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下神坛的智者:诸葛亮成长之谜(选载)-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那些奇思妙想而成的机器,让诸葛亮折服。他为黄丑丫的智慧所倾倒。
  离开黄府以后,诸葛亮边走边想:“这黄丑丫的聪明才智简直超乎常人的想像。真可以说是聪明绝顶,智慧超群。”诸葛亮曾从侧面向管家询问过黄丑丫的芳龄,当时就想,这辈子若能找到这样的媳妇,那可是三生有幸!

  诸葛亮跟夫人学习制造木牛流马(2)

  后来,诸葛亮借故接连到黄承彦家中去了几次,总想与黄丑丫见上一面。可黄承彦似乎已经猜到诸葛亮的用心,就是不让丑丫出来见面,让诸葛亮无功而返,内心惆怅不已。
  诸葛亮朝思暮想,总不甘心,于是动了心思。一天,他在明知黄承彦不在家的情况下,做了一次不速之客,本想可以与丑丫见上一面,不想,当管家一声喊:“诸葛先生来访!”那在前厅与丫鬟嬉闹的丑丫,转身就走,径奔闺房,头也不回,让蓄谋已久的诸葛亮只看到了一个背影。
  不过,那个背影,给诸葛亮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诸葛亮坚定了信念,非黄丑丫不娶。诸葛亮想,不管黄丑丫长相如何,就她的聪慧,就她的家庭,足可让我仰慕。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让黄丑丫成为自己的妻子。
  打那以后,诸葛亮经常向黄承彦请教问题。离开了景升书院以后,还经常邀请黄承彦到隆中做客,与黄承彦谈自己的志向和理想,谈论对天下大事的观点和设想。
  自从刘表的夫人见过诸葛亮,刘琦将蔡氏夫人的想法说与诸葛亮之后,诸葛亮知道,能否与黄丑丫成亲,这成败的关键人物就是黄承彦了。他惟恐黄承彦不答应,曾经在同窗好友一起谈论家庭时,当着黄承彦的面公开表示:诸葛亮选择妻子,重才学不重相貌。
  黄承彦是何等聪明之人,还能猜不到诸葛亮的心思?更何况早在诸葛亮在景升书院读书时,他就有心让诸葛亮成为自己的乘龙快婿。因而,也是不动声色地安排下了几步妙棋,来实施自己的设想。当他感觉这门亲事已经是两厢情愿,自己的愿望已经水到渠成,这才对诸葛亮介绍起了自己的女儿。
  诸葛亮与丑丫成婚后,在隆中继他的半耕半读。此时他已经掌握了天气变化的规律,对于春种秋收,已经无需花费很多时间和力气。一年的秋收时分,他最发愁的,是将丰收的庄稼如何运回家中。家里只有一头驴,一匹马,一挂车,运输工具不足。
  晚上睡觉时,诸葛亮躺在床上睡不着,还在思考着庄稼的运输问题。夫人黄氏躺在身边,见他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就猜到了丈夫的心思。夫妻之间往往不用说话,从一个眼神就能彼此相通。她想了想,伏到诸葛亮的耳旁,轻声说:“赶紧睡吧,我看你这些天茶饭不香,心里可不安了。”
  “那怎么办呢?我就是这个毛病,找不到答案就是睡不着嘛!”
  “快睡吧,明天我就给你解开这个难题。”
  诸葛亮翻身起床,“不行,你今晚就得给我答案。”诸葛亮知道妻子一定有了办法。
  妻子无奈,只好坐了起来,问道:“你所发愁的是不是怎么把地里的庄稼运回家?”
  “知道还问?三天后有暴雨,连绵不断,要下四五天哪!”
  “是啊,不能让到手的粮食烂在地里。”
  “快说,你有什么办法?”
  黄氏见他着急的样子感到好笑,故意卖关子说:“这粮食要是烂在田里,那来年是不是就可以作肥料了?那有多好!明年你就不用积肥了嘛!”黄氏绕来绕去就是不说破主题。
  诸葛亮知道丑丫最怕挠痒痒,便不答话,猛然扑到妻子身上,抓住胳臂,一声不吭,一个劲猛挠妻子的脚掌心,让丑丫忍俊不止,前仰后合,赶紧求饶。
  诸葛亮再次追问办法。
  黄氏问道:“你不是见过我家后厨房的毛驴吗?牵过来用就是了,后院里还扔着三头,全拉过来,还有什么难的?”
  “那个木头毛驴不是就能拉碾子吗?”
  “真是木头脑袋?稍稍改一下机关,不让它转圈,让它一直走不就成了嘛!”黄氏坐在床上,一边说一边比划着。
  诸葛亮眼睛一亮,茅塞顿开。
  诸葛亮与妻子丑丫既相敬如宾,又珠联璧和。诸葛亮长于思考,擅长推理,看事物深远;而妻子工于巧思,擅长用器械解决繁重的体力劳动。对于田间的劳作,黄氏接连制造出一系列的木头器械,从而解决了从耕种、施肥,到收获的繁重的体力劳动。二人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生活乐趣无穷。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以攻为守,为了解决战线过长,运输困难及后勤保障问题,就根据黄丑丫的制造原理发明了名为“木牛流马”的新型运输工具。

  诸葛亮跟夫人学习制造木牛流马(3)

  据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有一次诸葛亮在家中招待宾客,“友人毕至,有喜食米者,有喜食面者。顷之,饭、面俱备,客怪其速,潜往厨间窥之,见数木人舂米,一木驴运磨如飞。”此外,蜀军中有为避瘴气而发明的“诸葛行军散”、“卧龙丹”,据说也是黄丑丫帮助研制成功的。
  诸葛黄氏的这些科技含量很高的创造发明,直接影响了诸葛亮的治军思想。在蜀军当中对于技术军种、兵种的训练,以及先进武器的使用,成为克敌制胜的“异能”。蜀军在武器制造上与魏国相比具有优势,如摧山弩、浦元刀、孔明灯等。

  诸葛亮非名师不拜(1)

  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磨难的诸葛亮很早就悟到:名师出高徒。必须要有一个出色的老师,才能有杰出的学生。从景升学院退学,隐居隆中后,他决心拜访最优秀的学者,求教最出色的老师。
  这时的襄阳一带,聚集了司马徽、宋忠、綦毋闾、颍容等全国一流的学者;梁鹄、杜夔等一流的书法家、音乐家;还有,被推为儒宗的邯郸淳、隗禧等人。刘表对这些学者、专家,“安慰赈赡,皆得资全”。对正值求学时期的诸葛亮来说,襄阳真是一个名师云集的好地方。
  一天,诸葛亮与徐庶谈起襄阳的名士。徐庶告诉诸葛亮,襄阳首屈一指的名士,还是当属庞德公。最初,诸葛亮的姐姐就曾讲起她老公公的过人学识,诸葛亮当时还是半信半疑。诸葛亮也记起姐夫说过,要想和庞德公学习本领,极不容易。这老爷子轻易不肯将真才实学示人。他选择弟子,不分亲近远疏,但必须因材施教,量才施教。因而选择徒弟时,非常苛刻。
  诸葛亮听了姐夫所言,担心自己学问和功力不到火候,也就没有正式向亲家爹爹提出拜师的请求。今日徐庶再次提起庞德公,不禁让他怦然心动,能不能成为庞德公的徒弟,也就意味着能不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
  徐庶告诉诸葛亮,庞德公现在隐居鹿门山,平时以农桑书琴自娱,高雅清白,隐逸自得。刘表多次邀他参政,他就是不肯出山。
  诸葛亮也听说过,庞德公珍视人格,傲视权贵,他的知己朋友有限。据说,庞德公与司马徽是非同寻常的好朋友。司马徽比庞德公小10岁,视庞德公为兄长,称呼庞德公为庞公。
  诸葛亮说:“听你这么讲,水镜先生与我亲家爹爹是至交了!”
  徐庶说:“至交自然是至交,但是司马徽先生能够在襄阳站住脚,能够成为襄阳一带的名流,还完全靠的是庞德公。”
  徐庶见孔明不相信,就解释道:“你知道,司马徽先生刚刚来襄阳时,很少有人了解他,找他求教的人很少。后来,庞德公与司马徽认识了,有人问庞德公对司马徽什么看法,庞德公说乃水镜先生也。意思说司马徽看问题特别清澈。就这一句话,让司马徽得了个‘水镜先生’的雅号,立马声名远播,教馆学生如云。还有一位,庞统,字士元。少年时朴钝,容貌有些怪诞,浓眉掀鼻,面如黑炭,没有人认为他会是一位大才子。只有庞德公看重庞统。当时庞统还不到成年人,庞德公让他拜访司马徽,告诉司马徽:来人可谓凤雏矣。当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葚,庞统坐在树下,二人一个树上,一个树下,开始谈论问题。这一席谈话,自昼至夜,司马徽十分惊异,感叹曰:‘德公诚知人,此实盛德也。’称庞统为当今荆州学士之冠冕,由此,庞统的名望开始大大提高。”
  诸葛亮笑道:“真的吗?那不成了神仙点石成金了嘛!”
  徐庶对诸葛亮说:“如果庞德公赏识你,收你为他的弟子,那你的才识就会大长,就会名声大噪,非同小可了。”
  诸葛亮对亲家爹爹刮目相看了,他决定亲自登门求教。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和敬重,诸葛亮到了鹿门山,进了庞家门楼,见到庞德公,高呼“亲家爹爹”,然后“扑通”跪倒在地,行跪拜大礼。
  庞德公上下打量诸葛亮,见诸葛亮身材高大,温文尔雅,英气逼人,感到这是一个知书识礼,有些见地的青年。他想:既然要拜我为师,那就得看一看他的才学,于是说道:“看你英姿勃勃的神采,想必是志向远大之人。我且问你,如果让你为将,你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才干?”
  诸葛亮抬起头来,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地回答:“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诸葛亮非名师不拜(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一下,诸葛亮这段话的意思是:考察一个将军的才干要有九条标准。讲究道德观念,懂得礼义廉耻,能够关心属下的冷暖,注意体察部下的功劳辛苦,这样的将军可称之为:仁将。接受命令,不讲条件,不考虑个人利益,以为完成任务牺牲而为荣,没有因为活命而带来耻辱,这是“义将”。不因为富贵而骄横,不因为取得的胜利而自恃为强大,尊重属下的人格,性格刚强却能够忍耐和忍受艰难困苦,这是为“礼将”。行为变化令人难以猜度,兵马出动往往多个方向,遇到灾祸,可以转为幸福,面临危难能够从容以对,取得胜利,这是“智将”。对于令行禁止的部队给予奖励和赏赐,对于临阵脱逃,不能执行命令的属下,严厉惩罚;奖赏做得及时,处罚不考虑贵贱,这是“信将”。足下健步生风,气势逼人,善于巩固阵地,擅长使用刀枪剑戟,这是“步将”。能够攀登高地,涉足险隘,骑马射箭娴熟,冲锋在前,撤退留在最后,这是骑将勇猛顽强,从不畏惧强大的敌人,不屑于小打小闹,总想与强大的对手交手,这是“猛将”。能够礼贤下士,思贤若渴,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胸怀宽广,意志坚强,作战英勇而富有谋略,这是大将。
  诸葛亮侃侃而谈,庞德公仔细倾听,不禁频频点头。庞德公说:“你这九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