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杜月笙传-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采丞断然的说:

「那当然没有问题。」

于是,杜月笙矍然而起,双手一拍,眉飞色舞的高声说道:「采丞兄,这件事情关系抗战前途,国家大局,确实值得一试。你便在香港住两天(奇*书*网…整*理*提*供),我乘最近一班飞机到重庆我要去见蒋委员长,当面向他报告。」

时在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十一月五日,杜月笙自香港直飞重庆,晋谒蒋委员长,请示高宗武反正事宜,应该如何处理?

敌机追逐从此得病

杜月笙谒见委员长,系由张群负责联络,陪同晋谒,他得到委员长的指示,从速反港,秘密进行。当下他十分振奋,搭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与冲冲的离开重庆,回香港去。

讵料,他所撘乘的这一架飞机,飞到半路竟碰到日本军机扫射追逐,飞机师为了保全飞机和旅客的生命,拼命盘旋攀高,他要逃脱敌机的轰击。民航机逃,敌机则紧随不舍,当年的民航机既没有空气调节,又缺乏舒适安全的个种设备,杜月笙在飞机上,一时但感到天旋地转,金星四迸,身子猛烈的摇来晃去,时下时上,鹘起翻飞,转得他得晕眼花,几乎昏厥。最后,飞机爬升到八千公尺的高度,机上不备氧气,而高空空气稀薄,杜月笙呼吸艰难,几度窒息,撑到后来实在受不了,他便眼睛一闭,爽性等死。

天幸见,敌机追逐到八千公尺以上的高度,眼看民航机驾驶员翻腾揉升,技术着实高明得很,再追下去,必然是徒劳无功,枉费心机,于是便在志不得逞之后,一个转弯,飞开去了。敌机放弃了目标,这一飞机人才算是拣回了性命,然而,杜月笙却特别的惨,他喘息不止,坐不下去,唯有躺在飞机上,一路到香港。

香港杜公馆的家人亲友门生弟子,都在启德机场伫望杜月笙自渝返来,大家谈谈笑笑,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有人高声的一喊:

「弗对呀,辰光已经过了,怎么飞机还没有到呢?」

一句话,提醒了大家,派人到航空公司去问,航空公司的职员唯有苦笑,事实上是他们已经得到客机遭加本军机攻击的消息,但为免得引起骚得与不安,他们奉命向接机者保守秘密。

时间越过越久,翘首北望,依然不见飞机的影踪,杜门中人更着急了,有人议论纷纭,有人写窃私语,终于,机场中人起耳语运动,纷纷口耳相传,客机受到敌机的袭击,却是苍天庇佑,赖驾驶员的技术优良,刻已摆脱敌机,毫发无伤,正向启德机场飞航。

方在对手称庆,喊声:「阿弥陀佛!」航空公司的职员,又是神情严肃,紧张仓皇,他们来寻接杜月笙的人,劈头便说:

「杜月笙先生在高空体力不支,据飞机师的通知,需要准备担架。」

众人方在欢喜的一颗心,又齐齐的往下一沉,连忙找到机场医护室,寻了两个抬担架的工友,飞机一到,便抢先冲上飞机,把急喘喘咻咻,无法起立的杜月笙抬下飞机来。

这便是使杜月笙烦恼痛苦十二年,严重损及他的健康,最后终于在六四之年难免一死气喘病之由来。他在那次敌机袭击中逃出了性命,却换来一副百病丛生,经常不适的身体。

在担架上被抬回家中,庞京周给他吃药,紧急救治,亲友弟子忙得团团乱转,好不容易使杜月笙喘过气来了,他脸色苍白,挥挥手说:

「你们都出去,请采丞兄留下来。」

在病榻上欠起身躯,他跟徐采丞说:「请你即刻回上海,代我办到两件事体。第一、请黄溯初先生火速来香港,跟我当面接洽。第二、转告万墨林他们,祇要高宗武说声走,便不惜一切代价,务必把化和他的家眷,平安无事的先送到香港来。」

徐采丞是在第二天动的身,他回上海,不上十天,黄溯初首先飘然南来。杜月笙大病方愈,亲往迎迓,为了安全保密,就请黄溯初在杜公馆下榻。

高宗武的一笔赈,都在黄溯初的肚皮里,于是黄溯初和杜月笙促膝密谈,他把高宗武三度赴日的种种经过,中日密约的要点,逐条逐项,向杜月笙一一细说杜月笙晈文嚼字,坦然的说这实在太多了,一下子难以记得住。于是黄溯初哈哈大笑,亲笔给他写了一份报告要略,杜月笙欢欢喜喜的双手接过,他眉飞色舞的说:

「我明天再搭飞机到重庆去。」

姚氏夫人见杜月笙连日忙碌紧张,飞重庆又飞出了气喘毛病,她心中灼急,又不晓得他究竟忙的是什么事情?那日听说杜月笙才隔十天又要飞重庆,她实在担心得很,便向杜月笙苦劝:

「坐飞机未免太危险了,这一回,您就走河内、昆明,走陆路去,好吗?

「不好!」杜月笙打着戏腔,告诉她说:

「我此刻恨不能身插双翅,破空而去哩!走陆路,那又得十天半个月,怎么来得及啊!」

高宗武盗宓密约全文

冒险二度飞渝,便带了庞京周医生同行,以防万一。这一趟总算托天之奉,安安稳稳到了重庆,委员长即刻传见,杜月笙报告既毕,委员长便写了一封亲笔信,交给杜月笙,请他设法转交高宗武。杜月笙得了委员长的亲笔函件,心知大事已谐,当前最要紧的还是迅速采取行动,免得贻误时机,一看错,满盘输,他肩胛上的担子着实沉重。

第二天便飞回香港,委员长亲笔信交给稳妥可靠的人,秘密携往上海。接下来,便是整日引颈翘望,苦等高宗武安然南来。黄溯初也住在杜公馆苦苦等候,杜月笙长日陪伴佳宾,好在黄溯初见多识广,为人又很风趣,天大的事搁在心上,他也是从容自在,谈笑风生。杜月笙黄溯初那边获益不少,杜公馆上下人等,虽然并不清楚黄老先生的身份,却是人人对也尊重而又亲近,谁都喜欢听他聊天,畅谈国家前途,天下大势。

由于敌伪方面戒备森严,防范紧密,徐采为丞发动杜门中留在上海的人,要想营救高宗武安然脱险,确实很不简单。还有一层,则由于日汪之间的「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谈判,是在十二月二十九日完成,签字仪式,列订在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举行,高宗武决心等密约签订过后,再盗出原本,献诸中央,揭破汪精卫等卖国的勾当。所以,他到元月四

日方始成行,行前,他又救出了正有生命危险的陶希圣。

汪精卫举行「伪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新成立的中央党部,先行设置的机构只有外交、宣传和警卫三个「部」,当时推定的「外交部长」是汪精卫自兼,「警卫主任」周佛海,副主任李士群、丁默村,宣传「部长」一席,即由陶希圣充任。

「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开始谈判,陶希圣一看日方提出的条件,日人全面控制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他们把中国划分为「满洲国」、「蒙疆自治政府」、「华北」、「华中」和「华南」五种地带,而把海南岛和台湾一般列为日本的军事基地。五大地带不曾包括外蒙、新疆、西南和西北,以及西藏,那便是说,日苏业已有所勾结,他们要共同瓜分中国。陶希圣认为,像这样「白纸写上黑字」,,要借中国人之手去签署,这件事是一断不可能的」,因此他拒绝签字于中日密约,一面称病不出,一面暗中策划如何出走

陶希圣的态度已使汪精卫、周佛海等大起疑忌,二十九年元旦前后,便有秘密通知陶希圣,说是本士群、丁默村主持的汪伪特务机关极斯斐非路七十六号,正在计划刺杀他,陶希圣两夫妇当时决定:「如果不能逃出上海,只有自戕之一法。」

便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二十九年元旦那天,高宗武忽然在法租界环龙路陶希圣住宅出现,他来探病,并且拜年,当时陶希圣告诉高宗武说:

「他们有阴谋不利于你,你怎样?」

高宗武便说:

「走了吧。」

事实上,徐采丞、万墨林已经遵照杜月笙的叨咐,替高宗武预备好了船票,同时严密订定保护他顺利成行的计划,临时加上陶希圣同行,当然不致发生什么困难。二十九年元月四日,上午,高宗武按照预定计划登上了美国轮船「胡佛总统号」。陶希圣则独自一人,乘车到南京路国泰饭店前门,下车后,进入大厦,径赴后门口,换乘一辆出租汽车,直奔黄浦滩码头,果然也告顺利成行。

帮陶希圣抢救家眷

高陶抵达香港,时在二十九年元月五日下午,杜月笙、黄溯初等人心头悬着的一方巨石,方始轻轻落下。祇是顶要紧的人到了,日汪密约,原经高宗武的内弟沈稚泰,摄成底片,交由高宗武夫人秘宓收藏,携来香港。然而,将此一卖国密约,公诸于世,令普天下人认识日阀之狠毒,与乎汉奸之可悲,还有问题;因为,陶希圣的家眷,陶夫人和五个孩子,到然留在上海,必须设法逃出,否则,一定会遭敌伪的毒手。

民国五十二年六月一日,陶希圣在「传记文学」第二卷第六期发表「重抵国门」长文,对于陶夫人和五位哲嗣的逃离虎口,有很生动详尽的叙述,谨将原文摘录一段:

「二十九年一月四日上午,我从上海法租界环龙路住宅乘中到南京路国泰饭店前门。下车之后,进入大厦,从后门叫街车到黄浦滩码头,直上轮船。中午,船开了,航行到公海之后,我纔从船上打电报给冰如(按:即陶夫人)报平安。至五日清晨,冰如纔把我写好留在家中的几封信,叫人送到愚园路。

「愚园路诸人(包括汪精卫、陈璧君夫妇,及周佛海、陈公博等)得知我离沪往港,大为惊骇。我的住宅门口,一时之间,有亲友来问讯,亦有便衣人员侦查与监视。厨子被调走了,工役不能出门。家中没有饭菜吃。家中没有饭菜吃,只是将日前剩下的饭菜烧热吃。冰如带着女儿和小孩子为避免烦扰,躲到法国公园里,镇日不吃亦不喝,在那里枯坐流泪。大孩子们仍然各自上学。

「这种情势何能持久。冰如决计到愚园路去看陈璧君。六日一早,她打电话请见,陈当即允见面一谈。

「陈接见冰如,首先说道:『我派人到你家里去,你总说你是陶家的亲戚,不承是陶太太。你是做什么政治工作的?』冰如坦然解答说:『我是乡下人,在陶家是洗衣服,做饭,养孩子,不知道什么政治。希圣在外边做什么,我不知道。他跟随汪先生十五年,为什么要走,事前也没有商量。』

「她又说:『我们家眷从香港搬到上海,只有两星期。若是他有走的打算,他不会接家眷来到上海。』

「她接着说:『香港为是非之地。他这一去,难免不说话。等到他一篇文字发表了,那就迟了。』她又说:『我相信他不会轻易发表什么。我决定自己到香港去,连劝带拉,要他回上海。』

「陈璧君不肯答应冰如的要求,推辞的说:『这要看汪先生的意思。』冰如再三说:『我这回去,只带两个小的孩子。三个大孩子仍在这里上学。』说到这里,陈纔有允意。她去请汪到客厅来。汪起先这还是未曾松口。恰好这时,林柏生送一封信进来,汪看信之后,面色大变。他将信递给冰如看。冰如说不会读信。原来这信是我从香港寄给汪的。信的意思是请他们保障我的家属的安全,如果他们陷害我家属,我只有走极端。至此,汪陈纔一口气答应派冰如到香港去。只要希圣回上海,什么条件都可以做到,并且要他在一星期之内先回一确信。

「冰如得到允许之后,立即买船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