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业三国-第7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荣还想劝解,探马回报,北侧,东侧青州兵力已打探确实,正北,总共有三十四面军旗,东侧,二十一面军旗已距离奉高不远。

    震惊,严重震惊,虽说曹操看不上乡民组织的农军,可是,青州素来民风凶悍,五十余万大军排山倒海般压来,想一想,都让人觉得恐怖。

    致命的大马蜂窝,曹操原以为青州全民动员回来二、三十万军队,没想到来了五十余面军旗,一面军旗一个军团,一个军团战斗人员六千余人,后勤三千余人,所以,一面军旗相当于一万人。

    “泰山压顶啊!”曹洪一声呻吟。

    徐荣跳了起来:“有阴谋,西侧敌军兵力相差太过悬殊,正面、东面超过二十万,没道理西侧只有三万人。”

第五章 走向统一 第八节 小战

    徐荣的判断让曹操悚然而惊,至此曹操再无半分犹豫,断然下令道:“全体拔营,连夜撤军。”

    徐荣立刻附和道:“此地不可久留,五十余万大军围裹上来,一旦被他们缠住,我军死无葬身之地也,明公请率轻骑前行,我当为之断后。”

    曹操顾不得谦虚,急忙布置疑兵之计,自率两千轻骑,奔至巨平,与郭嘉汇合了,后续人马在徐荣的带领下,一路向南急奔,在龟山附近(高里山)遭遇第三兵团,此刻,青州西路大军潜伏的杀手——四万五千名异族骑兵突然出现,呼啸而至,冲散了徐荣辛苦结成的方阵。

    “大势已去,”徐荣心头明白,兖州新兵虽采用青州军制,上下组织很严密,然而,兖州只学其形而未得其神。

    青州兵以武定级,以军功得爵位,士兵是一种荣耀的职业,军官是地位的象征。

    兖州军制仍采用千百年来对军户的歧视,军户脸上刺字,防止逃跑,子孙世代为军籍,这样培养出来的军队,虽然组织严密,但士兵没有荣誉感,没有拼死作战的觉悟,一旦队形被冲散,军队就一发不可收拾。

    徐荣抬起头来,眺望西方,烟尘蔽日,在异族骑兵声声尖厉的唿哨声中,隐隐听到了有条不紊的鼓声。

    “第三军团来了,”徐荣心头颤抖,青州兵的杀戮是极端冷血的,即使是最惨烈的冲阵,撞阵,他们也在这不紧不慢的鼓声之中,象一部有节律的战争机器,只知道踩着鼓点节奏,层层推进,推进,这种冷酷到底的杀戮,即使是久经战场的宿将见了,也会被那沉闷的气氛压抑得心肺欲裂,没经历过恶战的兖州军,他们的神经根本不可能承受这种极端的冷血。

    训练一个军团需要三年,青州兵的军号,鼓号复杂,紧急征召出来的百姓不经过磨合,短期内根本不会有强大的战力,所以,北面,东西和南面的敌人虽多,曹操和徐荣根本不在意,怕就怕西面久经战阵的第三军团耍什么花招。

    徐荣当机立断,扬刀大吼:“随我来,全军向南,突击前进。”

    这时如果让这些吓破胆的士兵迎战第三军团,他们不会起拼命之心,很可能兵败如山倒,现在,只有激发他们逃生之心,才能把这支军队带出死地。

    兖州军士懵懂之间,只知道随着人流跑,徐荣一马当先,在众卫士连声招呼之下,兖州后军士兵丢弃了兵器,铠甲,随着人潮,埋着头跑,跑……

    片刻之间,徐荣追赶上了中军,远远的,只见于禁统帅的中军三万人马已摆开了防御阵势,严阵以待。

    徐荣心中暗道:“于文则治军真有一套。”

    随即,徐荣回身大声招呼后军:“向两侧走,后军在于禁大阵背后集结。”

    兵荒马乱之中,徐荣又没有张飞的大嗓门,惊慌之中,后军士兵哪里听到他的命令,见到自己的友军正在前言,大喜过望,乱糟糟的向中军涌去。

    徐荣猛然醒悟,大声招呼:“军号手、鼓手到军旗下集合。”正在满头大汗招呼之际,中军陡然响起了进攻号声,箭如雨点,向后军士兵射来,遭突然袭击的后军士兵,四散躲避箭羽。

    于禁跃阵而出,大声宣布:“后军绕阵而行,有敢冲撞阵形者,杀无赦!”

    惊魂未定的后军士兵转脸看着徐荣,徐荣叹了口气,一马当先绕阵而走。

    不一会,第三军团追击至于禁阵前,见到无机可乘,遂立住脚跟。

    “吹军号,整理骑兵队伍,准备冲锋。”鲁肃下令。

    刚才冲击后军的行动,让骑兵打乱了阵形,对待严阵以待的于禁军,骑兵是最好的武器。

    “我倒要看看你们能够呆多久,命令士兵以营为单位,不断发起小规模的试探攻击。”鲁肃胸有成竹地微笑着。

    时间对于禁军显然是不利的,青州援军接连不断赶到,黄忠已冲破鲍信阻拦,开城追击,随着时间的流逝,青州兵将会越来越占上风,于禁在此时选择与青州兵对峙,虽出于迫不得已,但他想脱身也不容易。

    不久,于禁显然意识到了形势恶劣,在徐荣整队完毕后,于禁立刻下令中军缓缓退后,在徐荣军身后重新列阵。

    “然后,是徐荣军退后列阵,如此轮换不停,他就可以脱身了。”鲁肃观察着敌势,说:“可惜,他没想到,我军步卒经过了一段时间休息已恢复体力,骑兵也正好编组完成,徐荣军是新败之军,哪有战心,诸君,等徐荣军暴露在前时,开始全面攻击,然后,我们驱赶徐荣军,挤压于禁军阵,以骑兵插入对方阵中屠戮溃兵。”

    一战而定,此战,鲁肃锋芒毕露,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初战,判断出徐荣军归心似箭,不耐久战,遂提兵掩至龟山,以快速的骑兵突击冲散了战斗意志不强的曹军阵列,再以步兵缓缓推进逼迫徐荣后撤,等到于禁列阵,他又徘徊阵外,反复施加压力让于禁逃无可逃,等徐荣军暴露在阵前时,当机立断发动最后一击,在这样的连番应对下,两大名将于禁和徐荣的败亡,已不可避免。

    鲁肃是东吴四英将之一,可是,历史上总是把他与另一四英将周瑜书写为羽扇纶巾的文人,这是因为中国的历史从来都是文人书写的,文人们觉得手掌重兵千人俯首,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为了防止武人垄断这一yy事业,他们总喜欢把武将说成是大字不识的武夫,好让人们觉得战争不需要专业知识,甚至不识字也能胜任,如此一来,他们就有充足的理由纸上谈兵了。

    至于特别有名气的武将,文人们也有办法对付,那就是:把他们说成是文人,往自己脸上贴金,给自己瞎指挥创造理论基础,在这样的文风下,周瑜、鲁肃成了文人,近代的山东军阀韩复渠,就被文人糟蹋为大字不识的莽夫,而实际上,韩复渠是保定军校出身,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北洋军人。

    文人的这种不顾事实的歪曲,让历史上有识之士都大为头痛,在此之前,曹操在兖州提拔重用出身于社会下层的文人武士,实行“唯才是举”的主张,打破了两以来奉行的“德行”和出身门第的传统思想,也引发兖州世家大族和士大夫强烈抵制。

    曹操是个刚烈的人,不象刘备——在实行政策前已利用黄巾将异己势力赶出青州,在其后又假借刘布叛乱之名大肆清除反对者,对于那些只尚空谈,一无用处的文人,曹操懒得纠缠,举起了刀,杀了功臣之子,挂名九江太守的名士边让,并屠其三族。

    然而,儒士们成事不足,败事却绰绰有余,曹操屠杀“名士”的行为,让兖州暗流涌动,反对曹操的势力在文人有心的歪曲下,越来越嚣张。

    曹操在巨平没呆多久,接到了后军与中军败亡的消息,于禁率残兵3万奔回,徐荣下落不明,其余的7万士兵或死或俘,此刻,曹操虽不想战,也由不得他不战——牟县的北海、泰山两郡二十一个军团已转道进入梁父山,距巨平不足百里(汉里),第三军团乘胜进驻蛇丘,黄忠追兵已至博县,田丰带领的齐国、济南郡的三十四个军团也赶到了战声,前锋已与黄忠会合。

    “三面合围,若不一战,恐怕难以脱困。”于禁战意高昂:“主公,青州兵都是临时征召而来,而我军士卒久经训练,若我军背依坚城巨平,开城一战,手下20余万军马,不见得就会再败。”

    这些士兵都出自于禁训练,龟山一战,鲁肃驱赶徐荣败兵挤压于禁阵势,让他败得心不甘情不愿,如今,青州兵三面合围,看似不可抵挡,可是在古代的通讯条件下,三面军队不可能同时发动攻击。

    于禁的打算是:背依坚城,各个击破三面来敌,打残的军团可以随时撤回城中整编,然后再出城作战,如此,交替上阵应会民壮组成的青州兵,胜败也在两可之间。

    “巨平城中尚有数万民夫,我们尽征民夫,加上少量人马守城,主力出城抢先攻击梁父山的军队,这支军队兵力与我军相差不多,以我军的战力,必能一鼓而下,然后,我们回军休整,再择机击破北方、西方之敌,此战尚有六分胜机。”于禁继续补充说。

    曹操是个喜欢冒险的人,有一线希望就奋斗不休,听说尚有六分胜机,大喜过望,嚯的站了起来,准备发号施令。

    “不可,”郭嘉急忙阻止:“文则(于禁),你这番理论甚佳,可你忘了,巨平原属刘备治下,刘备控制人心深有一套,其治下百姓刚烈异常,所以,我们不能以平常郡县看待巨平,一旦我军在城中失去优势兵力,恐怕再也回不到城中。”

    曹操得郭嘉的提醒,稍一考虑即下令:“既然如此,乘敌军未至,我尽屠全城百姓,以安后方。”

    郭嘉犹豫了一下,再度劝说道:“主公,泰山原属兖州治下,故此我军进入,抵抗并不强烈,若是主公开始屠城,今后恐怕难以治理泰山,另外,刘备对其子民极为护短,一旦我军屠城,就与他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我认为,若我军没有取而代之的把握,还是留下退路,以待今后图谋。”

    曹操凶狠地瞪着郭嘉,问:“奉孝(郭嘉),依你之见,今日之战该如何处理?”

    郭嘉树起了几根手指,道:“泰山原属兖州治下,我军进入泰山,不过是行使自己的统治权,刘备此时出兵干涉,与理不合,主公可遣人送信一封,斥责刘备逾越,以此瓦解敌军士气,迟缓敌军进兵,另外,我军可选取精兵急进梁父山,先伺机破敌一路,以此打开局面。”

    信件送到博县,黄忠不敢做主,急转送后面的田丰。

    田丰阅信后,淡淡一笑:“主公常说奉孝之计鬼神莫测,让我们加倍注意,如今看来,奉孝痴守腐儒的仁义道德,与我们已不是一个层次了,来人,写信回答他……”

    书吏铺好纸笔,田丰朗声高念:“真理总在弓箭射程之内——泰山属于谁,由弓箭做主,你以军加于我,我以军迎之,谈什么大义,好笑!”

    说完,田丰一挥手,命令道:“传令右翼第三军团鲁肃,左翼北海军团管亥,全军加快行动,三日内在巨平城下汇合。”

    汾水河上游,龙山,一支骑兵小队散布在半山腰上,两名骑将用望远镜观察着山下的动静。

    “主公不应该攻下兹氏城”,一名骑将放下望远镜,说:“匈奴离散不定,既然主公刻意宣扬出兵行动,给了匈奴人一个月时间聚集兵力,就该在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