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贵圈.贵圈(古代) 作者:赵熙之(晋江金牌vip14.04.23正文完结)-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

    苏晔似乎是沉默了一会儿,这才开口:“程夫人是他生母。”

    常台笙握住杯子的手忽地紧了一下。他生母还活着?竟然还是程夫人?忽想到那日他高烧病中喃喃喊着的“阿娘……”,常台笙的心忽然轻轻皱了皱,生出一丝酸涩之意。

    自己的生母做了别府的夫人,做了别人口中的娘亲,想想真是残忍。

    苏晔留意到常台笙的反应,过了一会儿才道:“前阵子他筹款想暗中救她一把,但打了水漂。眼下他若是再有缺钱的迹象,你万不要给他,这个漏洞止不住的,他又不会计算。别看他明面上对程夫人冷冷,连关心都透着疏离,但暗地里就算让他掏心掏肺,他也是肯的。”

    “毕竟是母亲。”常台笙表示能理解。

    “不,你不明白。”苏晔语气凉凉,“都说舐犊情深,但程夫人令人觉得齿冷。”



☆、【三六】

  至于后文;苏晔没有详细讲;只说:“因程夫的私欲;他那会儿差点就死了。但到底都是过去的事了;没必要计较太多。都还活着,能各自为生这就够了。”
  他这话中似有无奈;又有些凉薄意味。常台笙听着心里很不是滋味;联想到陈俨掌心里的那些旧伤疤,她隐约能构建出一个十分悲惨的故事。
  从苏府出来时,已是下午,冬日里的江南潮冷无比;黑得又早;她一路走回客栈,黄昏左近;街道两边饭菜飘香。这时候的常台笙,也不可抑制地想念起杭州的家。不知小丫头这会儿吃饭了没有,也不知祖父今日有没有闹,更不知芥堂今日是否诸事都顺,以及那只蠢货知不知道自己该添衣服。
  天真的更冷了。
  她下意识地低头哈口气,轻缩肩头走进了客栈。
  常府小厅中,这会儿却暖暖和和的,暖炉生得正旺,一锅子热汤端上桌,整个屋子里便都是浓浓食物香气。常遇的酒窝笑起来越发深,眼睛也笑得眯成了一条线,开开心心端着碗,等着宋婶给盛汤。
  宋婶将汤碗递给她,她便高兴地低头吃起来。
  “没心没肺。”坐对面的陈俨闷闷嘀咕了一声。
  “才没有呢,若是瘦了,姑姑回来才会担心。姑姑不,更要好好吃饭,长胖一点好让她放心。”小丫头捞起一块排骨来专心啃着:“不吃吗?要是瘦了,姑姑也会担心的。”
  陈俨挣扎了半天,这才端碗吃起来。
  他才吃了一碗汤,小厅门忽被敲响了。宋婶连忙去开门,门房小厮站外头道:“那位程夫又来了。”
  宋婶道:“便说小姐不,打发她走罢。”
  她话音才刚落,陈俨忽然偏过头去:“等一等。”看这情形,程夫并非头一回到这府中来,可是她来做什么?
  陈俨起身就随门房小厮去了门口,程夫这回是走了来的,披着斗篷站门外,脸色这昏昧夜灯映照下看着有些诡异。
  陈俨衣着单薄,他缩缩肩,看一眼程夫:“有事么?”
  程夫似乎也未预料到他会出现这府里,先是一怔,随即又稳着声音道:“并非来找。”
  陈俨似乎是猜到一些缘由,遂道:“若是为澜溪外宅的事,程夫大可不必再来。那宅子已拆建,且将来有别的用处,应是不会再转卖了。”他说完还忍不住补了一句:“天冷了,且又晚,妇家还是少外独自行走的好,再会。”
  他说完便合上了门,站门后等了一会儿,直到门外响起脚步声,他这才松口气,低头往府里走。
  门房小厮看着一愣一愣的,似乎是觉得关系好复杂。
  程夫转身时,恰好撞上迎面走来的一位男子。她蹙蹙眉,这男子约莫三十几岁的模样,应是饮了些小酒,方才就站不远处,应将这方才这些事都收进了眼底。他朝她笑笑,问话的语气显得有些轻佻:“程夫认得这宅子主?”
  程夫警觉地往后退了一小步,那男子却又道:“听闻贵府落了难,可是来求助?倒是可以给程夫……指条明路。”
  病急乱投医的程夫,这时眼眸忽然亮了一亮。
  那男子又道:“夫眼下与令公子已无处可去了罢?恰好杭州城有一处小宅,若夫不嫌弃,倒是可以去那里小住一阵子,再作打算。”
  程夫这时十分警觉地看了他一眼。
  对方又道:“若夫觉得不可信,那也无妨,夫何时改主意了就到通济街最尽头那间宅子找管事即可。”
  那说完便走了,程夫像一下子从什么混沌梦境里忽然醒过来似的,猛地打了个寒颤,这才裹紧了衣服往回走。
  她如今与小儿子住一间破庙里,所有的家当不过是她身上几件还未被变卖的首饰,已经维持不了昔日的体面。天太冷,寒风从破窗里不断地往里钻,寮房里全是尘土气。她这些年养尊处优的日子过惯了,连打扫的活儿也没有耐心做,遂只好这样脏着。
  小儿子程康到这时候还未回来,也不知他去了哪里。一大早说是出门找朋友借钱了,可他的那些朋友哪有几个好的?听说他输光了家财便一个个都躲得老远。
  程夫自袖袋里摸了个油纸包出来,里头装着两块油饼,是留给程康吃的。
  月光漏进屋来,程夫叹口气,忽听得寮房外有了动静,遂站了起来。那脚步很快,又急,随即便传来程康高兴的声音:“娘,找着钱了,找着了!”
  程夫陡然蹙眉,刚要去开门,儿子已经一脚踹开了寮房的门,拎了个大包袱扔进来,兴冲冲道:“娘快看看,这些够赌一把的了,等赢上几把,就能……”
  程夫还未等他说完,立时低头扯开那包袱,里头金银玉器看着眼熟,这是……这是先前她夫君下葬时随同棺材埋下去的陪葬!
  程夫陡然红了眼,抬手就是一个巴掌过去:“混账东西,糊涂了吗!连爹的坟都挖!”
  程康捂住脸嚎了一声:“死哪里用得着这些东西?!现活都过不下去了!爹就算知道了也肯将这些给!”
  程夫气得手抖,眼前一片黑,就快要气得晕过去,没料这不成器的儿子又嚎道:“不光要挖爹的坟,还要将祖坟挖个遍!等祖坟挖完了就去挖旁家的坟,左右死都用不到那些东西,埋土里也是白搭!”
  “、……”程夫气得说不出话来,肝疼得她一时竟直不起身。
  程康摔门就走了,程夫一下子瘫坐地,颤着手去系那包袱,可她怎么都系不好。程夫脸上两行泪顿时就滚落下来,那两块油饼也滚到了地上,被灰尘给污了。
  辛辛苦苦将其养大,诸事都顺着他。她还记得他小时候可爱乖巧的模样,可没料如今竟成了这德行,令她心寒又不舍。
  这真的是……报应吗?
  程夫哭到哽咽,各番滋味心头萦绕不散,却怎么也咽不下去这口气。
  这时空寂的寮房外忽传来敲门声,程夫以为是儿子转念回来了,甚至还捡起那两块油饼赶紧擦了擦外边的灰,搁回油纸包里,起身拭去眼泪。
  那敲门声又响了几下,紧接着传来一声:“出什么事了吗?”
  程夫似乎觉得这声音有些熟悉,但又不确定。她小声回:“没有,没什么事……”
  门外那声音又道:“出诊路过这里,似乎听到一些声音,但这破庙许久无住了,觉着奇怪便来看看是否需要帮忙。”
  程夫一阵肝疼,她又瘫坐回地上,无甚力气地跟外头的道:“不需要,走罢。”
  今晚她遇到的实太多,一时间都有些辨不清心意图,就让她清净一会儿罢。
  程夫一口气仍是闷心口,闷得她实发慌。眼前似乎是闪过一些小星星,她脑子蓦地一空,似乎是感到额头磕到了什么,便什么都不知道了。
  外面的再次敲了敲门,听见里面无动静这才推开门往里迈了一步。
  提着药箱站门里的商煜挡住了月光,他看看晕倒地的程夫,目光扫过地上的包袱,就这么看了好半天,才走过去将她扶着背起来。
  ——*——*——*——*——
  程夫醒来时不知自己身处哪里,只见自己睡一窄榻上,窄榻临墙,她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可还是觉得……好冷。
  她连忙坐起来,回想了一番晕倒前的事,头又开始痛起来。
  不远处忽传来伙计的喊叫声:“东家,她醒了!”
  商煜掀开门帘而入,手里握着一盒金针。他窄榻旁的圆凳上坐下来,打开盒子,取过金针,与程夫道:“夫是一时气坏了,加上又未用晚饭,才致如此。若这会儿头疼的话,不妨扎两针,也免得总这么不舒服。”
  他语气平淡,是医者与病患说话的态度。程夫这才想起来他是那日给她诊脉递药膏的大夫,她略略别过头,想说拒绝的话,可嗓子就跟哑了一般说不出话来。
  商煜很自然地偏过头,吩咐伙计道:“给夫准备些吃的。”
  程夫紧蹙着眉头,手却已被商煜握住,他动作不紧不慢地施针,低着头似乎十分专注:“过会儿就好了。”
  见他这样,程夫的戒备之意似乎略略少了一些,也没有刻意地拒绝他的好意。待伙计将饭食送来,程夫却犹犹豫豫地看了看那罐子粥。
  商煜轻轻地笑了一下:“看样子夫似乎心存戒备,但实不必质疑晚辈给的饭食。”商煜将那罐子里的粥倒了一些到旁边小碗,接过来便仰头喝了:“晚辈还没有无聊到会给无关紧要的下毒。”
  一旁的伙计有些看不过去:“们东家可是这周围出了名的热心肠。东家见夫晕倒了,还背您回来给您施针喂药,夫这般怀疑们东家,真是让有些伤心呢。”
  程夫眼中似乎闪过一丝愧赧之意,抱过那小罐子,低头拿了调羹,一口一口地吃起来。
  商煜忽然眯了眯眼。


☆、【三七】

  寒夜里伸出的一点援手足以让心生信任;程夫暂时收起戒备接受这位陌生大夫的好意;她喝完粥起身告辞时;商煜却道:“夫若需做点事补贴家里;倒不如到这里来帮忙,医馆正好缺柜台抓药的。”
  程夫紧抿住唇角;这些年养尊处优的生活也让她的自尊心越发盛。到一间医馆做帮工;意味着要收起她所剩无几的所谓面子,来谋一条生路。
  她没有立即答应,商煜也不勉强,只说让她多考虑几日。
  程夫走后;伙计一旁纳闷嘀咕道:“东家随意找个抓药伙计都比找这位夫强呢;这夫看起来娇生惯养的,疑心病似乎也很重。”
  商煜神色无甚变化;也没有回伙计的疑问,只将大门关上,挂上了夜间急诊请敲门的牌子,就回后院了。
  ——*——*——*——*——
  又过了几日,芥堂宋管事拿了本刚刷印好的书册给陈俨,说是《京物志》的样书,照常理是要先给东家过目的,但东家这会儿不,他既然是书稿作者,便先让他看看。
  陈俨刚翻开封皮瞥了一眼,神情欣悦地又合上,道:“既然按常理是先给她过目,那坏了规矩多不好。”他飞快做出了决定:“勉为其难地去苏州找她好了。”
  宋管事一时还未来得及反应,他已是拿着样书去了后边藏书室,将手上最后一点工作做完,锁上门就走了。
  陈俨回府简单收拾了几件衣服,又去书院同山长打了声招呼,便搭上了去苏州的客船。
  而这几日常台笙苏州广选书目和画稿,正忙得不可开交。她从杭州过来时本来就很赶时间,到了苏州也每日只睡一会儿,接连好些天这么熬着,也开始有些撑不住了。
  这日傍晚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