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闲女当嫁-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大南瓜和一些素菜,今天就在山下吃喝了,等收了小鱼和山货再往家里运。昨天的山果都给干活的人解渴了,葛根和野猪蛋,梅张氏让种了一些到南坡,以后自家也能有些收获,剩下的就蒸熟了,给干活的人吃着长力气。

眼见孩子们忙碌起来了,郁小闲就带着王小溪在山上泡石灰水消毒养蚕工具和蚊帐,等徐家人送上三个架子之后,又开始晒起了架子。算起来等自己去了宣城之后,插秧的大事就结束了,养夏蚕的事情就可以开始了,可是黄金虫能交给秋冰月养吗?今天早上黄金虫的虫卵就有萌动的迹象,一个新的轮回开始了,谁都阻止不了生命的开始。郁小闲还是用了原先的虫帐,以它们的生长速度,今晚之前,用原来的帐子是没问题的。可以以后要养几个帐子呢?

郁小闲正在思量的时候,秋冰月已经带着王平安和蛐蛐拎着竹筐子上山了,郁小闲赶紧过去看了看。在蛐蛐的竹筐子放着一个瓦罐子,里面全是很小的鱼苗,像是平时市场里卖的小金鱼儿种,郁小闲让他们赶紧把鱼放进田里去。秋冰月把自己的水罐拿给郁小闲看了,说到:“姐姐,这些小的鱼可以放进稻田里,还有一些大些的可以放到北山的蓄水池里养一阵子,反正那些水都是浇树用的。”

郁小闲说到:“那就赶紧去吧,要是这山上能养出大鱼,我们也可以多吃些鱼了。你们这一趟上山,不要耽误了山下的事情,把鱼儿倒在木桶里,让小溪和你姐夫去送鱼。等一会儿王大山还要把骡子车赶去柳家,事情还多着呢。”

秋冰月摸摸头,说到:“姐姐,我还想多拿三四斤米去煮饭可以吗?胖虎那些男孩子帮我们抓鱼,我们在一起吃一顿饭,晚上我给四个女孩子每人三两白米回去吃,就不用在山下做饭了。我估摸着今天没有什么山货可以收,他们都帮着我们家摸鱼了。”

郁小闲想到秋冰月是要花时间在孩子们心中竖立威信的,于是爽快地答应了秋冰月的要求,让她拿了米上山,还让她在饭后,组织小孩们多摘一些绿叶,黄金虫的饭量很大,要给它们准备好粮食。秋冰月立刻答应了郁小闲,然后去梅张氏那边拿粮食了。梅张氏觉得秋冰月实在太懂事了,把家里那几只鸡下的几个蛋,一并交到秋冰月手中加菜。秋冰月拿着米和鸡蛋,高高兴兴下山了。

王小溪带着黄有才去了田山,郁小闲特意交代不让黄有才看见梯田,他是个傻子,万一随口说出这个秘密,郁小闲也不能处罚他,所以要防范于未然。王小溪把小鱼交给了父亲,就又带着黄有才往山上的水库投鱼苗了。

郁小闲往虫帐里扔了些嫩南瓜叶子,就耐心地等待着大罗他们买架子猪回来,她听说过,年成不好的时候,某些人家不得已会卖掉半大的猪,饭都吃不上,还指望养年猪吃肉么?如今这个年成,买架子猪应该不难。鸡也好买,就是鸭和鹅,在山里怕是不容易。

大罗在午时初赶了回来,车上有三只哼哼叫的猪仔,每只都不到五十斤,看样子饿得厉害,随车的还有一个大大的笼子,里面是五只小鹅。大罗在车子上垫了雨布,等一会儿拿掉雨布,简单洗洗车,就不会留下臭味。把牲口赶下了车,大罗又在车上的夹层里拿出来了大袋子的米糠,是用来喂猪的,鹅也可以吃。

大罗把猪和鹅赶进了从前关骡子的棚子,站在门口向郁小闲报告说到:“太太,猪买的不算好,有两头是母猪,一头公猪,可价钱便宜,只要了一两银子,还送了一袋子米糠。小鹅便宜,只要了五十文一只,也好养活,吃草都能长。”

郁小闲说到:“公猪母猪都没关系,我只是想养养看,可这牲口总要让人养,你觉得让王小二来养成不成?还有这猪圈和鹅舍该建在哪里?”

大罗说到:“小鹅就在竹林里养着,鹅舍和鸡舍在一处就可以了,林子边上有草,菜地里也能拔出草来养他们。至于猪,放在山下肯定不行,容易被野兽叼走,还是要放在山上,北山上不是有圈舍吗,每天冲洗圈舍的脏水,也是种树的好肥料。”

郁小闲想了想,原先在乡下的亲戚家看过养猪。他们家的老奶奶每天要打猪草拌米糠给猪吃,剩饭和刷锅水也是给猪吃掉,就这样看两头猪,是老奶奶一天最重要的工作。猪要整整养一年,过年的时候,家里杀一头,卖一头给村里出去的一个大款。因为是纯天然的饲养方法,猪从小到大就是打几次预防针,这种三四百斤的年猪,别人买去一头给六千块,比市场的价格贵一倍都不止,这六千块钱就是老奶奶攒下来给小儿子说媳妇的。

古代养猪不能打预防针,那只有让它们吃天然的草药预防疾病,鱼腥草,折耳根,大青叶之类的都好,看来把它们交给秋爷爷是最合适的,每天再赶它们回到山脚下吃些剩饭潲水这类的东西,也算是运动了。养猪的活就交给孩子们了,只要每个人打一筐草,猪和鹅就都有吃的了,不够还可以吃南瓜,红薯叶子,红薯皮,反正猪就不能和人争口粮就对了。

郁小闲让大罗赶紧把猪和小鹅简单喂一点食物,然后再修鹅舍,把猪送到北山去。这个山,从此之后,有虫,有鱼,还有鸡和鹅,也算是有了最基本的饲养业,等着摸索出了经验,郁小闲要养更多的家禽家畜,这样狗就可以在自家山头上吃饱了。把应该被自然淘汰的家畜家禽留给狗来捕猎,相互制约,那么整个山上的养殖业都会兴旺起来。有了粮食,有了油,蛋,肉的供应,山里的日子还过得越来越好。

吃过中饭之后,郁小闲小睡了一会儿,秋冰月就再次上山了,这次她还带着四个女孩子把五筐子绿树叶送上了山,郁小闲把四个女孩打发下山了,把秋冰月带到了虫帐前,看着密密麻麻的的小虫,秋冰月失声叫了出来。郁小闲把新鲜树叶倒下去一筐,然后对秋冰月说到:“冰月,这些虫子可是好东西,能喂鸡喂猪,将来我们吃肉就要靠这些虫子,所以这些虫子,我打算教给你们这些孩子养。”

24临行前

秋冰月本来不怕虫子,可突然看见这么密密麻麻的的虫子,害怕加恶心,所以才叫起来了。郁小闲的话,给秋冰月带来了勇气,既然养虫子可以帮家里,她就不再害怕了,对郁小闲说到:“姐姐,你放心,我一定会养好这批虫子的。”

郁小闲把秋冰月拉到一边说到:“这些虫子千万要看好,要是跑了,会把山上的树叶都吃掉的。我现在给它们吃过杂草树叶,丝瓜南瓜的叶子和藤蔓,大虫子饿了连嫩竹子都吃,是好养活的东西。小树说过,这种虫子在野外就是十天的命,我估计,要是我们养它,可能五六天就能结茧。那些茧子好像还挺柔软,也许能做丝绵被子。等我回来再试一试。这次我们还是以养出虫卵为目的来处置这些虫子,你让家里的车子找县城的铜匠做几个小盒子放在小樟木箱子里,箱子里再放几包布包好的生石灰做干燥剂用,把最大最好的蛾子产的虫卵放进去,留在明年春天用。等存下了上万个虫卵,剩下的虫子就可以专门养着饲养鱼,鸡,猪那些家养的家畜了。”

秋冰月接了任务,大着胆子看了虫帐一眼,就这么一会儿工夫,一筐大约十斤的树叶就被黄金虫吃掉了一半,一个虫帐子里可能有两千多条虫子。虫子身下,出现了很多虫砂,这种虫子不但能吃,还挺会拉的。郁小闲拉开虫帐,用猪毛刷子清扫虫砂,又倒了一筐子树叶进去,然后把大约半斤的虫砂装了,说是让人拿到梯田做肥料,估计小鱼也会喜欢吃。

秋冰月估算了一下,说到:“姐姐,我们的蚕匾可以用来养黄金虫,我觉得一个架子放三个蚕匾能行,三个架子外面悬一个帐子就好。两个帐子就可以把这两千多条虫子养成了。我们的蚕种不多,就只能出五六百条蚕,正好把剩下的蚕匾用完。以后我叫胖虎他们去弄树枝,让这些虫子啃掉了嫩的,剩下的就是好柴火了。这样没有太多山货采的时候,胖虎他们也能帮我们。将来山里的红薯成熟了,姐姐可以分给他们做过冬的粮食,今天我还吃到了篮子家的红薯干,挺好吃的,是在县城买的。”

红薯干好吃?郁小闲表示不赞同,她舅舅就从来不碰一切红薯制品,就是因为小时候拿红薯当饭,吃怕了。在大明朝末年,红薯引进的时间不长,大家喜欢吃也不奇怪。真的饿了,有红薯充饥就算是好的了。要是孩子们愿意在秋天抗红薯回家,倒是个好买卖。山民有了补充口粮,郁小闲也不必为红薯的收储太伤神,山果兑换一比十,葛根那些就一比二,随便这些人家怎么吃。

说完这个话题,郁小闲又教会了秋冰月如何观察饲养黄金虫的方法,如何保存虫砂作为肥料,如何组织孩子们为家里的猪,鹅,还有虫子准备饲料,并把树叶柴火也纳入了记账。到了冬天,郁小闲自然会有报答孩子们的付出。

秋冰月一一记下了郁小闲的安排,郁小闲总算松了一口气,要是山边上的四五十个孩子能帮着弄饲料,不但减轻了自家的人手压力,等到冬天,各家的大人也会收到意外的惊喜。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能吃饱穿暖,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眼见天色已晚,郁小闲赶紧跟着秋冰月下山了,临走的时候,又给虫子倒了一筐子树叶。姐妹两个到了山脚下收山货,孩子们今天没有弄来多少山货,不过是几斤果子,一点草药,几十个知了背。柴火和树叶子倒是弄了很多,孩子们今天吃到了白米饭,也不打算记账,郁小闲不勉强,她拿出了一些麦芽糖,分给他们吃,他们拿了糖就散去了。

那四个女孩每个人得到了一小碗白米,也高高兴兴回去了。郁小闲一家子回家的时候,又是收捡洗好的衣服,又是背树枝树叶,每个人手里和背后的背篓都是满满的。郁小闲手上和膝盖上的破口子都结痂了,她大着胆子背着几十斤东西上山了,走路虽然牵着伤,有点疼,不过咬着牙也就熬了过去。还有明天一天,就必须去宣城碰运气了,就算疼也要坚持。

看见郁小闲背了那么多东西上山,劳累了大半天的梅张氏赶紧过来帮忙,还略带责怪地说到:“孩子,你这样养伤可不成。刚才大山送骡子车去柳家的时候,柳家的给了一大篓子黄鳝,我不知道怎么烧才不腥,你在外面吃得多,教教舅母才好。”

郁小闲听说有鳝鱼吃,高兴地很,野生鳝鱼呀,不是用那个药丸喂出来的养殖鳝鱼,在现代真的很难买到。鳝鱼性温,入肝,脾,肾三经,能补虚劳,强筋骨,怯风湿,是男女都适合温补用的好食材,自己现在很合适吃,锦娘在病中也很适合吃,梅张氏也能补一补。

郁小闲急着要看鳝鱼有多少,从前在家的时候,老妈不准家里买没有鱼鳞的鱼,鳝鱼这种传说中是吃了唐僧脚底皮而死而不化的鱼,是根本不能碰的。她会懂得吃鳝鱼,完全是因为孟蝶出身中医世家,特意做了给她补身子。怎样做出好吃的鳝鱼,郁小闲也是在孟蝶处学得手艺。

篓子里只有八九条鳝鱼,每只大约都有半斤,那像蛇一样的东西,王张氏都不敢收拾,还是王大山胆子大,替郁小闲杀好,梅张氏才切成了鳝段。郁小闲忙着准备作料,又切了快两斤的瘦猪肉,王张氏把火烧得很旺,郁小闲把处理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