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市民的奋斗-第5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燃料完全石油化是警备舰队的特点,舰队没有一艘燃煤战舰,石油燃料使舰队保证高航速的同时,却使得警备舰队获得油老虎之名,镇海级驱逐舰一次出海训练就需要200吨重油,而现在警备舰队用油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先生,一年多以来,能源委员会以及北方石油公司已经对二连油田进行仔细勘探,二连油田目前石油产量已经接近顶峰值,对此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在陕西的考察也未取得太大进展,不过在新疆独山子地区北方石油公司倒是取得一些突破,已经钻井十六口,均已出油,日出油量超过三百吨。

我们相信如果石油运输问题得到解决,独山子油田在未来的产量完全可以满足中国石油需求,当然前提是要等到铁路修通,现在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可以先修建输油管以保障石油供给,我们已经找到了大油田。”卡罗林扶了一下眼镜平静的说道。

自从一年半以前出任能源委员会主席,卡罗林从来没有放弃在西北控制区内寻找石油,身为能源委员会的主席,卡罗林深知西北对于石油的依赖远高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也正因为如此,过去能源委员会70%精力都在寻找石油。

能源委员会的责任就是解决重要能源问题,它的职责是统一管理各类能源勘探、研究、开发和利用,下设管理石油、煤炭等多个机构,以解决西北日益增长的能源问题,主要负责研究,开发和示范能源技术,调控能源生产、使用、定价和分配,同时还负责中央能源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计划。寻找油田一直都是能源委员会所有工作之中的重中之重。

在中国寻找石油甚至于不依靠地质理论作为依据,而是中国各地地方志。能源委员会技术人员根据《新疆图志》记载, “独山子有石油泉二:一在南麓,一在西麓,其色深紫,浮于水面,夏盛冬涸”。而且通过了解早在1909年,新疆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源、抵制洋油倾销,出银30万两从俄国 “购置挖油机一座,运置独山子开掘油井,井深七八丈,井内声如波涛,油气蒸腾,直涌而出,以火燃之,焰高数尺”。地方志的记载,地方实际开采出油,让北方石油公司这家西北唯一的石油公司决定在独山子进行大规模的石油勘探、试采,结果令人欣喜,那里是片大油田。缺点是太过偏远,但是相比于燃料安全而言,一定程度上距离或者成本都是可以接受的。

“独山子油田?”卡罗林的回答让司马想起早在半年前,报纸上曾报道过新疆发现新油田的新闻,当时司马并没有注意到这个新闻,2700公里以外的石油在没有一条铁路可供使用的前提下,高昂的运费使得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开采利用价值。 “那里距离太远了,用卡车运油,运一车油在路上就要用掉一车油,高昂的运输成本是我们目前无法接受的,将近三千公里的石油管铺设也需要时间,我们需要在东部找到一个新的大油田。”司马毫不犹豫否决了开发独山子油田的提议,燃料安全固然重要,但是成本同样非常重要。

通往新疆的铁路正在修建之中,而汽车运输能力有限,这是制约西北地区油田勘探和原油生产的重要因素。如果石油开采业偏居西北一隅,就不能改变油田不均匀的状况,不能很快发展石油工业,也就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只有在东部地区找到石油,使原油生产、加工和消费就近就地结合起来,才能较好适应工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嗯!或许可以到这里试试。”想了一下司马便站起来指着地图上一个位置对卡罗林说道。眼下再将那里做为未来中国的石油储备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未来的中亚、西伯利亚甚至于中东都可以为中国提供石油,现在当务之急是必须拥有自己的大油田,而这里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一来靠近铁路、二来拥有强大的驻军足以保障油田安全。

“黑龙江?这里有石油?”看到地图上的位置,卡罗林不明所以,那里会有石油吗? “有没有石油目前还不确定,但根据我们从一些渠道得到标准石油公司以及日本地质部门的相关情报,在几年前,美国以及日本地质人员都曾在这一带进行过石油调查和勘探,虽然没有发现石油,但是他们的工作却取得一定成效,他们初步了解了松辽盆地东部边缘地层出露情况、地层及构造概况,尤其是美国人,他们认定松辽盆地是一个大型沉积盆地,盆地跨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

在距今7000万年以前的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那里曾是一个大型内陆湖盆,湖中和四周繁衍丰富的浮游生物和其他动植物,进入新生代以后,大量沉积物堆积下来,湖盆逐渐上升、萎缩,形成现今广袤无际、沼泽纵横、泡泊遍布的大平原。通过工作,他们划出盆地边界,勾出盆地内部构造格局,初步建立盆地内部地层顺序。

有一些美国地质人员从其地质构成条件上分析,推测松辽盆地应是一个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含油远景极有希望、白垩纪松花江系地层生油储油条件良好的盆地,认为这里很可能存在很厚的生油层”司马对充满疑惑的卡罗林如此解释道。就像二连油田一样,司马把一切都推到美国人头上,而早在二十年前,美国石油公司地质人员在中国到处寻找石油而进行的勘探为所有一切提供了最好的掩护。

“那里真会有油田吗?为什么美国石油公司会放弃进一步勘探?而且为什么我在美国时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消息?”卡罗林不可思议的问道,曾在美国多家石油公司工作的卡罗林很难想象唯利是图的石油公司会放弃进一步勘探,而且自己从来没听人提到过,发现一个地区可能存在油田,这绝对是一个非常轰动的新闻,至少在石油界。

“美国石油公司之所以这样作,可能是因为当时东北处于日本人的势力范围,而日本90%的石油依赖从美国进口,美国害怕日本拥有油田,就失去遏制日本最有效手段。而且你知道日本利用铁路所有权进行歧视性收费,美国企业在那里生存很困难,所以他们才决定对此保密。只不过我们比较走运通过一些特殊渠道得到这个情报。卡罗林,我认为,我们一定要在那里试试。”司马很自然的解释道,这个理由是照搬后世 “美国人在1920年就发现大庆油田”中的理由,这或许是最好的一个解释。

“主任,我记得上个月《中国地质》上有一则报道,春节前西北大学地质系学生在满州里扎赉诺尔煤矿采集矿物标本,他们将采集的矿样带回西北,经大学试验所化验分析,发现矿石样品中含有极其微量的石油类沥青。或许美国人的推断是正确的,那里或许真的有油田。”卡罗林像是想起什么一样对司马说道。

尽管在煤矿中发现微量石油类沥青并不是什么新闻,但无疑等于进一步佐证了美国石油公司对那一带可能埋藏石油的推测,更何况那里有构成石油的前提条件,那里在7000万年前曾是一个大型内陆湖盆。 “那还等什么,卡罗林,把我们最好的钻机和钻井队派到那里去,今年年底之前,给我一个大油田,如果1000米找到不到油,那我们就钻到两千米、三千米甚至4000米,要知道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钻机,卡罗林,我一直都相信你的运气。”司马鼓动道,在地质理论并不成熟的时代,寻找石油往往要看运气。

而司马之所以会提到钻进深度实际原因非常简单,抗战时日本在松辽平原未寻找到石油的根本原因就是 “深度不够”,日本钻探的深度只达到大约700…800米,日本钻探技术难以达到足够的深度。实际上,后世标志大庆油田发现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是开钻到1357…1382米之间的油层才出油的,这或许是日本没有发现大庆油田的原因所在。

在司马可不希望和日本人犯同样的错误。作为中国唯一石油企业的北方石油公司拥有近百台钻机大都是西北公司以后世的技术生产的2000…3000米深井钻,甚至还拥有十余部4000米深井钻。源自于后世的钻井技术和钻机技术使得中国拥有这个时代最先的钻井技术,这一点将是开发松辽油田的根本保证。

“这是我的大油田,还需要一份详细的地质资料来加快速度。”在卡罗林离开之后,司马用手指摸着地图上的松辽盆地后世大庆油田所处的位置自语道,这一地区在不久之后将会成为中国的油库,不过若是像历史上那样先详细勘探、再开发,显然不能满足目前国内需求,但是又不能像建设二连油田,靠经纬度定位方式直接钻井,最好的办法就是提供一份相对详细的地质资料。

中华335型轿车是司马和很多爱车人士的最爱,做工精良、外观精美漂亮再加上强劲的马力,确切的说它代表了富裕的西北式的生活方式,当然高昂的价格使得在中国只有少数高收入阶层以及地方实力人物才可以拥有它,它就像中华100型轿车一样是身份的象征。它是参照德国宝马公司战前设计的335型轿车为原型生产,它是三十年代经典设计中的最后一辆。335型于1935年推出,它装有一台3。5升发动机,是326豪华改进型,这种车型直到1941年仍在继续生产,而且成为高级军官的最爱,它并没有大批量生产,总数只有410辆,只不过在这个时空中335型轿车在西北中华汽车公司被广泛生产。

当汽车从柏油公路上拐入寂静的山区后,听着耳边335型轿车发动机平稳的运行声,司马很享受自己驾车的感觉,即便是车在山路上行驶时偶尔颠簸在司马看来同样是一种享受,这种感觉很自由,而这种自由是现在司马很难得到的。 “51区,或许几十年后,这里会成为一个真正的51区。”车上的司马透过车窗朝山上望去在心中感叹着。山体两侧满是树木、荒草,司马知道在这个看似荒凉的山上,此时有上百双眼睛在注意自己这辆汽车。这里是司马的51区,一个在西北军事地图上都找不到的秘密基地,这次来这里是为了在电子资料库中调取大庆油田的相关资料,尤其是地质资料。

“长官,请您下车接受检查。”在一个隐蔽哨卡外,司马座车被拦了下来,穿着迷彩服的士兵仔细检查核对司马的证件,即使是他们已经认出了司马是谁,也没有停下的意思,甚至于连负责搜察汽车的士兵仍然按照规定检查了后备箱,同时把镜子伸到汽车底盘下检查。这一切或许可以用刻板来形容,但是在这里纪律就是纪律,每一个进入这里的人物都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在经过多次检查后,司马开着汽车驶入隧道,隧道内仍然可以看到进出的卡车,卡车上装着开凿地下基地时开采的石料,这个秘密基地虽然已经开工近两年,但是仍然没有完工,近万名工兵在这里日夜赶工。

“老板,您来了。”亲自把车门打开,张凤阳向刚下车的司马敬礼说道。在听到部下汇报车牌号后张风阳就知道老板到了,所以早早的就等候在这里。 “凤阳,辛苦了!”看着张凤阳肩膀上有些石灰,司马伸手帮其拍了一下。作为基地的指挥官,在过去近两年中,张凤阳就一直生活在基地从未离开过,在春节前司马将其晋升为上校时,一些军官甚至都没听过他的名字,就是当初保安队出身的军官都把这个老板曾经的侍从官给忘记了。

在与世隔绝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