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溏泻,屙出粘液等的情形发生。

总之,例如“因是子静坐法”的著者蒋维乔先生。他便是因少年时期患有脏病而开始静坐,因此自把静坐过程中所得的经验,笔之于书。于是就有气机旋转等等的现象。此书大可提供学习静坐者的参考,但绝不能奉为金科玉律,视如圭臬而一成不变。

38、打通气脉为什么

除此以外,依循正规静坐的法则,倘若气机通过“任”“督”二脉,则会发生犹如道家所谓的“大周天”与“小周天”的种种景况,而且都有正规而准确的反应。乃至犹如密宗所谓的三脉四轮都打通以后,又应该怎样,才是合于修遣的规范呢?这个问题,倒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在一般修炼丹道者的立场而言,对于气机通行“任”‘督”二脉,运转“河车”而契合于大小“周天”。向来都视为是无上的秘诀。

但是很多人都忘了“河车”运转,转来转去;又转到几时为止呢?须知运转“河车”,气通“奇经八脉”,并非就是静坐和修道的极果。严格说来“河车”运转和气通“奇经八脉”,那只是静坐和修道的开始巩基。它对于健康祛病,不无功效,而对于修道与证道,那只算是开步走向轨道而已。“河车”运转和气通八脉以后,到了某一适当阶段,气机就自然的不再转动。那时由于气机的充盈不动,身体渐感轻灵暧软而达到“忘身无我”的境界。此时才能豁然自省,认得“圆陀陀”“光烁烁”的性命的本元。它确然与后天有形的身体可以分离与和合。然后再把这一灵明的性命之本,重新浑和这个后天的身(炉)心(鼎),继续锻炼,如此才可以使得此身此心,能分能合,而奠定修道与证道的坚固基础,这样才算是有了初步的成果。

关于前者“河车”运转和气通八脉以后的情景,一般丹经道书,只用“璇玑停轮,日月合壁”来作身心空灵浑一的代名词,从来都被视为神秘而不肯轻易泄漏天机。致使后来的学者,举世滔滔,统统陷于迷阵而乏程序和条理以资遵循。古人们如此作法,与他以“渡人”为出发点的心志,究竟是否相合,实在难以辩说了。

关于后者,一般道书,大多只用“重入炉鼎,再整乾坤”等等的形容词轻轻带过。其中应当如何若何的再进一步来确定修证。尤其不肯明言,“恐遭天谴”。事实上,天心有好生之德,如果真正与人为善而又曲遭天谴,亦应“当仁不让”而乐于为人,何必太过自私。

但是在一般学习静坐和修道者而言,能够达到真正的“河车”旋转而气通八脉的,已经绝无仅有。何况过此以往,真能了解身心性命的可以分离、可以凝合的境界,实在万难得一。因此纵使要诚心付授,又有谁能一闻而悟地承受得下。并且由此以往,都是超越形而下而进入形而上的境界。即使愿意明明白白的细说端详;又有谁能具备超世的智慧与经验可以领会“通玄峰顶,不是人间”的旨趣呢!好了,这些话,可以到此煞住,再说下去,真有可能被人认为是“走火入魔”的疯言疯语了。

39、静坐与锻炼精神

一般学习静坐的人,归纳其动机与心理意识,大约可分为三类:

(一)具有宗教的情感。

(二)爱好神秘的探讨。

(三)企求长寿与健康。

以静坐的立场而言静坐,所有宗教的意识,神奇的观念,长生不老的希望,统统归之而入于静坐的范畴,也不为过。但无论基于哪种动机与心理,开始学习静坐,总会或多或少,受到道家神仙丹法等观念的影响。所谓道家的神仙丹法,主要理论便是“人身原来有药医”等返老还童的思想。但是这所谓的药。并非专指医药的药。医药的药物在神仙丹法的理论中,叫做“外金丹”。外金丹对某些人,或者修习静坐到达某种情况的时候,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辅助。可是以静坐与神仙丹法综合来讲,特别注重于“内丹”的修炼。讲到内外金丹,便会使人联想到中国历史上,许多帝王与名士们,都想“服药求神仙,反被药所误”等自作愚弄而死亡的后果。至于“丹”的正确内容和定义问题,查遍“丹经”道书,均莫衷一是而茫无所从,徒增迷离扑朔而已。我们把这些近乎原则性的理论,也暂时推开不谈,等到将来有时间再加讨论。现在所要讲的,便是讨论明代以后神仙丹法的“三炼”之说,以及它与静坐和气脉的关系。

40、三炼精气神之说

明、清以来,修习静坐或修炼丹道的人,普遍流行着一种观念,那便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以及最后一句的“粉碎虚空”而归到“大罗金仙”的境界。因此大多认为人体内在的“精”便是“金丹”的“丹母”,凑合“持盈保泰”与“保精养气”等理论。使人重视“炼精”的工夫和方法,便是学仙或“长生不老”的基础。尤其如伍冲虚、柳华阳师弟一派(以后简称伍柳派)的丹诀,完全从这个理论出发,作为丹法的基本依据。清末民初,佛家某大师,力辟炼丹修道为旁门左道之术。甚至,视为邪魔外道的魔子魔孙,不屑一顾。这种观念,未免有“矫枉过正”,和“孤陋寡闻”之憾,而违反了“法门无量誓愿学”的谦冲。老实说,无论学道学佛能够从保养精气、“清心寡欲”作为入门的起手工夫,因此而不犯男女性行为的“淫欲”,对于以“持戒”为宗的“律宗”来讲,反该是件非常良好的善行。如果也并此而辟为邪魔外道,未免有伤“佛门广大”包罗万象的容德。况且清代以来的出家佛教徒们,叫漏精(遗精)为“漏丹”。对于长坐不卧而精进修行的人叫“不倒丹”(即是倒褡的变称),岂不是早已承认以不漏精为“持戒”(不犯淫戒)的根基吗?问题只是要了解什么才是“真精”?乃至人体内在的精虫与卵子,它与“炼精化气”的“精”,究竟有些什么关系?必须要弄清楚这些道理,才好正式从事“修道”或“静坐”。如果对这些原理不明,一味盲修瞎炼,虽然也可说无伤大旨,事实上却有“十人九错路”的弊病。

41、修炼的时间和程度之说

同时修炼仙道丹法的人,自明、清以后,从伍柳派的重视和提倡以来,对于修造成仙的过程之说,又非常流行。由此而配合“三炼”的理论,凑泊的如合符节。如说“百日筑基”是“炼精化气”的工夫。“十月怀胎”是“炼气化神”的工夫。“三年哺乳”是“炼神还虚”的工夫。“九年面壁”是“粉碎虚空”的最后一着。而且还有人拿它与密宗的修炼方法相比,证之于木讷祖师(密勒日巴)由修持到成就的经过,在时间上恰又非常相似。因此这种炼养的程序之说,便深植人心,牢不可拔。并且又证以实际的经验,所谓“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的传述,确定“炼精化气”等对于修养过程上的实际效果。于是明、清以后的学习静坐或修学仙道丹法的人,十之八、九,大都以搬精弄气为学道的入门方法。甚至,还有较伍柳派的丹法更差一筹的道术,专门以“'手力'”“扣”等类似“点穴”“推拿”的手法,自我玩弄精神,认为便是“斩断淫根”的无上秘诀。千奇百怪,牵强附会而著书立说,却甚为风行。

 42、新旧医学养“精”观念的异同

时至现在,医药的发达与医学的昌明,已非过去故步自封的时代可比。对于气血和精神的研究,也已各有专科,不能完全因袭旧说而漠视新知。同时,也不能一律抹煞旧学而盲目地信任新知。所谓科学,它还在“未定之天”的进境中,而正向前迈进,它不象旧的学识,一味妄自尊大地自诩为定论了。

传统道家医学的观念:过去的中国医学和从事炼养“长生不老术”的人们,认为人体内在的“精”子,便是生命最基本的要素。不但道家修炼神仙的丹法,要以“炼精”为主要的修养,所谓医学宗祖典籍的黄帝《内经》,也以养精蓄锐为“祛病延年”、“养生长寿”的基本要务,如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又云:“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夏不藏精,秋必病痢。”等等,便是说明“精”与养生的重要。后来演变到道家的丹法,尤其重视“还精补脑”为“长生不老”的要务。至于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还精补脑”?真正的“精”又是什么东西?总是含糊不清,众说纷纭不一。

现代医学的见解:现代医学对于泄精和性行为的理论,恰恰与道家的观念相反。它认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在相当时间和正常状况下排泄精液,那是并不妨碍的事。如果勉强压制性行为和忍精,反而别身体有害。而且认为由性腺内分泌的化合而产生精虫和卵子,那是生理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如果认为压制精虫可以增加自身的健康和长寿,等于一种性变态心理的幻想和无知的谎言而已。这些观念和理论,往往牵涉到“生理学”、“性心理学”、“神经学”、“荷尔蒙”等等学识,头绪纷繁,尚未有综合的定论。不过,一言以蔽之,绝对不会有一个纯净的独身主义者,毕生毫无性行为的泄精(包括遗精、梦遗、手淫等),而能健康长寿地比一般人活得长久。相反的,这一类人,往往因有性变态心理的长期忧郁,多半死于脑溢血或癌等一类病症。因此,所谓“还精补脑,长生不老。”以及“炼精化气”等理论,在现代医学的观念中,简直视为一派胡言乱语。

旁门左道的理论:但在中国三千年来的正统道家医学之外,又同时存在有不同于“清修派”的说法。他们也认为“还精补脑”和“炼精化气”是不易的原理。但是“还精”和“炼精”的方法,却需要有正当而特别方法的性行为,才能真正做到“返还”与“补脑”的利益。他们的理论也根据《易经·系辞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名言而牵强附会,说得天花乱坠地搞那男女双修的事情。唐、宋以后道教的火居道士(出家而有家室的道士),和唐、宋以后蒙、藏密宗一派的双身法,都有相同类似之处。至于民间秘密流传有关性行为之医学,和性心理学相近的黄帝《素女经》、《玉房秘诀》等《容成》、《素女》之书,也便成为他们的秘诀之一了。此外,还有专传那些“'手力'”、“扣”精关点穴的手法,普遍流行。结果弄得那些学道的人,陷于性无能而称之谓“断欲”。甚至,因此而得胃病、吐血、鼻衄、脑溢血、神经错乱等症,比比皆是。至于搞得气血混浊,面黄肌瘦而生趣萧索的,还算是不幸中之大幸呢!但是,这些丹诀道书上所说一个人的年龄和精力生长的周期性,以及在那种年龄而可作适当性行为的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研究非常吻合。古人说:“是小道亦有可观也已”,站在博学慎思的立场而言,旁门亦门,左道亦道,倒也有不可一概抹煞之处。

43、认识真精

那么,“还精补脑”与“炼精化气”等说法,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吗?这又不然!我们必须了解了以上所提这些新旧道家和医学上的观念,再来讨论此事,才能比较踏实。真正道家所说的元精是什么?一言以蔽之,“生命本有的自然功能而已”。老子引用婴儿“不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的状态,便是很好的说明。例如一个在成长中的婴儿,当他在睡眠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