这么一位金龟婿?她私下问过姚玉兰,姚玉兰晓得杜月笙对待自己,完全是发乎真诚。只不过,双方年龄的悬殊先不说,头一椿,杜月笙现在就有三房妻室。姚玉兰时正值锦绣年华,花容月貌,虽说小姑居处犹无郎,可是,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少年子弟,委实不少,她想来想去,嫁给杜月笙,诚然一生有靠,却是她又很不甘于做小。

黄李志清一心促成,两头传话,把姚玉兰的心意,毫无保留的告诉了杜月笙。杜月笙想了一想,再跟黄李志清坚决的说:

「妳可以代我向她们说明:第一,我一定要跟姚玉兰正式结婚,第二,我决不会把她当作偏房。」

杜月笙越急,越能表示他的爱意,黄李志清往返折冲,几经交涉,姚玉兰和她的母亲,终于开出了「最低限度」的最后条件

一.必须正式结婚。

二.必须和华格臬路杜公馆里的那三位夫人,分开来往。

黄李志清把话传过去,杜月笙喜出望外,他毫无难色的一一应允

杜姚之间的婚事,至此,总算是谈出了一个结果。

黄李志清当时也很高兴,她跟杜家叔叔,开了个顽笑说:

「杜家叔叔,有时候想想,我自己也觉得好笑。世界上真会有这种事情,我跟我的婆婆,两代人为你杜家叔叔做了两次媒,居然都做成了。」

杜月笙听了,哈哈大笑,他晓得黄李志清指的是她婆婆,也就是他的桂生阿姐,在十四年前一力促成了他和沈月英的婚姻,而这一次,却又是他的侄媳黄李志清,帮他撮合了又一次的理想姻缘。

心中高兴,杜月笙许了心愿说:

「妹妹,妳这次为我的事体,交关辛苦,我一定要好好的谢妳。」

「杜家叔叔,你要谢我什么?」

当天,杜月笙便派人去买了一只金手表,送给黄李志清,作为谢礼。

洞房花烛得贤内助

住在华格臬路的沉氏、陈氏、孙氏三位夫人,听说杜月笙又要和姚玉兰结婚,暗底下当然是很不开心,以往各踞一楼,互不闻问,如今居然也沟通消息,有商有量,正当她们组成联合阵线,图谋公开表示反对。可惜事机不密,先被杜月笙所侦悉,于是有那么一天他先发制人,找一个机会,借题发挥,他大发雷霆的,把三位太太全骂在内了。这一骂,骂得三位夫人大惊失色,噤若寒蝉,从此不敢再作任何抗议、反对的表示。

要好朋友之间,对于杜月笙的四度洞房花烛,确以表示赞成的居多,他们倒不是替杜月笙帮腔凑兴,而是有相当的理由,许多年来,在对外交际方面,杜月笙像是一条光杆,他一向独来独往,绝少挈带他的夫人,出席参加任何交际应酬。

这其间是有不得而已的苦衷的,──他前后所娶的三位夫人都是旧式女子平时不大喜欢出门,而杜月笙也从不加以启发或训练,于是她们越来越不拋头露面。沈氏夫人只有杜维藩一个,却是长子,陈氏夫人有维垣、维翰、维宁三位,孙氏夫人有维屏、维新两个。这些小爷们的养育照料,需要相当的时间,所以三位夫人对于诸多外务,也是有些儿力不从心。

杜月笙和姚玉兰结婚以后,姚玉兰是自幼随同父母闯过码头,见过世面的,她是走红多年的名伶,一口京片子,轻脆嘹亮,杜月笙的交游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往高处攀,像姚玉兰这么一位风光体面、肆应裕如的杜太太,当能弥补杜月笙多年来的一大遗憾

新居设在蒲石路,租了一层豪华考究的西式楼房,行年四十有二,杜月笙四度作新郎,对外尽量避免张扬,可是好朋友知道的依然不少,所以这场婚事仍旧办得相当风光热闹。

沈氏夫人格外显得萎靡,销沉,他唯一的儿子杜维藩大了,每天要出去读书,而家里娘姨丫头,保镳当差一大堆,服侍这位大少爷是无微不至,处处周到。沈氏夫人反倒觉得插不下手,她平素身体虚弱,多灾多病,于是一天到晚躺在床上吃鸦片烟,她的烟瘾越来越大,大到成天人不离烟,手不离斗,沈月英的母亲,娘家的老账房焦文炳,合住在华格臬路杜公馆对面的一条弄堂里,她只要出房门,下楼梯,走不了三两百步路,就可以去跟老母亲相聚个一天半天。但是她连这几步路也懒于走,于是母女都三月两头的见不了面。曾有一次,杜月笙突然之间看见了她,颇为她的形销骨立,弱不禁风而惊怵,但是他想不出法子使她戒绝鸦片,恢复生气,由于金廷荪的太太跟她蛮要好,因此出个主意,让她到金家去住了一段时期。

金家相当守旧,金廷荪的老太太,规矩极大,她晓得杜月笙和金廷荪有手足之情,便将沈月英也跟自己的儿媳妇一例看待,晨昏请安,老太太搓麻将的时候陪着,外面不论送什么东西进来,还得送到老太太的房中去看过。沈月英在金家住了一段时期,消愁遣闷,振作精神谈不上,相反的却是受不了老太太的规矩,住得苦不堪言。隔不多久,她又如逢大赦的搬了回来,自兹以后,鸦片烟毒更严重的剥夺了她的健康。

沈月英天不假年,他死在四十八岁上,时在抗在期中,杜月笙和杜维藩都已经到了重庆,她曾和杜月笙渡过艰难困苦的时光,眼看着他出人头地,平步青云,是鸦片烟瘾拖住了她,使她不但不能跟杜月笙白头偕老,甚至她也无法分享他的光采与荣耀。

三楼太太孙氏夫人比较豁达,她善能自己排遣,将全部时间精力贯注于她的一对爱儿,──维屏和维新,当这两个儿子念到初中,她便请准杜月笙,把他们带到英国伦敦去求学维屏,维新都有很好的成就,孙氏便伴着儿子在海外渡其优游的岁月。

和姚王兰结婚以后,杜月笙生活上的情趣倍增,夫妻俩有相同的嗜好,闺中高歌一曲,兴味无穷。姚玉兰结了婚便洗卸铅华,一心一意做杜夫人自此告别了红的生涯,海上顾曲戏迷容或感到惆怅,但是姚氏之歌也并非如广陵绝响,遇有义账救灾,或者亲朋戚友一时兴起来上一次彩排,她也兴致盎然的粉墨登场。

结婚一年,她给杜月笙生了个女孩子,使杜月笙欢喜得好象天上掉下来奇珍异宝,因为这是杜月笙第一个女儿,杜月笙给她取个名字叫美如,对她的钟爱还不止于「掌上明珠」。杜美如满月的那天,蒲石路杜公馆不仅大宴亲朋,甚且演出堂会,由当时疯靡沪上的梅兰芳、马连良联合演出,张学良夫人于凤至亲临道贺,她后来一直在说:就那回在上海看到了骨子好戏。

为上海人津津乐道,传诵多年的杜公馆五大盛举,热闹风光,极一时之盛,如果以年份排列次序,应该是:

一,杜美如的满月之庆。

二,杜祠落成。

三,陈氏夫人的三十岁生日,假戈登路一连唱了三天的堂会戏,贺礼中的寿屏十二堂,雕镂精美,是价值连城的宝物。

四,杜维藩结婚,包下了新新公司演戏宴客。

五,杜月笙的六十诞辰。

好热闹,讲究排场,诚然规模一次比一次盛大,然而仍以杜美如的弥月之庆为滥觞

长江水灾梅赵同台

赵培鑫的父亲,是上海金业交易所的理事,家境相当的不错,赵培鑫从小就喜欢听戏、唱戏,虽然不曾正式投师,却由他于过人的禀赋,和忘寝癈食的揣摩,十五六岁的时候便己经声誉鹊起,常在大人先生的夸赞之余一展歌喉。十六岁那年,他进上海市民银行当练习生,同事之中有一位张颂椒,是杜月笙的学生,有一天,张颂椒对赵培鑫说

「你小小的年纪,戏唱得这么好,杜先生看见你一定很欢喜,倘若你自家愿意,我可以负责介绍,让你也拜杜先生的门。」

当赵培鑫不懂个中关键,他很天真的问:

「拜了杜先生的门,又怎么样呢?」

「好处多着呢,」张颂椒说:

「头一桩,你想唱戏不是?拜了杜先生的门,他就会提拔你,只要他肯提拔,你将来一定非常有名气。」

赵培鑫毕竟年纪还小,委决不下,跑回去跟他父亲一说,他父亲听了,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我们是做生意的人家,跟杜先生搭不上。」

但是「提拔」和「名气」,对赵培鑫有很大的吸引力,歇不了多久,他仍还是自动去找张颂椒,请他介绍,以一名十六岁的少年,居然也跻列「杜老夫子」的门墙。

有一天,杜月笙要试试赵培鑫,带他到申商俱乐部,喊赵培鑫当着许多达官富商,吊一段嗓。

十六岁的孩子,开口一唱非但丝丝入扣,而且大有金石之声,于是乎大人先生采声四起,赞不绝口,杜月笙更是啧啧称奇,在这时候,他心中打定了主意,决心培植这个罕见的天才。

从此他对赵培鑫视同子侄,一有闲空,便叫他到华格臬路公馆去,或则同桌用餐,或则垂手侍立,杜月笙对赵培鑫用心良苦,他要他在自己身边多认识些人,并且不时告诉他些做人处世的道理,进退应付的规矩。

每逢杜月笙自己要去票房白相相,赵培鑫是必定陪着,民国十七八年,上海的票房组织有如雨后春笋,纷纷设立,其原因,是由于许多沪上大亨,工商巨子的提倡,邀一批朋友成立一个票房,既可以消遣消遣,休憩身心,又复能聚会聚会,谈谈事情。

杜月笙最常去的票房,首推市商会长虞洽卿(和德)跟证券交易所巨头袁履登等人,所创设的申商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前后十余年一共出了三个平剧人才,为首的便推赵培鑫,其次为戎伯铭与章耀泉。

其余如雅歌集,杜月笙担任了一名理事,再如正谊社、湖社,都是杜月笙不时走动走动的地方。湖社的中坚份子是沈田莘,沈田莘是位老名士,前清时候得过功名,当过一任宝山知县。此公素有「票怪」之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