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市民的奋斗-第10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的态度是一贯的,我们期待各方回到谈判桌前,用谈判解决问题,给予世界以和平!”尽管两天前,同福井川首相会面时,福井川为谈判定下双方不使用外交辞令的基调,但顾维钧并没有服从他国首相的义务。无力感!此时松冈终于明白,为什么外务省的旧外交官在得知自己将同顾维钧谈判后,给自己建议就是做好心理准备,准备让步。

“那个家伙,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你永远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很难在取得实际进展前,从他那里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沉默了一会,松冈意味深长的加重了语气, “我们建议中国。”或许意识到,虽然挑起顾维钧的好奇心,但未就实质问题谈判前,任何人也别想弄清楚他的意思。感觉无奈的松冈慢吞吞继续说下去,把每一个字眼都说的清清楚楚。

“当亚洲出现势力真空时,身为亚洲保护国千年之久的中国,或日本,都应该履行共同的责任:保护亚州,帮助亚州饱受殖民统治的国家赢得解放,现在条约草案在我手里……”说完后,松冈再一次沉默。而顾维钧微微抬抬肩膀,取下夹鼻眼镜,开始擦拭镜片,眯缝着他那双老花眼,仍然在等待松冈继续,他的建议显然只说了一个开头。

“我想,我有义务宣读一下条约内容。”见顾维钧不接茬,松冈无奈的继续, “我宣读条约草案,以便讨论,作次要修改……” “世界各国的势力结构,将会随战争发生变化,尤其亚州。对于这一点,我们两国在过去三天谈判中,取得共识。”顾维钧点点头,同意松冈的意见,但仍没有开口,只是留意松冈念出的条约内容,这才是需要关注的事情。

前几条包含国际协定中习以为常的项目和规定,基本上是固定模式,无非是用 “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借口证明条约的正确性、合法性、有理性而已。松冈很快读过去了,当提到真正核心问题时,诵读的速度渐渐放慢。 “第九条,鉴于……”此时会议室内,回响松冈的宣读声和翻译员的声音,偶尔顾维钧会打断松冈,就一些问题提出疑问。

一周后,谈判结束,对于谈判结果,顾维钧、松冈都非常满意,在仔细敲定条约内容各自回报本国后,当天下午,双方就接到通知,在条约文本上签字,同时分别盖下两国外部印鉴。

“没什么可怕的了!”在收到《中日互不侵犯条约》以及其它条约副本后,福井川用异常平静的口吻说道,望着沉思的首相,松冈垂着头,不敢直视。此时,外界谁也不知道福井川在想什么,只是静静的用手指敲击条约上中国外交部的印鉴。

夜晚华盛顿大雨滂沱,披着海军雨衣的陆战队军官走出白宫警卫室时,外面的雨比原先更大了。走出警卫室,他从口袋里拿出一盒烟,点燃一支,然后开始在雨中走动。雨中漫步让他精神一振,香烟味道显得格外好,这时,他无间留意到总统椭圆型办公室内发出灯光。 “已经凌晨三点了,怎么总统先生还没休息?”总统办公室的灯光让军官颇为诧异。

他并不知道,就在他休息的时候,总统被人从床上喊起来,同时重要内阁成员也被电话喊进了白宫。 “确定吗?”罗斯福再次求证。 “一个小时前,中日两国向外界宣布两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的消息,驻日、驻华大使馆证明消息的准确性,他们收到两国外交部门递交的备忘录。”科德尔。赫尔肯定的回答。

六月一日,当中国外交总长乘飞机前往东京时,美国外交界就处于极度震惊中,日本竟然和中国人和解?尽管在过去一年半中,日本多次流露出这种迹象,但大多数人非常肯定,以日本人的性格绝不会同中国达成全面和解协议,甚至在《华盛顿邮报》报道这一新闻时,评论员用:顾将灰溜溜从东京回到中国,形容中日和谈。

十天后,一切全变了,日本人欣然接受并同中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而且根据分析其中可能涉及大量秘密条款。

“总统阁下《中日互不侵犯条约》并不值得关注,我们担心的是,在《中日互不侵犯条约》之外,会不会存在秘密条款?秘密条款的内容是什么?其中是否涉及到美国利益?而且条约会不会形成西北、东京轴心?这才是我们关注的重之重。”战争部长亨利。刘易斯。史汀生强调自己的观点,话语中表现出浓浓的担忧之意。

对于史汀生口中的西北、东京轴心,罗斯福感觉非常担心,在欧洲柏林、罗马轴心形成,而苏俄伙同德国入侵波兰的举动,进一步显示欧洲很可能形成柏林、罗马、莫斯科轴心,如果亚洲再形成西北、东京轴心,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情报吗?”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用嘲弄的眼神扫视一眼战争部长史汀生。 “情报?君子不偷看他人信件。我们可敬而绅士的史汀生部长解散了所有情报机构,看看现在我们的情报机构在做什么?”

欧战结束前后,美国拥有世界先进的情报机构,史订生将其解散后,很长一段时间,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处于混乱状态。联邦调查局专门负责国内情报,国家情报活动则由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等部门分管。各个机构各自为政,负责领域界限不清,有的大量重复,有的根本没人研究,情报搜集和分析不成体系,人员素质普遍低下。不仅不能提交高质量的情报,机构之间还经常为经费分拨不公或越俎代庖争吵内讧。

见有机可乘,大量德国、苏俄和中国间谍抓住机会,来到美国疯狂搞情报,而此时美国政府很多机密东西都缺乏必要的保密和控制手段,要搞到它们易如反掌,而美国有可能搞到他们的情报吗? “我们的国家缺乏一个像样的情报和反间谍机构。”弗兰克诺克斯补充道。

面对同僚的指责,史汀生用沉默作为回答,毕竟他说的是实话,当年的确是自己解散了大量情报机构,自己当然有自己的理由,当时情报机构已经沦为政客们相互攻击的工具,而不是国家情报机构,解散是必要的。

“就是说,我们根本不知道,在中日两国条约背后是否存在秘密条款,现在所有的一切是建立在推断上。”内阁成员间就情报问题冷嘲热讽,让罗斯福感觉懊恼,恼怒实际上是对美国情报机构的现状非常不满意,还得不停协调各情报机构之间的纷争。几年前为扩大反间谍工作,自己给联邦调查局专门拨款,让其他情报机构很不服气。

而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又拟出一项规划,要求与陆、海军情报部不定期交换情报,但是这两家不买他的账。同时,国务院、财政部等其他非军事情报机构也不愿意削弱自己的情报职能,觉得联邦调查局太过嚣张。情报界吵得不可开交,正像弗兰克所说,美国缺乏一个像样的情报和反间谍机构。

“总统阁下,海军情报处获得一些情报。”弗兰克。诺克斯突然邀功似的,炫耀海军情报部门取得的成就, “尽管现在并不能肯定情报同《中日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有直接联系,但至少可以证明中日条约中存在秘密条款的可能性。”罗斯福只说了一个字: “说!”

“昨天,海军情报部门获得情报,中国海军苏澳基地出现日本海军军官身影,这是自一九二三年后,日本军官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军事基地内。考虑到苏澳海军基地的特殊性,我们有理由怀疑,其可能与中日两国签署互不侵略条约秘密条款有很大关系。”弗兰克郑重其事的报告着自己七八个小时前刚刚收到的情报,当时对这份情报并没有特别关注,现在同中日条约联系后,弗兰克觉得事关重大。

“特殊性?”罗斯福、史汀生等均对弗兰克口中的特殊性感觉诧异,他们并不了解苏澳海军基地同其它海军基地的不同。注意到总统脸上的迷茫,弗兰克在脑海搜索关于苏澳军事基地的资料。

“总统阁下,苏澳海军基地位于台湾省宜兰平原东南端,港区为南、北两半岛合抱而成的天然海湾,面积约四平方千米。港口在华盛顿条约签定后,由台湾港务公司承担扩建,湾口朝东南,筑有两组防波堤,以阻挡太平洋涌来的巨浪。湾内水深5…20米,北深南浅。有深水泊位十余个,年吞吐量超过五百万吨。

华盛顿条约到期后,中国海军出资购买港口大部分使用权。军港在湾北部和东北部北方湾一带。城镇在湾西岸,有铁路、公路北通基隆、台北,南通花莲、台东;向西有横贯公路通桃园、新竹。军事上对增强台湾岛东海岸防御,从海上支援基隆港和前出太平洋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其系中国海军远洋综合补给基地之一,亦是临太地区最重要的军港。”

沉默数秒后,罗斯福紧皱眉头从桌内取出世界地图,日本军官出现在中国军事基地内,本身存在问题。 “这里有份世界地图,弗兰克,你指一下基地在什么地方?”弯下腰仔细查找了好一会,弗兰克总算找到了苏澳湾的大至位置。 “在这里!”罗斯福、史汀生、赫尔三人看到地图上苏澳湾的位置后,同时一愣,所有人都意识到,那里距离菲律宾非常近。

日本海军军官、军事基地、菲律宾,关键环节不断在罗斯福等人脑海中浮现,到底意味着什么?难道中国和日本真签定了秘密条约,如果存在秘密条约,美国必须重新审视对待中国的态度。一个中国在太平洋已经足够让美国警惕,如果再加上海军从未受到限制,吨位不亚于中国的日本……当欧洲陷入战火时,亚洲还不被这两个国家搅得天翻地覆。

罗斯福脑海中浮现出女婿亨利对中国扩张情绪的分析, “日本扩张是出于对领土与资源的渴望。与日本不同;中国扩张除对资源的需求,更多出于使命感。中国曾经依靠朝贡体系维系着整个亚洲秩序,千百年来印度支那、缅甸、暹罗、尼泊尔甚至菲律宾,都曾是朝贡体系的一员。随着亚洲主义在国内传播,中国人心怀使命感看待遭受西方殖民统治的东南亚地区。其建立中华联邦,是为了重现帝国荣光……”

中国到底想干什么?中日和约的内容又是什么?此时罗斯福不禁怀念女婿了,如果他在这里,一定会给自己很好的建议。尽管他属于反华派,但在自己的顾问中,没有比他更能冷静的看待中国问题,对中国的了解,甚至并不比中国问题专家差。

上月,女婿看到欧洲燃起战火,就丢下自己,还有自己的女儿、儿子,只身一人跑到欧洲战场巡视。目睹了德国在欧洲气势汹汹的进攻,分析了轴心国活动态势和走向,并考察了英法等国的准备工作,说是为美国参战作好准备。在这一点上,亨利和自己的立场一致,不过他比自己激进得多。

欧战后的孤立主义,经济危机期间的英国因素,导致美国精英阶层对是否参与大战存在很多争论。经济危机前英国从纽约撤资;令投资者信心失稳,而那个 “该死的英国佬”杰克。威利斯的投机行为;更是火上浇油,是一系列英国因素导致纽约股市崩盘,最终引发大萧条。按照普遍说法:英国婊子抽尽我们的财富,难道还要去帮那群杂碎吗?

对于国内对欧洲局势变化的漠视,亨利非常生气, “在恶魔当道的时候,怎么能像个女人一样扭扭捏捏呢?”正因如此,他才会一个人跑到欧洲,亲自观察德国人入侵波兰以及英法两国备战。不过从他写的信来看,对于英法两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